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

搜索文档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量达80家
快讯· 2025-07-18 14:26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 - 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江西省、湖北省宜昌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1] - 江西省保护中心将面向先进结构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 - 湖北省宜昌市保护中心将面向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 [1] - 广西柳州市保护中心将面向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产业 [1]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发展 -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总数达到80家 [1] - 保护中心覆盖29个省(区、市) [1] - 省域层面建设的保护中心有24家 [1] - 知识产权快保护网络进一步织密 [1]
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研究报告(2014-2024)-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
搜狐财经· 2025-07-11 09:41
案件数量与结构 - 2014-2024年商业秘密民事案件呈增长趋势,2019年达峰值591件,2021年后因文书公开政策调整公开数据减少但实际案件持续增加 [1] - 刑事案件数量相对稳定,年均约112件,行政查处案件较少且分布分散 [1] - 民事侵权纠纷占比超80%,技术秘密纠纷(1097件)是经营秘密(656件)的1.7倍,反映技术信息保护需求更突出 [1][5] 地域与管辖特征 - 民事案件高度集中于广东(622件)、上海(508件)、北京(400件),合计占比41.7% [1][36] - 刑事案件广东以65件居首占比20.2%,行政案件浙江占比76.2%凸显区域执法差异 [1][40] - 民事案件80%由基层和中级法院审理,刑事案件90%由基层和中级法院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因"飞跃上诉"制度审理9%民事案件 [1][51] 审理与证据特点 - 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156天,远超普通民事案件,主要因技术鉴定耗时、证据复杂 [2][5] - 刑事案件鉴定使用率达61.6%,民事案件仅10%,反映刑事对专业证据依赖更强 [2][5] - 原告综合胜诉率27.4%,败诉主因是无法证明商业秘密"三性"及侵权事实 [2][5] 裁判结果与趋势 - 民事案件平均判赔额746万元,但66%案件以撤诉终结,法定赔偿仍是主流 [2][5] - 刑事案件入罪率较高但量刑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适用普遍 [2] - 近年呈现惩罚性赔偿适用(如"香兰素案"判赔1.59亿元)、行为保全措施增加、刑民交叉案件增多三大趋势 [2] 行业保护建议 - 企业需加强事前防范如完善保密制度、签订竞业协议、分级管理涉密信息 [2] - 证据充分时优先刑事报案固定证据,证据不足可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投诉启动程序 [2] - 需司法、行政、企业协同降低举证门槛、提高赔偿力度强化创新成果保护 [2] 案件程序特征 - 民事案件一审占比68%二审28%,再审率低反映再审门槛高 [55] - 刑事案件一审与二审各占40%,再审率16%高于一般刑事案件 [57] - 行政案件市级执法占比40%,因商业秘密案件通常复杂重大 [55]
全省建成1200余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辽宁日报· 2025-07-01 09:29
行业调解组织发展 - 丹东市新增6个专项调解工作室 包括行政复议调解工作室和银发经济纠纷调解工作室等 聚焦行政争议化解和老年群体权益保护等领域 [1] - 全省已建成1200余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覆盖知识产权 生态环保 金融等20余个领域 [1] - 2024年1月至5月累计化解纠纷2 1万件 为疑难复杂矛盾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1] 调解工作机制创新 - 省司法厅联合多部门出台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意见 并制定医疗纠纷 劳动人事争议 民营企业商事纠纷等制度性文件 [2] -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 全省成立69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 配备310名人民调解员 [2] - 2024年全省知识产权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知识产权纠纷365件 [2] 调解案例实践 - 丹东一家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产生纠纷 元宝区中金商事纠纷调解室介入后提出延期还款和利息减免方案 最终促成和解 [1]
浙江义乌累计为近1500家企业提供海外侵权纠纷指导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22:52
义乌分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成果 - 累计为近1500家企业提供海外侵权纠纷指导 其中超百家企业为一对一指导 [1] - 2023年9月某公司通过义乌分中心指导 分批起诉超1000家海外侵权企业 共获赔40余万美元 [1] - 截至2024年底义乌有效专利数量超3.7万件 [3] 义乌小商品出口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义乌每年超210万种商品出口全球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频发 [1] - 义乌分中心完善纠纷预警、跟踪和应对机制 健全海外知识产权防控体系 [1] - 典型案例显示维权措施包括委托海外律师分批起诉、申请临时限制令、平台下架等 [1] 政府后续行动计划 - 义乌分中心将持续深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 多举措维护企业权益 [3] - 当地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综合集成 [3]
武汉长沙跨城协作新突破,著作权纠纷调解首案告捷
第一财经· 2025-05-29 15:50
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提升 - 武汉长沙两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跨区域"背靠背"调解机制成功促成美术作品著作权纠纷和解 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协同保护倡议后的首个跨区域调解成果 [1] - 调解过程采用联合调解小组形式 依托线上平台共享证据 以《著作权法》为依据明确侵权责任 提出兼顾法律与市场实际的方案 [1] - "背靠背"调解方式通过调解员分别沟通双方当事人 有效化解对立情绪 最终达成和解金额协议 [1][2] 跨区域协作机制建设 - 2024年3月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联合倡议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重点推进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2] - 案件办理中两地保护中心分头规劝当事人 展现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优势 显著降低维权成本并提升纠纷化解效率 [2] - 武汉海关2024年实际扣留侵权嫌疑货物14865件 同比大幅增长164.2% [2] 知识产权案件数据 - 2024年武汉两级法院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7121件 结案率达93.7% [2] - 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知识产权案件39件64人 公安机关立案323起破案254起 刑事打处613人 [2] - 市场监管系统办结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576件 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42件 电商领域专利侵权案件730件 [2] 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 武汉出台商业秘密保护联动协作机制 查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6件 行政制止1起 挽回企业损失4000余万元 [3] - 将10个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武汉仲裁委受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126件 标的额达7702.99万元 [3]
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机制呼和浩特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网络
