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为云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云、美的、网易…“大厂”为啥把算力“大本营”选在这儿
金融时报· 2025-07-26 16:49
人工智能+行动推进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调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结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1] - 高质量数据集分为通识类、行业通识类、行业专识类三类,国家数据局将全面加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应用落地 [1] - 国家数据局开展生态培育专项行动,包括典型案例征集、技术交流活动、供需对接平台建设等措施 [2]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 国家数据局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截至上半年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过29PB,服务大模型163个 [2] - 数据决定人工智能上限,算力决定下限,贵州推进"东数西算"战略,转向"存算一体、智算优先" [2] - 华为云全球最大智算中心、腾讯、网易、美的的算力基地均落户贵州 [2] 贵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贵州省在建和投运的重点数据中心48个,其中大型数据中心28个,存储能力达25EB(相当于50亿部高清电影) [3] - 贵州省智算规模达85EFLOPS,智算占比超98%,出省带宽超6万Gbps,建成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 [3] - 贵州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万用户提供云渲染算力服务,如《哪吒2》渲染工作 [3] - 华为云在贵州建设第三个大型园区,重点推进"东数西算"南部大通道建设,优化"贵州算力券"政策 [3]
数字经济产业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议在青岛举行
齐鲁晚报· 2025-07-19 13:26
会议背景与主题 - 数字经济产业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在青岛上合示范区举办 旨在深化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领域务实合作 共抓数字时代发展新机遇 [1] - 会议由山东省委网信办 省大数据局指导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联合承办 [1] - 汇聚中国及上合组织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代表 专家学者共百余人 围绕"共商数字合作新机遇 共创数字发展新未来"主题深入交流 [1] 会议核心观点 -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上合组织国家在数字新基建 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互补性强 合作潜力巨大 [3] - 山东作为数字经济大省 在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合示范区为各国数字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3] - 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 推动形成更紧密的数字产业协作网络 [3] 重要合作成果 - "上合示范区数据跨境服务专区"正式启用 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安全 高效的数据跨境流通服务 标志着国际数据流通新通道的构建迈上新台阶 [3] - "上合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标志着AI大模型技术在上合区域的创新应用 助力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等领域升级 [3] 案例分享与行业实践 -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分享"领航跨境数实融合 擘画创新增长新篇" [4] - 海尔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享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案例 [4] - 华为云山东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进行"加速智能升级 共建数字山东"主题演讲 [4] -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分享上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案例 [4] 交流对接议题 - 参会政府单位 企业 高校及科研院所围绕数字新基建 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大模型 数字产品推广和市场开拓等议题展开面对面洽谈 [4]
贵州:全社会用电量比增9.03%
中国电力报· 2025-07-18 11:29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1~6月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达1004.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3% [1] - 用电量数据成为经济活力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 [1] 工业用电 -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35%,占全社会用电量较大比重 [2] - 铝冶炼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33% [2] - 清镇市铝产业链用电量达37.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 [2] -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用电量激增47.63% [2] - 磷化工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29% [2] - 铜仁福建天翔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日均用电量达3.3万千瓦时,1~6月用电量同比增长257% [3] 大数据产业用电 - 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51.68% [4] - 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用电量达12.57亿千瓦时 [5] - 数据中心用电负荷5年增长3倍 [4] - 供电可靠率达99.999% [4] 文旅产业用电 - 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75% [6] - 肇兴侗寨累计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2亿元 [6] - 贵阳市南明区青云路步行街区域用电量同比增长15% [6] 充换电服务 - 1~6月贵州省充换电用电量达12.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92% [7] - 已建成2476个充电站和12782支充电枪,实现乡镇充电桩全覆盖 [7]
