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搜索文档
共享中国高水平开放机遇——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成果丰硕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5
7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圆满闭幕。与前两届相比,本届链博会层次更高、人气更 旺、交流更广、成果更实。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日益成为推动全球产业 链协作与创新的关键平台,也是各国企业在中国探寻合作与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 品牌更闪亮 "各国因合作而产业兴,企业因链接而事业旺。"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表示,链博会创办仅两年多, 但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经贸盛会,"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链博品牌"越擦越亮。"本届链博会如果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兴旺'。" 参展本届链博会的中外企业和机构达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1万人次,比上届增长5%。组织 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精准匹配2.4万次,是上届的4倍。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比上届增长67%,其中链博首发站发布55项。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据不完全统 计,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届链博会举办期间, 发布了《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及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该指数矩阵包含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 ...
戴尔中国25年,为市场留下了什么?
虎嗅· 2025-07-17 20:25
当曾经的IT国际三巨头在中国的市场日渐收缩——IBM的PC和服务器业务相继易帜联想,惠普也将部 分业务出售给了紫光,唯有戴尔仍保持全业务线存在,在漫长的退潮中留下最后的身影。但这并非荣耀 剧的尾声,而是在时代浪潮下注定上演的转身。不可否认,受复杂的地缘关系和风起云涌的"国产替 代"浪潮冲击,戴尔的核心业务——无论是PC、服务器还是存储,国内市场份额已从傲视群雄的前三甚 至第一,退守至"Others"阵营;精简组织、持续裁员的现实,也为这片曾经的拓荒土地投下长长的暗 影。 笔者作为曾深耕戴尔体系十八载的见证者,愿意在喧嚣的传闻之外,讲述一些更具时间韧性的故事。 纵然业务布局因势而变,戴尔在中国市场锻造并淬炼出的那份独特销售基因与体系精神,早已超越物理 存在的范畴,化作可解析、可借鉴的底层商业逻辑。它不会"离开",因为这套体系所验证的精密构建之 道,正持续成为销售组织能力升级的重要参考坐标。 将目光拉长至2000年到2025年这整整四分之一世纪,我们会发现一幅更为深邃的画卷。从2000年初戴尔 携直销利刃劈开中国市场,以其近乎偏执的体系化销售作战席卷千亿订单,到如今在不可逆趋势下的战 略调整与坚守,这本身就是一部 ...
新材料突围:"十五五"新材料万亿级机遇与十大观点
材料汇· 2025-07-05 23:20
核心观点 - 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增长: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构成三大增长极,传统结构材料增速稳定在8-10% [2] - 新兴领域快速崛起:AI服务器-高频高速材料增速60%,新能源汽车-MLCC 100%、折叠屏-UTG玻璃30%、氢能-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60% [2] - 产业链发生变化:半导体材料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化 [2] - 渠道变革:传统经销降至40%,定制化30%、技术授权15%、联合研发10%等增值模式成为主流 [3] - 逆向创新兴起:下游应用端主导材料定制开发,预计到2030年30%的新材料创新将由应用场景反向驱动 [3] - 企业战略选择:龙头企业布局"材料+装备+算法"全栈能力,中小企业深耕单点技术,初创企业探索颠覆性创新 [3]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创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万亿元,年增速20% [7]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从2020年15%提升至2024年25%,新能源材料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产化率达95% [7] - 高端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等国产化率不足10% [7] - 行业呈现政策密集赋能、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场景拓展三大特征 [8] - 固态电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等前沿领域催生千亿级新赛道 [8] 市场现状分析 - 2024年总体规模达6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 [10] - 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构成三大增长极 [10] - 区域分布:长三角占半导体材料45%份额,珠三角主导新能源材料,京津冀形成生物医用材料集群优势 [10] - 传统应用占比从2019年65%降至2023年48%,新兴领域如AI服务器(CCL用量增长60%)、新能源汽车(MLCC需求增长100%)快速崛起 [11] - 行业集中度提升,呈现"国家队引领+民营专精"双轨格局 [12] - 