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太力科技:公司开发的航天排遗采集器与预处理器已通过航天领域用户方认可及相关技术评审环节
 证券日报网· 2025-10-20 17:45
证券日报网讯太力科技(301595)10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自主开发的航天排 遗采集器与预处理器,已通过航天领域用户方认可及相关技术评审环节,将陆续在空间站投入使用。 ...
 商业航天跑来一个IPO,微纳星空正式启动上市辅导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21
 上市进程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启动上市辅导,国泰海通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1] - 公司近3年内不存在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存托凭证并上市申请被终止审查、不予核准、不予注册的情形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7日,注册资本为6,256.25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高恩宇 [2] - 公司无控股股东,创始人高恩宇持有25.6363%的公司股份 [1][2] - 公司行业分类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   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主要从事卫星整星、地面站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业务,提供包括论证、设计、制造、测试、发射、测运控在内的星地一体化交付服务 [2]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平台和核心部组件,掌握卫星制造近40项关键技术,拥有注册专利超300件 [3] - 公司已成功研制并发射27颗卫星,涵盖10—1000kg级卫星,涉及通信、遥感、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 [3] - 公司在北京、长春、无锡、成都等地布局,构建起年产大于60颗卫星的研制能力 [4]   市场地位与产品 - 公司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商业航天领域独角兽企业 [3] - 明星产品包括国内首颗由民企研制的0.5m分辨率遥感卫星泰景三号01星、国内首颗X波段商业SAR卫星泰景四号01星、国内首颗商业Ku波段相控阵雷达遥感卫星泰景四号03星 [3] - 公司加快建设覆盖全球的营销体系和服务网络,已与海外多国建立业务交流和国际合作 [4]   融资历史 - 公司合计完成14轮融资 [4] - 2024年6月,公司顺利完成10亿元C1轮融资,由元禾重元-无锡经开尚贤产投基金领投 [4] - 2025年8月26日,公司完成由盛邦安全独家战略投资的新一轮融资 [4]
 我国首台星载激光载荷数据处理器完成研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2 06:10
 技术突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成功研制国内首台针对激光探测载荷的超高速星载处理器正样件并交付整星测试 [1] - 该设备是国内目前处理波束最多、载荷数据率最高、星上处理产品层级最深的星载设备 [1] - 设备将有效解决海量超高速激光载荷数据星上处理的瓶颈性难题 [1]   研发过程 - 西安分院组建智能处理技术攻关团队从零开始攻关并研制激光载荷数据处理器 [1] - 团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钻研技术方案和方法体系攻克系统流程、算法、软件、硬件等关键技术 [1] - 正样产品完成星上处理全流程技术验证、系统测试及环境试验后交付整星测试 [1]
 “掌握所有核心技术”!我国首台星载激光载荷数据处理器完成研制
 观察者网· 2025-08-08 21:25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台针对激光探测载荷的超高速星载处理器,该设备具备处理波束最多、载荷数据率最高、星上处理产品层级最深的特点 [1]   - 团队攻克了系统流程、算法、软件、硬件所有关键技术,掌握了所有核心技术,并完成星上处理全流程技术验证、系统测试及环境试验 [1]   - 该设备解决了海量超高速激光载荷数据星上处理的瓶颈性难题,为遥感卫星在轨处理领域开辟新方向 [1]     研发能力   - 公司组建智能处理技术攻关团队,从零开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最终完成正样件研制并交付整星测试 [1]   - 此次突破是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深耕专业技术的体现,印证了"技术是立院之本"的发展理念 [1]
 俄研制出用于航天器的霍尔效应推进器
 新华网· 2025-08-04 15:47
 技术产品概述 - 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研制出HT-1000霍尔效应推进器 已完成研制并顺利通过原型机测试 [1] - 推进器通过高速喷射离子流产生推力 适用于校正航天器运行轨道 [1] - 工作原理是利用霍尔效应对氙或氪等惰性气体进行电离 生成等离子体后用电场加速离子并高速射出 [1]   产品应用与性能 - HT-1000适用于质量不低于450公斤 在低轨道运行且有效存活期达7年的卫星及探测器 [1] - 功能包括精确微小地校正或提升航天器轨道 在"一箭多星"发射时使航天器适时散开 以及在航天器结束服役时使其驶离轨道 [1] - 该推进器能确保航天器运行的可预测性 [1]   经济优势与产业进展 - 推进器使用惰性气体作为"推进剂" 可减少燃料总体储备和航天器发射重量 从而提升有效载荷并降低发射成本 [2] - 研发单位正根据用户要求准备进行鉴定性测试 [2] - 合作伙伴俄"轨道技术"公司已建成生产基地 准备批量制造该推进器 [2]
 我国首台星载激光载荷数据处理器在陕研制成功
 陕西日报· 2025-08-01 08:50
 公司技术进展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成功研制并交付国内首台针对激光探测载荷的超高速星载激光载荷数据处理器正样件[1] - 该设备是国内目前处理波束最多、载荷数据率最高、星上处理产品层级最深的星载设备[1] - 技术攻关团队对标国际先进方案,实现了系统流程、算法、软件、硬件所有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1]   行业影响与意义 - 该设备的成功研制为遥感卫星在轨处理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1] - 此次突破针对的是星载激光探测载荷在轨处理这一全新技术领域[1]
 我国成功研制月壤打砖机 建造“月球房”还需哪几步?
