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云间》

搜索文档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破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21
"2亿海外活跃用户,12万新增海外本土作者,50万部新增海外本土创作作品,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 级文化现象。"近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江苏盐城举行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以下 简称榜单)暨《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榜单和《蓝皮书》聚焦行 业新现象、新问题,研判新趋势,为中国网络文学再创精品、走向世界提供客观、权威的参考。 《蓝皮书》从"创作情况、阅读情况、IP转化、行业发展、网文出海、理论评论、队伍建设、AI影响"等 方面总结过去一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其中提到,网文"出海"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突出亮点,中 国网络文学正在引领世界文化创新生态。2024年,多部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入藏海外著名图书馆,《斗罗 大陆》《天道图书馆》等9部作品入藏意大利作家联合会、英国查宁阁图书馆等欧洲各地文化机构, 《诡秘之主》《我们生活在南京》等10部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中国网络文学受到世界关注与认可。 除了海外读者与本土作者数量快速增长、中国网络文学国际认可度提升外,中国网络文学正从单纯的内 容输出转向构建全球化IP生态体系。《墨雨云间》《永夜星河》等由网文改编的网剧登陆多 ...
文化产品“出海”又“出圈”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53
文化产品出海趋势 - 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提升,如LABUBU、剧集《狂飙》《繁花》《偷偷藏不住》、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2》等受海外热捧 [1] - 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重点项目目录》,涵盖400多家企业和120余个项目 [1] - 文化出海从"老三样"(包饺子、打太极、学汉语)转向"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 [1] 数字文化贸易优势 - 数字文化产品具备低成本扩散、强互动、可持续开发优势,边际成本低、复制性强、内容可更新 [2] - 强调用户参与、角色代入和社群共创,易引发二创衍生,转化为动态运营IP体系 [2] - 国内外数字平台合作深化,如优酷与奈飞版权合作,《白夜追凶》为首部海外大范围播出的国产网络剧集 [2] 文化产品多元化与本地化 - 出海产品形式多元,包括现实题材剧集《我的阿勒泰》《新生》、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墨雨云间》、科幻剧《三体》、悬疑剧《边水往事》 [2] - 海外走红IP涵盖传统文化形象(哪吒、孙悟空)和潮流形象(LABUBU、Molly) [2] - 本地化分三阶段:翻译输出、构建本地化叙事、形成IP衍生和本地社群,如LABUBU设计触发青年群体情绪投射 [3] 技术与营销创新 - 译维翻译公司组建文言文和二次元文化译者团队,建立15万条术语的游戏术语库,助力20余款国产游戏出海 [4] - 蓝色光标出海业务收入从2015年零增长至2024年超480亿元,推出AI海外程序化平台和云原生增长引擎,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蓝色光标推出"华夏漫游沉浸式探索解决方案",利用AI、虚拟现实技术推广文化遗产 [4] 政策与产业集群支持 - 苏州工业园区6家入选企业中有5家为游戏企业,园区通过奖励原创产品出口、补贴境外参展推动文化企业出海 [5] - 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鼓励游戏企业与AR/VR智能终端厂商合作 [5] - 天津国家动漫园建设元宇宙创新实践中心,提供虚拟数字展厅、XR虚拟拍摄棚等技术支撑 [5] 行业挑战与建议 - 核心短板为优质内容供给不足,部分产品同质化,版权保护、支付体系、政策支持需系统性加强 [5] - 需完善科技和产业链布局,探索文化产品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支持企业完善海外发行网络 [6] - 鼓励创作者走出去学习海外经验,培育复合型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6]
于正又该迭代了
虎嗅· 2025-06-17 16:16
众所周知,于正是创作风格和创作周期一样明显的内娱"剧作者"。总在一部爆款之后,同样配方、过期 食材、加重佐料连端上三五部来,直到人人避之不及了,才肯收手回炉、闭关迭代。而当你觉得他快彻 底flop时,又突然支棱,拿出一部时髦新鲜又充满用户思维的佳作。 仅看2010年以后,于正就已经历三个创作周期。以《宫锁心玉》为代表的"阿宝色阶段",色调饱和、剧 情狗血、收视优异、争议十足。该阶段诞生《美人心计》《陆贞传奇》《笑傲江湖》等众多爆款,但过 火风格和机械重复也令其口碑每况愈下。直到2014年《宫锁连城》侵权案成为最后一根稻草,于正剧被 电视台抛弃转入网播,进入长达三、四年的沉寂期。 2018年《延禧攻略》横空出世,为于正迎来第二个创作巅峰,也就是"莫兰迪时期"。但这次魔法失灵更 快,《皓镧传》《烈火军校》《鬓边不是海棠红》最多混个热播。在《尚食》《玉楼春》《当家主母》 中,曾经被认为充满高级感的莫兰迪色,还迅速变成了观众口中的"性冷淡""丧葬风"。 第三阶段自然是正在进行中的"长剧短剧化",以《墨雨云间》为开篇绝响,《五福临门》尚有热播成 绩,到眼下《临江仙》高开平走,有人说于正黔驴技穷,也有人笑他短剧看太多。 ...
