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
搜索文档
新成立ETF不急于建仓 均衡配置成核心策略
中国证券报· 2025-11-14 04:04
新成立ETF建仓态势 - 多只11月新成立ETF采取低仓位策略上市,部分基金权益仓位仅一成或接近空仓,与快速跟踪指数的常规操作形成对比 [1] - 具体案例显示,截至11月11日,华夏中证光伏产业ETF权益仓位为33.19%,远低于合同规定的90%比例要求 [2] - 其他低仓位案例包括:嘉实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仓位19.99%,易方达中证卫星产业ETF仓位10.02%,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仓位11.20%,华宝中证港股通信息技术综合ETF仓位16.34% [2] - 国联安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权益仓位低至0.06%,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在募集结束超过10天后仍未建仓,99.99%资产为现金 [3] - 南方恒生科技ETF是近期上市ETF中仓位较高者,截至11月10日权益仓位为64.28% [3] 机构投资者策略转向 - 机构投资者态度由前期激进转向审慎,被动基金建仓节奏放缓,主动管理基金亦通过加大分红等方式表达谨慎观点 [5] - 在市场风格再平衡背景下,“均衡配置”与“哑铃策略”重新成为机构核心配置思路 [1][6] - 广发基金投顾认为当前市场是风格“再平衡”而非彻底“切换”,建议采用哑铃策略,一端配置红利资产,另一端关注优质成长资产 [6] - 华夏基金建议考虑增配红利高股息品种,并逢低介入科技成长类资产,以行业主题ETF或双创类宽基ETF形式进行哑铃组合配置 [6] - 港股配置思路相似,华泰柏瑞基金强调港股红利类资产虽缺乏高弹性,但具备细水长流的长期价值,不应忽视权益底仓配置 [7] 市场环境背景 - 沪指在快速冲上4000点后进入高位波动拉锯状态 [1][5] - 市场风格发生变化,科技板块因交易拥挤度高企和海外科技股回调而延续调整,新能源和周期板块因政策红利和业绩好转表现亮眼 [5] -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后续行情或以时间换空间 [5]
新成立ETF不急于建仓均衡配置成核心策略
中国证券报· 2025-11-14 04:02
新成立ETF建仓态势 - 多只新成立ETF在11月上市前保持低仓位,部分权益仓位仅一成或几乎空仓,在上市日前才迅速将仓位打满 [1] - 华夏中证光伏产业ETF截至11月11日权益仓位为33.19%,远低于合同要求的投资于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备选成分股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90%的规定 [2] - 嘉实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截至11月7日权益仓位为19.99%,易方达中证卫星产业ETF同期权益仓位仅为10.02% [2] - 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截至11月6日权益仓位为11.20%,华宝中证港股通信息技术综合ETF同期权益仓位为16.34% [2] - 国联安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截至11月6日权益仓位仅为0.06%,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截至11月4日持仓无股票资产,99.99%资金为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 [3] - 南方恒生科技ETF权益仓位较高,截至11月10日为64.28% [3] 机构投资者策略转向 - 机构投资者态度趋于审慎,与火热市场形成对比,均衡配置与哑铃策略重新成为核心思路 [1] - 被动指数基金通常为迅速跟踪指数会快速建仓,近期上市ETF建仓表现明显谨慎 [3] - 在沪指冲上4000点后高位波动的背景下,机构从前期激进态度转向相对谨慎,主动管理基金也通过加大分红等方式表达谨慎态度 [4][5] - 机构配置思路从三季度偏爱科技成长转向相对均衡的策略,哑铃策略成为均衡配置的核心 [6] - 广发基金投顾认为当前市场是风格再平衡而非彻底切换,建议采用哑铃策略,一端配置红利资产,另一端关注优质成长资产 [6] - 华夏基金建议增配红利高股息品种,并可逢低介入科技成长类资产,以哑铃组合配置理念中长期持有 [7] - 华泰柏瑞基金强调港股红利类资产作为权益底仓配置的长期价值,认为其具备细水长流的特性 [7]
年内上市ETF 317只 同比增超136%
证券日报· 2025-11-12 08:22
