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雪录》

搜索文档
爱奇艺Q2净利润承压,AI和海外市场成增长亮点
雷峰网· 2025-08-29 08:35
核心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同比下滑11% [3]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在线广告收入12.7亿元 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 [4] - 其他业务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6% 占总营收12.5% [4] 内容表现与行业地位 - 剧集《生万物》开播65小时热度破10000 创2025年平台最快破万纪录 [2] - 二季度《临江仙》《朝雪录》热度值均破万 剧集市占率连续四季行业第一 [2] - 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云合市占率位列暑期档同品类第一 [2] - 白玉兰奖获29项提名并斩获8项大奖 《我的阿勒泰》获最佳中国电视剧奖 [2] 短剧与海外业务发展 - 储备竖屏微剧约1.5万部 去年短剧上新56部达2023年3.5倍 [6] - 国际版会员收入连续8季度环比增长 日均会员数创新高 [7] - 海外会员收入同比增长约35% 巴西/墨西哥/印尼等市场增长超80% [7] - 微剧成为印尼/韩国/巴西市场第二大会员拉新品类 [8] 技术应用与运营优化 - AI优化广告素材使视频广告点击率提升20% [12] - 短剧《大王别慌张2》通过AI将数字资产制作效率提升10倍 [12] - 移动端"跳看"功能支持超2300部剧集综艺 [12] 行业挑战与战略方向 - 长视频平台面临会员增长停滞及爆款缺失问题 [6] - 2024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81% [6] - 短剧及短视频分流用户时间与消费 红果短剧APP月活曾超优酷 [6] - 公司强调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并提升运营灵活性 [12]
仙侠哑火,农村剧掀桌:2025暑期档剧集营销观察
36氪· 2025-08-27 21:44
2025年暑期档剧集市场表现 - 四大平台暑期档在播剧均超过10部 但云合市占率峰值破20%以上的剧集累计仅8部 部分剧集市占率不足2% [1] - 农村题材《生万物》以46.1%市占率位居榜首 古装权谋剧《藏海传》以40.1%位列第二 刑侦剧《以法之名》和古装探案《朝雪录》分别以34.1%和32.4%位列第三第四 [1] - 暑期档呈现"百花齐放"和"冰火两重天"两大特征 头部剧集热度集中 中腰部剧集表现平淡 [1] 平台内容策略与题材分布 - 爱奇艺重古装和仙侠 8月上线现实主义题材《生万物》创多项纪录 [2] - 优酷和腾讯视频题材均衡 古装、仙侠、现实主义均有覆盖 优酷《以法之名》和腾讯《扫毒风暴》《利剑·玫瑰》三部现实主义题材获较高关注 [2] - 芒果TV主推古装剧 但与腾讯拼播年代剧《潜渊》 [2] - 古装剧扎堆上线但表现分化 现实主义题材大热 [2] 头部剧集具体数据表现 - 《藏海传》成为2025年首部云合市占率破40%作品 豆瓣评分7.1分 [3] - 《以法之名》全网正片播放量突破15.14亿 位列2025犯罪剧播放量TOP1 [5] - 《生万物》收官次日云合市占率仍超40% 创年度市占率最高峰值 [5] - 《凡人修仙传》云合市占率18.3% 豆瓣评分7.5分 [10] - 《书卷一梦》市占率20.9% 豆瓣评分7.1分 [10] - 《临江仙》市占率24.0% 但豆瓣评分仅6分 [10] 商业化表现与品牌投放 - 品牌合作数TOP4依次为《藏海传》48家《锦绣芳华》41家《生万物》36家《长安的荔枝》35家 [9] - 平台商业化表现:爱奇艺吸引超150个合作 优酷超130个合作 腾讯视频超110个合作 芒果TV超60个合作 [9] - 中腰部剧集品牌合作不足10个 《护宝寻综》《我在顶峰等你》等剧全程无广告 [10] - 《生万物》播出后迎来品牌追投 第21集后新增自然堂、雅诗兰黛等美妆品牌 [11] - 雅诗兰黛投放《生万物》主要因人群画像破圈 女性用户占比72% 20-39岁为核心观众群 [13] 内容创作趋势与用户偏好 - 用户对内容要求提高 "大IP+大流量"公式失效 故事内核成为制胜关键 [8][16] - 仙侠剧遭遇滑铁卢 《临江仙》《凡人修仙传》《献鱼》均因剧情问题表现不佳 [7] - 暑期档缺乏高口碑作品 即便头部剧集《藏海传》《生万物》豆瓣评分也仅7分多 [7] - 现实主义题材打破古装、仙侠两家独大局面 杨幂、迪丽热巴等流量明星转向此类题材 [5] 营销策略创新 - 优酷为《藏海传》推出近10种创新广告形式 [15] - 品牌投放策略转变 从播前"押爆款"转向播中"追热剧" [11][16] - 大剧营销玩法多元化 加速头部剧集吸金效应 [15]
