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补片
搜索文档
正海生物:公司宫腔修复膜及乳房补片产品的研发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6:09
证券日报网讯正海生物(300653)10月27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宫腔修复膜 及乳房补片产品的研发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宫腔修复膜产品已完成临床试验及总结,目前正在按计划推 进产品注册工作。乳房补片产品目前正处于临床总结阶段。未来,公司将结合两款产品的研发进度以及 所对应应用科室的市场情况综合考量和制定销售规划,保证最大程度发挥产品在带动业绩增量提升的价 值。 ...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10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7 09:04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下降5.36%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40.22万元,同比下降46.10% [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18.16万元,同比下降45.34% [4] 主要产品市场表现与策略 - 活性生物骨推广入院节奏符合预期,产品反馈良好,公司对其持续放量保持信心 [4][5] - 口腔修复膜市场地位稳固,骨修复材料市占率有所提升,但民营市场需求不旺,竞争激烈 [5] - 脑膜产品通过全面参与集采项目,销量提升,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库存处于合理范围 [6] - 脑膜产品带量采购项目尚未出台招标文件,公司持续关注并积极应对 [6] 在研产品进展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拿证在即 [4] - 宫腔修复膜已完成临床试验,正推进产品注册工作 [4][6] - 乳房补片正处于临床总结阶段 [4][6] - 与江苏集萃研究所合作的"重组生物活性蛋白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稳步推进 [7] 销售与市场拓展规划 - 建立独立销售团队聚焦活性生物骨产品,提升市场覆盖率及标杆医院用量渗透率 [5][7] - 搭配灵活销售政策,与经销商协同推进产品市场推广和入院放量 [5] - 部分产品具备出海潜力,公司正开展相关筹划工作,争取海外增量市场 [7] - 持续提升销售团队营销技能,挖掘存量产品市场潜力 [7]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自上市以来每年保持业绩分红,未来将结合业绩情况积极开展投资者回报工作 [7] - 按相关规则筹划员工激励具体实施方案 [7]
正海生物20251026
2025-10-27 08:31
正海生物 20251026 摘要 正海生物净利润同比减少 45.34%,主要受税收政策调整(增值税率从 3%上调至 13%)和市场竞争加剧影响,特别是脑膜产品集采降价和口 腔产品面临激烈竞争,导致口腔种植板块收入下滑。剔除税率因素后, 三季度整体收入实际增长约为 9%。 活性生物骨产品已入院 196 家医院,全年有望达成入院目标,收入呈倍 数增长。该产品因含有活性因子 BMP-2,具备骨诱导性,临床评价良好, 公司计划通过扩大入院数量和提升标杆医院渗透率来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干细胞项目处于工艺验证阶段,是组织工程三要素框架的重要组成 部分,旨在解决临床组织修复和再生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宫腔修 复膜临床已结束,预计 2026 年能拿证;乳房补片预计 2027 年能拿证。 二代口腔修复膜推广初期,对收入贡献不大,公司侧重其在口腔软组织 浅层缺损及牙龈黏膜组织修复领域的应用,避免价格战。三季度口腔膜 价格保持平稳,粉状材料销量有所增长。二代骨粉也在积极准备中。 种植牙市场受种植牙价格治理和消费市场不景气影响,民营机构种植量 下降,部分患者选择修复治疗而非种植牙,影响了骨粉、骨膜的增长。 公司骨膜市占率较高,通过 ...
从“再生医学明星”到增长几近停滞,冠昊生物到底怎么了?
