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搜索文档
为创建国际大都市“夜经济新构架”夯实基础
国际金融报· 2025-10-28 13:39
上海夜间经济规模与活力 - 自2025年6月起,上海夜间消费额突破880亿元人民币(约合122.6亿美元),覆盖餐饮、娱乐、购物、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1] - 2025年"五一"假期文化旅游消费总额达201.1亿元,夜间经济活动如烟花秀、音乐节推动酒店入住率超过87%[1] - 根据《2025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报告》,上海连续多年被评为"夜经济活力第一城",综合指标位居首位[1] 上海夜间经济发展阶段 - 萌芽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以外滩灯光工程、酒吧街和夜市1.0版为标志,夜间消费以餐饮为主,呈点状分布[2] - 规模成型期(2004年至2016年):以地标商圈升级和政策首次聚焦为特征,2010年世博会带动夜游需求,2025年1月至5月黄浦江夜游接待量超115万人次[3] - 政策赋能期(2017年至2022年):国家级政策推动下,上海举办首届夜生活节,60家博物馆、美术馆开放夜场,并构建"1+15+X"夜生活集聚区[3] - 生态初建期(2023年至今):数字化与国际化升级,如浦东机场延长通关时间、徐汇西岸试点AI智慧夜市,形成全时段多元消费生态[4] 上海夜间经济多元业态 - 2025年上海夜生活节策划130项主题夏夜活动,涵盖电竞、精酿啤酒节、FEAST美食嘉年华及"公交+消费"等跨界融合新业态[5] - 标志性夜生活聚集区特色鲜明,如太平湖新天地的艺术市集、南昌路酒吧街"白咖夜酒"模式(地理学家咖啡馆夜间营业额为白天两倍)、西岸梦中心的无人机灯光秀[5] - 文化夜经济新活力显现,博物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上海书展"阅界夜市"延时开放至22:30,外滩举办宠物友好型夜市[6] 上海夜间经济面临的挑战 - 高昂成本压力:商业中心夜间租金达73元/㎡/天(如淮海中路),延长营业时间增加人工及管理成本,外摆位需经四部门审批[8] - 高度碎片化与同质化:超过60%新开夜市以"小吃+手作"为主,缺乏特色,夜间消费数据分散,浦东新区、闵行、黄浦三区消费额占全市42.8%[9] - 低效运作与配套缺陷:地铁仅周末延时1小时(1/2/9/10/13号线),夜间时段客流同比增长超3%,出租车/网约车凌晨加价幅度达150%-200%[10] - 国际化服务水平不足:英文标识错误率高,外卡POS机在社区夜市覆盖率低,影响国际游客消费转化[11] 国际都市夜间经济借鉴 - 伦敦文化驱动模式:夜间经济年产值263亿英镑(2014年),占全天经济23%,文化消费比重超40%,设立"夜间沙皇"协调多部门,地铁五条线路周末全天运行[12] - 柏林文化自主模式:拥有2363家文化类夜间场所,实施"临时使用许可"改造闲置空间,设立"安静基金"减少邻里纠纷,由俱乐部委员会民主选举"夜市长"[13] - 新加坡精细化管理:2024年夜间经济显著增长,游客在夜生活场所支出增约130%,深夜餐饮消费增约170%,推行多语种服务标准化和安全动态评级系统[14] 上海夜间经济发展对策 - 降本增效与智慧赋能:构建"智慧夜态"数字平台,试点"夜间外摆位备案制"压缩审批至3工作日,联合金融机构提供动态信贷支持[16] - 系统整合与协同生态:打造"全球文化会客厅"IP集群,设立"夜间市长"及"夜间区长"跨部门协调机制,成立行业自治协会促进社区和谐[17] - 智慧治理与数据驱动:建立"夜生活数据平台"与研究院,推广AI应用,开发移动App供居民举报夜间滋扰,深化公众参与优化配套服务[18] - 国际化提升与服务优化:强制推行双语标识系统,普及外卡POS机,利用AR/VR开发多语言"虚拟夜游导览",引入国际元素夜市与交流活动[19] - 系统协同核心关系:通过分区管理平衡活力与宁静,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推动全域发展如延长五大新城地铁运营至凌晨2点[20]
观览夜幕下的灯火(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25
夜间经济的消费驱动力 - 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1] - 大型商场每日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50%[1] - 消费形态从餐饮购物升级为寻求情绪价值满足的体验式消费如品茶听曲和亲子嬉戏[1] 夜间经济的业态创新与城市发展 - 城市通过串联特色街区推动大商圈与小街巷协同发展[2] - 推出深夜食堂和博物馆奇妙夜等融合文化餐饮的新业态[2] - 利用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等新技术打造城市IP名片[2] 夜间经济的特色化与可持续运营 - 发展夜经济需挖掘地方特色如工业城市开发工厂夜景游和海滨城市做足夜海文章[3] - 推动历史文化与新兴业态融合实现消费一条龙例如夜市游河看演出住民宿[3] - 优化停车场公共交通和便民设施等配套服务并简化外摆经营审批流程[3] 夜间经济的战略方向 - 以特色定位业态创新和灵活运营提升效率[4] - 通过温情服务优化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多欢愉与满足[4]
