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材料生产获进展
中国化工报· 2025-10-21 12:28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并已取得进展 [1] - 全固态正极材料匹配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远超当前液态电池水平,已经实现1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 [1] - 半固态正极材料在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应用,已累计千吨级出货 [1] - 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开发出氯碘复合的新型硫化物电解质并已实现吨级稳定制备,获得下游多家重点客户的认证及导入 [1] 公司战略与产能 - 公司暂无固态电池生产计划,但已建立全固态电池测试线以验证材料在电池体系中的性能 [1] - 建立测试线旨在确保产品能满足下游客户对高安全、高效能固态电池的需求 [1]
当升科技:公司主要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22:11
公司业务聚焦 - 公司主要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1] - 公司暂无固态电池生产计划,但已建立全固态电池测试线以验证材料性能 [1] 全固态正极材料进展 - 全固态正极材料匹配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远超当前液态电池水平 [1] - 全固态正极材料已经实现1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 [1] 半固态正极材料应用 - 半固态正极材料在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应用 [1] - 半固态正极材料已累计千吨级出货 [1] 固态电解质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开发出氯碘复合的新型硫化物电解质 [1] - 新型硫化物电解质已实现吨级稳定制备 [1] - 固态电解质获得下游多家重点客户的认证及导入 [1]
当升科技:全固态正极材料匹配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已经实现1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20:09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暂无固态电池生产计划[1] - 公司已建立全固态电池测试线以验证材料在电池体系中的性能[1] 技术研发进展 - 全固态正极材料匹配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远超当前液态电池水平[1] - 全固态正极材料已经实现1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1] - 成功开发出氯碘复合的新型硫化物电解质并已实现吨级稳定制备[1] 产品商业化应用 - 半固态正极材料在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应用[1] - 半固态正极材料已累计千吨级出货[1] - 新型硫化物电解质获得下游多家重点客户的认证及导入[1]
当升科技:公司固态锂电材料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相关产品已批量供应客户
格隆汇· 2025-10-13 09:20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品体系 - 公司作为锂电材料行业全球龙头企业 多年前已开始布局固态锂电材料技术研发 技术路线涵盖硫化物 氧化物 卤化物 涉及半固态与全固态材料 [1] - 公司建立了"固态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专用界面层"的完整产品体系 性能指标行业领先 相关产品已批量供应客户 商业应用走在行业前列 [2] 全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全固态正极材料产品涵盖高镍单晶 多晶等不同系列 正在配合国内外电池及车企客户开发 [1] - 开发的全固态专用高镍多元材料通过多重设计 在全固态电池中的性能发挥已接近液态电池水平 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瓦时每公斤 远超当前液态电池 [1] - 全固态电解质方面 公司聚焦硫卤化物电解质 率先开发了氯碘复合新型硫化物电解质 将全固态电池使用压力降至5MPa以下 并开发了适配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的低成本 高电压窗口卤化物电解质 [2] 半固态电池材料应用 - 半固态正极材料开发时间更早 采用超高镍多元材料体系 在长续航电池上可通过针刺 200℃热箱等试验 具备较高安全性 [1]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除电动车外 在无人机 eVTOL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大范围应用 已实现千吨级出货 [1] 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 公司并非单纯生产电解质或正极材料 而是为固态电池客户提供一揽子全方位解决方案 [2] - 公司开发了专用的全固态电池界面层 使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性能得到更好发挥 [2]
当升科技(300073.SZ):公司固态锂电材料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相关产品已批量供应客户
格隆汇· 2025-10-13 09:17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品体系 - 作为锂电材料行业全球龙头企业 多年前已开始布局固态锂电材料技术研发 技术路线涵盖硫化物 氧化物 卤化物 涉及半固态与全固态材料 [1] - 建立起"固态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专用界面层"完整产品体系 性能指标行业领先 相关产品已批量供应客户 [2] 全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全固态正极材料产品涵盖高镍单晶 多晶等不同系列 正在配合国内外电池及车企客户开发 [1] - 开发的全固态专用高镍多元材料性能接近液态电池水平 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瓦时/公斤 远超当前液态电池 [1] - 全固态电解质聚焦硫卤化物 开发氯碘复合新型硫化物电解质 使电池使用压力降至5MPa以下 并开发低成本高电压窗口卤化物电解质适配富锂锰基材料 [2] - 开发专用全固态电池界面层 使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性能得到更好发挥 [2] 半固态电池材料应用 - 半固态正极材料开发时间更早 采用超高镍多元材料体系 可通过针刺 200℃热箱等试验 具备较高安全性 [1]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在无人机 eVTOL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大范围应用 已实现千吨级出货 [1]
