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裁员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Q2财报季拉开帷幕:市场预期盈利骤降、关税成为关键摇摆因素、四大主题值得关注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17:17
美股第二季度财报季概况 - 分析师预计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第二季度盈利增长5%,为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最慢增速 [1][2] - 较第一季度13%的盈利增长大幅回落 [2] - 11个行业中6个预计实现同比增长,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行业领涨,5个行业预计同比下降,能源行业跌幅最大 [2] 盈利预期调整与早期财报表现 - 过去三个月分析师对第二季度预期的下调幅度达4%,高于通常季度3%的历史平均水平 [4] - 已公布业绩的21家标准普尔500公司中,71%在每股收益方面超出预期,81%在销售方面超出预期,67%在两项指标均超预期,为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佳早期表现 [4] - 美银预计二季度每股收益将小幅超出预期2%(达到64美元,同比增长6%) [4] 行业增长分化 - 科技和通信服务板块合计增长20%,剔除这两个板块后标准普尔500指数盈利增长预计为负3% [6] - 11个板块中仅5个预计实现正增长,较上季度的8个明显减少 [6] - 大型科技公司预期修正强劲,"七姐妹"与"其他493家公司"的增长率预期收敛时间推迟至2026年 [6] 企业指引与关税影响 - 3个月指引比率(超出预期与低于预期的每股收益指引数量之比)回升至平均水平0.8倍 [9] - 上季度近30%的标普500成分股公司提供年度每股收益指引,远高于2020年二季度的10% [11] - 未采取缓解措施情况下,关税可能对标普500营业收入造成约5%的直接冲击 [11] - 25%分析师预计价格上涨覆盖大部分关税增长,21%预计企业难以提价,54%预计部分提价和利润率压缩 [11] 四大关注主题 - 资本支出:未来六个月增加资本支出的CEO比例降至28%,为新冠疫情以来最低水平 [12] - 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第一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62%,预计2025年增长37%,远超指数其余部分的4% [15] - 标普500成份股公司资本支出增长15%,近90%由"七姐妹"和科技行业推动 [17] - 裁员风险可控,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企业关税缓解策略集中在定价和采购转移而非裁员 [18] - 外汇方面,美元每贬值10%美股EPS提升3%,第二季度外汇预计提供60-70个基点的助力 [18] - 《大美丽法案》影响成为关注重点,自由现金流至关重要 [22]
全球大裁员启动!
国芯网· 2025-07-08 21:57
英特尔全球裁员计划 - 英特尔正式启动全球范围裁员,规模达数千人,但未透露具体数量 [2] - 裁员重点部门包括半导体制造的英特尔代工、车用技术业务和营销部门 [2] - 2024年末公司员工总数为10.89万人 [2] 公司战略调整 - 裁员是成为更精简、更快速、更高效公司的重要措施 [2] - 基于对未来业务定位的慎重考虑做出裁员决定 [2] - 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宣布削减运营和资本支出以精简组织、消除管理层级和加快决策速度 [2] 管理层表态 - 英特尔代工技术与制造部门总经理纳加表示裁员对应对公司挑战和当前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2] - 陈立武强调将在裁员与留住关键人才之间取得平衡 [2] - 公司计划通过提高执行力和运营效率在半导体市场重获竞争优势 [3] 行业背景 - 半导体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市场挑战 [3] - 公司战略调整旨在赋能工程师创造优秀产品并更好响应客户需求 [3]
英特尔裁员,最高补偿19个月工资
半导体芯闻· 2025-07-08 18:23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 源: 内容 编译自 calcalistech 。 英特尔以色列公司最新一轮裁员给员工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选择:要么接受根据服务年限计算的巨额 遣散费,要么挑战这一决定,承担离职时收入远低于原定数额的风险。 第二组受影响的人员是远程操作中心 (ROC) 的技术人员,据 ROC 员工向 Calcalist 透露。这些操 作人员远程控制、监控和管理生产流程。ROC 技术人员无需亲临生产线,也不穿洁净服,而是在 控制室全天候工作,操作连接到晶圆厂所有工具和工位的计算机系统。他们使用这些工具运行机 器、审批流程、跟踪统计数据并实时检测故障。这一角色需要同时管理数百个复杂的生产流程,最 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并快速响应问题。工作采用轮班制,全天候 24/7 进行。 作为公司全面削减成本措施的一部分,英特尔将向预计将受到影响的数百名以色列员工提供丰厚的 薪酬待遇。 根据目前的计划,在英特尔工作五年的员工如果接受该方案,将获得相当于四个月工资的赔偿。在 英特尔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将获得相当于十个月工资的赔偿。服务超过三十年的资深员工将获得相 当于十九个月工资的赔偿。 但这项遣散计划附带 ...
美国6月ADP数据爆冷,DOGE的锅?
