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产业

搜索文档
我国部署2025至2027年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4:53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政策 - 2025至2027年底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重点覆盖高精尖产业与急需行业、就业重点群体,计划完成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1] - 培训领域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紧缺技能人才方向 [1] - 重点培训对象包括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 [1]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强化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多方协作 [1] - 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岗位薪酬与技能等级双挂钩机制 [1]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 2016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支持建设414个公共实训基地 [2] - 2024年已建成基地培训量达163万人次(同比+10%),其中高校毕业生51万人次、企业员工40万人次、农民工25万人次、退役军人1.2万人次 [2] - 基地功能从技能培训扩展至技能评价、创业培训、就业招聘、技能竞赛等多元化服务 [2]
绿色能源、新材料企业加速落户,解码北京房山引聚高精尖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7-07 19:26
房山区产业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持 - 房山区围绕"绿色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智慧医工"两大特色产业,依托良乡大学城研发优势和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生产优势,形成"前研后产"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1] - "前店后厂"模式被写入《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企业可拎包入住前沿技术研究院研发办公,在配套标准化厂房生产,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效率 [3][4] - 房山区发布《房山区四大产业集群示范应用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三年内打造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建立区域企业生态 [3] 企业案例与产业集聚 - 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通过政府对接,将石墨烯智慧供暖系统应用于灾后应急建筑(节能率提升20%以上),并与中车集团合作在北京地铁15号线植入智能加热座椅(累计服务超20万人次) [2] - 卫蓝新能源作为固态锂离子电池企业,获得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多样化测试场景(如储能示范项目),加速产品技术迭代和商业化 [2][3] - 新源清材科技利用房山园提供的6300平米研发空间和2400平米中试空间,打造超分子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及科技示范线 [4] - 新源智储的研发办公楼与生产基地仅相距300米,研发人员步行10分钟可达车间,缩短技术落地周期 [4] 政策支持体系 - 《房山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扶持措施(试行)》提出七条支持措施,覆盖企业从科技成果转化到智能化升级的全周期 [6] - "聚源计划"为人才提供资金奖励、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11类服务措施 [6] - 房山区通过优化政务服务、落地企业服务等举措强化营商环境,提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 [6]
北京现有博士后站749家,出站博士后超80%留京就业、创业
新京报· 2025-04-28 18:44
博士后站发展情况 - 北京市现有749家博士后站 其中设立153个工作站 覆盖全市优先发展的全部"高精尖"产业领域 [1] - 博士后站数量从2013年的161家发展到2023年的749家 实现跨越式增长 [1] - 9所市属高校设立58个流动站 覆盖除军事学外所有学科门类 [1] - 全市12个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538个分站 重点支持民营经济等高新技术企业 [1] 博士后人才数据 - 北京市博士后进站人数连续10余年增长 年均增幅约11% [2] - 在站人数从2013年约200人增至目前2000余人 累计进站超8000人 [2] - 近5年博士后研究领域前五位为工学 理学 医学 经济学 农学 占比达90% [2] - 出站博士后超80%留京就业创业 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2] 活动与交流平台 - 活动组织百名博士后参观怀柔科学城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园区及大科学装置集群 [2] - 举办工作启动会并邀请院士讲座 促进博士后了解科研创新最新进展 [2] - 2023年计划组织三场博士后走基层活动 后续将在丰台 大兴等区开展 [3] - 活动搭建央地交流平台 为博士后出站留京提供更多科研选择 [2][3]
陈敏,已归国!
券商中国· 2025-04-13 18:02
文章核心观点 曾任美国普渡大学数学系教授的陈敏回国担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教授,该校是新型研究型大学,规划十年内达到一定规模并开展招生工作 [1][2] 分组1:陈敏个人信息 - 1978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85年北大硕士毕业,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航空航天系、印第安纳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 - 1991年起先后任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2002年起任职普渡大学数学系,先后任副教授、教授,近期回国任教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1] - 多次主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研究计算数学中的非线性波、数值分析、科学计算、偏微分方程、有限维和无限维动力系统 [1] 分组2: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情况 - 由浙江省宁波籍著名企业家虞仁荣先生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举办,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重点支持筹建的高起点、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1] - 立足全球科技前沿、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2] - 规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本科、硕士、博士比例为4:3:3,初期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2] - 2022年招收首批研究生,本科生招生在教育部正式批准大学设立后即行开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