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云
搜索文档
海内外云厂商发展与现状(三):资本开支压力与海外云厂需求情况拆解
国信证券· 2025-11-16 21:5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CAPEX)自2023年下半年起显著加速,当前投入已超过经营性现金流的60%,对厂商现金流和净利润构成压力[2][9][13] - 需求端未履约订单规模持续高于供给,22年末以来累计增量CAPEX不到当前订单规模的50%,扣除Oracle后为81%,表明行业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CAPEX尚未过剩[2][44] - 算力需求结构以云厂商内部使用为主,用于支持AI对主业赋能、模型训练及AI产品发展;外部收入中GPU租赁占比约70%,API调用增速较快[2][47][56] - 下游高景气方向集中在广告和SaaS类产品,AI技术有效提升了广告系统的转化效率和投放精准度[52][78][92] 供给端:CAPEX高增下的财务压力与电力缺口 - 2025年海外头部云厂商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均超50%:微软约1160亿美元(同比+54%)、亚马逊1250亿美元(同比+61%)、谷歌910-930亿美元(同比+73%-77%)、Meta 700-720亿美元(同比+78%-84%)[9] - 资本开支占经营性现金流比例持续提升,2025年预计微软达77%、亚马逊85%、谷歌61%,高投入对短期利润率形成压制[13][14] - 为缓解现金流压力,厂商增加融资租赁等金融化操作,例如微软25Q3融资租赁达111亿美元,占同期资本开支的31.8%;Meta通过SPV架构发行270亿美元债务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表外运作[16][18][24] - 按当前CAPEX规划,测算北美数据中心容量在2026年及2027年将分别增长100%和50%,届时将产生较大电力缺口;亚马逊因过去几年持续采购清洁能源,电力储备相对充足[2][31][32] 需求端:未履约订单仍高于供给 - 截至25Q3,海外云厂商剩余履约义务(RPO)金额约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6%;25Q4初新增订单金额已接近6000亿美元,包括OpenAI与微软、亚马逊的2880亿美元订单等[36][40] - 22年末以来RPO增长金额为7750亿美元,而23-25年AI相关CAPEX累计增量未能满足当前需求的50%,扣除Oracle后为81%,显示供给仍落后于需求[42][44] 云厂算力需求结构:内部支持模型训练和推理,外部租赁与API调用快速增长 - 谷歌2025年CAPEX中约70%用于内部需求,包括模型训练、推理及传统业务赋能;外部收入(谷歌云)占比约30%,其中GPU/TPU租赁占AI云收入约70%[47][56] - 微软算力资源分配中外部分占比较高,Azure AI收入在2025年预计占Azure总收入的20%,其中OpenAI贡献占比达57%[64][66][69] - 外部算力需求客户集中度高,大型互联网公司是GPU租赁主要客户;API调用客户则相对分散,谷歌云近150家客户在过去12个月处理了约1万亿tokens[56][61] 需求的高景气方向:广告、SaaS等 - AI技术显著提升广告业务效率,Meta的AI推荐系统带动广告曝光量连续七个季度增长,广告单价(Ad Price)同比增幅在25Q3达10%[52][91][92] - OpenAI头部API调用客户多集中于SaaS领域,包括Duolingo、Shopify、Notion等,应用场景涵盖协同办公、开发者工具、电商客服等,表明SaaS是AI落地的重要方向[96][97]
海内外云厂商发展与现状(二):AI投入、算力建设梳理与ROI测算-20251105
国信证券· 2025-11-05 10:59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海内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自2023年下半年起显著增长,海外领先国内约一年,当前增速仍维持在50%以上,头部厂商资本开支金额已与全年云收入基本相当 [2][4][7] - AI投资周期相比传统云扩张更长,供需错配更严重,中性预期下可能持续五到六年,收入兑现节奏更慢 [2][24] - 云服务提供商贡献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约50%,全球数据中心投入预计从2025年的600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3-4万亿美元 [2][26][36] - 云厂商自研ASIC芯片预计明后年进入密集落地期,当前英伟达在算力份额上仍占主导(80%以上),但自研芯片在性价比和能效比上已具备可比性 [2][87][88] - AI云业务商业化变现路径包括GPU租赁、MaaS/API服务和PaaS/SaaS服务,测算显示主要云厂商AI业务现金流将在2030年转正,ROIC可达10%以上,投资回收周期约六到十年 [2] 海内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复盘分析 - **投资节奏**:海外资本开支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加速增长,国内厂商约晚一年,从2024年中旬开始,且因低基数增幅更为明显 [4][6] - **投资增速**:2025年海外主要云厂商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均超50%,如微软(+54%)、亚马逊(+61%)、谷歌(+73%-77%)、Meta(+78%-84%);国内厂商在低基数上连续两年平均增速约80%,如阿里(+63%)、腾讯(+90%)、字节(+105%)[7][9] - **投资量级**:头部云厂商如微软云、亚马逊云与阿里云的资本开支金额与全年云收入基本相当,远超正常发展阶段30-40%的比例,显示AI云更高的资金壁垒 [10][12] - **现金流约束**:海外科技厂商已将约100%的净利润、60%以上的经营性现金流投入资本开支,为维持高增长,部分厂商采用融资租赁等金融化操作,如微软2025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占资本开支比例达31.8% [13][14][16][18] - **利润率表现**:微软云营业利润率率先企稳,2026财年第一季度为43%;亚马逊AWS为35%;谷歌云提升至24%,受益于收入增长和成本效率优化 [19][21] 云厂商算力规模与建设计划 - **微软**:计划在本年度(25Q3-26Q2)将AI总容量提升超80%,未来两年数据中心总规模扩大约一倍至约10GW;2025财年AI相关资本开支约800亿美元,占总支出的90% [37][40][43] - **谷歌**:2023至2025年累计投入超1700亿美元,其芯片包括GPU与TPU,算力角度约各占一半;TPU约70%自用,GPU约70%用于外部租赁 [37][49][55] - **亚马逊**:目标2027年底实现算力翻倍;过去12个月AWS新增3.8吉瓦电力容量,自研AI芯片Trainium2已发展为几十亿美元业务,具备30%-40%的价格性能优势 [37][58][61] - **Meta**:2025年底预计拥有等效250万片H100的计算能力;通过合资公司进行表外融资,如Hyperion项目总投资约270亿美元 [37][64][68] -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提升10倍至15GW,十年累计资本开支约1.5万亿元 [37][77][80] - **字节跳动**: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投入量级领先,芯片采购策略兼顾海外高端GPU和国产芯片 [73][84] 云厂自研芯片布局与进展 - **发展态势**:主要云厂商和科技公司自研ASIC芯片产品线明确,预计2025-2027年进入密集量产期,参与者包括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OpenAI等 [87] - **产业链合作**:芯片设计多与博通、迈威尔等公司合作,代工主要依赖台积电,形成完整产业链支持 [89] - **竞争格局**:当前英伟凭借软硬件生态优势占据实际算力80%以上份额,尤其在训练场景;但自研芯片如谷歌TPU v6e在性价比和能效比上已与英伟达GB200基本可比 [2][88] 云厂AI云收入、AI ROI测算与估值 - **商业模式**:AI云业务主要包括GPU租赁(满足训练需求)、MaaS/API服务(满足推理需求)和PaaS/SaaS服务(高利润率工具),云厂商通过高利润PaaS产品组合提升整体合同利润 [2][23] - **ROI测算**:测算显示微软云、谷歌云和阿里云的AI业务到2030年现金流贡献转正,ROIC可达10%以上,意味着投资回收周期在六到十年 [2] - **估值驱动**:复盘微软云发展,估值先与资本开支增速正相关,后由云收入加速成为核心驱动;当前国内云厂商如阿里云被认为处于资本开支积极推动估值上升的阶段 [28][30]
伟仕佳杰20250821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解决方案科技平台,涵盖云计算、AI算力、跨境支付等细分领域 - 公司:伟仕佳杰集团,亚洲领先的ICT分销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455亿港元(同比增长13.6%)[2][3] - **股东回报率**:13.7%[2][3] - **每股盈利**:44.06港元[2][3] - **总资产**:405亿港元,现金结余38.2亿港元[3] - **有息净负债总资产比率**:0.14[3] - **运营效率指标**: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0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5天,运营周转天数53天[2][3] - 库存天数48天[3] --- **区域市场表现** - **东南亚市场**(核心增长引擎): - 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22.5%[2][3][5] - 分国家增长: - 泰国+50.4%[2][5] - 菲律宾+45.4%[2][5] - 马来西亚+31.3%[2][5] - 印尼+29.9%[2][5] - 新加坡超30%[4][13] - **苹果业务**:同比增长104%[2][5] - **未来拓展计划**:越南、印度、韩国、日本、台湾、澳洲[4][13] --- **业务板块亮点** 1. **云业务**: - 同比增长67.9%[2][3][6] - 细分云服务增长: - 阿里云+156%[6] - 华为云+29%[6] - 亚马逊云+293%[6] - VMware+295%[6] - **佳杰云星**:收入同比增长63%,中标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2][6] - **AI算力驱动**:云业务板块增长76%[9][12] 2. **AI业务**: - 2025年增长76%(超预期)[12] - 布局: - 推出AI大模型服务化平台(mass平台)[10] - 开发医疗/教育行业一体机解决方案(华为生态合作)[10] - 计划发布多云管理轻量化产品"社区版"[11] 