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

搜索文档
正帆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4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17亿元,同比增长8.8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24.09万元,同比下降10.20% [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880.19万元,同比下降48.45%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1亿元,较上年同期-1.22亿元进一步恶化 [3] - 研发投入1.6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95%,较上年同期8.43%下降0.48个百分点 [3][21] 业务结构变化 - 非设备类业务(OPEX)收入占比提升至37.3%,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设备类业务 [6] - 半导体业务占比显著提升,新兴市场(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占比达18.5% [12] - 形成设备类(CAPEX)和非设备类(OPEX)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6][12] 核心零组件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Gas Box、Chemical Box、Bubbler等半导体工艺设备关键零组件 [6][7] - 已向新凯来、北方华创、拓荆科技、中微公司等国内头部半导体设备厂商批量供货 [7] - 2025年7月完成收购汉京半导体62.23%股权,切入高精密石英和先进陶瓷材料领域 [7][12] 气体及先进材料业务 - 电子特气产品包括砷烷、磷烷、硅烷等,已实现国产替代 [8][10] - 电子大宗气包括高纯氮、氧、氩气等,提供多种供应方式 [9] - 铜陵电子材料生产基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覆盖20余种前驱体产品 [10] - 合肥高纯氢气项目和潍坊高纯大宗项目已于2024年建成投产 [14] 专业运维服务(MRO) - 提供技改工程、设备销售、配件采购、维修保养等一站式服务 [11] - 开发氦气回收纯化、VOC回收纯化等循环再利用系统 [11] - 通过子公司芯特思提供半导体工艺设备维保服务,江苏无锡基地于2025年7月落户 [1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拥有418项知识产权,包括66项发明专利、261项实用新型专利 [20][21]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51项,获得专利授权58项 [21] - 重点研发项目包括PN2超高压系统、F2/N2大流量系统、前驱体分装系统等 [21][22] - 六项核心技术:介质供应系统微污染控制、流体系统设计与仿真、生命安全与工艺监控、高纯材料合成与提纯、材料分析与检测、工艺材料再生与循环 [19][20] 行业市场环境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346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8.9% [4] - 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6502.6亿元(2025年1-6月),同比增长20.3% [4] - 光伏行业增速放缓,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4] - 生物制药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2024年),预计2025年保持12-15%增速 [4][5] - 负极材料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7% [6] 战略发展举措 - 积极推进出海战略,建立海外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 [14] - 2025年3月发行10.41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产能建设 [14] - 实施长期领导力培养计划和股权激励,2024年末授予610.46万股员工持股 [15] - 通过收购整合拓展产业链,如收购青岛科诺赛进入生物医药耗材领域 [12][1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发布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55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要求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目标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1] -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1] 多元融资支持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目标到2027年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2]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2]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增加至8000亿元,需进一步优化工具使用方向 [2] 直接融资与长期资本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3]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 [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有扶有控授信政策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引导银行按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支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4]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4] - 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4] 跨境金融服务 - 推进贸易结算、资金管理、投融资等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举措 [5] - 有序扩大外资企业再投资免登记试点范围,完善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 [5] 金融服务能力建设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6] - 建立重大产业融资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协调解决融资问题 [6] - 防止"内卷式"竞争,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和预警机制,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 [6]
设立隔离机制助力高效绿色转型的力量
36氪· 2025-08-01 14:03