第一财经· 2025-07-03 15:37
ADP数据与就业市场 - 6月美国私营部门招聘人数意外减少3.3万个,远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增加10万个,为两年多来ADP数据首次转负[1] - DOGE裁员计划将导致年内削减288628个联邦政府职位[1] - 政府工作人员求职申请激增150%,数据分析、营销和软件开发等知识型工作领域尤为明显[3] 政府部门职位空缺与申请趋势 - 1月~4月政府部门职位空缺数量下降5%,但申请率仍维持在2014年水平[3] - 联邦雇员对"政策分析师"职位的搜索量同比增加10倍,"员工关系"搜索量增加13倍,"园艺"搜索量增加27倍[3] 非农就业数据预测 - 经济学家预计6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仅为11.5万人,上半年月均新增岗位不足15万个,为金融危机以来(除2020年外)最慢增速[4] - 失业率预计微升至4.3%[4] 行业裁员分化特征 - 二季度累计裁员人数达247多万,创2020年二季度以来同期最高纪录,同比增长39%[5] - 联邦机构为裁员重灾区,6月政府裁员环比增长46%[5] - 私营企业中零售业裁员79865人居首,同比激增256%,科技行业年内裁撤76214个岗位,增幅达27%[5] - 非营利组织裁员人数同比飙升407%至16930人[5] 白领工作市场需求与挑战 - 求职市场对白领工作需求显著高于熟练劳力型工作[6] - 高利率环境抑制依赖债务融资的科技公司招聘,尤其是初创企业[6] - 科技公司在疫情后经历招聘狂欢后需求饱和[6]
今天,这家大厂突然爆发一轮“大裁员”,多达9100人将被裁
36氪· 2025-07-03 15:27
微软裁员计划 - 微软将在新一轮裁员中削减至多9100个岗位,约占员工总数的4% [1] - 此次裁员对Xbox部门冲击尤为严重,但具体岗位数量及涉及部门暂未公布 [1] - 微软游戏事业部已有不少于4个大项目被波及,包括King分部裁员约10%(约200人)、Zenimax裁员、《Everwild》项目取消、《魔兽弧光大作战》项目组裁员可能高达100人 [1] 历史裁员情况 - 2025年内微软已裁员超过15000人,包括今年早些时候裁员超6000人,6月初追加裁减305个岗位 [3] - 2024年1月裁撤1900个动视暴雪与Xbox岗位,5月关闭多家游戏工作室并削减岗位,6月HoloLens及Azure云团队裁减1000人,9月Xbox业务再次裁撤650名员工 [3] - 过去一年公司已实施多轮裁员,包括基于绩效评估的岗位削减,严重打击了员工士气 [3] 组织架构调整原因 - 为奠定游戏业务的持久成功根基,推动资源向战略增长领域聚焦,终止或缩减特定业务领域的工作 [4] - 遵循微软整体战略,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以提升敏捷性与效能 [4] - 聚焦最具潜力的机遇领域,巩固现有优势版块,集中资源开拓高增长潜力领域 [4] 受影响员工支持 - 人力资源部门为受影响同事提供符合当地法律的离职补偿方案,包括薪资结算、医疗保险与职业转型支持 [5] - 被裁员工可申请微软游戏事业部的空缺职位,其申请将获得优先审核 [5] 公司表态 - 当前平台、硬件及游戏产品线的实力空前强劲,源于过去作出的艰难抉择 [4] - 聚焦战略将确保持续为历代玩家创造卓越的游戏体验 [4] - 决策不否定相关员工的才能、创造力与敬业精神,团队当前的强劲势头是全体员工多年奋斗的结晶 [4]
微软开启全球新一轮裁员:涉9000个岗位,游戏业务受冲击
新浪财经· 2025-07-03 13:25
微软全球裁员 - 公司宣布削减全球员工总数不到4%,影响约9000名员工,涵盖多个团队、地区及员工层级 [1] - 今年以来已进行多轮裁员,1月按绩效裁掉不到总数1%的员工,5月裁员超6000人,6月在美国裁掉约2300人,年内累计裁员约1.8万人 [2] - 公司表示裁员是为了推进组织调整以支撑未来发展 [1] 游戏业务调整 - 游戏部门裁掉旗下各工作室数百名员工,热门游戏《使命召唤》和《光环》系列背后的工作室受到影响 [1] - 取消多个开发多年的游戏项目,包括《Everwild》、ZeniMax Online Studios的原创联机游戏及《完美黑暗》重启计划 [1] - 游戏部门在2024年1月约有2万名员工 [1] - 游戏业务CEO称裁员是为了专注战略增长领域,削减管理层以提高敏捷性和效率 [2] 收购动视暴雪影响 - 自2023年10月以69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后,游戏部门面临提高利润率的压力,进入持续调整期 [3] - 本轮裁员是Xbox部门过去18个月中第四次大规模裁员 [3] - 6月中旬已有外媒报道公司计划裁掉超1000名游戏相关员工,重点集中在市场营销部门 [3] 财务与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7月2日微跌0.2%收于每股491.09美元,总市值3.65万亿美元 [3] - 6月26日股价收于每股497.45美元的历史高点 [3] - 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收70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25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8% [3]
英特尔CSO,离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8 10:21