生万物,拯救爱奇艺
搜狐财经· 2025-08-26 21:31
公司近期内容表现 - 年代剧《生万物》创央八今年实时关注度最高破4%的记录 同时爱奇艺站内热度值达10762 升至平台史上第二 该剧云合单日有效播放破亿 为今年首部达成此成绩的剧集 [1] - 公司出品的《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三部剧集热度值均破万 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云合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 电影《捕风追影》院线票房累计突破3亿元 [3] - 古装剧作为特色类型持续推动海外追剧热潮 越南语配音版《书卷一梦》创同语种配音内容单日收入新高 《朝雪录》在5个市场占据谷歌趋势首位 [4][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66.3亿元 同比环比均下降 净亏损1.34亿元 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870万元 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8亿元 [3] - 会员 广告及内容发行三大业务出现下滑 仅其他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5] - 海外业务表现亮眼 国际版会员收入和会员规模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 日均会员数创历史新高 会员收入同比增长约35% 其中巴西 墨西哥 印度尼西亚及西语区会员收入同比增长超80% [3] 行业挑战与战略布局 - 长视频会员进一步被短视频 短剧稀释 行业普遍面临爆款缺失挑战 即使拥有爆款剧集 其拉动会员增长的能力也被友商同期的竞争所稀释 [7] - 公司正推进影视衍生消费战略 通过将热门IP转化为线下实景旅游打卡点 以及结合VR AR和剧本杀等新玩法拓展消费场景 但当前落地体验感尚未形成足够吸引力 [9] - 港股二次上市计划募资2亿至3亿美元 有望为场景衍生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铺底的文旅消费融合项目 缓解资金链压力 [7][9]
从赵丽颖到肖战成毅,演员平台评级一图全鉴
虎嗅· 2025-08-26 11:05
核心观点 - 演员评级是平台和投资方内部用于评估项目风险、立项可行性及招商能力的关键标准 它直接影响项目能否过会 并随作品表现、市场环境及平台偏好动态调整 [3][5][7] 演员评级体系与标准 - 评级分为S+、A+、A等多层级 S+级演员如赵丽颖、杨紫、刘亦菲、成毅、肖战被视为"保险牌" 能提供稳定基本盘 其中女演员侧重国民度 男演员侧重流量与粉丝粘性 [16][17][18] - 评级标准综合考量粉丝战斗力(如商务代言、杂志销量、会员拉新数据)、国民度、商业价值及历史合作实绩 平台内部数据如会员拉新是重要评估维度 [22][29][50] - 不同平台评级标准存在差异:优酷相对宽松且鼓励内部演员池 腾讯侧重流量与商业价值 爱奇艺注重平台内历史合作数据 [25][27][28][29] 评级动态调整机制 - 演员评级非固定名单 会随作品播出效果波动 例如刘诗诗因连续两部剧集均未达2000万而评级动摇 杨幂则凭借爆款剧《生万物》稳固S级地位 [20][21] - 负面舆情可能导致评级下调 如赵露思被列入"高危名单" 长期无作品也可能导致评级归零 [41] - 年轻演员(95后、00后)通常从A级或以下起步 平台给予更宽容的试错周期 但需通过主演作品实绩提升评级 例如李兰迪《朝雪录》破万后片约增加但未达S级 [43][44][48] 组合码盘与资源分配 - "综合码盘"是常见策略 通过演员组合(如A+女演员搭配A级男演员)或IP与演员搭配实现1+1>2的评级提升 典型案例如吴谨言与陈哲远平番主演《江山为聘》 [34][35][36] - 资源分配遵循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 顶级IP和主创班底优先流向高评级演员 中腰部演员可选项目有限 [38][39] - 分账剧成为演员评级跃升途径 如张佳宁《一闪一闪亮星星》和陈鑫海《最食人间烟火色》通过黑马分账剧获得更高评级 [48] 平台差异与行业影响 - 平台间存在评级换算关系:优酷S+约等于腾讯、爱奇艺S级 演员在不同平台可能存在评级差 例如部分演员在爱奇艺评级为B-A级 但可主演芒果TV的A-A+级剧集 [25][47] - 评级直接影响项目立项、招商与播出能力 是行业风险控制的核心工具 也是演员行业信用分的体现 [5][50] - 年轻演员上升路径依赖持续作品反馈 平台基于"市场需要新面孔"逻辑给予更多尝试机会 但S级项目仍需要实绩支撑 [44][49]
线下剧宣变“婚闹”,尺度越大播的越好?
