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机械臂
搜索文档
劲爆!3.99万起!高灵巧双臂机器人竟能拉小提琴,打羽毛球?正式亮相IROS'25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0-24 12:00
在研发与生产过程中,日本OpenArm 团队 提供了开源体系、结构标准及相关技术建议 ;未来动力团队通过 在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大规模真实数据采集和 收集 等技术上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机器人的 国产化设计、制造与性能优化 以及机器人 稳定性 上反复打磨,并由日本Openarm研发体系的 品控要求 组织质控流 程,使产品在结构精度、动作一致性及使用安全性方面达到国际水准。在围绕 关键部件用材、线束插口,材质,控制精度和装配一致性 ,未来动力完成了面向量 产的多项工程化改进,在 机器人研发、教育科研、数据采集,家庭场景、工业场景等 ,展现出稳定可靠的表现。 突破传统:7+1 自由度,复刻人类手臂运动轨迹 相较于市面上主流的协作机械臂,VLAI Robotics未来动力公司发售了 一款高灵活高负载的仿人机械臂 ,致力于打造下一代实用型仿人系统,在 结构设计、运动 轨迹复现与交互灵巧性 上实现了多项突破。 一款 低成本、高负载、高灵活 的仿人机械双臂,是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团队突破瓶颈的 关键工具 。但目前市面上的工业、协作及柔性机械臂,大多满足不了科研 场景对 灵巧性、开放性 的高要求,还 动辄卖几十万 , ...
珞石机器人港股IPO:近20亿赎回负债压顶 研发投入持续下滑暗藏危机
新浪证券· 2025-10-23 11:26
珞石机器人于2025年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计划依据18C章上市。作为中国唯一能 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企业,该公司近三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46%,但其背后是三年半 累计亏损6.77亿元的严峻现实。 赎回负债危机:近20亿"对赌"协议倒逼上市 赎回负债源于珞石机器人与投资方签订的特殊权利条款。根据协议,若公司未能在2027年12月31日前完 成合格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回购股份。 这些赎回条款在公司正式提交上市申请时会自动中止,但并非永久解除。一旦上市失败,相关权利将立 即恢复,这意味着本次IPO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录有高达19.67亿元的赎回负债。 财务风险:巨额赎回负债与持续亏损困境 财务数据显示,珞石机器人营收从2022年的1.5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5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 到1.76亿元,同比增长50%。 然而公司至今未能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38亿元、1.57亿元和1.92亿元,2025年 上半年亏损0.9亿元,累计亏损额已达6.77亿元。 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融 ...
劲爆!3.99万起!高灵巧双臂机器人竟能拉小提琴,打羽毛球?VLAI Robotics与OpenArm团队亮相IROS2025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0 12:06
产品核心优势 - 产品定位为高负载、高灵活性与高性价比的仿人机械臂,旨在解决科研场景对灵巧性、开放性的高要求,定价3.99万元起[1] - 机械臂采用7个基础自由度+1个夹爪自由度的设计,单臂总自由度达8 DOF,双臂总自由度可达16 DOF,完整复刻人类上肢运动轨迹[4][6] - 单臂峰值负载可达6kg,双臂更可负载12kg,在保持灵活轻量的同时稳定完成高精度抓取与操作任务[6] - 通过仿生运动学建模与高顺应性控制策略实现类人运动的自然复现,解决了传统机械臂轨迹不贴合人类动作的核心痛点[8][9] 技术合作与工程优化 - 产品基于日本OpenArm机器人研究团队的开源设计与技术规范,由未来动力公司推出国产化版本[1] - 日本OpenArm团队提供开源体系、结构标准及相关技术建议,未来动力团队负责国产化设计、制造与性能优化[2] - 在量产过程中进行了系统性性能优化,包括线束重构、结构轻量化与装配一致性提升,关键受力部位使用高强度钣金与CNC机械加工确保刚性[13] - 产品在机器人研发、教育科研、数据采集、家庭场景、工业场景等展现出稳定可靠的表现[2] 市场定位与拓展性 - 产品定价3.99万元起,显著降低科研级仿人机械臂的准入门槛,体现“科研级性能、产品级价格”的定位[11] - 团队设计了多种拓展与升级方案,用户可按需扩展远程操控、VR遥操作、双臂协作等功能模块,无需购买十万元级封闭算法包[15] - 团队计划为平台适配VLA与模仿学习算法、VR遥操作及远程控制,以拓展其在物理智能与智能体训练中的应用边界[16] - 首批机器人限购300台,公司可提供场景化与功能化定制,包括科研实验模块、生产辅助系统及特定任务适配等[21] 公司背景与行业活动 - 深圳未来动力有限公司核心成员来自香港科技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高校,并拥有字节跳动、大疆、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研发经验[18] - 公司与日本OpenArm团队将在2025年10月21日至23日于机器人顶级会议IROS 2025杭州上联合进行实机展示和动作演示[19]
珞石机器人递表 研发持续收缩
北京商报· 2025-10-13 09:08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5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5亿元,三年实现翻倍 [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0%至1.76亿元 [1][6]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的1.35亿元缩小至2024年的7246.8万元,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扩大1.8%至3515.3万元 [1][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2.3%,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 [6] 营收构成 - 营收主要来自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解决方案两大板块,机器人产品营收占比越来越高 [2] - 工业机器人是营收主力,2022年贡献总营收44.4%,2024年提升至51.3%,2025年上半年营收8895.3万元,占比50.6% [2] - 柔性协作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6094.5万元,占总营收34.7%,为2022年以来最高占比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营收40.3万元,占比仅0.2%,营收同比下滑72.5% [4] 产品线分析 - 工业机器人采用标准垂直多关节设计,主要具备六轴自由度,按负载重量划分为轻负载(23款)、中负载(5款)和大负载(5款) [2] - 柔性协作机器人以灵敏度、安全性及易用性为设计核心,可与人类工人协同作业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线包括6款产品,如人形机械臂、复合机器人等 [4] - 公司与智元机器人订立协议,将提供仿人机械臂用于集成至其人形机器人产品中 [4] 费用开支结构 - 研发开支逐年下滑,从2022年的6715.6万元降至2024年的5421.8万元,研发开支比率从44.3%降至32.2% [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2592.1万元,同比增长5.3%,但占总营收比例仅为14.7%,较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 [5][6] - 销售及营销开支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5369.6万元涨至2024年的6295.1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3315.2万元,同比增长32.9% [6] - 自2024年起,销售及营销开支反超研发开支,成为最大开支项 [6] 行业观点与前景 - 行业专家认为工业机器人目前能够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真正商业化仍集中在该领域 [5] - 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预计在2035年将超过1万亿元,公司看好其成为未来增长引擎之一 [4] -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取决于公司能否率先摸索出可行的变现模式 [5]
珞石机器人以18C冲刺港交所,融资10轮,3年半亏损6.77亿
机器人圈· 2025-10-09 18:11