ETF市场供给与规模 - 截至11月11日,年内上市ETF数量达317只,同比增长136.57% [1][2] - 年内新上市ETF合计规模达5411.74亿元 [2] - 对比2024年、2023年全年上市ETF数量分别为163只、156只 [2] ETF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 -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资金配置需求升级、行业发展趋势和产品创新加速 [2] - 监管层持续完善ETF发展制度环境,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 [2] - 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指数供给扩容与产品类型多元化 [2] - 公募机构加速布局ETF细分赛道,新发产品覆盖多个细分新兴领域 [2] 市场需求与投资者偏好 - ETF具备策略透明、交易便捷、费率低廉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 [2] - 保险、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将ETF作为进入权益市场的高效透明工具积极配置 [2] - 个人投资者倾向于通过行业ETF或主题ETF来捕捉市场结构性行情下的赛道机会 [2] 各类资金配置情况 - ETF深受外资、私募基金等各路资金青睐 [3] - 华宝中证港股通信息技术综合ETF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巴克莱银行、方正证券、渤海期货等机构投资者 [3] - 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个人投资者和多家企业 [3] - 外资等资金借助ETF入场是其低成本、快速、精准布局A股的良策 [3] ETF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目前已有1300余只ETF上市,未来市场上有望迎来更多ETF [4] - ETF的扩容可带动底层资产的交易活跃度,资金持续流入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 [4] - ETF的大量上市和交易会增加市场流动性和信息透明度,促使市场定价更加合理有效 [5] - 有助于促进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传播 [5]
年内上市ETF317只 同比增超136%
证券日报· 2025-11-12 00:12
ETF市场供给与规模增长 - 截至11月11日,年内已有317只ETF上市,同比增长136.57% [1] - 年内新上市ETF合计规模达5411.74亿元 [2] - 2024年及2023年全年上市ETF数量分别为163只和156只,显示今年上市节奏显著加快 [2] ETF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 监管层持续完善ETF发展制度环境,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 [2] - 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指数供给扩容与产品类型多元化 [2] - 公募机构加速布局ETF细分赛道,新发产品覆盖多个细分新兴领域 [2] - ETF具备策略透明、交易便捷、费率低廉等优势,市场需求旺盛 [2] 各类资金对ETF的配置情况 - 外资、私募基金、券商、期货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积极配置ETF,例如华宝中证港股通信息技术综合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巴克莱银行、方正证券等机构 [3] - 个人投资者和企业也积极参与,如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杭州迪申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 [3] - 各路资金将ETF作为低成本、快速、精准布局A股市场的工具 [3] ETF市场未来展望与影响 - 目前已有1300余只ETF上市,未来市场有望迎来更多ETF,近日有8只ETF已敲定上市日期 [4] - ETF的扩容可带动底层资产的交易活跃度,资金持续流入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 [4] - ETF的大量上市和交易有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和信息透明度,促使定价更合理有效,并促进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传播 [5]
电池ETF上周领涨,机构:看好周期与技术共振丨ETF基金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1:15
证券市场回顾 - 上周上证综指上涨0.11%,收于3954.79点,深证成指上涨0.67%,收于13378.21点,创业板指上涨0.5%,收于3187.53点 [1] - 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上涨,纳斯达克综指上涨2.24%,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75%,标普500上涨0.71% [1] - 亚太市场表现分化,日经225指数上涨6.31%,恒生指数下跌0.97% [1] ETF市场整体表现 - 上周股票型ETF周度收益率中位数为0.23% [2] - 各类别ETF中,主题指数ETF表现最佳,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周度收益率最高,达7.75% [2] - 