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授权
icon
搜索文档
一罐饮料,撑起两国首富,也带来一场9年之争
36氪· 2025-07-19 20:17
红牛集团财富与市场表现 - 许书恩家族以445亿美元财富蝉联2025年泰国首富,财富同比增长显著[3][6] - 红牛集团2022年全球销量达130亿罐,营收129亿美元,居能量饮料行业第一[7][8] - 奥地利马特西茨家族持有红牛49%股权,以406亿美元财富稳居奥地利首富[8][10] 品牌起源与全球化扩张 - 创始人许书标1960年代在泰国创立天丝医药,研发含咖啡因、牛磺酸的功能饮料"红牛",定位蓝领工人市场[17][18] - 1982年奥地利商人马特西茨引入红牛至欧洲,双方合资成立公司(各持股49%),1987年产品上市后通过极限运动营销打开全球170国市场[23][24][25][28][30] - 红牛赞助F1、近太空跳伞等极限项目,品牌价值跃居全球软饮料第三[32][34][36][39] 中国市场发展与争议 - 1995年华彬集团严彬推动配方改良(咖啡因降至200mg/kg等),合资成立中国红牛,获独家经营权[48][49][50][55] - 中国红牛2012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市占率超80%[56] - 2016年起天丝集团发起商标诉讼,争议焦点为20年经营期限与50年协议有效性,累计涉案金额数百亿元[61][62][63][64]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内斗导致红牛市场份额流失,东鹏特饮2024年以47.9%市占率反超[74][75] - 外星人、尖叫、乐虎等竞品崛起,华彬集团推出"战马"自救[77][78] - 行业从红牛垄断转向多元竞争,品牌授权模式风险凸显[69][71][79]
跟小米鏖战数年,2800亿世界巨头业绩腰斩,沦为“贴牌大王”?
搜狐财经· 2025-07-17 09:58
公司业务转型 - 飞利浦近年来通过拆分和出售非核心业务实现战略转型,包括显示器、家电、照明和半导体业务[1][7] - 目前消费者接触到的飞利浦产品大多属于品牌授权代工,仅保留剃须刀、电动牙刷等毛利较高的自营品类[2][9] - 公司转型后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产品包括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AED除颤仪等医疗设备[3][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80亿欧元(约151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A利润率11.5%,同比微增0.9%[4] - 医疗业务构成2024年主要收入来源:诊断与治疗业务88亿欧元(占比48.9%)、护理业务51亿欧元(28.3%)、个人健康业务36亿欧元(20%)[19] - 2001年因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半导体业务重创,当年净亏损26亿欧元(约219亿元人民币)[9] 历史发展轨迹 - 公司1891年以碳丝灯泡起家,1900年白炽灯泡年产量超300万只,1918年成为欧洲最大照明企业[10][11] - 20世纪下半叶发展为横跨消费电子、家电、医疗设备的多元化巨头,1996年营收达401.4亿美元(约2880亿元人民币)[12][15] - 曾拥有半导体领域先发优势,但拆分出ASML和台积电业务[14] 战略调整逻辑 - 2001年后采取"壮士断腕"策略,剥离技术壁垒不足或利润率低的业务[9][15] - 2002-2003年投入50亿欧元并购医疗产业链企业,2005年医疗部门收入占比提升至20%[17] - 当前持续精简医疗业务,2024年退出美国呼吸机市场并出售急救关护业务,追求专精化发展[21] 品牌授权模式 - 2018年将净水器等品类授权给德尔玛,2021年向高瓴资本出售小家电业务并附加15年品牌授权[7] - 品牌授权虽带来短期现金流,但长期可能侵蚀品牌商誉[9] - 通过专利诉讼维护知识产权,2020年与小米就3G/4G标准必要专利达成和解[9]
宾利中国发文打假!有人冒充总部发布低价销售方案
第一财经· 2025-07-08 21:02