上市申请与募资用途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通过18C章程在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2]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种类、发展全球销售网络、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战略投资或收购以及用作营运资金 [2] 公司业务与产品概览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致力于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制造与商业化 [3] - 基于全栈自研技术平台,公司构建了涵盖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应用生态体系 [3] - 公司是国内最齐全的机器人品类提供商之一,已推出10个系列27款工业机器人产品,负载覆盖4千克至220千克;3个系列15款协作机器人产品,负载覆盖3千克至45千克;以及六款具身智能机器人 [6]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企业,按2024年销量计算,其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国内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且自2023年起销量增长率连续两年位居中国主要多关节机器人制造商之首 [8] 市场地位与客户基础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000家客户,客户群体包括小米、歌尔股份等消费电子企业,法雷奥、福田康明斯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新能源、医疗及通用制造领域的合作伙伴 [8][10][11] -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是小米集团多家工厂的国内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并向歌尔股份批量交付复合机器人;在汽车领域,自2017年起与法雷奥合作,为其全球超10个生产基地提供解决方案,自2022年起向福田康明斯灯塔工厂交付机器人及工艺包 [10][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人民币1.53亿元、2.67亿元、3.25亿元和1.76亿元 [20]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38亿元、1.57亿元、1.92亿元和0.9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达6.7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35亿元、1.01亿元、0.72亿元和0.35亿元 [20] - 毛利率呈现改善趋势,同期分别为7.0%、11.4%、21.9%和22.3% [20] - 研发开支呈现下滑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约6720万元、5940万元、5420万元、259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从44.0%持续降至14.7% [21] 运营与现金流风险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持续为负,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30亿元、-0.95亿元、-1.24亿元、-0.46亿元 [22] - 贸易应收款项规模从2022年底的7450万元增至2025年6月底的2.26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164.3天延长至223.7天,显示资金回收效率下降 [23][24][25] 股东结构与融资背景 - 控股股东庹华先生直接持股13.46%,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15.44%,根据投票协议可控制9.88%的投票权,合计控制约38.78%的投票权 [12][32] - 领航资深投资者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持股9.67%)、南方希望(新希望集团附属,持股6.96%)、襄禾基金(持股5.88%) [12][27][28] - 公司已完成总计10轮融资,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的估值为52.95亿元人民币,投资方涵盖国家级产业基金、知名VC/PE及产业资本 [26] 行业前景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受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应用场景拓展及政策支持驱动,中国多关节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起以15.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453亿元 [37]
珞石以18C冲刺港交所:国内唯一能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企业
IPO早知道· 2025-09-30 10:1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最齐全的机器人品类提供商之一,基于全栈自研技术平台构建了涵盖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应用生态体系 [2] - 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统称多关节机器人)的企业 [3]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的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国内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且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销量增长率位居中国主要多关节机器人制造商之首 [3] 产品组合与技术能力 - 公司已推出10个系列27款工业机器人产品,负载覆盖4千克至220千克,工作半径覆盖475毫米至2,705毫米 [3] - 公司已推出3个系列15款协作机器人产品,负载覆盖3千克至45千克,工作半径覆盖705毫米至2,246毫米,并推出了六款具身智能机器人 [3] - 公司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业内首批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产品,具备全栈AI技术,并与智元机器人订立协议提供仿人机械臂用于集成至人形机器人产品中 [2][3] 客户基础与行业应用 - 公司为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客户提供服务,客户覆盖小米、歌尔股份等消费电子企业,法雷奥、福田康明斯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新能源、医疗等领域合作伙伴 [4] -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是小米集团多家工厂的国内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并批量向歌尔股份交付复合机器人 [4] - 在汽车领域,公司自2017年起与法雷奥合作,为其全球超10个生产基地提供解决方案,并向福田康明斯灯塔工厂交付机器人及工艺包,助力其实现良品率提升和黑灯生产 [4]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5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5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17亿元增加超50%至1.76亿元 [5] - 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7.0%提升至2024年的21.9%,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进一步达到22.3% [5][6] - 公司已完成总计10轮融资,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52.95亿元人民币 [7] 行业前景与发展战略 - 受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驱动,中国多关节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起以15.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453亿元 [5] - 公司建立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在国内布局5大标准备件库和18个服务网点,在全球设置7大核心配件库并在16个国家/地区部署售后网点,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 [5]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发展全球销售网络、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战略投资或收购以及营运资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