Workflow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期货PPI分析与预测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1-17 21: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PPI走势由权重与各类别价格变动幅度共同作用,核心驱动为上游资源与基础材料行业,如煤炭、石油、有色、黑色、化工 [1][20] - 通过两种方法预测2026年PPI走势,一是基于关键商品价格假设测算,若价格维持,2026年PPI同比增速跌幅收窄并于二季度转正;二是环比推同比方法,预计2026年PPI全年同比为 -0.44%,三季度同比读数转正 [2][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PPI数据基本概况 - 中国PPI仅包含商品生产领域,美国PPI覆盖商品和服务业,服务业权重达67.7% [7] - 中国PPI采用“二分法”和“行业法”两套分类口径并行发布,二分法侧重“产业链”位置,行业法侧重“行业”归属,两者结合可判断PPI波动驱动因素,权重按销售产值法确定,五年一调,基期为2020年 [11][13] PPI权重的构成与核心驱动行业 - PPI由各调查行业价格指数加权平均得出,市场用“营业收入”替代“销售产值”估算行业权重,计算机、电气机械等行业权重位居前列,但部分高权重行业价格稳定,对PPI影响有限 [16][20] - 上游资源与基础材料行业价格波动是PPI走势核心驱动力,煤炭、石油等五大类行业对整体指数变动有决定性影响,如煤炭虽直接权重低,但通过成本传导效应间接影响大 [20] - 2025年10月,PPI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同比跌幅最大,生活资料中耐用消费品同比跌幅最大且价格表现最弱 [22][24] - 当前PPI下跌核心驱动为国际输入性因素致上游商品价格承压,部分耐用品供给过剩与需求萎缩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下行 [26] PPI走势测算 - 基于关键商品价格假设测算,若煤炭、石油等价格维持,2026年PPI同比增速跌幅收窄,二季度转正,回升过程由有色、煤炭、黑色/化工依次驱动,基数效应对同比回升贡献明显 [2] - 环比推同比方法预测,2026年PPI全年同比为 -0.44%,预计三季度同比读数转正 [30]
2025年10月宏观数据点评:10月宏观数据延续下行走势,年底前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
东方金诚· 2025-11-14 14:58
东方金诚宏观研究 10 月宏观数据延续下行走势,年底前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 ——2025 年 10 月宏观数据点评 首席宏观分析师 王青 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 冯琳 事件:据国家统计局 2025 年 11 月 14 日公布的数据,10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4.9%, 前值为 6.5%;前 10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实际增长 6.1%,2024 年全年累计同比为 5.8%;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9%,前值为 3.0%;前 10 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 4.3%, 2024 年全年累计同比为 3.5%;2025 年 1-10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 1.7%,前值为下降 0.5%, 2024 年全年累计同比增长 3.2%。 基本观点: 总体上看,受外需放缓,国内消费、投资增长动能减弱,以及稳增长政策需要传导时间等影响,10 月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三季度以来的稳中见弱态势。不过,当前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增速继续保持领 先,显示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宏观经济运行有较明显的拉动作用;另外,10 月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大规 模设备更新政策对宏观经济供需两端仍有重要支 ...
经济数据表现分化,短期债市震荡
东证期货· 2025-06-17 16: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国债:震荡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经济数据表现分化,生产端工业生产走弱、服务业走强,需求端制造业、地产和基建增速均下降,但社零增速超预期回升,Q2实现5%的增长难度不大,Q3基本面压力将逐渐显现,出台增量政策的必要性较高 [1][2][9] - 债市对基本面脱敏,短期维持震荡,后续长债走强需短债打开空间,待确认利空扰动可控后,多头行情将继续启动 [3][40][4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外需走弱但国补生效,经济数据表现分化 - 5月经济数据表现分化,工增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消费数据超市场预期,综合4 - 5月经济有韧性,Q2实现5%增长难度不大,Q3基本面压力显现,出台增量政策必要性高 [1][2][9] 生产端:工业生产走弱、服务业走强 -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8%,环比0.61%,工业生产韧性走弱,外需走弱、物价偏低、政策效力边际下降是主因,服务业生产增速为6.2%,节假日和政策促进假期消费需求释放使生产端改善 [13][14][19] - 未来生产增速大概率韧性回落,结构分化延续,工业生产同比走弱但幅度不大,出口依存度高和产能利用率低的行业受限,高技术产业高速增长,服务业生产增速有走弱压力但降幅不大 [19] 需求端:制造业、地产和基建增速均下降 - 1 - 5月制造业累计投资增速8.5%,投资增速延续韧性走弱,外需走弱、国内供强需弱、政策“反内卷”影响企业开支意愿,未来投资增速会韧性回落,部分行业投资增速或上升 [22][23] - 1 - 5月广义基建累计增速10.42%,狭义基建增速5.6%,基建增速继续小幅下降,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是主因,未来短期增速或下降,后续政策发力增速将上升 [26][30] - 地产数据多数走弱,居民购房意愿不强,销售未改善使房企资金压力上升,投资需求受影响,政策旨在稳住地产并加快转型 [31][32][33] 需求端:社零增速超预期回升 - 5月社零增速6.4%,环比0.93%,假期、“618活动”和政策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出行社交、可选消费、地产后周期类消费品表现有差异 [36][37][39] - 消费改善可持续性待察,后续消费增速有走弱压力,Q3或出台增量政策提振消费 [39] 债市对基本面脱敏,短期维持震荡 - 基本面利多债市,但市场已有认知,消息难驱动债市走强,曲线偏平,长债走强需短债打开空间,短债估值偏高,待确认资金面持续转松后启动,短期市场震荡 [40][41][42] 策略方面 - 短期震荡,中线看多,关注逢低布局中线多单策略 [43] - 期货正套机会明显下降,部分合约有小幅正套机会 [44] - 做陡曲线机会初步出现,需关注流动性预期变化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