3. **算力生态合作**: - 海光芯片中国区独家代理商[9] - 与国内前八大GPU厂商中的六家合作[9] - 鲲鹏生态合作[9] 4. **金融服务创新**: - 引入稳定币解决方案,优化跨境支付效率及汇率风险管理[7] - 打造IP分销生态新范式[7] --- **战略与发展规划** - **长期目标**:成为亚洲最大ICT行业解决方案科技平台[8] - **核心策略**: - 聚焦信息化产业与亚洲数据化建设[8] - 提升运营效率与数字化水平[8] - **收并购计划**:加速推进以促进发展[15] --- **分红与业绩指引** - **分红政策**:稳定在35%比例,每年年底分红[14] - **未来2-3年预期**: - 盈利与营业额增幅目标约20%[16] - 优先保障经营质量[16] --- **其他关键信息** - **季节性波动**:整体业务上半年占比40%-45%(受春节影响),云计算业务无明显季节性[17] - **AI业务展望**:仍处起步阶段,未来将加大投入(人才、技术、商业化)[12]
伟仕佳杰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业绩利润高速增长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格隆汇· 2025-08-21 13:29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55亿港元 同比增长13.6% [1] - 税后股东净利润达6.1亿港元 同比增长34.7% [1] - 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3.7% [1] 区域业绩分布 - 北亚地区营业额288亿港元 占总营收63% [1] - 东南亚地区营业额167亿港元 占总营收37% [1] - 中国区营业额同比增长8.9% [5] 东南亚业务增长 - 东南亚整体业绩同比增长22.5% [2] - 泰国分公司营业额增长50% 菲律宾增长45% 马来西亚增长31% 印尼增长30% [2] - 东南亚区域苹果业务同比增长104% 其中菲律宾增长5倍 泰国增长90% 马来西亚增长42% [2] - 东南亚国产品牌营业额同比增长35% 华为业务增长46% [3] 云计算业务突破 - 云计算整体业务同比增长67.9% [4] - 阿里云业务增长156% 华为云增长29% 亚马逊云增长293% [4] - VMware业务自2024年5月成为独家总代理后同比增长295% [4] - 佳杰云星业绩同比增长63% 服务覆盖9个国家智算中心中的7个 [4] 国产化业务布局 - 中国区国产品牌占比超过70% [5] - 国产算力领域业绩同比增长26% [5] - 与华为鲲鹏生态合作实现业务快速提升 [5] - 中国区苹果业务同比增长47% [5] 战略合作与拓展 - 与阿里云签署泰国市场合作协议 [3] - 建立合作伙伴报备系统和激励政策 [4] - 筹备上线多云管理平台社区版 [4] - 探索稳定币结算等新型支付方案 [6] - 计划开拓具身智能领域相关业务 [7]
海外AI算力:云和资本开支
2025-08-13 22:5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AI算力、云计算、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 - 公司:亚马逊云、谷歌、微软、Meta、Cloudwave、Oracle、新易盛、工业互联、胜宏科技、沪电股份、中际旭创、心动公司(TapTap平台)、吉比特(雷霆游戏)、阅文集团、富博集团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AI技术降低软件开发门槛** - AI技术使更多人能参与软件开发,类似短视频早期阶段[1] - 平台类软件因用户量和壁垒不易被完全替代[1][2] 2. **AI吞噬软件现象的影响** - 刺激企业加大AI投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3] - 利好平台性公司,因内容生产门槛降低带来更多UGC[3] - 主要影响通用工具类软件,平台类软件(如抖音)不易被颠覆[4][5] 3. **未来受益领域** - 内容创业相关领域将爆发,AI技术增加创意机会[6] - UGC平台(如Roblox)因高质量内容涌现而受益[6] 4. **企业应对策略** - 加大资本开支以提高效率,优化成本结构[7] - 关注UGC平台发展,抓住增长机会[7] 5. **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 - 主要云厂商(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Cloudwave)CAPEX环比加速增长[8] - Cloudwave环比增长53%,谷歌和Meta均为31%,亚马逊29%,微软13%[8] - 同比增速:Meta 108%,亚马逊83%,谷歌70%,微软27%,Cloudwave12%[8] - 全年CAPEX预期上调:亚马逊从1000亿美元上调至1100-1200亿美元,谷歌从750亿上调至850亿,Meta从640亿下限提升至660亿[9] - 2025年云厂商CAPEX预测达38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9] 6. **投资机会** - **海外算力线**:亚马逊云、新易盛、工业互联、胜宏科技、沪电股份、中际旭创[10] - **UGC线**:心动公司(TapTap平台)、吉比特(雷霆游戏)、阅文集团、富博集团[11] 其他重要内容 - AI技术发展推动两条投资路线:海外算力线和UGC线[10][11] - 云厂商CAPEX加速增长,预示行业进入高投入阶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