 科技日报· 2025-07-28 08:47
 月壤打砖机研制背景 - 我国首台月壤打砖机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研制成功,可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熔融成型,未来可实现用月球土壤建设月球房屋 [1] - 该装置被称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由深空探测实验室自主研发 [4]   研发过程与关键技术 - 研发历时约2年,经历了方案论证、产品研制和工艺迭代三个阶段 [2] - 方案论证阶段选择了菲涅尔透镜聚光、薄膜透镜聚光等聚光方式,采用粉末烧结和粉末床熔覆成型技术路线 [2] - 产品研制阶段攻克了能量高效汇聚传输和月壤致密化输运等关键技术 [2] - 研制新型能量传输光纤束,实现3000倍以上聚光太阳能传输 [2][4] - 工艺迭代阶段针对不同类型月壤(月海玄武质、高地斜长质、纯斜长岩等)进行反复试验 [3]   月壤砖特点 - 通过抛物面反射镜实现太阳能高倍汇聚,在光纤束末端产生3000倍以上的太阳能聚光比 [4] - 聚焦点温度可达1300℃以上,实现月壤融化 [4] - 制成的月壤砖为100%原位月壤资源,无需添加剂 [4] - 具备高强度、致密化特点,可用于房屋建设、设备平台、路面等基础设施建设 [4]   月球房屋建设后续步骤 - 需与刚性结构舱、柔性气囊舱等建造方式相结合 [5] - 分三步实现:关键技术攻关、月面真实条件验证、形成完整建筑施工体系 [5][6] - 具体包括:月壤砖制造、建筑构件搭建、建筑物结构评估等技术突破 [5] - 需研制可承受人居舱室气压的舱段,并与月壤打砖机、月面作业机器人协同工作 [6]
 山东微波电完成增资扩股,产品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内同行企业仅4家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21:09
 公司融资与股权结构   - 山东微波电完成首轮股权融资 增资扩股项目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募集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和人才引进 [1]   - 公司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山东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联合设立 专注于卫星核心部件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的科技成果转化 [2]   - 采用"国有控股+科研团队持股+员工跟投"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 既保障国有资本主导地位 又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创新活力 [2]     核心技术与产品优势   - 主营产品为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 是卫星转发器关键部件 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公司实现国产化突破 [2]   - 突破传统生产模式 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装配 成为国内第四家空间行波管研制单位 [3]   - 轻量化小型化技术国内领先 产品重量比传统型号轻三分之一 单次火箭发射可节省数百万元成本 [3]   - 已通过航天科技集团西安分院合格供货方认证 年产100台套产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 [3]     研发体系与市场进展   - 建立"预研一代 研制一代 生产一代"全链条创新体系 布局功率效率尺寸全方位领先的技术矩阵 [4]   - 两套行波管放大器已交付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将搭载2025年9月发射的卫星 标志公司正式进入航天国家队 [4]     人才团队构成   - 70人核心团队中42人专注研发 人才结构包含济钢转型高技能人才和市场化招聘的院校精英及行业专家 [2]
 成功跟随火箭发射十余次,电动伺服系统研制商「鑫辉空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5-26 10:22
 公司融资与背景 - 鑫辉空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小苗朗程和同创伟业,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人员扩充和实验室建设 [2]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航空航天电动伺服系统研发,创始人曾买平为航天电子产品开发专家,团队拥有15-30年航空、航天、军工研发经验 [2] - 公司是国内唯一设计大功率电动伺服控制器并通过运载火箭飞行验证的民营企业 [2]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点 - 自主研发的电动伺服系统已成功跟随火箭发射十余次,是火箭飞行控制的核心执行机构 [4][5] - 电动伺服系统相比传统液压系统具有精度高(力矩和位置精度FS0.05%)、寿命长、故障率低、维护简单等优势 [4] - 产品功率范围100W~50KW,支持多种通讯接口,可实现对伺服电机的高速高精度控制 [5] - 2022年成为全球首家将大功率电动伺服控制系统应用于运载火箭的企业,比SpaceX早两年 [5]   产能与订单情况 - 2024年订单金额突破千万元,预计2025年迎来订单爆发 [8] - 新生产基地投产后,产能将从100台提升至600台,提升5倍交付能力 [8] - 公司已获得军工资质,航空领域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8]   市场前景与发展规划 - 创始人预计电动伺服赛道5年内将有200亿元市场空间 [9] - 公司已完成从设计到终端产品验证的全流程,建立了技术护城河 [9] - 计划启动第二轮融资,加大研发投入并加速市场拓展 [9] - 未来将向轻量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提升火箭研发生产速度并降低成本 [6]   投资方评价 - 小苗朗程看好公司作为特种伺服系统领域未来龙头的潜力,认可其在航天电动伺服系统的深耕 [10] - 同创伟业强调公司的稀缺性,从0到1的研发能力和从1到10的量产能力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