规模指数ETF中嘉实中创400ETF收益率最高为2.4%,行业指数ETF中南方中证新能源ETF收益率最高为5.94% [2] ETF涨跌幅排行 - 涨幅前五的ETF均与电池和光伏主题相关,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以7.75%的涨幅居首 [4][5] - 跌幅前五的ETF均为上证科创板芯片主题ETF,国联安上证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ETF跌幅最大,为-5.35% [5] ETF流动性 - 上周股票型ETF市场日均成交额增加13.3%,日均成交量增加46.7% [6] - 股票型ETF换手率增加0.22% [6] ETF资金流向 - 资金流入最多的ETF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流入50.84亿元,其次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流入16.47亿元 [9] - 资金流出最多的ETF为鹏华中证酒ETF,流出3.51亿元,华安创业板50ETF流出3.34亿元 [9][10] ETF融资融券 - 上周股票型ETF融资余额由474.861亿元提升至491.454亿元,融券余量由25.678亿份提升至26.069亿份 [11] - 周内融资买入额最高的ETF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买入总额8.85亿元 [11] ETF存量市场 - 市场上存量ETF共计1331只,其中股票型ETF1052只,债券型ETF53只,货币型ETF27只,商品型ETF17只,跨境型ETF182只 [12] - ETF市场总规模达到56990.32亿元,较前一周增加68.78亿元,股票型ETF规模为37244.71亿元,占比65.4% [15][17] ETF规模变动 - 股票型ETF总规模较前一周增加56.39亿元 [17] - 主题指数ETF中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周度规模增幅最高,为20.99亿元,规模指数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幅最高,为41.1亿元 [17] ETF发行与成立 - 上周无新ETF发行,有8只新ETF成立,涵盖港股通科技、金融科技、通用航空等主题 [18] 机构观点 - 财通证券看好固态电池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认为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18] -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传统锂电设备厂商的优势有望延续至固态电池,增量设备将带来新市场机遇 [18]
兴业基金徐成城:科技赋能 看好金融板块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8:45
公司ETF业务发展 - 2024年四季度以来ETF业务发展加速 产品线从宽基逐步向行业主题有序推进 [1] - 近日推出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 旨在让投资者分享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1] - 公司积极拓展权益业务 在ETF产品线上从宽基起步逐步拓展到细分主题赛道和策略指数 [4] - 此次布局金融科技ETF与股东方兴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方向十分契合 [3] 金融科技行业前景 - 金融企业的科技转型趋势将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 [1] - 金融科技ETF凭借高弹性表现一度超越证券ETF成为新晋市场风向标 [2] - 金融行业积极探索科技转型加大科技投入 金融科技企业景气度随之提升 [2] - 无风险利率下降和利差收窄使传统金融行业收益下行 科技转型是获取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 [2] - 金融科技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易形成龙头效应 业务增长前景将显著受益于金融行业科技转型诉求 [2] - 国家鼓励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降低投资理财门槛需数据和技术支持 政策给行业带来激励导向 [2] - 金融科技行业肩负提高人民币国际支付流通份额的重要使命 科技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 [3] - 市场处于行情启动阶段 科技领域竞争加剧 我国科技储备和后发优势有望推动科技成长类资产估值抬升 [4] 金融科技ETF投资逻辑 - 在A股行情持续活跃背景下 兼具金融与科技双重属性的金融科技主题ETF可能有突出弹性表现 [1] - 金融科技企业与券商业务联系紧密 券商业绩与股市表现关联度高 金融科技ETF表现更具弹性和锐度 [2] - 在利率下行周期 成长风格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环境 金融机构将收益用于科技转型将共同推动金融科技领域估值重塑 [4]