居民夜间消费意愿研究报告发布我省98.4%居民参与夜间消费
新华日报· 2025-10-17 07:22
夜间消费市场概况 - 江苏省夜间消费总体活跃,98.4%居民参与夜间消费 [1] - 夜间消费金额占居民日常消费总额的四成,折射出消费增长新动能 [2] - 夜间消费在黄金时段(20:01—22:00)占比较高,深夜时段(24:00后)仅占1.9% [1] 消费渠道与内容偏好 - 夜间消费仍以线上为主导,线下消费发展潜力较大,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 [1] - 消费内容以基础需求为主,购物、饮食和娱乐位列前三 [1] - 健康生活是江苏省居民夜间消费的首要动机,国潮文化、体验消费显现潜力 [1] 消费者满意度与潜在需求 - 居民对当前夜间消费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79.6分,处于良好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2] - 若配套水平进一步提升,近九成居民表示可能增加夜间消费 [2] - 在饮食方面,居民希望提供更便捷的点餐和配送服务与更丰富的餐饮选择 [2] - 在购物方面,希望商场提供休息区、饮水设施与儿童游乐区并加大价格优惠与折扣力度 [2] - 在娱乐方面,希望增加沉浸式体验、剧本杀等特色项目,以及更多家庭或亲子娱乐选择 [2]
“双节”浙江文旅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56.32%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1:36
文旅市场整体用电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浙江省文旅市场总用电量达15.71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56.32% [1] - 文旅市场日均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全社会日均用电量增速22.86个百分点 [1] - 文旅细分领域用电占比分别为购物41.52%、出行36.35%、吃住17.63%、游娱4.51% [1] 购物领域用电分析 - 购物领域总用电量6.52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0.16%,对文旅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43.28% [1] - 购物领域用电增长拉动文旅用电整体增长24.38个百分点 [1] - 用电增长得益于商圈节日促销、特色商业街区沉浸式体验及地方特产线下展销等"旅游+购物"融合模式 [1] 吃住与游娱领域用电分析 - 吃住领域总用电量2.77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7.78%,其中民宿用电同比激增89.98%,饮品服务用电增长70.06% [2] - 游娱领域总用电量0.71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9.56%,文博艺展、休闲娱乐、景区游览日均增速均超66% [2] - 晴热天气是重要驱动因素,双节期间浙江全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3.35℃,较去年同期升高11.2℃ [2] 出行领域用电分析 - 出行领域总用电量5.71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46.08%,直接拉动浙江文旅市场用电增长17.92个百分点 [4] - 从出行方式看,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用电量占比分别为22.00%、58.04%、3.28%、2.31%,日均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18%、58.67%、69.98%、55.08% [4] - 公路用电量达3.31亿千瓦时,凭借高速免费通行优势,单此一项拉动出行领域用电增长31.35个百分点 [4][5] 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 国网浙江电力运营充电桩双节期间累计提供充电服务133.34万车次,充电量3674.39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6.43%、30.02% [5] -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服务充电量达927.04万千瓦时,10月1日高速日充电量创历史新高,达126.23万千瓦时 [5] - 数据印证短途周边游及家庭自驾仍是假期出行主流选择 [5]
