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软件

搜索文档
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02:56
权益分派方案 - 每股现金红利0.89852元(含税),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9852元(含税)的形式发放 [2][4] - 分配对象为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 [3] - 差异化分红方案:以总股本463,179,293股扣除回购专用账户203,093股为基数,实际参与分配股份数为462,976,200股 [4] - 现金红利总额为415,993,375.22元(含税),因四舍五入调整导致总额差异 [4] 除权除息计算 - 除权(息)参考价计算公式为(前收盘价-虚拟现金红利),虚拟现金红利为0.90元/股 [6] - 本次分配不涉及送红股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流通股股份变动比例为0 [6] 分配实施细节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不参与利润分配 [6]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自行发放对象包括Kingsoft WPS Corporation Limited等4家股东 [6][7] 扣税说明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过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持股1年以内暂不代扣个税 [7]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派发0.80867元 [8] - 香港市场投资者(包括企业和个人)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派发0.80867元 [9] - 其他机构投资者及法人股东自行缴纳所得税,每股实际派发0.89852元 [9] 股东大会及公告信息 - 分配方案经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召开日期为2025年6月4日 [2]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7月7日,实施日期以股权登记日为准 [9]
金山办公: 金山办公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00:14
本次权益分派如有疑问,可按以下联系方式咨询: 联系部门: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62927777-6210 特此公告。 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3)对于持有公司股票的香港市场投资者(包括企业和个人)股东,其股息 红利将由公司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按照股票名义持有人账户以人民币派发, 扣税根据《财政、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 点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81 号)执行,本公司按照 10%的税率代扣 代缴所得税,税后每股实际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0.80867 元。如相关股东认为其取 得的股息红利收入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安排)待遇或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可按 照相关规定自行办理。 (4)对于其他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机构投资者及法人股东,本公司将不代扣代 缴现金红利所得税,其股息、红利所得税由其自行缴纳,实际派发每股现金红利 为 0.89852 元。 五、 有关咨询办法 证券代码:688111 证券简称:金山办公 公告编号:2025-038 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 ...
金山办公: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关于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差异化权益分派事项之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07 00:14
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2024 年 7 月 18 日,公司完成回购,已 北京市建国门北大街 8 号华润大厦 20 层 邮编:100005 电话:(86-10) 8519-1300 传真:(86-10) 8519-1350 junhebj@junhe.com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关于 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差异化权益分派事项 之 法律意见书 二零二五年六月 关于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差异化权益分派事项 之法律意见书 致: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受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上市公司"或"金山办公")的委托,担任金山办公 分派")的专项法律顾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以下简称《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 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7 号——回购股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 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仅为本法律意见书之目的,特指中国境内,以 下简称"中国")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 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 ...
英伟达、微软双双冲击4万亿:一个“卖铲子”,一个“找金子”
硬AI· 2025-07-05 22:54
英伟达和微软正接近成为4万亿美元公司,然而,两家巨头所代表的AI投资逻辑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对核心基础设施的 直接押注,另一个则是对应用生态普及的长期信念。 硬·AI 作者 | 张雅绮 编辑 | 硬 AI 在人工智能革命的推动下,微软与英伟达正双双冲向4万亿美元市值的巅峰,有望组成股票市场上最顶级的 俱乐部。 然而,尽管目标一致,两家巨头所代表的AI投资逻辑却截然不同—— 一个是对核心基础设施的直接押注, 另一个则是对应用生态普及的长期信念。 英伟达的价值飙升,源于其在AI价值链中的独特地位。作为AI"军备竞赛"的"军火商",任何希望涉足AI领域 的公司都必须首先采购其芯片, 这使得英伟达的增长故事简单而直接。 相比之下,微软的路径更为复杂,其AI业务的回报也显得更为"模糊"。作为一家年收入远超英伟达的庞大企 业,微软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愿意为其AI增强服务支付溢价。 而微软则扮演着"服务商"的角色 。它的赌注在于,将AI技术深度融入其庞大的产品矩阵(如Azure云服务、 Office办公软件等),并说服用户为此付费。要实现这一目标,AI必须成为像几十年前的Windows操作系统 或Wo ...