虎嗅· 2025-08-25 11:47
行业趋势 - 线上宣发逐渐饱和 用户注意力稀缺 转化效率下降 剧集宣发开始寻求更直接有效触达目标受众的渠道[5] - 线下剧宣形式本质是为剧集主创团队与剧粉提供交流机会 探讨内容创作和角色塑造等聚焦剧集本身的话题[5] - 线下宣发取得不错效果 主创团队与观众即兴互动"活人感"满满 情绪浓度更高的内容更容易在社媒平台传播[5] 营销策略演变 - 剧方营业态度从被动配合参与转向主动制造话题 为推动热度破圈而迎合热门话题[6] - 跳抖音热门舞蹈成为线下剧宣活动必备环节和流量密码 肢体不协调演员的僵硬舞姿带来更多笑料和传播效果[6] - 炒CP从戏内延伸至戏外 通过真人CP营销互动拉动话题度 已成为国产剧加热器的流量捷径[6] 具体案例执行 - 《献鱼》采用婚礼式剧宣 主演牵红绣球出场 喷射花瓣营造拜堂氛围 由同剧组演员担任证婚人[2] - 《深情眼》男主角现场发放喜帖 女主角穿婚纱入场 复刻剧中经典亲密戏份[7] - 《永夜星河》采用主演穿现代服饰与其他古装演员对照的形式 对应剧中穿书设定帮助观众理解剧情[13] 效果与争议 - 大尺度营业互动使主演动作显僵硬与尴尬 引发观众争议[3][11] - 短视频用户更习惯碎片化娱乐形式 并非长剧目标受众 用户转化效率相当有限[12] - 线下剧宣重点偏移至炒作话题而非推介内容 难以触达真正长剧目标受众[12] 良性发展方向 - 主创团队应传达对剧集创作和角色塑造的理解 观众反馈对角色和表演的看法 建立深入情感连接[12] - 《藏海传》线下活动聚焦内容 主演还原剧中台词并深度解读角色特质 结合剧情探讨角色塑造[13] - 宣发手段只是锦上添花 决定剧集出圈关键在于内容质量 留住观众只能依靠内容本身[14]
爱奇艺重回亏损:靠政策救市?丨文娱财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1: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1%至66.3亿元 [1] - 净亏损1.337亿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6870万元 [1] - 内容成本同比下滑8%至37.8亿元 [16] - 现金及等价物等流动资产规模达50.6亿元 [17] 收入结构分析 - 会员收入同比下滑9.0%至40.9亿元 [5] - 广告收入上半年同比下滑13%至12.7亿元 [8] - 内容发行收入同比下滑38%至4.4亿元 [9]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至8.3亿元 [9] - 海外会员收入同比增长约35% [15] 行业竞争环境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1.14亿 同比环比均减少300万 [2] - 芒果超媒上半年营收下滑14.31%至59.64亿元 [2] - 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 使用率93.8% [6] - 乳业广告主大幅缩减预算:伊利营收下滑8.24% 蒙牛下滑10.1% [9] 内容运营表现 - 三部剧集《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热度破万 [5] - 综艺节目占据夏季收视榜前五名中的四席 [5] - 微短剧片库数量达1.5万部 [14] - 《成何体统》成为首部热度达5500的微剧 [14] 战略转型举措 - 利用AI优化广告素材 转化率提升20% [8] - 在微短剧植入广告并开发专属广告产品 [8] - 基于IP的收藏卡业务GMV超1亿元 [13] - 在30个城市运营50多个沉浸式剧场 [13] - 扬州和开封两大主题乐园正在建设中 [13] 海外业务拓展 - 巴西/墨西哥/印尼等市场会员收入增长超80% [15] - 《临江仙》登顶15个市场热播榜 [15] - 微剧成为印尼/韩国/巴西第二大会员拉新品类 [15] - 启动海外原创微剧布局 [15] 政策环境影响 - 广电总局推出"21条"改革措施 取消40集上限 [10] - 放宽古装剧限制 试行边审边播机制 [11] - 季播剧排播自由化 取消间隔一年要求 [11] - 新规有望缩短内容制作审核周期 [11]
靠一部《生万物》救场?爱奇艺Q2再亏损,被传回港二次上市