中欧数字合作如何“数”造未来(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中欧数字科技合作特征 -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跨境电商、数字转型成为中欧数字科技合作的核心领域 [2] - 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投资建厂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 [2] - 华为云、阿里云等云计算企业在欧洲建设数据中心并提供解决方案 [2] - 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在欧洲市场推广 [2] 中欧数字合作项目与投资 - 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促成28个贸易投资项目,总金额超68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 [3] - 大众汽车集团投资24亿欧元与中国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聚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创新的重要国家 [3] - 欧盟持续加大对数字转型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 [3] 中欧数字合作互补性 - 欧盟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底层算法上实力雄厚,但商业应用和产业竞争力较弱 [6] - 中国在人工智能工程化和规模化应用上表现突出,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 [6] - 中欧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理论驱动型创新"与"应用驱动型创新"的互补 [6] - 中国在数字创新环境和应用场景多样性上具有优势,欧洲在监管框架和技术创新上具备优势 [7] 中欧数字合作前景 - 中欧数字合作范围不断扩展,从数据跨境流动、跨境电商向人工智能、数字算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 [3] - 中欧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形成较好的合作范例 [3] - 中欧可建立人工智能治理高层对话机制,推进标准对接与联合制定 [8] - 中欧企业协作可加快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进步 [7] 中欧经贸合作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150亿元 [5] - 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是中欧最具前景的合作领域之一 [5]
“中国云谷”再添新翼 和林格尔新区迎来华为北方最大AI智算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7-15 21:37
和林格尔新区发展 - 华为云华北(和林格尔)数据中心正式开服,进一步夯实和林格尔新区作为"中国云谷"的核心地位,向"世界算谷"目标迈进 [1] - 新区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核心枢纽节点,已汇聚46个数据中心项目,总算力规模达10.1万P [3] - 新区凭借年平均7℃气温实现数据中心全年近300天自然冷却,"绿电"使用率超80% [3] 华为云数据中心技术优势 - 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是华为在北方区域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器装机能力超300万台 [3] - 该中心是华为云在北方首批超节点AI智算中心,将应用风冷、液冷与AI调优技术,液冷区域年均PUE预计低于1.1 [3] - 中心搭载基于CloudMatrix 384创新架构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提供稳定可靠、极低时延的AI算力 [3] 产业影响 - 华为云数据中心将面向华北及全国加速政务、工业、汽车、金融等行业的智能升级 [3] - 项目落地为和林格尔新区算力产业生态增添关键一笔,巩固其国家算力战略布局中的核心枢纽地位 [4]
华为云黄瑾:加速行业智能跃迁 共建“美好无锡”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11:55
峰会概况 -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5在无锡举办 主题为"引领智能升级 共建美好无锡" 聚焦AI应用 大模型及具身智能技术等核心话题 [1] - 无锡市联合华为云打造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该中心集技术研发 产业赋能 生态培育为一体 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1] 华为云技术布局 - 华为云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架构 基于"一切可池化 一切皆对等 一切可组合"的新型高速互联总线 实现从服务器级到矩阵级的资源供给模式转变 [3] - CloudMatrix 384具备MoE亲和 以网强算 以存强算 长稳可靠 朝推夜训 即开即用六大优势 在算力 互联带宽 内存带宽等方面实现全面领先 [3] - 华为云通过盘古大模型聚焦"基础模型+工具链+行业场景"三位一体 为政务 金融 制造 医疗 能源等30余个行业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模型能力 [4] 行业赋能战略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全球第一 220+个工业类别规模全球第一 每年近1200万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储备 可发挥"应用场景优势+软件人才优势"加速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 [4] - 华为云通过沉淀工业Know-How 将内部最佳实践和外部生态经验汇聚于云平台 赋能伙伴和使能客户 支持客户智能升级 [5] - 无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将联合生态伙伴 助力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新能源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汽配 信息技术 航空航天等行业客户加速智能升级 [5]
徐州携手华为云共筑安全标杆,护航城市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江南时报· 2025-07-01 13:08
