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

搜索文档
多国六代战机研发正酣
科技日报· 2025-08-15 08:49
六代机研发浪潮 - 美国政府选定波音公司生产"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称其将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性能最强、杀伤力最强的飞机" [1] - 英国、意大利和日本联手推进"暴风"项目,目标2035年首飞 法国、德国、西班牙主导的"未来空战系统"计划2040年部署 [1] - 六代机将重新制定空战规则,改变全球战略格局,开创AI驱动的军事变革新时代 [1] 六代机技术特征 - 划代标准基于研发年代、技术特征和作战性能 F-22和F-35代表五代机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等技术突破 [2] - 六代机尺寸显著大于现役五代机,源于隐身外形要求武器内置的设计变革 "暴风"武器载荷预计达F-35两倍 [2] -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超音速巡航、全向隐身和超远作战半径 需在载弹量、隐身效能与航程上实现质的飞跃 [2] AI与云端作战 - 六代机本质是"飞行的超级计算机" "暴风"能一秒处理相当于中等城市的数据量,通过卫星数据链实时共享信息 [3] - 集成AI系统是六代机标志,可提高整体效率 基于"云端作战"的新型空战模式将重塑未来空战面貌 [3] 全球竞争格局 - 美国F-47项目强调模块化设计、定向能武器和AI辅助作战 预计2030年前服役,装备200-300架取代F-22 [4] - 美国海军F/A-XX计划2030年取代F/A-18E/F和EA-18G 兼具空战、对地打击、反舰及电子战能力 [4] - 欧洲FCAS主打"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目标2040年部署 "暴风"突出模块化架构及电子战能力,计划2035年首飞 [4] - 俄罗斯米格-41号称速度达4-5马赫,具备太空目标拦截能力 预计2025年首飞,2028年服役 [5] 技术整合挑战 - 需将AI、隐身技术等尖端科技整合到多域作战平台 最具争议的是否保留飞行员座舱问题尚未解决 [7] - 隐身技术需抵御量子雷达等新型探测系统 需在电磁、红外等多频谱实现全方位隐身 [7] - F-47初始合同200亿美元,全项目或达数千亿美元 FCAS总投资预计超1000亿欧元 F-35全生命周期成本1.7万亿美元 [7]
军工行情当下如何参与?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工行业、上海科技板块 - **公司**: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公司、中国电信、精品特装、内蒙一机、建设工业、航天彩虹、中航电子、中国海防、中国海迅、712所、海格通信、上海瀚讯、北斗星通、理工导航、北方导航、金天钛业、西部材料、宝钛股份、麦家新材、广新材料、湘电股份、王子新材、吉士股份、长盈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军工行业表现及驱动因素 - **表现**:今年以来表现强劲,年初至今军工指数涨幅达1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四;5月初至今涨幅16%,排名第二 [2] - **驱动因素**:国内政策周期与海外地缘政治共振、国内安全需求上升、国际军贸地位提升,我国武器装备领先优势逐渐显现 [2] 军工行业各层面表现 - **宏观层面**:中国军费开支保持个位数增长,占GDP比重有提升空间;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订单集中交付推动内需改善;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安全需求 [1][3][4] - **中观层面**:景气度持续改善,从上游元器件、军工电子到兵装和航空装备均处于爬坡或底部回升状态,如台股MLCC龙头营收同比增速回升,海绵钛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1][4] - **微观层面**:部分细分行业进入补库阶段,航空装备和军工电子订单显著回升,产能加速出清迹象明显,现金流压力公司占比见顶回落及资本开支强度指标下降 [1][4] 筹码和催化剂影响 - **筹码**: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降至3.2%左右,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中枢附近,超低配情况明显,不拥挤 [5] - **催化剂**:春节前六代机发布、印巴冲突、伊以局部战争等事件对行情产生积极影响,下半年还有阅兵及航展等催化剂,资金面有明显净流入,融资和ETF大量流入成先行指标 [5] 军工行情阶段及投资建议 - **行情阶段**:可能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7] - **投资建议**:沿着景气度和性价比挖掘低位且基本面改善持续性的品种,从上游军工电子、新材料,到中游配套,再到下游主机厂等装备布局 [6][7] 历史担忧及解决情况 - **担忧**:盈利能力差、市场空间有限、政策不可预期性 [8] - **解决情况**:随着行业发展与政策明朗,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9] 行业发展情况及驱动因素 - **发展情况**:2019 - 2021年被视为成长板块,2022 - 2023年维持高位 [10] - **驱动因素**:2015 - 2017年军改完成后,2018年开始批量订单逐步放量 [10] 行业情绪和变化 - **情绪**:2022下半年到2024年底悲观,2024年11月开始散点复苏,2025年2月有明显变化 [11] - **变化**:领导人宣布十四五任务完成,外交部、国防部行动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一季度订单增加 [11] 收入和利润情况 - **收入**:收入拐点已确认,不用担心 [12] - **利润**:订单增加提升产能利用率,带来毛利率提升;军品价格体系可能变化;订单回款冲回减值 [12] 军费投入及影响 - **投入**:未来军费投入持续稳健,若未来每年增长7%,到2050年中国总军费将达美国的70% [13] - **影响**:助力建成全球一流军队 [13] 军贸发展方向 - **欧洲加大资本开支**:北约国家提高军事支出比例,部分上游军民两用产能在国内 [14] - **先进装备和体系突破**:如印巴战争中展示的核心装备 [14] 无人装备发展情况 - **发展进展**:涵盖天基、空基、陆基、海基多个领域,无人机应用最成熟 [15] - **应用变化**:2020 - 2022年从用于斩首、反恐到参与正规战争,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中小型无人机 [22][23] - **地面和海洋领域**:地面装备处于探索阶段,海洋领域无人艇发挥作用,无人潜航器成发展重点 [24] 军工AI应用及投资机会 - **应用场景**:自主武器系统、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 [25] - **投资机会**:无人平台和智能化支撑模块,涉及多家公司 [25][26] 上海科技板块情况 - **发展情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通常当年至少有两波以上行情,注重科技和安全属性 [26] - **细分领域**:无人潜航器、水下声纳装备、海工船舶涂料、电磁发射方向等 [27][29][30] - **投资建议**: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待 [30] 钛金属应用前景 - **前景**:在深海业务中应用前景广阔,今年至少翻倍甚至三倍以上同比增速,UUV装备放量带来机遇 [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公司营收规模约4191亿元,利润规模约152亿元,2023年利润规模为277亿元 [8] - 过去十年国防经费增长率约7.3%,从2016年的9540多亿增长到2025年的17800多亿,占GDP比例在1.2% - 1.3%之间 [8] - 2023 - 2024年全球军贸约6000亿美金,若占据20%,将达1200 - 1300亿美金 [18] - 2023年起,乌克兰每月损失约1万架军用和商用无人机 [23]
为何6月以来反复强调军工和科技?
格隆汇· 2025-07-01 12:10
军工行业投资机会 - 7-8月是军工行业全年胜率最高的窗口,近十年相对全A胜率高达70%-80% [1][2] - 军工行业正处于"五年计划"交接关键节点,"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筹备叠加,新一轮订单周期开启将推动行业景气复苏 [3] - 阅兵等重大事件对军工行情构成重要催化,2015年大阅兵期间军工板块区间收益达78%,相对全A超额收益45% [4] - 全球军备竞赛背景下,中国武器国际竞争力显现,国际军贸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7] - 多国大幅增加军费支出:日本2023-2027财年防卫费增长63.5%,韩国2024-2028年国防经费年均增长7%,欧盟计划投入1500亿欧元贷款用于国防投资,美国2026财年国防预算首破1万亿美元 [9] 科技行业投资机会 - AI科技板块当前仍处于成长风格中位置偏低的细分领域,拥挤度、滚动收益差、成交占比均显示修复空间较大 [12] - AI产业链中上游算力(PCB、光模块)、中游软件服务(AIAgent、办公软件)、下游应用(金融科技、无人机等)2025年盈利预测上修显著 [18][19] - PCB行业2025E净利润上修公司占比达79%,光模块44%,AIAgent 73%,办公软件46%,金融科技58%,无人机53% [19] - 龙头公司表现突出:PCB领域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AIAgent国泰海道、金山办公等 [19]
美元与军火,美国霸权的双重杠杆
搜狐财经· 2025-05-29 19:52
美国军费开支 - 2024年美国军费开支达997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额的37%,2026财年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3] - 军费主要用于采购F-35战机、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六代机研发等未来战争项目 [3] - 人员薪资与退休金占比达44%,实际投入武器现代化的资金可能小于中国 [3] - 美国维持全球140个军事基地、800个海外军事设施的正常运转 [3] 军事与金融霸权捆绑 - 美国通过北约东扩、亚太"印太战略"等军事布局,迫使盟友购买其武器装备,同时要求各国在金融体系上与美元深度绑定 [4] - 2023年对乌援助60亿美元中,超过40%以军火订单形式回流至美国本土军工复合体,形成"军事援助-军火贸易-美元回流"闭环 [4] - 美元指数2024年累计下跌8%,美国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将通胀输出至全球 [5] - 2025年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将债务成本转嫁给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 [5] 军工复合体影响 - 2024年美国军费占GDP比重达3.2%,远超北约2%的标准,民生支出被大幅压缩 [7] - 军工复合体绑架美国政治,2025年5月特朗普推动的法案将军费增幅与富人减税政策捆绑 [7] 美元信用挑战 - 沙特等产油国探索非美元结算体系,金砖国家推动本币互换协议,美元信用面临挑战 [9] - 2026财年预算中六代机、核武器现代化等项目是为"全球军事干预"准备弹药 [9] 霸权模式反噬 - 军事开支吞噬国家未来,货币贬值透支全球信任,美元与军火的双重杠杆终将崩塌 [11] - 世界需要基于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新秩序,而非军事干预的霸权逻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