英伟达、微软双双冲击4万亿:一个“卖铲子”,一个“找金子”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18:59
微软与英伟达的AI战略对比 - 微软与英伟达市值均有望冲击4万亿美元,但两者代表的AI投资逻辑不同:英伟达是AI基础设施的直接押注,微软则是应用生态普及的长期信念 [1] - 英伟达作为AI"军火商",其芯片是AI领域的必需品,增长故事简单直接,过去三年年销售额飙升十倍以上 [1][2] - 微软的AI回报更复杂,需依赖企业和消费者为其AI增强服务支付溢价,市值在三个月内增长1万亿美元,但达到4万亿美元后预期收益倍数将创20年新高 [1] 商业模式差异 - 英伟达是"卖铲人"模式,高端芯片需求爆发性增长,客户包括所有涉足AI的公司 [2] - 微软是"服务商"模式,将AI融入Azure、Office等产品矩阵,需AI成为颠覆性工具以支撑当前高估值 [2] - 微软AI收入增长显著但占比仍低:Azure AI服务年收入115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4%),是上一年的两倍多 [4] 微软面临的挑战 - 与OpenAI合作关系存变数,OpenAI可能限制微软对其未来AGI技术的访问,影响微软AI战略 [3] - 自研AI芯片遇挫,难以减少对英伟达依赖,同时内部重组频繁,近期裁员9000人(此前已裁6000人) [3] - 单位员工年收入在大型科技公司中几乎最低,需削减84000个职位才能达到Alphabet的效率水平 [3] 英伟达的增长与风险 - 分析师预计英伟达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达32%,但增长高度依赖最大客户的AI需求持续性 [5] - 客户资本支出计划显示短期芯片需求强劲,但技术颠覆风险可能使其芯片地位受挑战 [5][6] 行业时间窗口 - 颠覆性技术普及需更长时间,微软需等待AI成为无处不在的工具,其财力和影响力是推动关键但时机存不确定性 [6]
市场分析师八年转录困境,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搜狐财经· 2025-07-04 13:50
视频转写工具行业痛点 - 传统转写工具存在单次上传时长限制(5分钟)导致操作繁琐需多次分段处理[1] - 转写准确率低下常见专业术语误识别如"市场渗透率→渗透绿"错误率显著影响工作效率[1] - 免费版本功能受限如导出字数上限2000字迫使用户额外支付月薪12.5%开通会员[3] - 多发言人场景缺乏智能分段需手动标注不同颜色区分增加4倍处理时长[3] - 长视频处理效率低下40小时视频需72小时完成且错误率高达0.5%关键术语[3] 话袋产品技术突破 - 处理速度显著提升2.5小时视频仅需8分23秒完成较传统工具效率提升18倍[6] - 智能分段系统实现100%发言人独立成段并自动加粗关键语句提升可读性[6] - 时间戳功能精准标注每个语句节点节省90%视频回放核查时间[6] - 智能摘要功能4小时会议10分钟生成含5大战略方向12项任务的决策文档[6] - 多维度信息标注包含提出人/讨论焦点/部门分歧点识别准确率达99%[6] 行业效率变革 - 战略会议记录处理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0.3小时实现160倍效率跃升[6] - 跨部门协作场景文档产出质量提升带动整体工作流程优化[6] - AI工具使市场研究人员日均视频处理能力从2小时提升至20小时[6]
微软再裁员9000人,科技巨头集体“瘦身”引担忧
环球网· 2025-07-03 14:34
微软的裁员行动并非孤例,反映了美国科技行业整体收缩的趋势。2025年以来,AutoDesk、Chegg、 CrowdStrike等软件企业也纷纷采取类似措施。谷歌裁撤智能电视部门约25%员工,并削减预算10%;亚 马逊在设备与服务部门裁员约100人;Meta则在Reality Labs部门裁员超100人,均旨在整合资源、提升 效率。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DP当天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私营部门6月就业岗位减少了3.3万个,远低 于市场预期的10万个新增岗位,这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就业市场复苏持续性的担忧。Wedbush证券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裁员并非微软首次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2014年,为整合收购自诺基亚的业务,微软曾 一次性裁撤1.8万个岗位,创下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纪录。2023年初,微软也曾裁员1万人,当时就 引发了市场对于科技公司"过度扩张后缩表"的广泛讨论。 尽管人事架构持续调整,微软的财务表现依然亮眼。2025财年第三财季(截至3月)财报显示,公司营 收达700亿美元,净利润近260亿美元,远超华尔街预期,稳居标普500指数中最赚钱的企业之列。公司 预计6月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约14%,主要得益 ...