宾利品汇打假声明 - 宾利品汇(厦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市场上存在机构或个人假冒"宾利总部"名义发布低价销售方案 此类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并损害品牌声誉 [1] - 公司强调其是英国宾利家族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唯一官方授权总运营商 所有涉及宾利品牌的市场经营行为均需通过其正规授权 [1] 宾利品汇业务背景 - 宾利品汇虽使用宾利Logo 但业务不包含宾利汽车 实际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 成立于2024年7月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2] - 经营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 物联网应用服务 金属制日用品制造等 由厦门珈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许一纯共同持股 [2] - 公司已注册"宾利森林"商标(橡胶制品类) 并获授权在中国开展除汽车外的全品类产品运营 如香氛礼盒 钻石腕表等 [2] 品牌授权商业模式 - 品牌授权模式允许品牌方无需自建生产线 合作方负责研发生产销售 品牌方仅输出IP使用权并获取销售额分成(如漫威授权玩具厂商) [3] - 宾利品汇作为授权运营商 需应对仿冒问题 6月曾责令电商平台未授权商家停止侵权 因市场上出现未经授权店铺销售相关产品 [4]
消失的国民女鞋,突然卖到第一
盐财经· 2025-06-30 17:4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3.2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股东应占盈利1.06亿港元同比增长71%经营盈利率提升4.2个百分点至30% [5][6] - 2021年前连续六年累计亏损超40亿港元2015-2020年分别亏损3.80亿8.39亿7.42亿10.10亿10.96亿和2.41亿港元 [6][7] - 2024年存货周转优化至438.8万元现金及等价物同比增长30%至4.76亿元拟派股息同比翻倍至每股0.02港元 [6][20] 商业模式转型 - 2020年起转向轻资产模式关闭全部425家实体店将生产销售外包专注品牌授权2024年许可权费收入占比达39.4% [25][28][30][35] - 授权模式下产品上新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快时尚水平2023年抖音推广2000款靴子商品152个自播账号矩阵支撑销量 [12][16][17] - 子品牌Daphne.Lab定位赛博朋克风价格带突破千元2024年计划在一线城市开设1-2家实验室门店 [18][49] 市场竞争策略 - 主打100-300元价格带平替市场热销德训鞋乐福鞋等潮流款式抖音女鞋销量榜连续15个月第一 [5][11][16] - 奥莱旗舰店贡献主要销量通过同质化组货快速响应潮流2023年关联直播6660场商品数1.8万件 [16][20] - 品牌认知度依赖老牌国货信任度但专家指出长期可能陷入与白牌竞争困境 [41][42][45] 行业趋势洞察 - 消费分级背景下高性价比策略见效但全渠道运营缺失影响品牌建设线下体验短板待补 [13][45][46] - 鞋服行业需平衡轻资产效率与品牌调性达芙妮案例显示授权模式可快速改善财务但品牌溢价能力存疑 [33][40][48] - 抖音等新渠道重塑女鞋竞争格局达芙妮通过店播+达人播组合实现流量变现2023年销售额超1亿 [16][17]
南极电商难撕“吊牌之王”标签 2025年Q1延续陷入亏损
新浪证券· 2025-06-27 15:23
品牌授权模式危机 - 公司早年通过品牌授权实现GMV几何级增长,但缺乏品控导致产品质量持续下滑,投诉率常年高居行业前列[2] - 劣质低价产品充斥市场,形成"销量上升、口碑坍塌"的畸形发展轨迹,消费者信任被反复透支[2] - 品牌价值折损迫使授权商要求降低佣金,货币化率被迫下调,低价标签深度捆绑品牌形象,进军中高端市场屡屡受挫[2] 商业模式与营销困境 - 公司采取"重营销、轻内核"模式,广告投入未能转化为用户忠诚度,反而大幅拖累利润表现[2] - 品牌陷入"知名度越高、美誉度越低"的死循环,缺乏产品力和研发创新支撑[2] - 轻资产授权模式从扩张转向反噬,品牌护城河因疏于治理沦为决堤隐患[4] 收入结构单一化风险 - 公司多数营收依赖移动互联网业务,增长动能单一化,抗风险能力远低于业务多元化同行[3] - 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或平台政策收紧可能导致核心业务断崖式冲击[3] - 低壁垒授权模式易被新兴平台复制,竞争优势难以持续[3] 转型战略矛盾 - 研发投入连续萎缩,与上亿广告预算形成荒诞对比,战略执行存在根本矛盾[3] - 跨领域投资呈现投机化趋势,资源分散导致新业务未能形成有效产出[3] - 管理层换届引发战略摇摆,品牌高端化与旧有授权体系根本冲突[3] 估值与可持续性挑战 - 单一收入结构支撑的百倍估值在行业变局中暴露出根基虚浮[4] - 资本市场担忧超越短期业绩波动,直指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拷问[4] - 品牌溢价消耗殆尽叠加流量成本高企,授权费堆砌的电商神话面临价值重估[4]
