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
搜索文档
百个项目加速落地平原新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1 06:44
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 -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以服务保障重大活动为牵引,推动首都功能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1] - 平原新城作为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关键区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100个项目加速落地[1] 首都功能优化与城市品质提升 - 核心区首批文物腾退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孚王府等文物腾退项目完成腾退[2] -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完成全年任务的94%,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98家,实现年节约综合能源消费3363.38吨标准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7万吨[2] -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均衡布局,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一期完工投用,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一期)、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等一批高校、医院疏改项目实现开工[2] - 城市宜居品质持续改善升级,核心区100个社区微花园落地,全市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开园[2][3] 京津冀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 - 京津冀三地协同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区已签约企业12家,打造立足京津冀、辐射北方七省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保障基地[4] - 京津冀携手开放首条跨省市自动驾驶高速测试公路,实现无人驾驶卡车从北京途经河北廊坊直达天津港[4] - 重点产业链“卡点”攻关突破36项关键核心技术,成立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6] - 前三季度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522.7亿元,同比增长7.8%[6] -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新增入驻企业84家,北京城市副中心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6] 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 - 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座平原新城扎实推进“一区一策”高质量发展,创新建立“3+1”清单管理模式[6] - 推动实施100个重点项目落地平原新城,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目前已建成投用4项、开工建设54项、审批立项19项[6] - 顺义区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竣工,大兴区生物科技旗舰园区开工,亦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投用,昌平区全市首个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启用,房山区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建成并新增入驻机构88家[7] 区域发展与生态价值实现 -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第二批“百千工程”10个示范创建片区、120个示范创建项目实施进度超80%,成功研发世界首款自主知识产权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7]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取得新进展,完成首年度GEP-R与GDP交换补偿工作,生态涵养区通过交换机制获得生态补偿收益[7]
100个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平原新城
北京晚报· 2025-10-29 15:52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 -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推动首都功能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 [1] - 平原新城作为关键区域迈向高质量发展,100个项目正加速落地 [1] - 前三季度“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全年任务的94%,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98家,实现年节约综合能源消费3363.38吨标准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7万吨 [1] 城市更新与环境提升 - 核心区首批文物腾退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包括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孚王府等 [1] - 核心区100个社区微花园落地,东四环路改造形成15.6公里“全线月季花环” [2] - 全市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开园,234座立交桥桥下空间整治、17座提升工作全部完成 [2] 教育与医疗资源疏解 - 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一期完工投用 [1] - 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一期)、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等一批高校、医院疏解项目实现开工 [1]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产业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区破土动工,已签约企业12家 [3] - 生态港打造立足京津冀、辐射北方七省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保障基地 [3] - 京津冀携手开放首条跨省市自动驾驶高速测试公路,主线科技无人驾驶卡车从北京途经河北廊坊直达天津港 [3] - 主线科技计划在园区建好后建设创新研发基地,布局京津冀自动驾驶货运网络 [4]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培育 - 前三季度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新增入驻企业84家 [4] - 北京城市副中心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天开高教科创园宝坻园揭牌 [4] - “六链五群”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攻关突破36项关键核心技术 [4] - 成立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前三季度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522.7亿元、同比增长7.8% [4] 平原新城产业发展 - 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座平原新城推动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6] - 项目进展包括已建成投用4项、开工建设54项、审批立项19项 [6] - 顺义区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竣工,大兴区生物科技旗舰园区开工 [6] - 亦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投用,昌平区全市首个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启用 [6] - 房山区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建成并新增入驻机构88家 [6]
