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
搜索文档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召开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行业政策与导向 - 行业管理部门精心组织引导抗战题材重点电视剧的创作播出[1] - 行业推动精品创作需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1] - 行业需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传承与文艺创新[1] 行业创作与创新 - 行业在抗战题材电视剧的题材、内容、审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创新[1] - 行业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实现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突破[1] - 行业创作需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创作以促进发展[1] 公司项目与运营 - 制作机构和播出平台代表介绍了《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等重点剧目的创作过程与播出情况[1] - 主创团队与制作机构在项目创作中展现出责任担当和精益求精的态度[1] - 公司创作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1]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影视“审美提纯”造就爆款
中国青年报· 2025-10-10 07:15
行业创作理念 - 创作者需回归自觉与自省,通过咀嚼生活、深掘人性、凝视时代来提升手艺,这是制胜的法宝 [2] - 艺术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异地创造,最大法门是“审美提纯”,即保留初始冲动、放大差异化部分、传递新奇感受 [8] - 应避免一味“对标”爆款,因为这意味着创作上的臣服与穷途末路,跳出套路追求创新才是打动观众的关键 [6] 剧集成功要素与市场表现 - 长剧应像长篇小说,具备宏大的世界观、严密的逻辑、强大的人物魅力,并承载文化价值以让观众产生文化认同 [3] - 现实主义创作需要真诚面对观众,运用真挚的表达方式,并注重人物与细节的真实表达 [6] - 乡土题材剧集《生万物》创造2025年央视八套平均收视和单日最高收视的双冠佳绩,打破近3年收视纪录 [4] - 《生万物》的用户画像显示25-35岁用户占比达54%,说明作品深度影响了年轻观众 [4] - 年轻人并非只爱看快餐式内容,他们渴望从剧集中获取文化价值、知识点与情感共鸣 [5] 具体案例与创新实践 - 《山花烂漫时》摒弃“苦难叙事”,着重展现主角作为理想主义者的“高级快乐”与幽默鲜活性格,并描绘当代中国中小城市的生活画卷 [3] - 《归队》的创新在于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镜头对准无名普通战士而非丰碑,运用当代视听手段还原历史精神 [6] - 《以法之名》首度聚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其创作遵循鲜明人物性格、复杂人物关系、完成情感建设、讲述不复杂故事四项原则 [7] - IP改编剧《玫瑰的故事》将原著设定转为讲述女性成长故事,融合了作者其他小说的灵魂,创新基于对原作灵魂内核的保留 [7] - 艺术品质与流量热度可以达成完美结合,深刻题材亦能赢得年轻观众青睐,实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3][5]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 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09-25 21:41
行业整体发展成就 - 行业在用户、内容、产业等规模上已成为广播电视大国和网络视听大国 [1] - “十四五”期间广电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规模增长已超过40% [8] - 我国视听平台国际版已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内容创作与精品力作 - 鼓励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激发全行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5] - 调整电视剧集数、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以提供广阔创作空间 [5] - 推出《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等剧,电视剧网络剧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13] - 纪录片传承文化根脉、记录时代印记,动画片量质双升且“国风”动画引领新潮流 [13] - 文化综艺节目贴近观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3] 技术升级与标准建设 - 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基本实现超高清化 [16] - 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总规模已超过2.8亿台 [16] - 超高清视听领域已形成3项国家标准和66项行业标准 [16] - 构建视听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高价值规模化应用场景 [18] 行业治理与生态优化 - 坚决防止过度娱乐化,坚决治理天价片酬,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 [5] - 推动实施“广播电视内容焕新计划”,强化新闻立台 [18] - 今年年底省级卫视全面取消虚假医药广告 [18] - 对微短剧中“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及时纠偏 [20] 新兴业态与用户规模 - 到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961亿 [20] - 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微短剧发展扶持政策 [20] 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 大批精品节目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及网络视听平台与外国观众见面 [8]
探寻影视发展新路径,在创新中破圈前行
中国青年报· 2025-09-25 08:53
行业核心理念 - 行业从业者认为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异的创造,而非简单对标爆款 [2] - 创作者的本职是咀嚼生活、深掘人性、凝视时代,手艺是制胜法宝 [1] - 创作的最大法门是“审美提纯”,即保留初始冲动、放大差异化部分、传递新奇感受 [2] 内容创作策略 - 长剧应像长篇小说,具备宏大的世界观、严密的逻辑和强大的人物魅力,并承载文化价值以产生“余味” [6] - 现实主义创作需要真诚面对观众,通过真挚的表达和真实的人物细节形成情感共鸣的通道 [9][10] - 成功的作品遵循鲜明人物性格、复杂人物关系、完成人物“情感建设”以及讲述不复杂故事的原则 [10] 具体项目案例分析 - 《山花烂漫时》在塑造人物时摒弃“苦难叙事”,着重展现理想主义者的“高级快乐”与幽默鲜活性格 [4] - 乡土题材剧集《生万物》通过“以小家讲大家”的精神内核展现人和土地的连接,其25-35岁用户占比达54%,深度影响年轻观众 [6] - 《归队》的创新之处在于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讲述普通抗联战士的故事而非有名战役或先烈 [9] - 《以法之名》首度聚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主题为高质效侦办职务犯罪案件、打掉政法系统内部“保护伞” [10] - IP改编剧《玫瑰的故事》将原著设定转为讲述女性成长故事,并融合作者其他作品的灵魂内核进行创新 [10]
