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

搜索文档
一周军评:红色舰队问题,但不止舰队问题
观察者网· 2025-07-06 12:45
美国军费法案 - 《大而美法案》通过美国国会投票,未来十年将为美军新增1562亿美元军费拨款,其中2026年军费总额接近9600亿美元[1][3][5][6] - 法案资金分配包括:造船业基础291亿美元、反导系统240亿美元、弹药供应链250亿美元、核武力更新140亿美元、印太司令部110亿美元[7][8] - 美国空军成为最大受益者,AIM-260导弹获1亿美元追加、B-21轰炸机预算增至103亿美元(含21亿追加)、F-47项目获35亿美元总预算[17] 美军装备发展现状 - 美军面临现役装备无法应对未来战争的困境,2026年国防预算草案原计划8470亿美元,但通过补充法案大幅提升[6][13] - 装备采购矛盾突出:F-35A采购量从44架削减至24架,年采购量45架远低于72架的需求基准,而五代机产能已被东方大国超越[22] - 项目延宕严重,E-7预警机、F35 Block4、"星座"级护卫舰等关键装备交付困难,DDGX、NGAD六代机等项目进度滞后[21] 中国航母进展 - 辽宁舰与山东舰完成首次双航母远海对抗演练,涉及侦察预警、对海突击等实战科目,创下单日90架次舰载机起降纪录[23][24][29] - 辽宁舰经中期升级后效能提升,歼-15T战机采用侧开雷达罩等设计使整备效率接近"尼米兹"级航母水平[30] - 演练中辽宁舰疑似模拟美军航母角色,标志着中国海军开始以实战标准研究航母战术运用[34][35] 中美军事对比 - 中国航母部队三年内实现从"常态化出岛链"到远洋对抗的跨越,发展速度远超美国海军历史进程[34] - 美军军费虽达万亿级但采购效率下降,造船与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导致装备交付量持续走低[6][21] - 中国通过实兵对抗积累反介入经验,避免重蹈苏联海军因缺乏实战化演练导致战术缺陷的覆辙[38][39] 地缘政治象征 - 中国航母首次停靠香港维多利亚港,取代历史上英美航母的停泊,标志区域海权格局变化[1][41]
军工行情当下如何参与?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工行业、上海科技板块 - **公司**: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公司、中国电信、精品特装、内蒙一机、建设工业、航天彩虹、中航电子、中国海防、中国海迅、712所、海格通信、上海瀚讯、北斗星通、理工导航、北方导航、金天钛业、西部材料、宝钛股份、麦家新材、广新材料、湘电股份、王子新材、吉士股份、长盈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军工行业表现及驱动因素 - **表现**:今年以来表现强劲,年初至今军工指数涨幅达1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四;5月初至今涨幅16%,排名第二 [2] - **驱动因素**:国内政策周期与海外地缘政治共振、国内安全需求上升、国际军贸地位提升,我国武器装备领先优势逐渐显现 [2] 军工行业各层面表现 - **宏观层面**:中国军费开支保持个位数增长,占GDP比重有提升空间;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订单集中交付推动内需改善;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安全需求 [1][3][4] - **中观层面**:景气度持续改善,从上游元器件、军工电子到兵装和航空装备均处于爬坡或底部回升状态,如台股MLCC龙头营收同比增速回升,海绵钛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1][4] - **微观层面**:部分细分行业进入补库阶段,航空装备和军工电子订单显著回升,产能加速出清迹象明显,现金流压力公司占比见顶回落及资本开支强度指标下降 [1][4] 筹码和催化剂影响 - **筹码**: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降至3.2%左右,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中枢附近,超低配情况明显,不拥挤 [5] - **催化剂**:春节前六代机发布、印巴冲突、伊以局部战争等事件对行情产生积极影响,下半年还有阅兵及航展等催化剂,资金面有明显净流入,融资和ETF大量流入成先行指标 [5] 军工行情阶段及投资建议 - **行情阶段**:可能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7] - **投资建议**:沿着景气度和性价比挖掘低位且基本面改善持续性的品种,从上游军工电子、新材料,到中游配套,再到下游主机厂等装备布局 [6][7] 历史担忧及解决情况 - **担忧**:盈利能力差、市场空间有限、政策不可预期性 [8] - **解决情况**:随着行业发展与政策明朗,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9] 行业发展情况及驱动因素 - **发展情况**:2019 - 2021年被视为成长板块,2022 - 2023年维持高位 [10] - **驱动因素**:2015 - 2017年军改完成后,2018年开始批量订单逐步放量 [10] 行业情绪和变化 - **情绪**:2022下半年到2024年底悲观,2024年11月开始散点复苏,2025年2月有明显变化 [11] - **变化**:领导人宣布十四五任务完成,外交部、国防部行动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一季度订单增加 [11] 收入和利润情况 - **收入**:收入拐点已确认,不用担心 [12] - **利润**:订单增加提升产能利用率,带来毛利率提升;军品价格体系可能变化;订单回款冲回减值 [12] 军费投入及影响 - **投入**:未来军费投入持续稳健,若未来每年增长7%,到2050年中国总军费将达美国的70% [13] - **影响**:助力建成全球一流军队 [13] 军贸发展方向 - **欧洲加大资本开支**:北约国家提高军事支出比例,部分上游军民两用产能在国内 [14] - **先进装备和体系突破**:如印巴战争中展示的核心装备 [14] 无人装备发展情况 - **发展进展**:涵盖天基、空基、陆基、海基多个领域,无人机应用最成熟 [15] - **应用变化**:2020 - 2022年从用于斩首、反恐到参与正规战争,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中小型无人机 [22][23] - **地面和海洋领域**:地面装备处于探索阶段,海洋领域无人艇发挥作用,无人潜航器成发展重点 [24] 军工AI应用及投资机会 - **应用场景**:自主武器系统、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 [25] - **投资机会**:无人平台和智能化支撑模块,涉及多家公司 [25][26] 上海科技板块情况 - **发展情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通常当年至少有两波以上行情,注重科技和安全属性 [26] - **细分领域**:无人潜航器、水下声纳装备、海工船舶涂料、电磁发射方向等 [27][29][30] - **投资建议**: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待 [30] 钛金属应用前景 - **前景**:在深海业务中应用前景广阔,今年至少翻倍甚至三倍以上同比增速,UUV装备放量带来机遇 [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公司营收规模约4191亿元,利润规模约152亿元,2023年利润规模为277亿元 [8] - 过去十年国防经费增长率约7.3%,从2016年的9540多亿增长到2025年的17800多亿,占GDP比例在1.2% - 1.3%之间 [8] - 2023 - 2024年全球军贸约6000亿美金,若占据20%,将达1200 - 1300亿美金 [18] - 2023年起,乌克兰每月损失约1万架军用和商用无人机 [23]
为何6月以来反复强调军工和科技?
