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伟仕佳杰(00856)
icon
搜索文档
伟仕佳杰20250714
2025-07-15 09:58
纪要涉及的公司 伟仕佳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东南亚业务表现与增长预期**:2024 年总业绩近 890 亿人民币,约 34%(约 300 亿人民币)来自东南亚市场,贡献 50%的利润 未来几年预计保持 25%-30%高速增长,含帮助中国企业出海部分约 100 亿人民币 东南亚市场高增长基于经济体量大、基础设施薄弱、ICT 行业发展、IDC 投资增加,预计未来十年保持 25%-30%年增长率[2][3][8] - **跨境支付和外汇结算探索**:探索用稳定币进行跨境贸易和外汇结算,与香港稳定币发行公司合作探讨,在一两个国家试点 现金结算手续费 1.5%-3%,稳定币或人民币结算仅 0.1%-0.5%,可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香港稳定币发行条例 8 月 1 日实施,预计三季度末或四季度稳定币结算对财报产生正面影响[2][4][5] - **新支付结算方式业务方向**:面向帮助中国云服务公司出海及覆盖八个东南亚国家的最终计算和外汇审议,可解决跨境计算问题,显著提高利润[2][6] - **与稳定币发行公司合作效应**:减少汇率波动损失,可能探讨资产数字化等潜在合作机会,细节在讨论中[2][7] - **公司市场扩展计划**:研究通过收购合适标的公司进入越南市场,考虑在越南和印度等国家收购,待市场条件合理时进行[9] - **稳定币支付结算进展与影响**:在东南亚推进稳定币支付结算,试点方案表现出色,待评估完成后全面推广 供应链金融方面,合作伙伴将订单等资产打包成数字货币,方案在制定中[10][11] - **汇率波动影响**:2022 年因汇率波动损失约 1-2 亿港币利润,有效管理汇率风险每年或增加 2-3 亿港币利润[12] - **软件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计划**:关注国内客户,通过收购软件公司提供 SaaS 服务,积极寻找合适标的,不排除 2025 年内收购深圳软件公司[13] - **国内 IT 采购需求及机会**:国内 ICT 市场增长相对缓慢,2024 年增长约 4%-5%,预计 2025 年增长 7%-8%,驱动因素有产品更新换代、信创、AI 驱动需求[14] - **产品代理模式**:代理一体机等产品,采取轻资产模式,不进行 OEM 生产,因一体机毛利低,不投入过多资源代加工[15] - **稳定币支付结算对财报影响时间**:香港稳定币发行条例 8 月 1 日实施,企业很快进入沙盒测试阶段,对经营和财报正面弹性预计三季度末或四季度体现[16] - **东南亚市场年底进展预期**:预计年底前有实质性进展,已分析两个国家数据,近期将出台方案,获牌照可能性大,三季度有望见结果[17] - **收入增长预期**:东南亚海外收入保持 20%-30%复合增速,国内市场有结构性机会,预计个位数增长,总体收入端表现不错[18] - **利润预期**:海外市场增速快、利润率高,稳定币等合作落地对供应链金融和汇率影响正向,利润增速优于收入增速,全面进入稳定币后东南亚运营能力和利润显著提高[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希望通过支付创新提高利润率,分销行业利润率低,提高 0.5 个百分点对公司提升显著,积极细化方案提升业绩和股东回报[21]
伟仕佳杰(00856.HK)7月11日收盘上涨10.16%,成交2.43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7-11 16:33
市场表现 - 7月11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46%至24139.57点,伟仕佳杰股价上涨10.16%至8.35港元/股,成交量2995.34万股,成交额2.43亿港元,振幅14.64% [1] - 最近一个月伟仕佳杰累计涨幅16.26%,年内累计涨幅51.71%,显著跑赢恒生指数19.78%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824.97亿元,同比增长20.56%,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14.09% [1] - 毛利率4.41%,资产负债率76.89% [1] 行业估值 - 软件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10.24倍,行业中值-2.66倍 [1] - 伟仕佳杰市盈率10.31倍,行业排名第16位,高于京投交通科技(3.57倍)、驴迹科技(3.66倍)等同行 [1]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91年,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连续五年入选《财富》中国500强,上市21年间年均业绩增速达26% [2] - 2022年营业额773亿港币,云计算业务位列中国第三方云管理服务市场第五位 [2] 业务布局 - 亚太地区科技产品渠道与集成服务商,覆盖中国及东南亚8国,通过50,000家渠道伙伴服务19亿人群 [2] - 合作300多家世界500强科技企业,包括华为、阿里、微软等,业务涵盖云计算、AI、网络安全等12大领域 [2] - 拓展云生态、IT运维、供应链金融、信创产业等新业务,构建全链路商业生态闭环 [2]
伟仕佳杰(00856.HK)深度报告:全栈分销稳基本盘,云智+出海蓄势新增长极
格隆汇· 2025-07-11 09:41
