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暖衣
icon
搜索文档
银发商场,带动适老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8-28 06:19
银发主题商场创新模式 - 宁夏银川首家银发主题商场正式揭牌亮相 实现医疗服务 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1] - 商场提供包括合身保暖衣 低糖糕点 防滑鞋等专属商品 并配备血压监测和慢性病咨询等一站式健康服务[1] - 70多岁市民反馈该商场有效解决以往需多次奔波购物的痛点 实现生活与健康需求一次性满足[1] 银发经济发展战略 - 银川市近年来持续深耕银发经济 围绕老年人衣 食 住 行 医等核心需求开展多领域探索[1] - 通过推进适老化设计与特色服务 城市正从"老有所养"向"老有优养"方向全面迈进[1] - 发展模式强调全方位覆盖 注重将老年消费需求与健康管理服务进行系统性整合[1] 消费场景升级特点 - 商场创新性地将医疗健康服务嵌入消费场景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1] - 商品结构针对老年群体特殊需求设计 涵盖服装 食品 鞋类等高频消费品类[1] - 通过场景融合提升消费便利性 有效增强老年客群的消费体验和忠诚度[1]
对话爱慕创始人张荣明:内衣混战,消费分化,但价格战不是出路|独家
钛媒体APP· 2025-08-05 18:16
公司历史与创始人背景 - 公司创始人张荣明利用冶金与化学专业知识研制高性能涂层刀片赚取第一桶金[4] - 1991年张荣明接触记忆合金材料并研发超弹性记忆合金文胸底托[4] - 1993年正式创立爱慕品牌 前身为北京华美时装厂 经股份制改革后成为北京爱慕制衣厂[5] - 公司从文胸、内裤扩展至保暖衣、家居服等多品类 旗下拥有爱慕先生、爱美丽、爱慕儿童、兰卡文等子品牌[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早期国内文胸支撑材料坚硬且弹性差 导致带钢圈内衣不受青睐[4] - 公司凭借记忆合金钢托技术起家 成为国内钢圈内衣鼻祖[6] - 当前新兴粘合技术降低制造工序复杂度 一台设备可替代5至10名工人[12] - 传统车缝工艺需50-80道工序 生产效率较低[10] - 公司坚持多元产品矩阵 反对为去钢圈而去钢圈的极端化 注重舒适性与支撑功能平衡[17][23]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新品牌以无钢圈、无尺码营销快速抢占市场[6] - 维密2017年进入中国后遭遇持续亏损和门店关闭 其性感神话叙事在中国水土不服[7][8] - 中国女性消费者转向悦己消费 更注重实用性与舒适性[5][8] - 线上渠道成为新品牌核心战场 传统品牌曾将线上视为清货渠道[12] - 行业面临价格战混战 线上销售成本持续上升[19][22] 公司战略与经营理念 - 公司拒绝参与价格战 坚持线上线下价格一致性策略[19][21] - 海外拓展坚持打好样板再复制 开一个成一个[17][22] - 2024年定位为蓄势之年 2025年计划起势[26] - 公司承认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及市场应对不力问题 并在年报中主动检讨[26] - 坚持品牌调性 拒绝流量打法 强调时间积累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25] 文化与社会影响 - 一战期间女性放弃紧身胸衣节省2.8万吨金属 相当于制造2艘战舰[2] - 战争促使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工作 推动内衣功能性变革[2] - 公司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设计灵感 推出敦煌色彩和游园惊梦系列产品[10] - 内衣在中国文化中长期作为私密物品 非公开时尚符号[9] - 公司1993年举办国内首次内衣动态表演 比维密秀早两年[9]
21深度|南极电商欲撕“吊牌之王”标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8:38
公司战略转型 - 南极电商正试图从"卖吊牌"的品牌授权模式转向自营模式,推出保暖衣、防晒服、POLO衫等新品类,并计划进军羽绒服市场[1][17] - 公司将业务划分为时尚系列授权服务、战略合作授权服务及自营零售三大板块,其中自营零售以南极人男装、女装、内衣品类为主[17] - 公司采用白名单邀约制提高客户准入门槛,加大稽查力度,并对家纺、童装等品类进行收缩[17] 品牌授权业务发展 - 南极电商从2008年开始推行"品牌授权"模式,授权供应商使用商标生产产品,授权经销商销售产品[4] - 2019年"南极人"品牌在各电商平台GMV达271.38亿元,同比增长52.86%,多个细分类目在阿里和京东平台GMV排名第一[5] - 2020年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合计贡献收入约13.27亿元,占总收入的31.8%[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24.75%至33.5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3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1] - 2021-2023年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合计收入逐年下降,分别为7.47亿元、3.88亿元、2.35亿元[16] - 2024年自营货品销售收入1.89亿元,占总营收的5.61%,2025年第一季度仍亏损1363万元[20] 营销与渠道布局 - 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公司投入2亿元投放南极人系列广告,聘请谢霆锋担任代言人[1][19] - 截至2025年4月,南极人线上店铺数量近1000家,其中400家为2025年新开,年底预计恢复到2000家左右[17] - 公司已在上海环球港、上海仲盛广场开出线下快闪店[1] 多品牌布局 - 公司在"南极人"品牌外,还收购了"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17] - 2021年与全球知名品牌"C&A(中国)"合作,2022年收购百家好系列78件商标及贝拉维拉品牌[17] 移动互联网业务 - 2017年公司收购时间互联科技,2021-2024年其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贡献营收占比均超77%[21] - 时间互联是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内置应用市场的商业化合作伙伴,2024年取得苹果及虎牙核心代理[21]