华夏时报· 2025-08-21 21: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Q2收入66.3亿元 同比及环比均下降[2] - 净亏损1.34亿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6870万元 今年Q1净利润1.8亿元[2]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同比下降9%[3] - 在线广告收入12.7亿元 同比下降13%[3] - 内容分发收入4.37亿元 同比下降37%[3] - 其他收入8.3亿元 同比增长6%[3] 业务运营状况 - Q2内容成本37.8亿元 同比下降8%[4] - 营收成本52.9亿元 同比下降7%[4] - 当季仅《临江仙》一部剧集内容热度值破万[4] - Q3《朝雪录》《生万物》热度值破万 《生万物》CCTV-8收视率峰值连日破3[4] - 电影《捕风追影》上映5天票房突破3亿元 预计总票房超10亿元[5] 行业竞争环境 - 用户注意力加速向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转移[3] - 短视频及短剧持续稀释长视频平台会员业务[5] - 暑期档多家平台同步发力 爆款剧集拉动效应被稀释[5] - 平台尚未建立持续产出爆款内容的机制[5] 战略发展动向 - 启动回港二次上市流程 预计募资2-3亿美元[6] - 董事会变更 百度CFO何海建出任董事长[6] - 广电总局新政松绑电视剧限制 允许精品短剧上星播出[6][7] - 新政缩短内容制作审核周期 提升排播稳定性及资金效率[7] - 加强网台协同效应 扩大优质内容发行渠道[7] 内容布局规划 - 长剧聚焦高商业价值头部戏剧[8] - 微剧坚持精品化路线[8] - 探索站外发行、商业化植入及IP衍生机会[8]
爱奇艺(IQ):暑期档内容热播或带动核心业务边际改善,新规释放长期想象空间
交银国际· 2025-08-21 21:1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爱奇艺(IQ US)给出"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2 1美元上调至2 9美元 较当前股价2 3美元存在26 1%的潜在上涨空间 [1][2][4] 核心观点 - 暑期档内容热播带动核心业务边际改善 其中《朝雪录》《生万物》站内热度破万 爱奇艺暑期档剧集播放份额位列第一 电影《捕风追影》预测票房超10亿元 [2][7] - 广电新规利好内容多样化创新 缩短制作到上线周期 提升排播稳定性及行业周转效率 预计对财务产生积极影响 [2][7] - 微剧 IP消费品 线下乐园 海外业务布局稳步推进 有望贡献商业化增量 其中自营影视卡牌GMV已超亿元 [2][7] - 基于15倍市盈率估值 市场投资热情上涨带动估值中枢上移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6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1% 调整后运营利润5900万元 略高于预期1400万元 [7] - 第二季度会员收入40 9亿元(环比-7% 同比-9%) 广告收入12 7亿元(环比-4% 同比-13%) 主要因内容表现平淡 [7][20] - 预计第三季度会员收入环比增3%至42 1亿元 广告收入环比增5%至13 3亿元 内容发行收入环比增26%至5 5亿元 [7] - 下调2025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期至5 1亿元(原7 66亿元 降34%) 2026年下调至13 3亿元(原14 3亿元 降7%) [3][7] 业务分项预测 - 2025年总收入预期272 6亿元(原278 8亿元 降2%) 其中付费会员收入170 1亿元(增1%) 在线广告收入53 2亿元(降2%) 内容发行收入22 2亿元(降8%) 其他收入27 2亿元(降14%) [3] - 2025年毛利润预期61 3亿元 毛利率22% 调整后运营利润9 5亿元 利润率3% [3] - 2026年付费会员收入预期增长至180 2亿元(增4%) 在线广告收入56 2亿元(降3%) 内容发行收入28 4亿元(降1%) [3] 估值与同业比较 - 当前市值12 2亿美元 52周股价区间1 53-3 19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4 4% [6] - 在交银国际覆盖的互联网公司中 爱奇艺26 1%的潜在涨幅处于中上水平 高于百度(14 1%) 网易(18 8%) 腾讯(18 5%) 但低于阿里巴巴(38 1%) 美团(36 6%) [27]