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9 9港元 [1] - 公司是亚太地区IT分销龙头,2024年整体营收达890亿港元 [2] - 云计算+AI业务成为未来新增长极,管理和运营约40个新一代国家智算中心 [3] - 东南亚市场营收占比达34%,未来有望继续突破新高 [4]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23 74亿、1169 36亿、1322 6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 78亿、14 09亿、15 97亿港元 [5] 基本盘业务 - 企业系统业务和消费电子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提供稳定现金流 [2] - 企业系统业务聚焦IT设备分销+解决方案集成,覆盖基础硬件、软件、信息安全等四大核心环节 [2] - 消费电子业务构建"全品类+全渠道"分销网络,覆盖电脑、手机、无人机等十二大类科技产品 [2] 创新业务 - 云计算业务通过"云分销+佳杰云星自有云品牌"布局,与阿里云、华为云等头部厂商合作 [3] - AI业务布局"算力调度+大模型服务",佳杰云星AI智算管理系统实现智算纳管、算力调度等功能 [3] 增量市场 - 东南亚市场是重点拓展区域,2024年营收占比达34% [4] - 未来东南亚地区营收占比有望继续突破,成为整体营收增长主动力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目标市值156亿港元,对应13x PE [5]
伟仕佳杰(00856.HK):IT分销领军企业受益于AI、信创迎快速发展期
格隆汇· 2025-06-29 10:06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IT分销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多年布局的IT分销渠道和深度合作的客户网络,客户与渠道优势明显[1] - 通过子公司佳杰云星开拓云服务市场,服务全国大量数据中心,并自主研发AI算力管理与调度平台,已完成对DeepSeek全系列大模型的适配与升级[1] - IT分销及增值服务行业存在较强规模效应,龙头企业具备全国性营销网络和渠道优势,在品质保障、价格及供货稳定性方面竞争力突出[1] 行业发展趋势 - 信创与人工智能行业受政策和技术进步驱动快速扩容,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实现营收净利提升[1] - IT分销市场竞争激烈且集中度提升,国际巨头(如英迈中国、联强国际)聚焦精细化供应链管理,国内分销商差异化发展营销管理与技术服务[1] - 东南亚IT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成长空间广阔且利润率较高,预计市场规模从2024年780.67亿美元增至2029年1206.67亿美元,CAGR达9.10%[2] 财务表现与增长潜力 - 东南亚地区营收从2020年146.08亿港元增至2024年306.52亿港元,CAGR达20.36%,未来市场扩容将进一步推动盈利兑现[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7.37/1142.55/1299.62亿港元,同比增速13.08%/13.42%/13.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2/12.86/14.59亿港元,增速10.47%/10.68%/13.44%[3] - 当前估值低于可比公司(神州数码、新聚思、艾睿电子)2025-2027年平均P/E水平[3]
伟仕佳杰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伟仕佳杰,亚太区领先的 ICT 行业解决方案科技平台,主要从事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和内资品牌出海的分销业务,成立于 1991 年,总部位于北京,在香港主板上市,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神州数码等公司 [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 - 自 2002 年上市以来复合增长率达 24%,2024 年营业额达 890 亿港元,同比增长 21%,净利润 10.5 亿港币,增长 14%,ROE 连续 23 年保持在 10%以上,2025 年一季度营业额同比增长 16%,毛利增加 20%,纯利增加 28% [2][5] - 预计未来三年收入保持 20%增长,盈利增长 30%,2025 年净利润预计达 12.5 亿元 [3][16] 2. **资本管理** - 现金结余约 39 亿港币,总负债约 70%,营运资金周转天数为 52 天,资金周转效率高,为业务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2][3][6] 3. **市场表现** - 东南亚市场是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2024 年增长率高达 74%,远超中国市场的 4%,目前东南亚利润占比超过 50%,出海销售占比约 24%-25%,泰国业务一季度增长 60% [2][3][9][18] - 国内市场毛利和净利较高,业务占总收入 66%,利润贡献约 50% [11][12] - 海外市场权重和盈利贡献将增加,目前占比约 50%,今年可能达到 60% [17] 4. **业务模式** - 业务分为 ToB 和 ToG 端(占 58%)、ToC 端消费电子(占 48%左右)、云服务和算力(占 4% - 5%)三大块 [3] - 收购云星数据,为第三方提供云服务和算力平台,2024 年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 4%,预计 2025 年将有 60%-70%的增长 [2][4] 5. **合作情况** - 是科大讯飞、华为、联想等品牌在东南亚最大的分销商,在华为云业务中担任四种身份,是亚马逊云的增值服务推广商,是 VMware 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独家总代理 [2][4][7][8] - 2024 年值得提及的客户有港交所、比亚迪电子、瑞幸咖啡 [7] 6. **未来规划** - 继续拓展东南亚市场,协助中国企业出海,深耕东南亚 ICT 市场 [3][9] - 考虑拓展汽车分销领域,已与华为讨论合作,计划收购 4S 店进入电动汽车市场,重点考虑泰国 [13][14] - 考虑通过资本收购实现软硬件协同发展,关注深圳软件服务商和越南市场 [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估值与分红**:公司估值较低,PE 