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威尔法

搜索文档
专骗中国土豪的埃尔法,装不下去了
36氪· 2025-09-07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错刀车评 ,作者茴香拿铁 金错刀车评 . 视频号Top 100汽车博主/未来智能出行第一评论/搜索【金错刀车评】关注视频号 如果把时间往回数,从魏建军到何小鹏,都曾直接在打造自家产品的时候直接对标丰田埃尔法。 魏建军本人更是透露,在打造魏牌高山时,曾经一口气买了好几辆埃尔法进行拆解研究。 这辆丰田的MPV,在中国一度是高端商务车的代表,也是诸多土豪老板的梦中情车,更是不少国产车的追赶目标。 但明白车的都知道,丰田埃尔法,其实在原产地日本并不是一辆商务高端定位的车,它的高端身份,更像是在中国市场的刻意为之。 加价神车是时候跌下神坛了。 文 | 茴香拿铁 来源| 金错刀车评(ID:jincuodaocheping) 封面来源 | IC photo 要说哪辆车最让中国车圈大佬又爱又恨,非丰田埃尔法莫属。 在8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蔚来李斌就因为丰田埃尔法曾经要加价30万才能购买一事,大肆吐槽丰田的饥饿营销策略。 而如今,埃尔法加价30万的神话正在慢慢崩塌,据消息称,如今的埃尔法虽然还是一车难求,但加价幅度已经掉到了2、3万左右。 想要搞清楚埃尔法为何会跌落神坛,就得从它走上神坛开始讲起。 日本"大金杯" ...
专骗中国土豪的埃尔法,装不下去了
36氪· 2025-09-03 17:49
如果把时间往回数,从魏建军到何小鹏,都曾直接在打造自家产品的时候直接对标丰田埃尔法。 魏建军本人更是透露,在打造魏牌高山时,曾经一口气买了好几辆埃尔法进行拆解研究。 这辆丰田的MPV,在中国一度是高端商务车的代表,也是诸多土豪老板的梦中情车,更是不少国产车的追赶目标。 但明白车的都知道,丰田埃尔法,其实在原产地日本并不是一辆商务高端定位的车,它的高端身份,更像是在中国市场的刻意为之。 而如今,埃尔法加价30万的神话正在慢慢崩塌,据消息称,如今的埃尔法虽然还是一车难求,但加价幅度已经掉到了2、3万左右。 想要搞清楚埃尔法为何会跌落神坛,就得从它走上神坛开始讲起。 01 要说哪辆车最让中国车圈大佬又爱又恨,非丰田埃尔法莫属。 在8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蔚来李斌就因为丰田埃尔法曾经要加价30万才能购买一事,大肆吐槽丰田的饥饿营销策略。 日本"大金杯",秒变中国豪车 丰田埃尔法在国内最为人所熟知的外号叫作"加价神车"。 因为存量不高但是需求量大,指导价在90万左右的埃尔法,在鼎盛时期必须要加价不少才能拿到车。 最夸张的时候,埃尔法的加价幅度高达30万,相当于能再买一辆56L级别的轿车了。 于是,埃尔法就在一车难求、加价求 ...
天“塌了”?超豪华车消费税起征点降至90万
36氪· 2025-07-21 12:09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由130万元(不含增值税)下调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含税开票价格对应从146.9万降至101.7万 [1] - 政策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动力类型(含纯电动、燃料电池)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 [1] - 执行时间从公告发布(7月17日)到生效(7月20日)仅间隔3天,缓冲期极短 [1][3] 受影响车企及车型 - **保时捷**:911、帕拉梅拉、Taycan及高配卡宴等主力车型(90-200万元价格带)将纳入征税范围,受影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豪华品牌 [4][6] - **奔驰**:S级、GLS、迈巴赫S480、AMG系列等车型进入征税区间 [6] - **宝马**:X7、X5M雷霆版、X6M雷霆版、XM等高性能车型受冲击 [6] - **其他品牌**:丰田埃尔法、威尔法、路虎揽胜等高端车型同样面临消费税成本上升 [6]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政策生效前出现抢购潮:保时捷4S店客流激增,部分展车被迅速售罄,反映消费者对10-20万元新增税负敏感 [8] - 购车决策可能转向:部分消费者或考虑二手超豪华车(免征消费税)或国产豪华品牌以规避成本 [13][15]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豪华车企面临两难选择:维持价格可能导致销量流失,降价则可能引发高端市场"价格战" [9][11] - 新能源车企相对受益:纯电动/燃料电池车仅需缴纳零售环节消费税,且定价接近起征点的车型(如尊界S800)具备竞争优势 [11][16] - 二手车市场或成赢家:新车与二手车价差扩大(超10万元)将刺激二手超豪华车交易 [12][14] 政策导向解读 - 调整目的为引导合理消费及促进绿色环保,符合汽车市场促销价格变化的监管适应性 [11] - 传统燃油豪华车受冲击显著,政策倾斜有利于新能源车结构性发展 [11][12]
那些交付需等一年以上的车,都有谁?
36氪· 2025-07-07 16:50
小米YU7交付周期与市场反应 - 小米YU7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58-61周(约14个月),Pro版和Max版分别为52-55周和41-44周 [5] - 上市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台 [1][27] - 部分消费者因交付周期过长联名要求退定金,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1][5] 小米SU7交付现状与产能限制 - 小米SU7标准版、Pro版和Max版交付周期分别为38-41周、35-38周和33-36周(约8-9个月) [7] - 未交付订单超过14万辆,亦庄工厂产能上限30万辆,二期工厂新增15万辆产能 [24] - 2024年5月前因弗迪电池产能不足延迟交付,后引入宁德时代电池缓解压力 [24] 豪华品牌交付周期对比 - 兰博基尼Revuelto交付周期长达2年至2027年,Urus订单排至2026年 [10] - 劳斯莱斯Spectre纯电轿车需手工定制,2023年订单需至2025年交付 [15] - 保时捷Panamera交付周期稳定在半年左右 [12] 其他品牌交付案例 - 丰田埃尔法/威尔法在日本本土交付周期长达3年,平行进口需加价25万元 [16] - 特斯拉Model Y三年前交付周期达24周,目前缩短至1-3周 [17] 交付延迟的核心原因 - 爆款车型需求远超产能,如小米YU7定位精准吸引目标用户 [20][22] - 供应链问题如车规级芯片短缺和电池产能不足(如弗迪电池影响SU7交付) [23][24] - 手工定制车型(如劳斯莱斯)产能爬坡慢,新生产线工艺调试耗时 [27] 消费者等待动机分析 - 品牌忠诚度驱动购买,小米粉丝因智能生态延续至汽车消费 [31] - 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如首批车主成为"流量明星") [34] - 金融政策灵活性和高保值率(SU7一年保值率88.7%,未降价策略) [35] 长期等待的潜在风险 - 硬件配置可能落后于软件迭代,导致车辆交付即过时 [38] - 实车与宣传不符案例频发(如前杠鼓包等质量问题) [38] - 市场竞争加剧,替代车型可能缩短等待周期(如特斯拉效率提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