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太古里

搜索文档
太古地产,业绩闪回2019?
36氪· 2025-08-13 11:0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7.2亿港元,同比增长20%,接近2019年疫情前水平 [2] - 股东应占溢利亏损12亿港元,与2019年盈利态势形成反差 [2] - 香港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下跌2%至11.69亿港元,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上升2%至22.72亿港元 [10][8] 零售销售额恢复情况 - 香港及内地9大商场零售销售额除太古城中心外均接近或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2] - 广州太古汇零售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186.6%,恢复度最高;太古城中心恢复度最低为86.4% [3] - 上海兴业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3.5%,增速为内地项目最高 [3][9] 出租率表现 - 香港物业维持满租状态,太古广场购物广场、太古城中心、东荟城名店仓出租率均为100% [7] - 内地物业出租率整体稳定,北京颐堤港、广州太古汇达100%,上海兴业太古汇为94% [7] 区域市场分化 - 香港市场受外游和网购冲击,东荟城名店仓销售额同比下跌3% [10][11] - 广州太古汇销售额同比下跌2.1%,成为内地唯一销售额下滑项目 [9][13] - 上海兴业太古汇凭借LV全球旗舰店"路易号"带动客流,但租金收入下跌6% [9] 战略转型举措 - 通过业态革新应对消费分层,引入首店经济、运动科技及国货美妆品牌 [23] - 广州太古汇扩容至18万㎡,整合广州文化中心4.58万㎡商业面积 [16] - 推进聚龙湾太古里项目(2027年分阶段落成),打造滨水商业综合体 [17] 资产优化与资本运作 - 出售迈阿密资产支持东南亚扩张,加速千亿级投资布局 [4] - 探索"商办+高端住宅"综合开发模式,复制上海太古源邸经验 [17] - 利用跨境政策红利争取免税店试点,深化大湾区商业协同 [24]
二代空降,这家连年亏损的民企也转型了?
36氪· 2025-07-08 10:45
公司概况 - 国锐生活隶属于北京国锐集团旗下,前身为国锐地产,2023年8月更名为国锐生活,表面定位为物业服务及管理公司,但实际仍以物业发展和投资为主营业务 [4][10][12] - 公司老板魏纯暹为北京建筑大学科班出身,拥有规划局背景,2001年创办国锐集团并担任首席产品官,个人风格深刻影响公司产品与战略 [7][8] - 公司以艺术基因著称,2003年成立犀锐艺术中心,并主导开发北京地标项目三里屯Village(后与太古合作更名三里屯太古里) [8][9] 管理层变动 - 31岁的魏来而(魏纯暹之子)空降国锐生活董事会副主席,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经济学背景,拥有5年英美市场物业投资管理经验 [1][4][13] - 公司近期引入多位职业经理人,包括原招商蛇口天津营销总伊辰潮、原融创天津公司总经理李龙等,2023年雇员人数同比增长35.9%,薪酬总额增长18.2%至8674.2万港元 [6][17][19] 财务与业务表现 - 上市公司国锐生活近三年持续亏损,2023年营收2.871亿元,亏损8.506亿元,但集团整体现金流较稳健 [14][15] - 公司采取"小而精"策略,负债较少,在京津冀、环沪、成渝等地持有优质土储,并通过投资公司参与盛京银行股权收购及珠海项目纾困 [16] - 业务转型聚焦存量市场,定位调整为"多元化投资管理集团",重点发力不良资产处置,2024年中标重庆东方资产抵债资产管理项目 [20][21] 发展战略 - 2020年起启动全国化布局,商业与住宅并行拓展,将"三里屯Village"模式复制至成都青白江等项目 [9][10] - 开发模式强调配套先行,如国锐·金嵿项目耗时8年打造60万方产业新城CBD,产品定位高端艺术豪宅 [16][17] - 通过更名"国锐生活"淡化地产标签,探索"去地产化"路径,但实际仍以地产开发为核心 [12][19]
太古地产(01972)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05 19:27
业绩总结 - 2022财年报告利润为79.8亿港元,同比增长12%[9] - 2022财年经常性利润为71.76亿港元,同比下降9%[9] - 2022财年基础利润为87.06亿港元,同比下降1%[9]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38.26亿港元,同比下降15%[175] - 2022年公司运营利润为90.24亿港元,同比增长15%[175] - 2022年整体的基础利润为HK$8,706百万,较2021财年下降8.7%[103] 用户数据 - 香港整体办公物业的出租率为96%[9] - 香港零售物业的出租率接近100%[9] - 中国大陆零售物业的出租率为94%-99%[9] - 太古广场的出租率为97%,租金回升幅度为2%[42] - 太古李三里屯的出租率为100%,零售销售同比增长26%[58] - 2022年香港的租金收入占总收入的79%[187] 未来展望 - 公司在未来10年内计划投资1000亿港元,其中约40%已承诺[11] - 预计2023年完成的可归属建筑面积为820万平方英尺[19] - 2023年完成的项目包括六个太古广场和三亚零售项目[2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2年公司获得的可持续发展贷款总额为118亿港元[157] - 2022年公司绿色融资占当前债券和贷款设施的约60%[15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中国大陆整体投资组合在2022财年贡献了37%的可归属总租金收入[55] - 中国大陆零售业务的可归属总租金收入为HK$4,242百万,较2021财年下降5%[57] 负面信息 - 2022财年,酒店业务的EBITDA亏损为HK$118百万,较2021财年的EBITDA盈利HK$22百万有所下降[98] - 香港办公室租金收入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和供应增加的影响,需求减弱[108] - 2022年净债务为HK$18,947M,较2021年增加82%[118] - 截至2022年12月,公司的总资产净值(NAV)为2892.11亿港元,同比下降1%[175]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2022年资本承诺总额为HK$27,954M,其中香港的承诺为HK$11,878M[129] - 2022年出售投资物业的基本利润为HK$1,530M,较2021年的HK$2,389M下降36%[131] - 2022年可用承诺设施总额为HK$32,870M,较2021年增加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