剑指跨境洗钱!香港金融安全治理研讨会释放关键信号
国际金融报· 2025-10-03 10:43
会议概况 - 2025金融安全治理研讨会在香港大学成功举行,由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反洗钱协会和陆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联合主办 [1] 核心议题与专家观点 - 全球约30%的跨境洗钱案件涉及加密货币,非托管钱包与跨链桥增加了追踪难度,亟需确立区域统一的虚拟资产监管底座 [2] - 香港凭借《稳定币条例》形成"分级牌照+动态储备金监测"的全流程监管,可在FATF框架下向东南亚复制推广 [2] - 亚太地区跨境洗钱情报平均传递需7天,而资金往往24小时内完成流转,"沪港协作会议"已将响应压缩至2小时 [2] - AI与图计算等多模融合技术可将可疑交易识别效率提升约3倍,基于LightGBM算法的模型可将客户洗钱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 [2] - 区块链"链上存证"支持跨境交易轨迹可追溯,部分机构已将取证周期缩短约40% [2] - 为平衡创新与安全,建议采用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目前沪港试点零安全事故 [2] - 倡议构建"理论课程+模拟法庭+案例实训"的三维人才培养体系,以香港警务处真实案例为蓝本训练链上溯源能力 [2] 会议核心成果 - 签署《反洗钱香港宣言》,明确香港"区域研究枢纽、实务融合平台、人才培养高地、国际协作桥梁"四大定位 [3] - 揭牌IALA全球反洗钱培训中心(香港),计划每年培养100名国际反洗钱人才,其中50%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学员 [3] - 培训中心将编写融合中国实践与国际标准的教材,建立分级人才认证体系,从源头防范数据渗透与人才操控风险 [3] 战略价值与行业影响 - 通过"四校联盟+IALA全球培训中心"构建反洗钱人才安全防线,推动中国方案向东南亚、南亚、欧亚延伸,提升规则建议权与技术话语权 [4] - 香港凭借虚拟资产监管与跨境情报协作优势,平均侦办周期47天,显著低于亚太地区的73天,进一步巩固"金融安全治理枢纽"功能 [4] - 香港以高水平人才与制度供给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落户,契合巩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施政目标 [4] - 活动被视为香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助力香港从'国际金融中心'向'全球金融安全治理引领者'迈进 [4]
聚集效应增强 北京金融安全产业探索生态协同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16:33
金融安全产业发展现状 -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深,系统性应对金融安全问题成为关键议题,政策与市场需求正加速金融安全产业生态体系成型 [1] - 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吸引1087家企业入驻,包括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 前沿技术在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给业务安全管理、技术安全保障、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安全治理带来新挑战 [1] 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 - 《数据安全法》《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陆续出台,为金融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基础,同时对企业合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 - 数字技术创新代际周期缩短与金融行业长周期特性存在错配,金融业在技术选型科学性、自主应用水平提升、核心技术供应链安全等方面仍需努力 [2] - 企业在合规、技术、协同方面的需求增长推动产业发展提速,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管理资产规模突破493亿元,累计税收贡献超58亿元,带动超3000人就业 [2] 产业园平台支撑作用 - 产业园区作为链接政策和企业的纽带,提供"创业孵化—技术转化—企业加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园区通过政策解读会、专家资源对接、高端人才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融资对接、监管部门沟通渠道搭建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3] - 依托云计算中心为企业提供安全基础设施服务,通过"集成金融科技-金融风险分析监管平台"探索数据共享与使用安全 [3] 生态协作与标准建设 - 金融安全需要跨主体、跨层级、跨领域系统协作,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与奇安信等头部机构合作,形成"园区+龙头企业"协同模式 [4] - 头部企业作为生态系统的"领头羊",可为园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4] - 建议针对金融安全推出关键产业要素标准,从团标起步逐步升级为国标,并推动垂直行业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4][5] 风险管理与技术应用 - 建议建立"全面风险管控—压力测试—应急处置"闭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实时风险监测平台,实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动态预警 [5] - 产业园模式在强化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方面仍有较大发挥空间 [5]
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专题活动暨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十周年创新发展交流会在京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6-18 16:36
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十周年发展成果 - 活动以"科技驱动金融安全成就发展"为主题 展示十年发展成果并探讨金融安全与科技创新融合新模式 [1] - 产业园累计吸引1087家企业入驻 实现超58亿元税收贡献 培育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13家专精特新企业和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主导制定69项行业标准 涵盖风险防控 数据管理 技术应用等领域 成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3] 战略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与奇安信科技集团签署深度合作协议 形成"园区+龙头企业"协同模式 聚焦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和金融科技风险防控 [1] - 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入驻 推动条码技术与金融安全融合应用 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 [1] - 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促成5家单位招商签约 完善"创业孵化—技术转化—企业加速"全链条服务体系 [1] 服务平台与学术支持 - 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揭牌成立 依托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资源 搭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服务平台 [2] -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发布专题报告 从政策与经济视角解读金融安全产业 [2] - 举办"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圆桌对话 探讨金融安全建设经验与科技金融协同创新路径 [2] 产业园定位与未来规划 - 核心使命为"维护金融安全 服务金融创新" 着力打造京西南金融科技安全产业集群 [3] - 构建"政策引导 技术创新 产业聚集"立体化发展体系 目标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安全创新高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