“优酷原创”厂牌亮相,内容精品化战略持续推进
搜狐财经· 2025-05-28 13:22
关旭认为,"好故事"的底层创作逻辑是强叙事、系列化和国际视野。强叙事是剧集高审美、高浓度、高密度的一种体现,"如今的审 美习惯让观众和行业对强叙事的需求更迫切,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会反复强调这一点。" 系列化则是基于观众反馈,在未来形成高效的标准化制作体系,对剧集进行系列化探索。在系列IP打造上,优酷此前已有多个成功案 例。"比如基于人气IP开发的精品漫改剧《异人之下》系列,在粉丝中引发追剧热潮;《我叫赵甲第2》是第一部收获观众良好反馈后 进行了续集制作;待播的还有'周木楠少年江湖宇宙'的《暗河传》,讲述《少年歌行》和《少年白马醉春风》衍生人物的故事。"关 旭介绍。 5月28日,"优酷原创"新厂牌推出,将以强叙事、系列化、国际视野追求"好故事"。优酷副总裁关旭表示,该厂牌是优酷对内容精品 化战略更深层次的沉淀,也是在精品内容创作道路上"向新而生"的又一探索。 近年来,优酷在"为好内容全力以赴"的品牌主张下,不断挖掘观众审美需求。相继推出了《墨雨云间》《边水往事》《难哄》等多部 优质作品,以及《新生》《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沙尘暴》等13集以下精品剧,让强叙事、极致风格化、更高的美学体系成 为优酷 ...
超半数中国网民热衷追网文,网文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经济观察网· 2025-05-13 09:57
5 月 9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24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 430.6 亿,同比增长 6.8%,网文 IP 市场规模更是大幅跃升至 2985.6 亿元,同比增长 14.6%。 从内容题材来看,2024 年现实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积极涌现。伴随第八届现 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开展,逾 30 万网络文学作家参与现实题材创作,现实题材跃升为网文增速 第二大品类,《一路奔北》《剖天》等作品从多元细分赛道切入,反映新时代生活。在传承传统文化方 面,群像、考据、怀旧成为起点读书热门标签,如 "阅见非遗" 金奖作品《泼刀行》,融合近百项非遗 等元素,激发传统文化创新力。 在 IP 改编领域,2024 年中国网络文学 IP 改编市场成绩斐然。由网络文学 IP 改编的《庆余年第二季》 《与凤行》《墨雨云间》占据年播放量榜单前三席,《庆余年第二季》集均播放量超 1 亿,腾讯视频热 度值达 34389,刷新平台纪录,剧集热播带动原著阅读量环比提升 38 倍,相关衍生产品如盲盒、卡牌 也收获亮眼销售成绩。书、影、漫、游协同联动愈发深 ...
报告:2024年中国网文IP改编市场规模2985.6亿元
环球网资讯· 2025-05-09 21:1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规模达2985.6亿元,同比增长14.61% [1][3] - 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30.6亿元,同比增长6.8% [3] - 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用户与作者数据 - 网络文学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0万,达3119.8万 [3] - 网文作品数量达4165.1万部,用户数量达5.75亿,同比增长10.58% [3] - 超过半数中国网民热衷追读网文"在线催更" [3] - 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培育海外网络作家46万名 [7] IP开发与联动效应 - "多端协同、一体开发"模式推动IP开发模态持续扩容,涉及短剧、游戏、谷子、AI等领域 [1] - 《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墨雨云间》占据年播放量榜单前三席 [5] - 《庆余年》IP盲盒售出超20万只,卡牌创影视类卡牌销量第一,原著阅读量环比提升38倍 [5] 海外市场拓展 - AI翻译技术助力网文出海,起点国际新增AI翻译作品超3200部,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一半 [5] - 西班牙语翻译作品数量同比增长227%,德、法、葡语市场实现从零到上百部的突破 [5] - 日本市场增长率高达180%,希腊、西班牙、巴西、法国、德国等国家位列海外增速前十 [7]