内蒙古日报· 2025-05-16 10:00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 - 呼和浩特市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结案效率 [1] - 建立《加强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等跨部门合作机制,与6个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 - 2024年办理商标侵权案件90件罚没款89.85万元,假冒专利案件3件罚没款9.236万元 [1] 纠纷化解与司法联动 - 成立"知行青城"调解工作室常驻法庭,提升诉前诉中调解效率 [2] - 联动基层部门召开"行政+司法"协调保护推进会,组织40余家企业观摩商标侵权巡回庭审 [2] - 创新"司法+普法"形式,现场普及侵权救济途径 [2] 海外维权能力提升 - 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制定联动工作方案 [3] - 建立海关、贸促会等多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在留学人员创业中心设联络点 [3] - 开展企业海外纠纷应对培训,畅通涉外维权渠道 [3]
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落户中山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4 15:46
中心基于注重保护和推动创新的价值导向,依托健全的维权援助机制和丰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工作经 验,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新路径。 今年3月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山)分中心揭牌以来,中心依托省市联动协作机制,仅两个月便 成功办理6宗涉及中山市经营主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援助事项,通过快速响应、全程护航, 帮助经营主体防范化解知识产权风险,有效维护合法权益。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同意中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等28家单位设立为 第五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这是中山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的重要成果, 标志着中山"1+1+N"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将以更快速的响应、更主动的服务、更专业的资源 为中山经营主体"出海"筑牢知识产权后盾。 中山是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据拱北海关统计,2024年,中山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840.6亿元,同比增长 10.3%,排名全省第5;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数量再创新高,达到6855家,同比增长23.9%。 经过多年发展,中山制造"出海"之路走向更高层次,"中山制造"的全球化属性日渐突出 ...
河南新增3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 护航河南企业“走出去”
河南日报· 2025-05-09 07:34
地方分中心建设 - 河南省新增漯河市、南阳市、周口市3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 全省地方分中心总数增至5家 [1] - 新增地方分中心旨在加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 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 - 3家新设地方分中心将配合国家中心构建资源共享 信息报送 协调联动和培训指导工作机制 [1] 分中心职能 - 新设分中心将承担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收集与报送 纠纷应对咨询与指导工作 [1] - 分中心将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探索创新业务运行模式 提升社会主体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应对能力 [1] 后续规划 - 河南省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将持续推进机构建设 优化工作体系 强化纠纷应对机制 [2] - 计划打造覆盖全省 辐射周边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网络 助力企业海外市场发展 [2]
我市设立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 护航企业“出海”有底气有保障
镇江日报· 2025-05-08 08:15
知识产权保护升级 - 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标志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度升级,为企业出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1] - 近年来我市外向型经济持续推进,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254 1亿元,同比增长6 5%,首次突破250亿元大关[1] - 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2023年至今已监测跟踪80余起相关案件[1]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 - 美国专利商标局指控3家深圳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在商标申请中涉嫌伪造签名和提供虚假信息,拟撤销4 2万余件由其代理的商标,涉及我市8家企业[1] - 涉案商标涉及大量在亚马逊平台备案的中国商家,企业可能面临商标被追溯无效和产品下架的风险[1] -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第一时间与企业取得联系,帮助其积极应对[1] 应对措施与机制 -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扬州分中心开展线上指导培训,进行案情回顾和风险预判,向涉案企业提供应对策略[2] - 通过海外维权专家库资源共享,帮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成效明显[2] - 将对接市贸促会,进驻大型展会和赛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指导参展商自查,预防侵权纠纷[2] 未来工作方向 - 以此次获批为契机,进一步破解企业海外维权成本高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2] - 推动构建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服务[2] - 围绕"876"创新引领工程,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和预警,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获取高质量海外知识产权[2]
湖北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去年查处1476件假冒商标案
长江商报· 2025-04-22 08:24
知识产权保护成效 - 连续三年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获优秀等次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五 [1] - 建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979家 其中省级保护工作站达100家 [2] - 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4299件 审结15627件 检察机关批捕284人起诉510人 同比分别上升5.5%和31.1% [3] - 公安机关侦办侵权假冒案件656起 抓获1618名嫌疑人 捣毁263处窝点 [3] - 市场监管系统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12件涉案93.61万元 商标案件1476件涉案1.29亿元 地理标志案件101件涉案50.26万元 [3] - 知识产权系统办理专利纠纷案件2587件 结案率99.3% 行政裁决案件222件结案率91.89% [3] - 海关查获侵权商品1079批共14865件 [3] 制度体系建设 - 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湖北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 [2] - 形成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协同机制 建立跨区域跨部门保护协作体系 [2] - 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生物和新材料领域专利预审服务 [2] 战略实施举措 - 实施"两行动两工程"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4] - 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打造全国高价值专利密集区 [4] - 按市场化机制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推动平台互联互通 [4][5] - 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业务新模式 探索价值实现路径 [5] - 计划培育500家以上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 2025年前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备案全覆盖 [5] - 高标准建设武汉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5] - 通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培育区域品牌 加强地理标志运营体系建设 [5] 发展目标 - 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 建成中部引领、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