刚上线这款新机配置,是疯了吧,网友:绝对是抄袭...
36氪· 2025-06-18 10:29
产品发布 - 特朗普家族企业宣布推出"Trump Mobile"移动网络服务和"T1 Phone"智能手机,计划于今年8月上市 [1][3] - T1 Phone售价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580元),定位中端市场 [3][5] - 手机采用金色金属机身,背板刻有美国国旗,系统界面预装特朗普相关应用和主题,包括竞选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5][7][8] 产品配置 - 硬件配置:6.78英寸120Hz AMOLED打孔屏,12GB内存+256GB存储(可扩展),保留3.5mm耳机孔 [8][9] - 影像系统:后置5000万主摄+200万景深+200万微距,前置1600万自拍摄像头 [9][10] - 续航与安全:5000mAh电池+20W快充,屏幕指纹识别+AI人脸解锁,运行Android 15系统 [9] 配套服务 - 推出"The 47 Plan"移动套餐,月费47.45美元(约合人民币340元),包含无限通话/短信/数据、设备保护、道路救援和远程医疗服务 [10][11] - 套餐覆盖100+国家免费国际通话,为军人及家属提供免费长途服务 [11][13] - 套餐命名和价格被解读为暗指特朗普第47任总统身份 [10] 商业模式 - 采用品牌授权模式,由第三方使用"Trump"名称运营,非特朗普集团直接开发制造 [18] - 类似特朗普牛排、香水等过往授权产品,投入低风险小但变现潜力大 [31][33] - 手机作为高频使用物品,可成为移动政治广告牌,强化品牌影响力 [33][34] 市场分析 - 产品竞争优势在于特朗普品牌的政治号召力,而非技术或价格 [20][22][25] - 同价位竞品对比:性能不及iPhone SE,体验落后三星Galaxy A系列,渠道弱于摩托罗拉G系列 [26][28] - 美国移动市场被三大运营商垄断,虚拟运营商需精准定位保守派、军人家庭等特定人群 [23] 商业动机 - 将支持者政治热情转化为消费行为,创造商业价值同时强化政治品牌 [36][37] - 分散法律诉讼和竞选活动的资金压力,拓展新收入来源 [36] - 延续特朗普品牌授权变现策略,利用个人IP开发高曝光度产品 [31][33]
颖通控股(06883)6月18日至6月23日招股 预计6月26日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07:02
公司招股信息 - 颖通控股(06883)于2025年6月18日至6月23日招股 拟发售3 33亿股 其中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 每股发售价2 80-3 38港元 每手1000股 预期2025年6月26日在联交所上市 [1] - 假设发售价中位数3 09港元 全球发售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9 5亿港元 [4]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中国(含港澳)除品牌所有者外最大的香水集团 主要从事销售分销第三方品牌授权产品及市场部署 [1] - 与品牌所有者不同 公司不参与品牌定位 研发和制造 而是通过分销和品牌管理获取收入 [1] - 业务范围涵盖香水 彩妆 护肤品 个人护理 眼镜及家居香氛等多元化产品组合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按2023年零售额计 公司是中国(含港澳)香水行业领先企业 [1] - 拥有72个外部品牌的分销权 包括Hermès Van Cleef & Arpels等国际知名品牌 [3] - 其中61个品牌的部分产品和渠道获得独家授权或分授权 [3] 销售网络与渠道 - 产品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 拥有100+自营POS和8000+零售商POS [2] - 建立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 包括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 [2] - 均衡的全渠道网络有助于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2]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55%用于发展直销渠道 15%用于自有品牌发展和品牌收购 [4] - 10%用于数字化转型 10%用于品牌推广 10%用于营运资金 [4]
欧圣电气(301187):空气动力设备龙头,拓品类打开新空间