徐州数字化转型战略 - 徐州提出《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完善安全管理、技术防护、安全运营体系,打造"点—线—面"联动的产业格局 [1] - 通过"安全先行"理念构建数据安全运营平台,联合华为云以"安全云脑"为核心建立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整合80多家单位、300多个市本级项目 [1] 华为云与徐州合作历程 - 2016年首次合作建设华为徐州淮海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政务信息化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数字经济写入《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 - 以鲲鹏技术路线搭建全栈自主创新云平台,发布《徐州市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2-2025年)》,实现政务云"从0到1"突破 [2] - 截至当前已建成"全栈自主创新云暨新质生产力数字底座",集成高斯数据库、云搜索等核心组件 [3] 政务云安全体系建设 - 华为云安全云脑提供云原生安全运营平台,实现资产可视化(弹性云服务器、公网IP、VPC等)、威胁分析自动化,解决"资产漏防护"问题 [4] - 通过威胁分析引擎处理海量告警,安全响应剧本使运营效率提升60%,实现"攻击不瘫、数据不丢、监管合规" [5][6] - 采用"AI+运营"双轮驱动模式,结合大小模型训练,使安全事件溯源效率提升60% [6] 技术成果与行业地位 - 华为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 SIEM魔力象限,安全云脑集成30年网络安全经验,形成标准化应急响应流程 [6] - 安全策略通过AI算法自动优化,实现"全天候、全方位"防护,成为国内唯一连续三年上榜厂商 [6][7] 城市数字化发展成效 - 徐州政务云平台形成集约化发展格局,完成从基础设施共建到安全能力共生的升级跃迁 [2][4] - 合作推动城市治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构建数字安全新图景 [7]
云厂商为何瞄准“AI+云”出海?中国企业在境外面临数字基建痛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19:01
AI与云服务出海趋势 - 中国AI与云服务企业正加速出海,形成"AI+云"数字基建出海浪潮 [1] - 云服务从辅助工具升级为企业AI应用的核心基础设施 [1] -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云厂商均将"出海"作为战略重点 [1] 阿里云战略布局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提出"公共云优先,AI驱动"战略,将AI视为业务增长核心 [3] - 阿里云2025财年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在AI需求推动下表现强劲 [2] - 阿里云计划在全球每个节点部署全栈AI能力,增强出海团队建设 [4] 企业出海实践案例 - 雷鸟创新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AI眼镜已进入全球25+国家地区市场 [5] - 雷鸟创新预计今年AI眼镜销量将达到去年的3倍以上 [5] - 小鹏汽车与阿里云合作建设全球技术框架,实现研发能力快速复制 [4] 云服务市场需求 - 出海企业普遍面临IDC建设难题,上云成为节约成本和规避合规风险的选择 [6] - 企业对云厂商选择考量因素包括性价比、基础设施能力和服务匹配度 [6] - 东南亚GoTo集团已将部分业务迁移至中国云厂商平台 [6] 阿里云出海战略 - 阿里云提出三大核心方向: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加速AI产品国际化、优化海内外服务体验 [4] - 阿里云将以战略级投入支持中国企业出海 [6] - 公司2025财年集团收入达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 [2]
华为云发布盘古大模型5.5版本 落地30余行业开发者超800万
长江商报· 2025-06-24 07:26
盘古大模型5.5发布 - 公司推出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同步发布盘古大模型5.5版本[1][2] - 新版本对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进行全面升级[2] - 盘古大模型已落地30多个行业、500多个场景,覆盖政务、医疗、金融、交通、制造等领域[1][3] 昇腾AI云服务技术突破 - CloudMatrix384超节点首创将384颗昇腾NPU和192颗鲲鹏CPU通过高速网络全对等互联,形成超级AI服务器[2] - 单卡推理吞吐量提升至2300Tokens/s,较非超节点性能提升近4倍[2] - 超节点架构支持混合多专家MoE大模型推理,实现"一卡一专家",单个超节点可并行384个专家推理[2] 行业应用与客户覆盖 - 发布盘古医学、金融、政务、工业、汽车五大行业自然语言大模型,计划6月底上线[3] - 昇腾AI云服务已服务科大讯飞、360、中国科学院等1300余家客户[3] - 在政务、工业、金融三个领域市场份额第一,医疗、药物、气象、汽车四个领域进入领导者象限[5] 开发者生态建设 - 华为云开发者数量超过800万,支持鲲鹏、昇腾、鸿蒙等生态的开发者总计达1300万[1][5] - 华为开发者空间升级,新增AI原生应用引擎、鸿蒙云手机等开发资源,支持开发者便捷调用算力与大模型[6] 具身智能平台发布 - 公司推出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整合数据合成、模型开发、仿真验证等端到端能力[5] - 平台提供具身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具身规划大模型、具身执行大模型三大核心模型[5]
手机厂商都不想造机器人的“肉身”,除了小米
经济观察网· 2025-06-21 11:21
华为云具身智能战略 - 华为云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明确不做机器人本体 目标是将一切联网本体变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1] - 华为通过提供盘古大模型 华为云 OpenEuler等核心技术 专注扮演机器人"大脑"与"神经系统"技术提供商角色 [2] - 合作模式为赋能达闼 乐聚 科沃斯等本体制造商 帮助开发更智能高效的机器人产品 [2] 手机厂商差异化布局 - 主流手机厂商(华为 荣耀 vivo)选择不直接制造机器人本体 小米凭借供应链优势成为例外 [1] - 荣耀宣布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构建全球AI终端生态 组建AI终端生态联盟联合产业链各方 [2] - vivo聚焦机器人"大脑"(蓝心大模型)和"眼睛"(MR影像技术)两大核心模块 [2] - 小米CyberOne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北京亦庄工厂规模化制造阶段 是唯一直接涉足本体制造的手机厂商 [3] 行业技术架构与挑战 - 具身智能行业将机器人分为"大脑"(感知决策) "小脑"(运动控制) "本体"(硬件结构)三层架构 [1] - 机器人本体量产难度大 多数初创公司仍处于"手搓"阶段 制造环节迭代成本高周期长 [3] - 本体制造需与硬件巨头竞争 涉及工厂建设 设备采购等重资本投入 导致厂商更倾向提供高附加值解决方案 [3] 市场驱动因素 -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促使厂商寻找新增长点 机器人产业成为技术迁移的战略选择 [1] - 手机行业现有技术储备(AI算法 芯片 操作系统 影像 显示屏 电池等)可复用至机器人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