这30家公司决定中国硬科技未来!
和讯网· 2025-07-01 16:50
行业趋势分析 - 硬科技产业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点,聚焦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 - 中国硬科技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技术追赶迈向生态引领[23] - 五大核心趋势:半导体自主可控、研发投入提升、场景驱动应用、数据要素释放、区域集群协同[21][22][23] 榜单概况 - 《2025中国硬科技上市公司价值榜》覆盖A股与港股1326家信息技术公司,筛选出增长潜力Top30企业[1] - 上榜企业集中在半导体、人工智能、信息安全、IT硬件等关键技术领域[1] - 榜单评估维度包括成长潜力、技术创新力、投资价值与ESG表现等[1] 半导体领域 - 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加速,Top30中半导体相关企业占比超66%[24] - 长川科技2024年营收36.42亿元(+105.15%),净利润4.58亿元(+915.14%)[24] - 半导体产业呈现"设备先行突破、材料加速替代、制造跟进升级"的梯队发展格局[25] - 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强度达18.6%,显著高于其他信息技术领域[28][29] 研发投入 - Top30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24%,研发投入平均增速24%[28] - 乐鑫科技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2.31亿元,占营收26.13%[30] - 2024年半导体领域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6%,硬件设备8.7%,软件服务-1.9%[29] 应用场景 - 地平线机器人占据中国OEM高级辅助驾驶市场40%份额[31] - 乐鑫科技Wi-Fi芯片全球市场份额超30%[30] - 场景驱动形成"技术突破-产品出货-收入增长"的闭环发展模式[32] 数据要素 - 海天瑞声2024年营收2.37亿元(+39.45%),净利润1133.61万元(扭亏)[34] - 麒麟信安2024年营收2.86亿元(+75.24%),净利润793.57万元(扭亏)[35] - 金山软件2024年营收103.18亿元(+21%),净利润15.52亿元(+221%)[36] 区域集群 - Top30企业超50%集中在北上深三地[37] - 1326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CR10城市集中度达66%[39] - 深圳(213家)、北京(183家)、上海(116家)为三大核心集群[39]
为何6月以来反复强调军工和科技?
格隆汇· 2025-07-01 12:10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兴证策略张启尧 作者:张启尧团队 6月以来,兴业证券率先基于股价位置、产业趋势、日历效应等维度,反复提示军工和科技的投资机会(详见6.2快速轮动的市场中,6月关注什么方 向?、6.8抓住6月科技的修复窗口、6.15地缘风险是否会影响科技的修复逻辑?),当前仍重点推荐,详细逻辑供参考: 军工:国内景气加速+国际市场打开 胜率看,7-8月是军工全年胜率最高的窗口,近十年相对全A胜率高达70%-80%。 | 图11、近十年各一级行业相对全 A 胜率(2015-2024年) | | --- | | 级行业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日 | 11月 | 12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防线 L | 30% | 60% | 50% | 40% | 60% | 50% | 80% | 70% | 40% | 40% | 40% | 30% | | | | | | 70% | | | | | ...
