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催化器
搜索文档
国七标准迭代,后处理市场有望扩张
华泰证券· 2025-10-17 10:3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且维持该评级 [2] 核心观点 - 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达72% [3][4] - 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 [3][7] - 看好国七市场空间扩张和国产替代进程,技术储备和产品竞争力领先的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3] 移动源排放现状 - 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 [4][12] - 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900万吨 [4][12] - 分车型看,小型客车CO、HC排放量分担率达69.2%、76.3%;重型货车NOx、PM排放量分担率分别为75.6%、49.5% [13] 排放标准发展历程 - 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2000-2014年(国一到国四)、2017年(国五)、2020年(国六)、2025年(国七进程加快) [5][22] - 国六标准在国五基础上将NOx、PM限值削减60%以上,并增加了对颗粒数量PN的限制 [5][22] - 国七标准目前正处于三阶段预研究之中,生态环境部2025年2月新闻发布会强调加快移动源标准制修订 [23] 国七技术路线与价值量提升 - 国七技术路线或将增加电加热催化器(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以解决低负荷工况下排气温度低导致的NOx转化效率低下问题 [6][33] - 研究表明,WHTC循环下使用EHC后,SCR尿素起喷温度达到180℃的时刻由原来的368秒提前到80秒,NOx加权排放降至151.74 mg/kWh,满足欧七法规限值 [6][33] - 国七标准对价值量提升可能来自加强NOx减排、冷启动管控、扩展监管手段等方面,并有望将新能源汽车和非尾气颗粒物纳入管理 [45][46] 市场空间测算 - 以2024年全国汽车销量为基数,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约1001亿元,其中国七载体市场空间158亿元,催化剂、封装、电控市场空间843亿元 [7][47][48] - 测算假设国七阶段单车价值量较国六增长50%,其中燃油和混动乘用车载体价值量从300元/辆增至450元/辆,催化剂等从1000元/辆增至1500元/辆 [47][48] 重点公司分析 - 报告推荐艾可蓝(300816 CH,买入,目标价48.40元)和奥福科技(688021 CH,增持,目标价21.00元) [10][51] - 艾可蓝积极参与国七预研开发,技术储备和产品竞争力领先,同时船舶后处理和算力服务器贸易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52] - 奥福科技专注于蜂窝陶瓷技术,2025年下游重卡市场回暖带动公司Q2扭亏,汽油机小载体业务和GPF产品取得进展,并拓展氢能等新领域应用 [52]
提升尾气治理成效需全链条“打假”
中国环境报· 2025-07-16 08:14
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 - 某机动车尾气检测公司对一辆排气管内没有三元催化器的重型柴油货车出具了虚假的尾气检测合格报告 [1] - 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净化装置 缺失将导致尾气治理无法达标 [1] - 生态环境部门对检测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 并追查发现上游维修站以次充好更换了不含三元催化器的排气管 [1] - 进一步追查发现伪劣排气管的生产厂家 相关部门对生产和使用伪劣配件的企业和维修站立案调查 [1] - 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全链条追责 有效避免了此类违法行为对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的持续性负面影响 [1] 机动车尾气治理行业监管建议 - 机动车尾气治理涉及车主 维修站 检测公司 汽车配件生产厂商等多个环节 部分案件存在多环节造假行为 [2] - 建议各地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 对暴露的违法问题进行上追下查 [2] - 利用宣传媒介对多环节造假问题进行曝光 使全链条从业人员认识到造假行为终将暴露并受到法律追究 [2] - 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打消从业人员的侥幸心理 为尾气治理工作注入稳定持久的内生动力 [2]
美国再努力努力,十年后就能突破中国稀土垄断了
36氪· 2025-06-16 07:19
稀土出口管制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 -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承认中国停止稀土永磁体出口将重创印度制造业 尤其汽车行业 塔塔 马鲁蒂铃木 马恒达等车企已面临磁体部件耗尽危机 [1][6] - 福特芝加哥工厂探险者车型及日本铃木雨燕车型因稀土供应链问题停产 欧洲部分车企因拒绝提交采购信息导致审批受阻 [4][6] - 传统燃油车稀土消耗量约0 5千克/台 三元催化器占0 1-0 2千克 启动电机等部件依赖钕铁硼磁体 替代方案将导致体积重量增加30%且可靠性下降 [7][9][10][12] 中国稀土技术优势分析 - 中国主导ISO稀土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 全球广泛采用中国标准 企业可量产6N5级(99 99995%)中重稀土单质 实验室推进7N级技术 全面领先其他国家 [13][16][17] - 美国仅掌握3N级轻稀土提炼技术 产能不足10万辆新能源车需求 4N-5N级技术需2年攻关 6N级中重稀土需8年以上 日本实验室具备6N技术但无法商业化 [18][20] - 稀土纯度直接影响材料性能 航发叶片杂质会导致脆性断裂 电机磁瓦需4N-5N钕材料防止高速碎裂 激光器需高纯度镱铒保障光学效率 [21][24][26] 稀土供应链格局演变 - 中国稀土储量占比降至34% 但技术优势集中在提取精炼环节 上世纪90年代突破核心技术后低价倾销导致美国企业倒闭 研发停滞20年 [16][32][33] - 稀土精炼属高技术壁垒精细化工产业 6N级产品虽不可或缺但单件用量极少 适合作为制裁工具 对自身利润影响有限但能有效制约他国 [36][38] - 特斯拉曾采用台湾富田励磁异步电机 国产化后改用中国永磁同步电机供应链 能耗性能显著优化 体现中国稀土磁体技术成熟度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