招商证券· 2025-06-13 19: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1][5][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美国市场多年,业务涵盖空气动力设备、清洁设备和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2024 年营收增长 45% 达到 18 亿人民币 盈利能力提升 预计 25 - 27 年营收保持较快增长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4.6、5.9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0 倍 考虑业绩增速 估值处于低位 [4][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欧圣电气:空气动力设备代工龙头 - 发展阶段包括业务初步拓展(2009 - 2012 年)、掌握核心技术业务快速发展(2013 - 2017 年)、业务跨越发展产品多元构建价值链生态(2018 年至今) 2024 年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获得多项专利 [14][15][17] - 主营产品有小型空压机、干湿两用吸尘器、配件及其他、工业风扇等 2024 年营收分别为 6.5 亿、8.8 亿、占比近 10%、未提及具体营收 [20] - 采用 ODM、OEM、品牌授权及 OBM 四种销售模式 以 ODM 和品牌授权为主 合计占比超 90% [21] - 营收整体高增长但有阶段性波动 2024 年增长 45% 干湿两用吸尘器占比上升 新业务起量值得重视 2019 - 2021 年毛利率下降 2022 - 2024 年回升 净利率从 2021 年的 8.8% 提升至 2024 年的 14% [27][30] 空压机:行业扩容,公司绑定龙头客户合作加深 - 气动工具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2024 年全球动力工具市场规模达 488 亿美元 其它动力工具(气动为主)市场空间 122 亿美元 预计 2030 年全球气动工具市场规模达 1256 亿元人民币 CAGR 为 9.7% [33] - 空压机为气动工具核心零部件 下游应用广 公司空压机在北美区域销售有优势 2024 年营收 7 亿人民币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销售和研发优势 [37][51] - 公司气动工具新品已研发成功 2024 年 Q3 开始贡献营收 预计 2025 年营收增长贡献大 美国气动工具(不含空压机)市场规模 60 亿美元左右 公司增长潜力大 [56] 干湿两用吸尘器获得品牌授权,快速增长 - 2024 年全球吸尘器市场规模突破 300 亿美元 10 年复合增速 6% 左右 美国为最大单一市场 中国在吸尘器领域年产量占比超 80% [59] - 干湿两用吸尘器与普通家用吸尘器有差异 能吸水 应用广泛 均价高 毛利率达 40% 左右 [62] - 北美市场干湿两用吸尘器品牌稀缺 公司与史丹利百得深度绑定 吸尘器业务快速增长 2024 年收入 9 亿元 占比过半 5 年收入 CAGR 为 30% 毛利率稳步提升 [64][68] 服务机器人:受益老龄化行业方兴未艾,公司多年布局进入收获期 - 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79 亿元 未来五年将以 15% 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护理机器人是重要组成部分 [72] - 行业处于发展初期 格局未定 公司子公司苏州伊利诺深耕护理机器人超 10 年 2024 年推出第五代产品 已取得多个国家和地区认证 进入批量化生产销售阶段 [73][75] - 预计 2025 年护理机器人新签订单突破千台 有望明显上量 [4][79] 看点催化:员工持股计划落地,海外产能加码 - 4 月 18 日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涉及 72 人 对收入增长提出要求 100% 解锁对应 25/26/27 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20%/28%/28% [4][80] - 马来西亚工厂 5 月量产 满产后预计年产值达 20 亿人民币左右 有望完全覆盖美国敞口 [4][8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同比 +41%、+27%、+27%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4.6、5.9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0/15/12 倍 考虑业绩增速 估值处于低位 [4][89]