【省媒看乌兰】人气聚财气 消费引热潮
搜狐财经· 2025-10-09 12:45
国庆中秋假期,商场内车展区域热闹非凡。本报记者 肉旦尖措 摄 西宁金秋房博会吸引消费者关注。本报记者 肉旦尖措 摄 游客在茶卡文创旗舰店挑选产品。袁波 供图 美食街上游客满满。 杨春丽 摄 游客在伦布夏果景区欣赏祁连秋景。杨春丽 摄 国庆中秋双节相连,8天长假全面点燃了群众的消费热情。餐饮、购物、娱乐、文化等领域,消费需求集中 释放,商场、景区、商圈等场景,迎来旺盛人气,商家也是抓住机遇,推出各式促销活动,让利于消费者。 从多场景到多领域再到多维度,辐射一二三产业,各业态相互融合,市场呈现供需两旺,当人气聚财气,假 日经济拓展市场潜力,消费再度迎来热潮。 消费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从衣食住行到家具家电,从交通运输到家装品类,商家一致感受到迎来了消费小 高峰。为助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省商务厅于今年10月1日至11月1日开展"品家宴 看电影·品美食 看电影"线 上促消费活动。 从10月1日至10月7日,"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依托外卖电商平台投入45万元,推出两种额度不等的满减优惠 券,促进电影和餐饮消费相互赋能。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区的三江源购物中心,游客甘斯咏和妈妈专程来逛一逛,试完衣服后,她们来到附 近的商 ...
尽享“中国游” 爱上“中国购”(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概况 -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确定性[1] - 离境退税政策在国庆中秋假期发挥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地区扩围、商店增加和服务优化提升境外旅客购物旅游体验,激发文旅消费潜力[1] - 截至今年8月底,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超过1万家[2] 区域市场表现与特色 - 山东青岛的离境退税商店提供多样化商品,包括化妆品、服装、手表、饰品、贝雕、糕点和崂山绿茶等,满足境外旅客购买礼物的需求[2] - 辽宁大连的退税商店货架铺满淡干海参、烤鱼片、贝壳工艺品等特产,备受境外旅客青睐,税务部门通过主动入户辅导支持商户快速办理相关手续[3] - 广东深圳的高科技特产如手机、智能手表、无人机是境外旅客的热门选择,华强北电子市场在假期变身“跨境购物车”[4] - 上海有1600余户退税商店持续激发入境消费活力,从南京西路商厦、豫园市集到老字号非遗工坊和国际品牌旗舰店,多个退税商圈释放规模效应[4] 服务优化与效率提升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将退税环节前置到购物现场,促进再次消费并使旅客在离境口岸验核时更加从容[5] - 青岛胶东机场海关升级现场设备并优化验核流程,配备翻译机和多语种指南,将离境退税海关验核缩短至3分钟左右[5] - 四川成都的境外旅客消费200元就能退税,北京实现多个集中退付点“全城退税、一点通办”,重庆万象城提供“即买即退”和“川渝通办”服务[2] 跨省份互认与协同效应 - 四川省税务部门联合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税务部门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离境口岸互认新举措,境外旅客可在五地机场任一口岸离境[7] - 跨省份互认办理使境外旅客离境口岸选择范围更广,有利于商铺吸引更多跨省份旅游的境外旅客,带动销售增长[7] - 受益于各类政策,四川时尚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1至9月春熙路百盛“即买即退”开单数同比增长707%,境外旅客“即买即退”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35%[7] 具体消费案例 - 俄罗斯游客加琳娜在山东青岛离境退税商店挑选“青岛必购”商品,认为商品种类特别多并希望多买礼物带给朋友[2] - 一名新加坡旅客在深圳华强北购买新型乐奇AI眼镜,凭借境外护照现场办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立省300元[4] - 新西兰游客薛志忠在成都春熙路商圈百盛购物中心购买近1.7万元商品,当场拿到退税款,并计划前往重庆旅游[6]
“小票根”撬动文旅“大消费”,多地激发赛事经济新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16:23