服饰服装年报|爱慕股份2024年业绩双降、利润近乎腰斩 全渠道销售额下滑
新浪证券· 2025-05-09 16:0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7 71%至31 63亿元 归母净利润腰斩46 56%至1 63亿元 扣非净利润缩水57 6% 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1] - 公司推出"每10股派现4元"的高分红方案 将99 55%的净利润用于分红 在净利润大幅下滑背景下采取近乎"清仓式"分红策略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骤降53 31% 显示主营业务造血机能衰竭 [3] 产品与品类表现 - 文胸品类收入同比暴跌15 83% 销量减少18 12% 该品类曾贡献超四成营收 已连续三年下滑 [2] - 家居服 保暖衣等延伸品类收入萎缩4%-9% 显示多品类协同效应失效 [2] - 产品迭代滞后与消费者需求脱节矛盾凸显 [2] 渠道与运营效率 - 线下直营渠道收入下降7 96% 线上渠道同步下滑8 14% 呈现全渠道衰退态势 [2] - 存货规模达9 82亿元 存货周转天数高达327天 存在较高存货贬值风险 [2] - 销售费用率攀升至47 17%畸高水平 但线上渠道小红书平台营收贡献微乎其微 显示营销投入与渠道拓展错配 [3] 行业与战略挑战 - 行业竞争对手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人效提升 而公司陷入"高固定成本-低周转效率"负向循环 第三季度单季亏损1335万元 [3] - 传统内衣企业面临消费主权时代的适应性危机 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4] - 短期需优化库存周转 重塑渠道价值 长期需通过材料创新或私域运营重建竞争力 [4]
爱慕股份2024年净利润“腰斩”至1.63亿元 高分红能否提振市场信心?
犀牛财经· 2025-04-30 13:5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31.63亿元,同比下降7.71% [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6.56%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54亿元,同比下降2.86% [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8556万元,同比下降20.26% [5] 业务结构 - 核心产品线收入均出现下滑,文胸收入同比下降15.83%,家居服、保暖衣和内裤收入降幅在4%至9%之间 [3] - 线下直营渠道收入同比下滑7.96%,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减少8.14% [4] 成本与现金流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42%,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33% [4] - 存货规模9.82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达21.85%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3.31% [4] 战略调整 - 加码运动服饰赛道,成立专门事业部运营"爱慕运动"和"彳亍"两个子品牌 [4] - 加速渠道重构,进驻西安万象城等高端商业体 [4]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下降3.01%,新增58项专利,包括26项中国发明专利 [4] 分红政策 - 拟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分红总额占净利润的99.55% [4]
「胸口绣着minmin才知道是山寨奢侈品」,老实打工人最怕身上有高仿商标显得「又穷又装」
36氪· 2025-04-15 08:06
山寨高仿行业现状 - 高仿品牌通过模仿奢侈品牌如Miu Miu的logo设计(如minmin、winwin等)混淆消费者,部分产品甚至超越正品款式多样性 [6][23] - 服装品牌Lily和乐町推出"MIU系"设计,售价899元和459元的产品被指与Miu Miu设计高度相似 [29] - 户外品牌如The North Face、Columbia等因字母组合复杂成为高仿重灾区 [34] 商标抢注与法律纠纷 - 拉夫劳伦在中国市场遭遇本土企业抢注"Polo"相关商标,经过8年诉讼才在2021-2024年胜诉 [49][53] - 企查查数据显示服装鞋帽类目下"minmin"商标申请72条,"niuniu"达966条,但高度仿冒商标多被驳回 [39][40] - 韩国彩妆3CE因商标被抢注被迫改名"三熹玉",假货横行至2022年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63] 电商渠道的高仿乱象 - 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如Alo Yoga、On昂跑出现高仿旗舰店,后者仿店年吸引1万回头客 [65][67] - 高仿网店通过修改字母大小写(如官方变"宫方")或伪造资质开设,部分代办服务收费3200元即可完成旗舰店认证 [69][70] - 贴牌模式泛滥,南极人2015-2021年授权供应商从422家激增至1839家,导致质量失控和品牌口碑崩塌 [78][79][80]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敏感度提升,更倾向选择无logo高性价比产品,高仿logo反而引发负面情绪 [19][85] - "时尚民主化"趋势下,供应链平替(如桑坡雪地靴、台州冲锋衣)分流奢侈品需求 [14][17] - 年轻群体通过恶搞品牌(如"始祖猫""打夫劳伦")解构品牌价值,反映虚荣消费转向情绪消费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