调研速递|当升科技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固态电池领域成果亮眼
新浪财经· 2025-09-10 20:55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公司系统布局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固态电解质材料体系,技术领先[2] - 成功开发高离子电导率硫化物电解质,实现微纳米粒径可控调节及湿度稳定性[2] - 开发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备良好界面浸润性并实现稳定制备[2] - 全固态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解决界面阻抗和副反应问题[2] - 相关材料已应用于卫蓝、辉能等固态电池客户,覆盖无人机、eVTOL及人形机器人领域[2] - 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3,249.77万元,同比增长25.1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15.43万元,同比增长8.47%[4] - 资产结构优良且现金流充足[3] 国际市场拓展 - 产品供应中国、日本、韩国、欧美等全球锂电巨头及知名车企[4] - 与LG、SK等国际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际客户占比持续提升[4] - 芬兰基地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产能效率和投资效率大幅提升[5] - 海外布局可快速响应国际大客户本土化供应需求[5] 产品与技术创新 - 持续推进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迭代[4] - 多款产品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4] 战略发展规划 - 聚焦锂电正极材料领域,探索上游关键原材料投资并购机遇[3] - 关注新型锂电材料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并购机会[3] - 根据资金需求及资本市场趋势开展多元化融资[3]
当升科技:固态电解质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0:3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亿元 同比增长25.17% [1] -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8.47% [1] - 扣非净利润2.51亿元 同比增长16.02%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5% 较第一季度的11%持续改善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超高镍9系产品成功导入亿纬锂能等国内头部圆柱厂商 [2] - 磷酸(锰)铁锂销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连续月度出货量近万吨 [2] - 全固态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 解决界面阻抗难题 [3] - 固态电解质技术保持行业领先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体系全面布局 [3] - 固态锂电产品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客户 [3] 产能与市场布局 - 与LGES/SK on签订未来三年上百亿元订单 [4] - 芬兰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提升欧洲市场本地化供应能力 [4][5] - 攀枝花基地首期一阶段满产满销 二阶段年产8万吨项目进入设备调试 [5] - 产品深度融入全球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电池品牌供应链 [4] 经营战略 - 执行"三大五新突围 两大工程精品 资源客户争抢 组织能级提升"方针 [1] - 通过技术迭代/产业链协同/全球化布局巩固竞争优势 [2] - 国际业务成为独特竞争优势 持续优化海外产能投资效率 [5]
容百科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预计年底竣工 钠电正极材料出货量保持高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1:08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50 88亿元同比下滑33 41% 净利润2 96亿元同比下降49%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542 95万元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1] 市场拓展 - 韩国基地保持大批量出货状态欧洲波兰项目已正式启动 [1] - 中镍产品获国内大客户订单欧洲产能被提前锁定 [1] - 海外市场先发优势凸显是国内唯一在海外拥有大规模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的企业 [1] 技术布局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粒度及离子电导率等性能行业领先空气稳定性显著提升 [1]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加速推进中预计2025年年底竣工 [2] - 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出货覆盖国内外头部客户 [2]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指标行业领先已实现公斤级送样 [2] - 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卡住领先位置年出货量行业领先 [2] 订单与产能 - 2025年初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和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 [2] - 湖北仙桃新建年产6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预计2025年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 [2] 供应链管理 - 构建"技术输出+材料供应+绿色制造"三位一体的供应链体系 [3] - 开放式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资源配置最优和效率最大化 [3] - 形成高效、低耗、零排的不可复制供应链壁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