约为 8 - 9 倍,分红比例达 30% - 40%,具备防御性和增长潜力,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3][10] 2. **分销业务壁垒**:分销业务壁垒在于资金和渠道管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52 天,团队资金管理经验丰富,且与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当地运营商、政府及渠道伙伴建立了牢固关系 [9] 3. **东南亚市场竞争与毛利率**: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英迈科技和 Tech Data 等中小型企业,AI 相关产品毛利率 7% - 10%,竞争格局多年形成,毛利率下降空间有限,与当地政府关系成熟有助于维持渠道优势 [19][20] 4. **应收账款及资金周转**:有专门团队管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拥有成熟库存管理经验,确保资金周转顺畅 [22] 5. **东南亚业务结构**:业务结构与中国大陆相仿,ToB 和 ToG 端占比约 58%,消费电子占比约 48%,云服务及语音相关业务比例较小 [23]
平安证券(香港)首次覆盖伟仕佳杰:逐浪东南亚,估值坐看云起
格隆汇· 2025-06-03 14:58
公司概况 - 伟仕佳杰是亚太地区领先的科技产品解决方案及IT服务平台,作为IT分销商处于行业中游,通过对接上游品牌商与下游渠道商,构建IT产品通往终端客户的核心通路 [1] - 公司已与超300家世界500强品牌商建立深度合作,覆盖超5万个销售渠道,龙头竞争优势显著 [1] - 公司运营管理出色,财务指标稳健 [1] 行业分析 - IT分销行业具有天然低毛利率属性,对资金周转效率与精细化运营能力要求严苛,形成较高准入门槛 [1] - 行业规模效应显著,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运营构筑强竞争壁垒,强者恒强格局日益凸显 [1] - 头部分销商拥有全域终端客户的覆盖能力,大幅降低了品牌商的库存管理、销售团队扩张等环节成本 [1] 东南亚市场发展 - 公司精准捕捉东南亚发展机会,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8个东南亚国家积极扩张 [2] - 近6年来自东南亚的收入及利润屡创新高,利润现已突破5亿港元,东南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 - 公司通过深度赋能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国产品牌实现出海突破,助力其东南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 云计算业务 - 公司已与阿里云、华为云、AWS等头部云厂商建立深度合作 [2] - 作为中国最大的云服务商之一,公司在云服务市场占有领先地位,旗下云星聚焦AI领域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2] - 对比同业神州数码,公司净利润已赶超且盈利能力极具优势,估值大幅低于同业,未来潜在估值提升空间巨大 [2]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收入将增长至996.5亿/1,110.9亿/1,229.6亿港元 [3] - 同期净利润将增长至11.6亿/13亿/15亿港元 [3] - 目标价9.16港元对应11.4倍/10.1倍的25E/26E市盈率,相对现价仍有46.6%升幅 [3]
伟仕佳杰(00856.HK):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显示伟仕佳杰有望达成指引目标
格隆汇· 2025-05-17 01:3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总收入同比增长16-17% [1]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润同比增长20-21%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8-29%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预测为465亿港元,同比增长16.0%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预测为20.65亿港元,同比增长16.3%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测为6.27亿港元,同比增长30.3% [1] 公司战略与透明度 - 公司自愿更新季度财务数据以提高业务透明度 [1] - 公司拥有20多年的持续增长和强劲的现金流 [1] - 更详细和及时的信息发布将降低感知风险并提升估值 [1] 业务驱动因素 - 未来三年收入增速预计为15-20%,主要受高利润率业务带动 [1] - 毛利润超预期可能由于利润率较低的东南亚地区业务终止经营 [1] 市场预期与催化剂 - 2025年上半年财务业绩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2] - 行业竞争可能超出预期 [2] - 新商业模式可能对客户消费电子业务产生扰动 [2]
VSTECS(00856.HK):1Q2025 FINANCIAL RESULTS SHOW THAT VSTECS IS ON TRACK TO MEET GUIDANCE
格隆汇· 2025-05-17 01:37