索尔维业务拆分案例 - 2023年索尔维完成业务拆分 成立新索尔维(基础业务)和赛扬科(特种业务)[2] - 拆分后两家公司市值达16亿欧元 较拆分前市值高出13.4%[3] - 基础业务包括纯碱/过氧化物/硅化物等稳定但增长有限业务 特种业务专注先进材料/复合材料等高增长领域[2] 资产圈定策略框架 - 四种圈定策略对应不同可持续责任与转型复杂度组合[4] - 第一象限:独立业务单元管理(高责任/低复杂度)[7] - 第二象限:出售回租模式(低责任/低复杂度)[9] - 第三象限:业务剥离(高责任/高复杂度)[12] - 第四象限:完全撤资(低责任/高复杂度)[14] 第一象限实施案例 - 汇丰银行设立气候解决方案部专注可持续金融[7] - 沃尔沃通过极星品牌圈定电动车业务[8] - 雀巢成立健康科学部门应对营养保健市场[8] 第二象限运作特点 - 出售回租可转移范围一排放责任 保留运营控制权[9] - 英国航空2023年出售4架飞机后回租[10] - 特易购2024年出售7家店面并签署15年回租协议[10] 第三象限转型案例 - TC Energy 2024年剥离液体管道业务成立South Bow公司[12] - 道达尔能源曾计划剥离加拿大油砂资产以配合低碳战略[13] 第四象限实践范例 - Neste 2021年撤出化石燃料资产专注可再生能源[14] - 沃旭能源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完成商业模式重塑[14] 圈定策略核心效益 - 使Syensqo承诺2040年碳中和 2030年减排40% 新索尔维承诺2050年碳中和 2030年减排30%[16] - 提升利益相关方沟通效率与人才吸引力[18][19] - 耐克通过供应链改革圈定避免系统性声誉风险[20] 好银行坏银行模式 - 通过分拆实现风险隔离与业务聚焦[22] - 坏银行专注处理有毒资产 好银行保留健康资产[22] 策略选择指南 - 第一象限适合需平衡传统与增长业务的企业[23] - 第二象限适合希望释放资本并保留运营控制权的公司[24] - 第三象限适合业务单元可能削弱整体价值的情况[25] - 第四象限适合致力于全面绿色转型的企业[26]
2025年绿色材料与制造技术国际会议在剑桥大学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6-30 14:56
会议概况 - 2025年绿色材料与制造技术国际会议(GMMT 2025)于2025年6月23日至25日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 由剑桥大学与东北大学联合主办 [2] - 会议汇聚全球知名高校 研究机构及产业界专家学者 共同探讨绿色材料与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前沿进展与创新应用 [2] - 议程包括5场主旨报告 14场特邀报告 圆桌讨论及口头汇报 集中展示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2] 核心议题 - 会议聚焦应对环境与资源挑战 旨在促进绿色 低碳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 - 主旨报告涵盖钢铁行业减排路径 氢经济前景 熔融盐技术 先进材料对净零目标的作用 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应用等突破性研究 [3] - 圆桌讨论深入研讨绿色技术转化中的政策支持 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化挑战等关键议题 [7] - 分会场报告围绕绿色催化 能源存储 生物基材料 废料升级循环等热点议题展开 [7] 会议成果 - 通过跨学科对话 会议凝聚了国际共识 明确了材料创新 工艺升级 全球协作三大关键行动方向 [10] - 会议为加速全球绿色转型 构建可持续未来注入新动力 奠定更坚实的合作基础 [10]
华谊集团(600623):公司动态研究:五大业务多元发展,拟收购三爱富股权打开成长空间
国海证券· 2025-06-18 23: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上海华谊旗下核心上市公司,五大核心业务多元发展,拟收购三爱富强化精细氟化工布局,完善新材料产品矩阵,看好公司成长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由上海市国资委授权,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前身为双钱股份,2016 年实现核心资产上市并更名,主要从事能源化工、绿色轮胎、先进材料、精细化工和化工服务五大核心业务,形成“制造 + 服务”双核驱动模式和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体系 [5]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6 亿元,同比增长 9.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9.1 亿元,同比增长 5.8% [5] 市场数据 - 截至 2025 年 6 月 18 日,公司当前价格 7.55 元,52 周价格区间 5.48 - 7.94 元,总市值 160.9244 亿元,流通市值 141.3241 亿元,总股本 213144.96 万股,流通股本 187184.20 万股,日均成交额 2.5172 亿元,近一月换手 0.76% [4] - 最近一年,公司相对沪深 300 指数 1 个月表现 5.9%、3 个月表现 3.7%、12 个月表现 26.2%,沪深 300 指数 1 个月表现 -0.4%、3 个月表现 -3.3%、12 个月表现 9.3% [4] 投资要点 - 拟收购三爱富强化精细氟化工布局,完善新材料产品矩阵,2025 年 5 月 7 日,公司拟现金购买控股股东上海华谊持有的三爱富 60%股权,交易价 40.91 亿元,三爱富是全球氟化工行业 20 强,2024 年营收 46.19 亿元,净利润 2.75 亿元 [6] - 2024 年分红比例达 41.96%,控股股东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5 年 3 月 18 日,上海华谊拟 6 个月内增持不低于 1.5 亿元、不高于 3 亿元且不超总股本 2%的公司 A 股股份 [7]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58.29、471.63、484.1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38、11.35、12.30 亿元,对应 PE 分别 17.2、14.2、13.1 倍(拟收购股权事项暂不纳入盈利预测) [8]
入华30年投资超150亿 巨头亨斯迈缘何重金押注新能源汽车?
中国经营报· 2025-06-09 18:16
公司概况 - 亨斯迈是一家全球性特殊及特种化学品企业,总部位于美国,是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1] - 公司在华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构建了覆盖上海、广州、南京、天津等地的生产运营网络[1] - 形成聚氨酯、先进材料、功能产品三大事业部,其中聚氨酯事业部营收占比约三分之二[1] 业务布局 - 聚氨酯事业部聚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建筑、消费品升级三大方向,淡出利润较低的大宗基础原料MDI市场[2] - 先进材料事业部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提供复合材料解决方案,覆盖螺旋桨、机身、电池盒等90%的材料[2][3] - 功能产品事业部深度赋能建筑、能源、航空、电子化学品、消费品等行业,提供保温节能与声学绿色解决方案[2] 新能源汽车领域 - 每辆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多使用5-9千克聚氨酯材料,主要应用于天窗封边、电池包等新场景[1] - 针对2026年7月将实施的汽车动力电池新规,公司正在研发符合耐冲击性和热管理要求的整合电池包解决方案[2] - 针对快充系统的高电压散热需求,公司正在研发新型先进材料以解决里程焦虑问题[2] 研发与生产 - 将三大事业部亚太区总部及研发中枢设在上海,形成"研发-生产-服务"三位一体的战略枢纽[3] - 上海漕泾MDI工厂、广州番禺先进材料工厂、南京金陵高纯异丁烯项目构成本地化生产网络[3] - 与新加坡等亚太核心工厂构建跨区域协同网络,引入前沿技术服务中国市场[3] 发展战略 - 持续强化亚太战略纵深,优化区域产能布局与数字化供应链升级[4] - 加速绿色材料科技突破,推动产业升级[4] - 以中国为亚太区总部与研发枢纽核心引擎,联动新加坡等生产基地释放协同效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