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营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刘强东押注的京东家装:是真“强”还是“要强”?
36氪· 2025-07-02 12:13
京东收购生活家获无条件批准 - 京东收购四川生活家家居集团获无条件批准,直击"线上流量+线下服务"命脉 [1] - 电商巨头与家装老炮联手,行业洗牌在即 [1] - 京东自2019年布局家装节到2025年自营门店落地、全链路战略发布,步步为营 [1] 自营模式成为破局关键 - 京东家装采用"自营模式+开放平台"双轮驱动,618期间北京双店开业3天接待超1500组客户,签单达成率110%,家装费用直降30% [3] - 构建京东家装自营四大品牌矩阵:京东自营全屋定制两个系列矩阵+京品门窗+京悦暖+京东101HOME全球家居好物旗舰店 [3] - 发布"京东家装全链路自营战略",通过源头直连头部厂商,整合仓、配、送一体供应链能力,实现全品类源头控价 [3] - 京东MALL(北京南三环店)开业期间推出京东自营套餐产品低至5折、JD.DESIGN轻高定进口系列开业即6.18折优惠 [3] 生态布局升级至"家场景" - 京东将战场升级到"家场景"维度,实现家装、家居、家电一站式服务 [5] - 北京南三环京东MALL打造"装修+换新"一站式乐园,消费者可边喝咖啡边逛展厅,设计师当场出方案 [7] - 品牌售卖区域采用场景化设计,如老板电器设置"时光隧道"洽谈区和"国潮手作DIY体验区" [7] 交付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 收购生活家(全国二十余个一、二线城市有直营网络)并入股尚品宅配,强化本地化服务能力 [8][9] - 推行"产业工人化":标准化施工流程、定期技能培训、服务规范考核,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10] - 施工全程"一物一码"追踪,客户投诉率下降70% [10] - 实现大件家具"送装一体"次日达、施工进度实时同步、AR技术模拟装修效果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京东用自营模式、场景革命与交付模型创新搅动万亿家装市场 [11] - 互联网家装派(天猫、京东)与红星美凯龙、居然智家、富森美等传统卖场将展开竞争 [11]
618收官!京东家装自营全链路战报飘红背后的信任逻辑
京东家装自营战略布局 - 京东近期在家装领域动作频繁,5月31日北京南三环店首家京东家装自营品牌开业,6月14日北京双井店JD.DESIGN轻高定系列开业,供应链端全链路升级,提供进口板材、五金、收纳定制等全球顶尖解决方案 [1] - 公司计划年底在上海开设首家京东全球家居好物旗舰店101HOME线下实体店,标志着其家装战略从蓝图走向现实 [1] - 京东构建了覆盖硬装主材、定制服务、软装搭配的四大自营品牌矩阵,包括京东自营全屋定制两个系列、京品门窗、京悦暖及京东101HOME [1] - 公司发布"京东家装全链路自营战略",以"自营模式+开放平台"双核驱动,整合仓、配、送一体化供应链能力 [1] 618促销与初期运营数据 - 京东家装自营北京首店开业三天接待超1500组客户,交定用户500+,签单达成率110% [3] - 618期间自营套餐产品直降至5折,定制、门窗及采暖品类跨店成交享95折,JD.DESIGN轻高定进口系列低至6.18折 [4] - 公司推出"官方家配师"服务,提供全流程免费搭配指导和个性化方案,解决消费者多品类采购决策焦虑 [4] - 京东家装自营品牌在站外直播平台表现突出,北京和华北地区家装平台同层榜单断层双第一,大众点评热门榜当地品类排名TOP1 [5] - 数据显示京东家装自营定制上半年累计销售突破5000万,其中618大促高点单日破千万 [5] 服务与供应链创新 - 公司将大件家具"送装一体"次日达和"一物一码"全周期追踪等3C家电服务能力迁移至家装领域 [4] - 正在完善覆盖设计、选材、施工、安装、售后全流程的高标准服务体系,计划将施工人员转化为专业"产业工人" [4] - 通过直连头部厂商源头控价和集采集配供应链整合,将成本优势转化为消费红利 [4] - 自营模式提供京东直签、京东兜底、正规发票等确定性体验,替代传统家装行业的概率性风险 [5] 未来发展规划 - 京东将持续扩展家装自营品类,目标覆盖家装全链路,强化京东MALL作为线下载体的角色 [6] - 计划打造"家装+家居+家电"场景化体验空间,提供从设计咨询到施工交付的一站式服务 [6] - 将推出家场景3D解决方案"立影-美家",结合AR技术实现"先试后买"的智能家装体验 [6] - 致力于建立更透明、高效、可靠的家装行业新标准,重新定义"家"这一消费场景 [5][6]
东方甄选加入卫生巾战局
虎嗅· 2025-06-17 19:30
产品发布 - 东方甄选于6月16日通过视频号直播正式推出首款自营卫生巾产品,主打安全性、舒适性、透气性三大卖点 [1] - 产品上线14小时销量突破30万包,初期仅限APP付费会员及小程序购买 [1] - 首批推出240mm和290mm两种规格,提供5种组合装,单片价格会员0.8元/非会员0.93元 [1] - 计划6月18日全网开售,七八月将推出轻薄款、安睡裤等新品 [2] 战略布局 - 公司两年前已启动卫生巾项目筹备,2024年9月正式立项 [3] - 此举标志着自营品类从农产品/食品拓展至高复购快消领域 [3] - 自营SKU已达600余种,涵盖牛排、洗发水、羽绒服等标准化品类 [3] - 卫生巾作为高频刚需、高毛利品类可提升用户黏性,弥补农产品低频消费短板 [5] 产品特性 - 采用100%新疆棉制作,包括护翼等边缘部位 [4] - 检测标准严于国标,覆盖甲醛、PH值等9项指标 [4] - 工厂选择国内首条护翼卫生巾生产线,安装10余个监控点保障品控 [5] - 特别加强残次品销毁监管,承诺杜绝翻新流入市场 [5] 市场竞争 - 行业近期出现爆款案例:朵薇卫生巾30分钟售罄50万单,GMV超4000万 [3] - 外资品牌主导市场,国产品牌通过无荧光剂、纯棉等差异化竞争 [6] - 技术迭代加速,超薄、有机棉等创新产品涌现 [6] - 下沉市场存在白牌低价竞争,价格带集中在10-20元/包 [7] 行业趋势 - 中国女性年均卫生巾支出约300元,占消费0.3%,但对低收入群体可能达月收入10% [7] - 传统品牌侧重城市中产需求,忽视性价比和无感化等底层诉求 [7] - 社会关注度提升,从散装卫生巾讨论到高铁销售争议推动行业变革 [7] - 自营模式通过直连工厂缩短供应链,可能重塑行业效率与普惠性 [8]