颖通控股冲刺“中国香水第一股”,高度依赖品牌授权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9:19
上市进展 - 颖通控股于2024年7月18日首次递表港交所主板,2025年2月7日二次递表,2025年6月9日通过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法国巴黎银行和中信证券 [3] - 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3]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品牌授权产品销售与分销及市场部署服务,业务起源可追溯至1987年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管理72个外部品牌,包括Hermès、Van Cleef & Arpels、Chopard等 [3] - 1999年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涵盖眼镜及入门级高端香水 [3] - 渠道网络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含超100个自营POS及8000多个零售商POS [7] 财务数据 - 2023-2025财年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7% [6][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 [6] - 香水业务收入占比从88.5%降至80.9%,护肤品和彩妆占比分别提升至7.3%和10.9% [6][7] - 2025财年渠道收入占比:零售商48.6%、分销商30.4%、直销20.7% [7] 募资用途 - 发展自有品牌及收购外部品牌 [5] - 扩展直销渠道包括拾氛气盒门店及自营专柜 [5] - 升级数字化CRM系统、中台系统及财务运营系统 [5] - 提升企业知名度 [5] 行业背景 - 中国香水市场2023年零售额261亿元,预计2028年达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 [9] - 公司2022年因某奢侈品牌授权到期未续约导致收入减少4.25亿元(占25.5%) [9] - 截至2025年3月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7.8% [9]
全球最大的“卖商标”公司ABG,正在加码中国
观察者网· 2025-06-11 17:40
公司动态 - ABG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总部 位于南京西路商圈兴业太古汇 面积近2000平 设有五间沉浸式展厅和专属Style Studio等空间 [1] - ABG是全球最大的体育和娱乐授权公司 旗下品牌在15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13,000家门店和40万个销售点 全球年销售额超过320亿美元 [1] - ABG旗下拥有42个知名品牌 包括Reebok、Champion、Nautica等 并通过合资企业掌握8个奢侈品牌和轻奢品牌 [2] 市场布局 - ABG在亚太区营收达40亿美元 美国总部营收200亿美元 上海总部设立被视为瞄准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 [3] - ABG已在首尔设立办公室 曾于2011年在香港注册公司 但于2020年解散 [3] - 公司正在亚太区总部落实"联名合作部门" 计划加强与中国本土品牌合作 [7] 合作伙伴关系 - 与百丽时尚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推动Champion品牌在大中华区业务升级 百丽已获得其服装品类全渠道运营权 [4] - 与宝尊电商成立合资公司 负责Hunter品牌在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销售 近期已开设三家新店 [4] - 与香港联亚集团合作运营Reebok、Nautica和SPYDER品牌 但2024年销售表现均低于预期 [6] 品牌表现 - Reebok 2024年收入下降17% 主要由于品牌重塑过程中销售表现低于预期 [7] - Nautica 2024年收入下降11% 欧洲批发业务收入下降6% 但零售及电子商贸收入增长 [7] - SPYDER 2024年收入减少10% 净亏损收窄 店铺数量减少至48间 [7] 发展战略 - ABG计划将中国合作创造的产品反向推广至美国、欧洲等其他市场 [9] - Roxy品牌已与安踏展开联名合作 发布首个功能生活方式胶囊系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