格隆汇· 2025-07-01 12:10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兴证策略张启尧 作者:张启尧团队 6月以来,兴业证券率先基于股价位置、产业趋势、日历效应等维度,反复提示军工和科技的投资机会(详见6.2快速轮动的市场中,6月关注什么方 向?、6.8抓住6月科技的修复窗口、6.15地缘风险是否会影响科技的修复逻辑?),当前仍重点推荐,详细逻辑供参考: 军工:国内景气加速+国际市场打开 胜率看,7-8月是军工全年胜率最高的窗口,近十年相对全A胜率高达70%-80%。 | 图11、近十年各一级行业相对全 A 胜率(2015-2024年) | | --- | | 级行业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日 | 11月 | 12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防线 L | 30% | 60% | 50% | 40% | 60% | 50% | 80% | 70% | 40% | 40% | 40% | 30% | | | | | | 70% | | | | | ...
B-2轰炸机有多烧钱,中国六代机如何破局?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8 11:40
以伊冲突与B-2轰炸机行动 - 美国出动13架B-2轰炸机执行"午夜之锤"行动,其中7架主攻伊朗核设施,6架在关岛佯动,创下单机往返航程超2.2万公里、动用三分之二现役机队的纪录[4][5] - B-2轰炸机单架成本按今日价格接近50亿美元,此次行动7架飞机携带14枚GBU-57钻地弹(单枚350万美元),炸弹总价值5000万美元,飞行37小时油耗成本3885万美元,总费用超2亿美元[7][10] - B-2具备2万公里作战航程和44小时续航能力,采用废气混合降温、无垂直构造设计、雷达吸波复合材料等隐身技术,未被雷达侦测到过[8][12][14] 中国防空与六代机技术 - 中国拥有米波雷达(探测距离300-350公里)、舰载相控阵雷达(1000公里锁定)、空警-500预警机和北斗卫星组成的"天-空-地"立体监控网,可拦截B-2[18][19][21] - 中国六代机实现3马赫超音速巡航(B-2仅亚音速)、指挥20-30架无人机蜂群、多任务作战能力(制空/对地/电子战),相比B-2的单机突防模式更先进[27][28] - B-2依赖空中加油机(无法隐身)的弱点可被中国利用,通过跟踪加油机锁定其位置[23] 军工产业链与资本市场 - 中航沈飞(2024年营收428.37亿元)和中航成飞(17.80亿元)主导六代机整机制造,成飞负责全向宽频隐身设计[32] - 航发动力占据军用发动机90%市场份额,成电光信(订单量同比增45%)提供高速数据通信方案,成飞集成应用3D打印技术于六代机轻量化部件[32] - 预计2025-2030年军用航空市场规模年均增长12%,六代机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10%,但存在订单周期长(如中航沈飞2025年Q1营收下滑)等风险[34]
美元与军火,美国霸权的双重杠杆
搜狐财经· 2025-05-29 19:52
美国军费开支 - 2024年美国军费开支达997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额的37%,2026财年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3] - 军费主要用于采购F-35战机、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六代机研发等未来战争项目 [3] - 人员薪资与退休金占比达44%,实际投入武器现代化的资金可能小于中国 [3] - 美国维持全球140个军事基地、800个海外军事设施的正常运转 [3] 军事与金融霸权捆绑 - 美国通过北约东扩、亚太"印太战略"等军事布局,迫使盟友购买其武器装备,同时要求各国在金融体系上与美元深度绑定 [4] - 2023年对乌援助60亿美元中,超过40%以军火订单形式回流至美国本土军工复合体,形成"军事援助-军火贸易-美元回流"闭环 [4] - 美元指数2024年累计下跌8%,美国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将通胀输出至全球 [5] - 2025年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将债务成本转嫁给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 [5] 军工复合体影响 - 2024年美国军费占GDP比重达3.2%,远超北约2%的标准,民生支出被大幅压缩 [7] - 军工复合体绑架美国政治,2025年5月特朗普推动的法案将军费增幅与富人减税政策捆绑 [7] 美元信用挑战 - 沙特等产油国探索非美元结算体系,金砖国家推动本币互换协议,美元信用面临挑战 [9] - 2026财年预算中六代机、核武器现代化等项目是为"全球军事干预"准备弹药 [9] 霸权模式反噬 - 军事开支吞噬国家未来,货币贬值透支全球信任,美元与军火的双重杠杆终将崩塌 [11] - 世界需要基于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新秩序,而非军事干预的霸权逻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