李乃文说很喜欢看弹幕李乃文说有时会亲自下场写弹幕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12:55
行业趋势 - 演员李乃文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表示通过参演作品《归队》的播出体验改变了其对弹幕功能的认知从不喜欢转变为很喜欢看[1] - 行业观察到年轻观众通过弹幕不仅进行娱乐性互动还表达对影视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为内容创作方提供了学习机会[1] - 演员亲自参与弹幕互动解释人物和剧情反映出影视行业与观众互动方式正在向实时化、沉浸式方向发展[1] 内容生态 - 弹幕功能从最初遮挡镜头的干扰元素演变为观众深度参与内容解读的重要工具[1] - 年轻观众群体通过弹幕平台展现出的内容理解能力超出行业预期成为创作方获取反馈的新渠道[1] - 专业演员下场参与弹幕互动标志着内容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化[1]
大地铭记·天地英雄气
人民日报· 2025-08-30 06:01
抗战剧作品与角色 -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角色以"狭路相逢勇者胜 逢敌必亮剑"为标志性口号 展现面对装备精良日军时"刺刀见红也要拼到底"的血性 [4] - 《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坚贞不屈 《悬崖》周乙深沉隐忍 《伪装者》明家三兄弟重情重义 《太行英雄传》杨树生勇猛果敢 这些角色已铭刻于文化记忆 [5] - 抗战胜利80周年展播新作包括《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 展现东北抗联小分队重新集结与崮城县抗日根据地建设故事 [5] 英雄形象塑造与精神内涵 - 英雄形象涵盖从江湖气姜大牙(《历史的天空》)成长为革命者 到国民党特务林楠笙(《叛逆者》)转向共产党阵营的信仰转变过程 [5] - 抗战剧通过无名战士、运送弹药老乡、纳鞋底大娘等配角镜头 展现"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的平民英雄主义视角 [6] - 作品核心精神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 构成伟大抗战精神的创作主题 [6] 创作理念与艺术表现 - 《归队》聚焦1938年"三江大讨伐"后抗联战士散落各地的困境 通过鲁长山"只要打不死 那就打不散"的宣言体现极端环境下的信仰践行 [12][13] - 演员胡军为角色减重近20公斤 全体演员通过节食保持饥饿状态追求艺术真实 袁姗姗、蒋欣突破类型剧窠臼塑造女性形象 [13] - 东北籍演员任彬、李俊贤呈现地域幽默达观特色 林永健、倪大红、刘佩琦等老戏骨倾力加盟增强表演厚度 [13] 群众工作与基层视角 - 《我们的河山》庄埼风角色展现基层党员通过减租减息、组织农会等具体工作团结民众抗日 体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行动准则 [8][9] - 角色塑造强调政策宣传需对接百姓"小心思" 通过改善村民生活赢得支持 折射"胜利基石在人民群众一砖一瓦间夯实"的历史画卷 [8][11] - 演员通过沂蒙红嫂纪念馆采风理解"最后一口粮做军粮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军民鱼水情 [10] 观众共鸣与社会影响 - 网友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以残酷真实镜头展现战争惨烈 《小兵张嘎》以儿童视角完成爱国情感启蒙 《雪豹》展现极端环境下战斗精神 [19] - 青年演员提及《亮剑》李云龙战场决策、《闯关东》朱家人护家卫国、《悬崖》潜伏者孤勇坚守等场景对个人职业选择产生的持久影响 [15][16] - 抗战剧通过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 使和平年代观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延续"敢啃硬骨头""坚守道义""保持清醒"的英雄精神实践 [7][17]
456家企业参展、硬核科技革新体验,2025年服贸会将首发一批文旅服务新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8-26 20:01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围绕"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主题 设置四大板块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商旅体融合和文化产品海外传播交流 [1] - 共有456家企业线下参展 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达85家 [1] - 专题具有可感知可参与 可开发可利用 可欣赏可消费三大亮点 将首发一系列新场景 新产品 新服务 [1] 科技应用与互动体验 - 专题以区块链 AIGC AR/VR 影视后期制作等技术为核心 构建多元化AI+互动体验场景 [3] -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通过京东方中联超清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实现剧场演出高清同步观赏 [3] - VR体验《梦回圆明园》运用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 1:1复刻历史古迹 [3] - 多款AI数字人将亮相 包括颐和园AI数字人 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 G1 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 [3] 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新 - 专题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 博物馆之城建设等成果 通过数字技术促进非遗产品跨界融合 [4] - "隆福寺藻井"数字艺术展以全新视角展示传统建筑智慧 [4] - "亚马逊探险狂想"MR混合现实体验让观众在虚实交织中接触虚拟动物和土著文明 [4] - 妙应寺白塔通过异形木质雕刻技术分层拼装实现场景复制 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5] 沉浸式内容体验 - 北京大视听重点项目《国色芳华》《归队》采用影院级裸眼3D复刻经典场景 [5] - 技术实现文化体验与商业活动结合 再现网红打卡点 [5] 入境旅游服务创新 - 专题围绕签证 交通 支付 旅行 科技等入境游全链条场景邀请企业参展 [6] - 首都机场联合驻场航司展示"北京服务 国门礼遇" 覆盖航线网络 消费场景 服务体验等多维度 [6] - 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行推出两卡融合产品"畅游通"和"幂方卡" 一体化解决通信支付问题 [6] -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推出面向外籍游客的"BEIJING PASS"国际卡 [6] - 滴滴出行展示英文版服务 支持国际银行卡支付及中英双语实时翻译 [6] 企业参与与产品展示 - 春秋旅行 中旅旅行 中旅途易 携程 去哪儿网 欢乐谷等头部旅游企业推出入出境旅游产品和定制服务 [7] - 科大讯飞手持即时翻译机 马蜂窝AI具身智能小蚂BOT等科技产品提供互动体验 [7]
总台暑期档电视剧类型丰富 现实题材创作结硕果