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体育赛事成为假日消费的有力引擎。在北京,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 通过"票根经济"联动多个商圈,观众凭门票可在合作商户享受消费优惠,推动观赛人群转化为消费人 流。这一模式已在全国多地落地,从莆田的足球联赛到内蒙古的"蒙超"联赛,小小票根正作为"城市消 费通行证"撬动文旅大消费,展现出赛事经济对假日消费的拉动效应。 激活多元消费 中秋国庆假期前夕,北京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内,球员每一次得分都引爆全场;场外,手持中网票根 的观众可在隆福寺、五棵松等商圈数十家合作商户享受专属折扣。 一张中网门票,从观赛凭证变为激活多元消费的钥匙。这背后是北京"中网嘉年华"与全域消费场景的深 度联动。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北京推出 "中网嘉年华OpenLive第二现场"计划,打造观赛派对、商圈 互动与影院观赛三大模式,让高端赛事从专业场馆走向城市街巷。 在传统院落里,现代巨幕前观众凝神注视赛场的每次扣杀;华熙LIVE·五棵松商圈中,球迷边购物边通 过直播关注战况,手中票根成为50多家餐饮商户的优惠"通行证"。 近40个观赛点遍布主要商圈,纸质或电子票根可在餐饮、购物、文旅等领域换取优惠,形成"一票根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消费“不打烊” 燃旺“夜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9-02 09:3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国内夜间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额60% [1] - 大型商场18时至22时消费额占比超全天50% [1] - 夜经济相关企业现存量超165万家 主要分布在广东 山东 四川 云南 江苏 [1] - 2025年7月"夜游"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增长约100% [1] 区域表现 - 广东夜间堂食订单量居全国首位 7月以来同比增长超21% [4] - 云南1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上半年接待游客1.07亿人次 同比增长10.2% [6] - 云南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实现营收181.02亿元 同比增长8.3% [6] 业态创新 - 广州增城乡丰现代农业产业园开放夜间游览 打造夜采特色场景 [2] - 产业园通过水果科普体验营 营地烟火表演 爬宠馆亲子营等文旅活动实现农业+生态+文旅融合模式 [2] - 云南开展夜游 夜娱 夜购 夜宴 夜健 夜赛等多元业态联动 [4] - 阿尼么村融合侠客小吃街 牛棚咖啡等特色创业实体推动乡村夜间经济发展 [4] 文化赋能 - 河北涿州腾飞大街夜市融合美食 非遗展示 儿童娱乐 演艺演出及文化节 相亲节活动 [7] - 非遗花丝镶嵌技艺通过夜市展示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7] - 湖南资兴东江湖文化集市设立30多个展区 融合非遗表演 文物鉴赏 摄影展览 农耕体验 美食购物 [9] - 为期两天的活动吸引近20万人次参与 直接带动消费逾180万元 [9]
暑期经济多元业态观察: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8-21 17:58
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 - 陕西太白县依托93.36%森林覆盖率与19摄氏度夏季均温 通过避暑经济激活民宿产业实现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3][4] - 浙江慈湖通过仲夏慈湖夜主题活动形成演艺引流、场景留客、消费变现的良性循环 释放夜间经济新活力 [14][15] 传统文化与跨境消费创新 - 浙江濮院时尚古镇举办折纸艺术营 吸引29位国际折纸大师与约400名爱好者参与 推动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6][7] -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 以旅游+购物模式吸引外籍游客 免签政策扩大促进外商暑期采购需求增长 [9][10][12] 暑期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文旅市场通过非遗创新、跨境消费、夜经济与生态变现等多维度实践 实现特色化深度融合与创新供给 [16] - 各地通过业态创新与资源挖掘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展现中国经济活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