阅文集团20250506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公司 阅文集团、新丽传媒、FunCrazy潮玩手办工作室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在线阅读业务 - 2024年在线阅读业务止跌回升,收入小幅增长约2% - 3%,得益于降本增效、内容孵化、质量聚焦及核心产品运营等举措抵消渠道优化负面影响,未来将专注优质内容孵化和作家生态强化确保IP长期高效运营[3] IP授权、影视动漫业务 - 2024年IP授权、影视、动漫领域显著增长,全网最火30个电视剧超一半、最火20个动画中有十几个项目改编自阅文IP,如《墨雨云间》《九重紫》等,新丽传媒2024年推出《庆余年第二季》等爆款,2025年预计推出6 - 7个影视剧项目[4][5] 衍生品业务 - 2024年衍生品业务重大突破,GMV达5亿元,卡牌业务贡献2亿元,与《与凤行》等合作推出创新卡牌,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发行渠道网络;2025年开放渠道网络,尝试贵金属、糖浆毛绒玩具等新类别[2][6] - 战略依托内容优势和团队能力,有大量视觉化改编IP,品类探索有优势,如开创国内影视卡牌赛道,关注市场趋势,初步建成渠道网络并计划拓展,还帮助小团队发行产品[15] 短剧业务 - 2024年上线约100多部短剧,精品化趋势明显,2025年初《好运甜妻》七天流水突破5000万,目前超7000万,未来将推出更多优质IP改编短剧[2][7] 潮玩市场业务 - 计划深耕潮玩市场,开放渠道网络帮助优质团队发行产品,尝试新类别,探索线下沉浸式场馆等创新形式[2][9] - 优势在于强大IP资源和优秀产品开发能力,2025年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和产品数量应对市场变化[10] - 2025年重点提高产品和原创设计能力,拓展渠道网络,目标是像全球知名IP一样让衍生品收入占比超一半[12] 海外业务 - Webnovel平台非英语作品2024年收入增长超300%,AI翻译工具使非英语作品数量大增且质量获认可,畅销榜前100名约四成作品为AI翻译;2025年利用AI翻译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关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通过活动和合作提升知名度[22][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阅文集团在自研与授权间保持开放,根据合作伙伴能力决定策略,最大化发挥单IP产品潜力[16][18] - 2024年开设约八家线下门店,2025年预计增至十几家,选址在头部城市核心二次元商业区,目前部分门店经过旺季后客流量增加,但需更多时间评估长期业绩[19][21] - 公司使用自己训练的AI模型翻译,基本无需人工干预,翻译成本下降8 - 9成[25][26] - 2024年对新丽传媒减值11亿元,未来因只制作头部电影,进一步减值可能性不大[27] - 国内付费阅读市场成熟,长期收入、付费用户数和人均ARPU值应保持稳定,通过提升产品渠道ROI利润有望小幅改善[28]
建设时髦封建主义新恋爱
虎嗅· 2025-05-05 14:34
男德升级,为爱当狗 出于种种原因,短剧领域存在一种独特的"一本多拍"操作,即同一IP在短期内就可能涌现出多个真人版本。如果其中有真爆款,还会催生一批跟风模仿 的"变种本"。基于此,在单剧成绩之外,翻拍次数也能作为套路或人设的流行指针。 纵观最近一年的话题"多拍本",首先可以拎出一条短剧男主们的男德进化线:从端着强取豪夺,到跪着又争又抢。 拍了8版的《过分野》(贺庭洲X宋霜序)与拍了11版的《醉吻夜》(楼宴京X黎枝)都主打暗恋成真。然而两位男主都不是什么善茬,比张万森更主动, 比桑延更唬人。 按照原著小说文案,前者男主是"腹黑冷骚太子爷",借一场交易对兄弟"横刀夺爱"、将女主拉出多年的伪骨科苦恋;后者男主是"桀骜深情西装暴徒",在 女主被退婚时伸出援手、闪婚抄底,助女主反转人生。 简单来说,他们综合了传统霸总男主的权势、行动力,和传统暖男男二的深情、忠贞。这也是"倒贴型霸总"的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又争又抢的程度不 断升级,就来到了"为爱当三"阶段。 2024年的"多拍本"代表、已有不下20个版本的《完蛋!我养的小白脸是京圈太子爷》(薄靳修X姜辞忧),以及今年陆续拍了六七个版本的《过火》(萧 尘宴X施颜),都是 ...
长剧时代的终结
36氪未来消费· 2025-03-04 19:36
作者 | 兰杰 3月1日至3月2日,"优酷不再接收12集以上的剧集"、"优酷12集以上的剧集要今年播完,否则就要一 刀切到12集"等相关内容先后登上了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的热搜。 对此,据优酷知情人士消息,不再接收12集以上的剧集属于谣传,"目前优酷的自制剧和定制剧不是 一刀切要求12集,而是因为注水剧太多了,要控控水。"此外,这位相关人士还表示,"爱奇艺和腾讯 也有这方面的探索,例如爱奇艺迷雾剧场剧集的集数都不长,内容比较浓缩。"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影视行业内就多次传出优酷要改革长剧集数的消息,也有 多个进行中的项目,称被优酷要求"缩水"集数。 注水剧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于长视频平台乃至于各大卫视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国产剧版权出售曾长期采用"按集计价"的商业模式,制作方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剧本或者剧 集注水以拉长集数。而拉长后的剧集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承载广告的空间,同时得以让制作方更好地分 摊高昂的版权费和明星片酬。 伴随着观众舆论的反扑,以及广电总局限制注水剧集政策的接连推出,使得注水剧得到了整治。如今 平台与制作方的合作模式也更多转向了较为灵活的"保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