央视新闻· 2025-07-10 14: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暑期档剧目 - 暑期档推出丰富剧目类型包括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如《淬火年代》《以法之名》《四喜》《高兴》《生万物》《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等 [1][2] - 《淬火年代》通过民营机械厂转型故事展现中国制造发展历程 [2] - 《以法之名》以检察侦查视角突破传统涉案剧框架,揭示司法系统内部机制 [2] 现实题材剧集创作趋势 - 现实题材占据创作中心地位,多部作品在白玉兰奖获奖并在总台播出后引发关注 [4] - 《城中之城》全景式描写职场人生,《我是刑警》以纪实风格呈现刑警办案,《我的阿勒泰》以散文化手法拓展创作新样态 [7] - 现实题材在数量、质量、收视率方面领先,反映时代生活变化并注入社会思考 [9] 电视剧国际传播与出海表现 - 中国电视剧出口额占视听节目出口总额70%以上,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我的阿勒泰》入围法国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繁花》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玫瑰的故事》快速发行至国际市场 [11] - 古装剧如《庆余年2》《长相思2》《琅琊榜》持续热播海外,科幻剧《三体》国内外反响热烈 [13][15][17] - 现实题材与古装剧结合展现立体中国形象,科幻剧因国际化属性易引发海外共鸣 [15][17]
以文艺作品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纪念活动安排 - 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汇集国内优秀艺术家,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担当主力[4] - 8月至10月组织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从全国遴选20部左右优秀剧目,在北京各大剧场进行约40场演出[4] - 7月7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主题展览,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6] - 8月至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美术作品展,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等300余件作品[7] 文艺作品创作 - 广电总局推进创作一批抗战主题作品,包括纪录片《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等,网络纪录片《和平力量》[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专题片《胜利》《山河铭记》,纪录片《受降》,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归队》[9] - 创作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等,9月至10月与观众见面[9] - 展出经典美术作品包括李桦《怒吼吧!中国》、唐一禾《七七的号角》、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等[7] 媒体宣传活动 - 广电总局组织"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开展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大型接力直播[5] - 各地广电媒体记者深入抗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发生地探访,带领观众重温抗战记忆[5] - 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展播抗战题材经典作品,包括《悬崖》《闯关东》《亮剑》等[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平台、多语种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9]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新华社· 2025-07-03 17:46
纪念活动安排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将于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1]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将于8月至10月组织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1] -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将于8月至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 [1] 文艺作品与节目 - 纪念文艺晚会汇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艺术家,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将全面担当主力 [2] - 美术作品展将深入挖掘中国美术馆及各地美术馆馆藏的抗战主题经典作品 [2] - 《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电视剧,《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等纪录片,《马背摇篮》《怒刺》等微短剧正在推进创作 [3] - 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将展播《悬崖》《记忆的证明》《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作品 [3] - 中央广电总台将推出《胜利》《山河铭记》《受降》《共同的使命》等专题片纪录片,以及《我们的河山》《归队》两部重点电视剧 [4] - 电影频道7月起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电影展播,包括《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八女投江》等近百部国产抗战影片 [4] 主题展览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将于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7月8日起面向公众开放 [5] - 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并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 [5] - 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主线,展出《对日战争宣言》、赵一曼档案、洛川会议记录、《论持久战》等多种历史文物和文献 [5] - 展览重点凸显中国战场的东方主战场地位,通过大型主题视频、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中国支援盟军作战景观等展项展现其重要作用 [5][6] - 展览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突出反映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6] 宣传活动 - "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将从7月下旬持续到8月下旬,各地广电媒体记者将深入抗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发生地探访 [3] - 十集特别节目《烽火战歌》将播出,电影频道推出主题电影展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