公司业绩 - VSTECS首次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务更新 披露营收、毛利率及净利润同比增长数据[1] - 2025年一季度未经审计总营收同比增长16-17% 毛利增长20-21% 股东应占净利润增长28-29%[2] - 上半年预测营收465亿港元(同比+16%) 毛利20.65亿港元(同比+16.3%) 净利润6.27亿港元(同比+30.3%)[2] 业务表现 - 实际一季度业绩与上半年预测基本吻合 其中毛利表现超预期[2] - 毛利率提升可能源于终止东南亚低毛利业务[2] - 管理层指引未来三年营收增速15-20% 主要来自高毛利业务板块[1] 公司治理 - 主动披露季度财务数据体现透明度 强化股东与投资者信心[1] - 公司具备20年持续增长记录及强劲现金流基础[1] - 更详细及时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风险溢价并提升估值[1] 市场预期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可能超越市场预期[3]
伟仕佳杰(00856.HK):AI驱动带动需求释放 1Q25业绩超预期
格隆汇· 2025-05-17 01:37
公司业绩表现 - 1Q25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17%,毛利同比增长20-21%,归属于股东净利同比增长28-29%,业绩超预期[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分销业务结构优化及国产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1]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2025Q1国产品牌延续高景气态势,华为、海光等头部厂商在AI算力国产化趋势下保持高增速[1] - 国际品牌如戴尔、惠普市占率下滑,国内竞争对手在2024年表现疲软[1] - AI算力需求带动网络、存储等产品同步放量,叠加"国补"政策边际拉动,C端采购提前释放[1] 区域市场表现 - 国内业务受益于分销亏损收敛与AI需求拉动,利润弹性有望释放[1] - 东南亚市场延续高毛利、高增速格局,毛利率或将维持相对稳定[1] 公司战略与产品生态 - 公司持续拓宽产品序列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1] - 深化与全球知名品牌(华为、阿里、腾讯、惠普等)合作,构建涵盖企业系统、消费电子及云计算的产品生态体系[2] - 产品组合增强核心IT分销市场覆盖面,并为高毛利、高技术含量产品领域拓展打下基础[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小幅上调2025/2026/2027归母净利润至11 78/13 15/14 29亿港币(前值为11 77/13 08/14 24亿港元),同比增长12 0%/11 6%/8 7%[2] - 公司2025年对应PE为8X[2]
伟仕佳杰 (00856 HK)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显示有望达成指引目标
国泰君安· 2025-05-16 15: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为 8.18 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伟仕佳杰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业务更新,自愿更新季度财务数据体现公司提高业务透明度意愿和对股东投资者的承诺,公司基本面强劲,更详细及时的信息发布将降低感知风险并提升估值 [3] - 第一季度财务业绩符合管理层指引,未来三年收入增速 15 - 20%,主要受高利润率业务带动 [3] - 2025 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总收入同比增长 16 - 17%,毛利润同比增长 20 - 21%,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 28 - 29%,基本符合 2025 上半年预测,毛利润业绩超出预期,可能因利润率较低的东南亚地区业务终止经营致毛利率上升 [3] - 催化剂为 2025 上半年财务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 年上半年预测 - 消费电子收入预计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159.94 亿港元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68.04 亿港元,同比增速从 8.8%降至 5.1%,经营利润率从 1.73%降至 1.70% [2] - 企业系统收入预计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225.29 亿港元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272.83 亿港元,同比增速从 24.3%降至 21.1%,经营利润率从 2.03%降至 2.02% [2] - 云计算收入预计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15.61 亿港元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24.20 亿港元,同比增速从 29.2%升至 55.1%,经营利润率从 3.48%升至 3.95% [2] - 总收入预计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400.83 亿港元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465.08 亿港元,同比增速从 17.8%降至 16.0% [2] - 毛利润预计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17.74 亿港元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20.65 亿港元,同比增速从 -1.1%升至 16.3% [2] - 净利润预计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4.53 亿港元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5.91 亿港元,净利率从 -9.7%升至 3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