华夏时报· 2025-10-10 08:42
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业绩显现回暖迹象但长期增长乏力,陷入短期数据回暖与长期发展乏力的张力之中 [1] - 核心产品硬脑膜补片面临集采降价、竞品挤压及自身迭代缓慢等多重压力,增长已进入平台期 [1][4] - 研发投入持续收缩且转化效率低,前沿布局与核心业务协同性弱,导致第二增长曲线缺失 [1][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半年报营收2.01亿元,同比微增5.89%;归母净利润2040万元,增速仅1.27% [2] - 2020至2024年营收从4.37亿元降至3.77亿元,累计降幅达13.7%,下行趋势明显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相当于2024年全年营收的53.3%,若下半年无改善,全年营收或难突破4亿元 [2] 核心业务分析 - 硬脑膜补片是公司核心产品,2025年上半年B型与生物型合计收入7444万元,占医疗器械板块收入的50.6% [4] - 该板块毛利率维持高位,2025年上半年B型、生物型产品毛利率分别为90.96%和93.46% [4] - 但生物型硬脑膜补片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仅1.35%,2024年同比下滑14.7% [4] - 2022至2024年,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收入从8812万元降至7477万元,累计下滑15.1% [4] - 近三年(2022-2024年)该产品平均收入增长率仅1.2%,远低于2019-2021年的双位数增速 [4] 市场竞争与集采影响 - 硬脑膜补片已纳入多省联盟集采,公司中标价较市场价平均降幅约30% [6] - 销量增长未能抵消价格下降影响,2024年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收入下滑14.7%直接反映集采压制作用 [6] - 国产竞品如迈普医学、天新福加速技术追赶,通过可吸收硬脑膜等差异化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6] - 公司硬脑膜补片市占率约30%,但面临集采降价压力,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3.19个百分点至77.82% [10] 研发与产品迭代 - 公司研发支出持续收缩,从2022年的5790万元降至2024年的4231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从15.4%降至9.6% [8] - 硬脑膜补片产品上市已超10年,未推出重大升级版本,相关升级产品仍处于临床前阶段 [7] - 研发资本化率长期为0,表明研发项目多处于早期阶段,难以快速转化 [8] - 公司布局的人工肝、CAR-T等前沿领域与核心业务无直接关联,未能形成协同效应 [1][8] 业务结构风险 - 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医疗器械板块其他产品如胸普外科修补膜2024年收入3899万元且同比下滑3.7% [9] - 无菌生物护创膜、乳房补片等产品收入规模均不足2000万元,增速波动大,无法分担增长压力 [9] - 药业、细胞业务板块贡献有限,2024年细胞技术服务收入下滑21.45% [9] - 三大业务板块中仅医疗器械板块支撑营收,而该板块又高度依赖硬脑膜补片 [9][10]
重金营销未止颓势,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同比跌46% 新品能否成“救命稻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8: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5.14% [1] - 归母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下降45.97%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至83.92% [3] - 净利率从43.45%降至24.75%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67.29万元同比减少42.05% [3] 核心产品表现 - 脑膜系列产品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 [1][2] - 脑膜产品毛利率88.84%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 [2] - 口腔修复膜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降19.38% [2] - 口腔修复膜毛利率85.98%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2]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7117.79万元同比激增38.87% [1][3] - 市场推广费3045.57万元与商业支持费2011.83万元占比超70% [3] - 销售费用率从25.88%升至37.90% [3] - 动物组织原材料增值税率从3%增至13%影响成本 [3]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口腔修复膜受民营市场竞争激烈及价格走低影响 [2] - 脑膜产品通过集采中标维持市场份额 [2] - 营销投入用于新产品推广和竞争化营销策略 [1][4] - 活性生物骨2023年启动销售后入院进度符合预期 [5] 新产品管线 - 活性生物骨为重点战略新品正提升头部医院开发占比 [5]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预计2025年底获批 [5] - 宫腔修复膜开展注册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 [5] - 新产品预计未来2-3年陆续贡献收入增量 [5] 发展挑战 - 骨修复材料市场竞争激烈 [5] - 新品活性生物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 - 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应对集采压力 [6]
正海生物(300653):税率调整影响业绩 脑膜收入稳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05 10:33
财务表现 - 公司1H25收入1.88亿元 同比下滑5.1% 归母净利润0.46亿元 同比下滑45.6% 扣非归母净利润0.40亿元 同比下滑46.8% [1] - 2Q25收入0.90亿元 同比下滑16.6% 归母净利润0.20亿元 同比下滑56.5% 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同比下滑59.4% [1]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 1.30亿元 1.44亿元 同比变化-13.0% +11.4% +10.6% [3] 业务表现 - 1H25口腔修复膜收入0.77亿元 同比下滑19.4% 毛利率85.98% 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1] - 1H25脑膜产品收入0.80亿元 同比增长5.9% 毛利率88.84% 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 [2] - 活性生物骨产品终端数量稳步提升 销量持续增长 [2] 影响因素 - 增值税计税方式从3%简易征收改为13%一般计税 对收入和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1] - 消费医疗需求尚未完全恢复 手术量增长放缓 [1] - 口腔修复膜等产品市场竞争加剧 [1] - 脑膜产品在各省集采均中标 并在河北 山东成功续标 [2] 产品研发进展 - 口腔修复膜已获批新适应症 探索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及牙龈黏膜组织修复应用 [2]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 [2] - 乳房补片及宫腔修复膜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2] 费用与毛利率 - 1H25销售费用率37.89% 同比上升12.0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8.51% 同比上升2.00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13.38% 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 [2] - 1H25整体毛利率83.92% 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 [2] 业绩展望 - 消费医疗需求进一步恢复 口腔产品有望受益于手术量改善 [1] - 脑膜产品集采影响收窄 [1] - 预计2025年脑膜收入保持平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