半导体材料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模式,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研发 [12] - 传统经销模式占比降至40%,定制化服务(35%)、技术授权(15%)、联合研发(10%)成为主流 [1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材料基因组工程颠覆研发模式,中科院将新型锂电电极材料研发周期缩短70% [16] - 生产工艺突破重塑成本曲线:中复神鹰碳纤维单位成本下降40%,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良品率达90% [16] - AI服务器推动高频高速CCL材料需求增长60%,新能源汽车使MLCC用量达传统车6倍 [17] 未来预测分析 - 预测2025年达1万亿元,2030年突破3万亿元,CAGR保持18% [19] - 增长引擎来自国产替代深化(12英寸硅片自给率从15%提升至50%)、技术迭代红利(固态电池材料CAGR 60%)、新兴应用拓展(AI服务器材料需求年增30%) [19] - 未来五年技术突破聚焦极限性能突破、智能化升级、绿色制造、跨界融合四大方向 [20] - 预计到2030年30%的新材料创新将由应用场景反向驱动 [20] - 全球形成美国主导基础研发、日本掌控精密制造、中国优势在产业化速度的三极竞争格局 [21] 重点关注新材料 - 高端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 [5] - 固态电池、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 [5] - 高频高速材料、MLCC、UTG玻璃、硅碳负极 [5] - AI+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5]
从撒哈拉海到人造火山:巨型“地球工程”的利与弊
第一财经· 2025-06-27 11:08
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有三种思路:适应、地球工程和减缓 [2] - 适应策略主张学会应对变暖的世界而非防止它 是反对高成本减缓措施者的选择 [2] - 地球工程通过巨型项目引入变冷因素抵消温室效应 可能部分有效但副作用未知 [2] - 减缓策略聚焦减排 从环境角度看最安全但短期成本最高 [2] 太阳辐射管理技术 - 太阳辐射管理技术通过反射阳光减缓变暖 类似火山爆发效应 [3] -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使全球温度下降0.4℃ 启发人造火山设想 [3] - 反射2%太阳能量可抵消二氧化碳变暖效应 成本估算为减排的1/10~1/100 [3] - 具体方案包括将屋顶公路刷白或发射数百万反光颗粒至平流层 [3] 地球工程的风险 - 地球工程模型显示无法完全抵消温室效应 可能引发降雨减少等副作用 [4] - 改变平流层颗粒可能影响亚洲非洲季风 具有战略层面风险 [4] - 技术可能被恶意利用破坏他国农业 存在"气候战"潜力 [4] - 诺德豪斯建议将地球工程视为急救措施而非解决方案 [4] 历史地球工程案例 - 19世纪"撒哈拉海计划"试图引地中海海水改造北非气候 [6] - 项目旨在巩固法国殖民统治 阻止沙漠扩张 创造经济价值 [8] - 20世纪"亚特兰特罗帕项目"计划连接欧非大陆改善气候 [9] - 纳粹德国"东方总计划"包含大规模景观改造工程 [10] 替代技术方案 - 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可分散化实施 但使发电成本增加30-60% [11][12] - 二氧化碳储存面临规模和安全挑战 年排放量达数百亿吨 [12] - 基因工程食碳树和合成树方案仍需要解决碳储存问题 [13] - 分子纳米技术可能降低太阳能成本 但突破概率不确定 [13] 核心结论 - 地球工程和技术突破在成本核算下可行性存疑 应作为备选方案 [13] - 减排管理和国际合作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 [13]
研判2025!中国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展望:产业规模日益扩容,本土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1 10:24
行业概况 - 疫苗是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分为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1] - 2024年中国疫苗行业规模达1762.19亿元,较2015年的306.22亿元增长显著,预计2031年将突破3000亿元[1][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微载体、人血白蛋白等培养基,化学试剂及包装材料[3] - 中游代表企业有国药中生、科兴生物、康希诺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3] - 下游通过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等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3] 产业现状 - 2024年疫苗批签发总量5.43亿剂,其中免疫规划疫苗2.22亿剂(同比+4%),非免疫规划疫苗3.21亿剂(同比-11.2%)[7] - 流感疫苗(8305.1万剂)和狂犬病疫苗(8165.7万剂)领跑第一梯队,占非免疫规划疫苗总量的51%[9] - HPV疫苗批签发量同比降幅达56.7%,而狂犬病疫苗同比增长22.4%[9] 企业格局 - 市场呈现本土企业崛起(如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外资企业深耕(如默沙东、辉瑞)、新兴企业入局(如康希诺、万泰生物)的多元化竞争[11] - 智飞生物2024年代理默沙东HPV疫苗,自主23价肺炎疫苗出口量同比+300%[11][13] - 沃森生物2024年营收28.21亿元(同比-31.41%),自主疫苗收入25.42亿元(同比-37.66%)[15] 未来趋势 - 技术创新:mRNA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新技术平台加速发展,AI和大数据提升研发效率[17] - 市场需求:成人疫苗市场崛起,2024年HPV疫苗接种量+45%,宠物和水产疫苗年增19%[18] - 国际化:中国新冠疫苗海外供应超25亿剂,非洲、东南亚为重点市场,企业加速进入欧美市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