爱奇艺2025年Q2总收入66.3亿元:爆款内容不断,重点投资创新四大增长领域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9:35
核心观点 - 公司第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人民币,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在线广告服务收入12.7亿元,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其他收入8.3亿元 [5] - 公司Non-GAAP运营利润5870万元,连续14个季度保持Non-GAAP运营盈利 [5] - 公司聚焦AI应用、微剧、体验业务和海外业务等重点增长领域,推动可持续长远发展 [1] 财务表现 - 总成本52.9亿元,同比下降7% [2] - 内容成本37.8亿元,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2] - 销售及管理费用9.6亿元,研发费用4.2亿元 [2] - 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1470万元 [3] - 现金余额总计50.6亿元 [3] - 净利息费用连续七个季度下降 [1] 内容表现 - 剧集云合总市占率位居第一 [1] - 《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内容热度值破万,巩固女性及现实题材领先优势 [1] - 《无忧渡》《书卷一梦》内容热度值破9500,收获高热度和口碑 [1] - 《绝密较量》《乌云之上》《借命而生》用户反响热烈 [1] - 自制精品微剧取得重大突破,《炙爱难逃》《成何体统》《掌上珠》等作品受欢迎 [1] - 微剧《成何体统》内容热度峰值破5500,创平台微剧新纪录 [1] - 微剧内容储备约1.5万部 [1] 战略重点 - 公司聚焦创新,投入AI应用、微剧、体验业务和海外业务等重点增长领域 [1] - 公司有效管理资源并优化资本结构,支持长远价值创造 [1] - "好内容横竖都看爱奇艺"持续占领用户心智 [1]
热度值真正应该被讨论的是什么
36氪· 2025-08-05 08:28
行业现状与热度值争议 - 暑期档剧集集中上线推动国产剧市场小高潮,热度值指标重回公众视野[1] - 观剧实感与平台热榜出现反差现象,引发对热度值作用机制的讨论[1] - 行业结构重塑与观众偏好分化背景下,热度值需被重新理解为多元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而非简单排名工具[1] 热度值机制演变 - 热度值代表行业从单一播放量逻辑转向复合评估机制,2018年由爱奇艺首创以解决播放量注水问题[2] - 热度值整合传播声量、互动活跃、口碑表现、观众黏性等多维度,构建内容影响力模型[2] - 平台间热度值算法差异显著:腾讯视频热度值约等于爱奇艺3倍,优酷破万门槛较低[13][14] 热度值驱动类型案例 - **内容驱动型**:《朝雪录》弹幕互动量突破2亿,云合市占率峰值32.4%,依靠口碑与忠实受众实现长尾效应[4][17] - **外部引流型**:《凡人修仙传》凭借IP改编与顶流主演(杨洋)实现高开热度与破圈效应[6] - **受众结构差异型**:《六姊妹》(CVB收视冠军)与《南来北往》因成熟观众偏好电视端观看,平台热度表现平稳[9] 热度值局限性 - 垂直题材作品(如《雁回时》《无忧渡》)通过高互动表现获得突出热度值,但有效播放量不占优[11] - 文化价值型内容(如《我的阿勒泰》豆瓣8.9分、白玉兰获奖)难以被热度值完全衡量[11] - 热度值反映核心圈层强反馈而非全民平均温度,需结合题材、观众构成综合评估[4][11] 热度值的行业功能 - 平台视角:作为资源分配风向标与内容质量中台工具[16] - 创作者视角:提供观众反馈可视化窗口以调优内容策略[16] - 用户视角:充当跨圈层作品发现的社交提示与筛选入口[16] - 长期价值:激发《朝雪录》式自传播良性循环,同时认可《人生若如初见》类作品的文化沉淀意义[17] 热度值体系发展方向 - 行业需将热度值视为多元生态的起点,而非终极答案,避免单一"热即好"标准[19] - 平台应推动热度值回归内容本质,聚焦作品本身讨论以促进行业公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