高管变动与战略调整 - 英特尔首席战略官萨夫罗杜・叶博阿-阿芒克瓦将于6月30日离职,其职责包括监督增长计划、战略合作及股权投资等[1][2] - 部分战略职能由新任首席技术与人工智能官萨钦・卡蒂接管,英特尔资本部门将直接向CEO陈立武汇报[2] - 陈立武自2024年3月上任后已精简领导团队,直接监管数据中心、AI芯片及PC芯片部门,并引入新工程负责人[2] 组织架构优化措施 - 计划削减"臃肿、行动迟缓的中层管理架构",强调未来经理的KPI将不再以团队规模为核心[7] - 2024年计划削减5亿美元运营开支,2025年再削减10亿美元以提高运营效率[6] - 将营销职能外包给埃森哲,并逐步关闭汽车芯片业务以聚焦核心客户与数据中心产品[7][8][9]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公布年度净亏损达188亿美元,为1986年以来首次年度净亏损[3] - 加州圣克拉拉总部计划裁员107人,涉及芯片制造部门15%-20%员工,包含物理设计工程师、云软件架构师等关键技术岗位[5][6][7] - 裁员计划7月15日启动,受影响员工将获得60天通知或4周通知附加9周工资福利[6] 管理层改革方向 - CEO陈立武认为需减少管理职位以加快决策速度,解决官僚主义问题[7] - 强调"最优秀领导者能用最少人力完成最多工作"的管理理念[7] - 改革措施源于制造领域长期挑战及在手机芯片、AI芯片领域的战略失误[3]
英特尔决定放弃汽车业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6 15:29
业务重组与裁员计划 - 公司宣布关闭汽车业务并裁撤该部门大部分员工,作为新任CEO陈立武此前预警的"持续数月"裁员计划的最新动作 [2] - 公司通知芯片生产部门员工将从7月开始裁减15%-20%的员工,裁员规模可能逾万人 [7] - 2024年已实施过一轮裁员涉及1.5万名员工,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员工数为10.9万名 [7] 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曾通过2017年收购Mobileye进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第一阵营,并持有其多数股权 [3] - 2024年CES展上高调宣布进军汽车市场,主攻智能座舱芯片、电车能源AI管理、开放式汽车芯片定制平台三大方向 [4] - 2024年北京车展宣布汽车业务总部正式落户中国,并在上海车展发布第二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SoC [5] 战略转型与财务表现 - 新任CEO陈立武表示将剥离非核心资产,专注于AI专用芯片和代工业务,目标是成为最优秀的晶圆代工厂 [7] - 2021-2024年公司年营收分别为790亿、631亿、542亿、531亿美元,2024年净亏损188亿美元 [8] - 核心代工业务2024年亏损134亿美元,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 [8] 汽车业务现状与影响 - 全球有5000万辆汽车的信息娱乐系统使用公司芯片,关闭汽车业务不会直接影响Mobileye运营 [3] - 公司表示将确保客户平稳过渡,但未披露汽车业务部门的具体营收或员工规模 [3] - 公司在中国的汽车业务未来走向以及与各合作方的业务处理成为行业关注重点 [5]
“广进”时代的生存逻辑:“好员工”失业,“差员工”幸存?
虎嗅APP· 2025-06-15 18:35
裁员类型与逻辑 - 效率型裁员:以提升人效为目标,主要裁撤团队边缘人和职场新人,常见于民企的末位淘汰制和PIP机制 [5][6][7][8][9] - 经济型裁员:企业断臂求生时优先裁减高薪资深员工,典型案例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互联网公司按薪资排序裁员 [10][11][12][13][14][15] - 战略调整型裁员:因业务方向调整或政策变化裁撤非核心团队,如字节跳动大力教育因政策转向裁员3万人 [16][17][18][19][20] - 替代型裁员:技术升级导致技能单一岗位被AI或自动化取代,如微软因AI普及裁员6000人 [21][22][23] 裁员决策机制 - 裁员核心逻辑取决于公司生存需求而非个人能力,管理层解题思路决定筛选标准 [2][3][25] - 具体执行中团队Leader倾向于保留有经验、可信赖的成员,新人易成牺牲品 [7] - 经济压力下企业会采用极端手段(如全公司薪资排序裁员)快速降低成本 [14] 行业现象与案例 - 互联网大厂通过战略试错扩张业务边界,失败后快速切割(如滴滴青橙单车、百度游戏) [18][19] - 政策敏感行业(如K12教育、医药集采)裁员具有突发性,员工需提前预判风向 [19][31][32] - 外企裁员相对谨慎,但金融海啸等系统性风险下仍会启动效率优化 [6] 员工应对策略 - 需通过观察公司行为(如项目优先级调整、变现压力)预判裁员风险 [31][32] - 幸存者不应盲目乐观,需评估公司根本问题是否解决 [28] - 提前规划多元收入来源和职业转型路径,避免被动 [29][31][32] 就业市场现状 - 裁员经历在当下职场已普遍化,HR通常不会歧视被裁员工 [33][37][38] - 员工无需回避裁员赔偿,法律权益与再就业无直接冲突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