AI为何迟迟没出现象级应用?save time 而非 kill time的属性突出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AI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领域未出现现象级应用的原因** - 时间点未成熟,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萌芽期 [2] - 缺乏外部因素倒逼 [2] - 未形成定型商业模式 [2] - 商业化路径与互联网不同,更注重工具属性 [2] - 中国用户软件付费习惯弱 [2] 2. **全球及中国市场AI应用发展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全球月活用户接近10亿,中国超4.6亿,季度增速超100%,预计2025年底全球用户突破20亿 [1][4] - 通用型AI助手及教育类应用表现突出,中国教育类应用覆盖多场景,数据活跃度高 [1][4] 3. **AI与互联网商业化路径差异** - 互联网依赖人际交互和交易,通过消费主义变现;AI注重工具属性,替代部分人类功能 [5] - AI适合内置于大型系统,而非形成独立门户 [5] - 国内软件付费习惯弱,出海是重要方向 [5] 4. **出海对中国AI企业的重要性** - 海外政策环境宽松,利于创新产品发展 [6] - 海外用户付费习惯强,有助于稳定收入 [6] - 海外投融资环境流畅,企业可获资本支持并顺利退出 [6] 5. **可能率先涌现现象级AI应用的领域** - 教育领域需求广泛多样,金融领域适合引入先进技术 [8] - 小B大C模式细分市场付费意愿好,有望成爆款应用来源 [8] 6. **互联网与生成式AI发展时间对比** - 互联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门户网站成型需5 - 7年,ChatGPT问世仅两年半,生成式AI发展时间不足 [9] - 新兴应用需时间定型业务模式,可能需危机倒逼确立商业模式,目前生成式AI未到该时点 [9] 7. **消费主义思潮对AI商业模式的影响** - AI节约时间,适配订阅和付费模式,如剪映软件收费 [10] - 嵌套在消费主义内核中的商业模式适用于AI,如餐饮结构性重配、AI课程培训 [10] 8. **AI办公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 仍需较长时间被企业广泛接受,主要提升效率,但可信任、可追溯程度有限 [11] - 适合集成在大型系统中作为局部工具 [11] 9. **结构化数据** - 可能是风口,如影视行业暴力拆解经典影片形成的结构化数据有较高价值 [12] - 与互联网惯性打法不适配 [13] 10. **海外市场对国内生成式AI应用的影响** - 出海是重要方向,国内C端、B端有问题,海外政策自由度大 [14] - 海外应用分五类,信息污染背景下验证类应用增多 [14] 11. **AR技术应用方向** - 验证类、对话模拟类、内容生成类和信息提炼类,基于信息污染背景发展 [3][15] 12. **AI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及问题** - 高效处理大量数据并决策,但缺乏人性化处理能力,可能忽视细微差别和意外情况 [16] - 缺乏承担责任的主体性,会引发误判和无法申辩问题,导致争议和冲突 [17] 13. **AI爆款产品发展逻辑** - 关注小B大C模式和逆人性模式 [18] - 考虑生成式AI与巨声AI结合的潜力,关注未充分进化或迭代的领域 [18] 14. **AI技术对行业的影响及易被重塑的领域** - 不仅降本增效,还改变行业结构,如教育、影视游戏等行业 [19] - 实体产业及文字类内容形态领域更易被重塑 [20] 15. **影游合一发展趋势** - 电影与游戏将融合为大型真人交互游戏,如万达、乙女类游戏等探索新模式 [21] - 推动影视编剧创新和游戏公司在影视要素上的突破 [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剪映软件每月收费15 - 45元,解锁更多功能可能达100元左右 [10] - 影视行业暴力拆解经典影片形成结构化数据,目前未充分考虑数据加密和数据合成业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