日均进账超31亿,京东为何还要重金杀入外卖市场?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6-09 20:17
京东外卖业务高调入局 - 2025年2月京东正式推出外卖业务,通过超百亿补贴、商家免佣等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上线3个月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1][2] - 公司采取"全民补贴+爆品直降"策略,单日营销补贴高达8.3元/单,平均每单亏损12元,以日均1000万单计算每天烧掉1.2亿元[3] - 截至2025年5月,京东外卖已覆盖全国126个城市,入驻商家突破30万家,日订单量从100万迅速攀升至2500万[32][33][35] 财务表现与战略考量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16万亿元,日均进账超31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激增52.7%[3][6] - 外卖业务导致新业务经营亏损达13.27亿元,较上年同期接近翻倍,预计短期内将持续拖累集团利润[26][35] - 公司战略意图在于应对美团闪购等即时零售业务对核心电商的威胁,构建"全场景零售生态"增强用户粘性[28][36] 政策红利驱动增长 - 2024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京东3C家电品类收入从二季度的-4.6%回升至三季度的+2.7%,四季度该板块收入达1741.5亿元同比增长15.8%[10][11] - 2025年政策加码后,京东手机销量环比增长200%,平板增长300%,智能手表增长100%,一季度3C家电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17.1%[14] - 公司自营模式占比超50%,配合全国2万家专卖店、120家城市旗舰店和20家MALL的线下网络,高效承接政策红利[18][19] 业务结构矛盾显现 - 公司POP商家GMV占比从2014年39%提升至2021年45%,但2024年服务收入增速首次跌至个位数,落后于商品收入增速[20][22] - 2025年一季度服务收入增速14%仍落后于商品收入的16.2%,显示自营与POP生态的结构性矛盾[24][25] - 物流业务营收469.7亿元同比增长11.5%,但经营利润仅1.5亿元微降0.22%,海外布局投入拖累利润[26]
21深度|南极电商欲撕“吊牌之王”标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8:38
公司战略转型 - 南极电商正试图从"卖吊牌"的品牌授权模式转向自营模式,推出保暖衣、防晒服、POLO衫等新品类,并计划进军羽绒服市场[1][17] - 公司将业务划分为时尚系列授权服务、战略合作授权服务及自营零售三大板块,其中自营零售以南极人男装、女装、内衣品类为主[17] - 公司采用白名单邀约制提高客户准入门槛,加大稽查力度,并对家纺、童装等品类进行收缩[17] 品牌授权业务发展 - 南极电商从2008年开始推行"品牌授权"模式,授权供应商使用商标生产产品,授权经销商销售产品[4] - 2019年"南极人"品牌在各电商平台GMV达271.38亿元,同比增长52.86%,多个细分类目在阿里和京东平台GMV排名第一[5] - 2020年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合计贡献收入约13.27亿元,占总收入的31.8%[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24.75%至33.5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3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1] - 2021-2023年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合计收入逐年下降,分别为7.47亿元、3.88亿元、2.35亿元[16] - 2024年自营货品销售收入1.89亿元,占总营收的5.61%,2025年第一季度仍亏损1363万元[20] 营销与渠道布局 - 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公司投入2亿元投放南极人系列广告,聘请谢霆锋担任代言人[1][19] - 截至2025年4月,南极人线上店铺数量近1000家,其中400家为2025年新开,年底预计恢复到2000家左右[17] - 公司已在上海环球港、上海仲盛广场开出线下快闪店[1] 多品牌布局 - 公司在"南极人"品牌外,还收购了"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17] - 2021年与全球知名品牌"C&A(中国)"合作,2022年收购百家好系列78件商标及贝拉维拉品牌[17] 移动互联网业务 - 2017年公司收购时间互联科技,2021-2024年其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贡献营收占比均超77%[21] - 时间互联是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内置应用市场的商业化合作伙伴,2024年取得苹果及虎牙核心代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