兴业基金徐成城: 科技赋能 看好金融板块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6:33
公司ETF业务发展 - 2024年四季度以来ETF业务发展加速产品线从宽基逐步向行业主题有序推进包括上证180中证A500科创综指自由现金流等[1] - 近日推出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旨在让更多投资者分享金融科技发展成果[1] - 公司作为兴业银行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紧跟集团发展战略与金融科技步伐凭借对金融行业的切身理解进行布局[4] 金融科技行业前景 - 金融企业的科技转型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在A股行情持续活跃背景下兼具金融与科技双重属性的金融科技主题ETF可能具有突出弹性表现[1] - 金融科技企业自身和券商业务联系紧密券商业绩与股市表现关联度高同时金融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共同提升金融科技企业景气度使其表现更具弹性和锐度[2] - 随着无风险利率下降和利差收窄传统金融行业收益下行需通过科技转型拓宽支付财富管理风险控制等环节的收益来源形成第二增长曲线[2] 金融科技行业驱动因素 - 金融科技行业技术壁垒高易形成龙头效应业务增长前景将显著受益于金融行业的科技转型诉求[2] - 国家积极鼓励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降低投资理财门槛需数据和技术支持政策维度带来激励导向[2] - 人民币国际支付流通份额的提升需依靠科技在支付流动环节的广泛应用为金融科技行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3]
科技赋能 看好金融板块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4:13
公司ETF业务发展 - 2024年四季度以来公司ETF业务发展加速产品线从宽基逐步向行业主题有序推进[1] - 公司近日推出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旨在让更多投资者分享金融科技发展成果[1] - 公司积极拓展权益业务在ETF产品线上从宽基起步逐步拓展到细分主题赛道和策略指数[3] 金融科技行业前景 - 金融企业的科技转型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1] - 金融科技ETF凭借高弹性表现一度超越证券ETF成为新晋市场风向标[1] - 金融行业积极探索科技转型在科技领域加大投入金融科技企业景气度随之提升[1] 金融科技行业驱动因素 - 无风险利率下降和利差收窄推动金融行业通过科技转型拓宽收益来源如支付、财富管理、风险控制等环节[2] - 国家积极鼓励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降低投资理财门槛离不开数据和技术支持为行业带来政策激励[2] - 人民币需要拓展在国际支付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科技在支付、流动环节的应用至关重要是行业重要机遇[2] 公司战略与优势 - 布局金融科技ETF与股东方兴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方向十分契合[2] - 作为银行系公募公司具备禀赋优势在固收领域积累了丰厚投资经验与完备产品体系[3] - 公司紧跟集团发展战略对金融行业整体发展演进有切身理解[3] 市场环境与估值 - 市场处于行情启动阶段科技领域竞争加剧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储备和后发优势有望推动科技成长类资产估值抬升[4] - 在利率下行周期成长风格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环境[4] - 金融机构将过去积累收益用于科技转型共同推动金融科技领域估值重塑[4]
公募密集布局权益市场 新发基金聚焦科创和港股
证券时报· 2025-10-13 06:04
新发基金整体概况 - 10月全市场新发基金数量显著增加,截至10月11日已确定发行的产品达86只,有望迎来发行小高峰 [1] - 权益类产品(股票型+混合型)合计占比达76.7%,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47只占据主导地位,混合型基金发行19只 [1] - 债券型基金发行9只,QDII、公募REITs和FOF基金分别发行1只、2只和8只 [1] 权益类产品布局重点 - 科创板主题基金成为热点,华商科创创业精选、前海开源上证科创板50等9只相关产品密集亮相 [1] - 高端制造领域备受关注,国泰半导体制造精选、鹏华制造升级等6只产品聚焦高成长赛道 [1] - 公募对科技创新主线的布局力度持续加大,反映了市场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回升 [1] 港股与被动指数产品动态 - 港股市场成为布局重点,嘉实恒指港股通ETF、南方中证港股通50ETF等7只港股通ETF同步发行 [2] - 平安恒生指数增强等3只增强型产品同期亮相,丰富了港股投资策略的多样性 [2] - 被动指数型基金新发26只,覆盖多个细分领域,包括6只行业主题产品和Smart Beta策略产品 [2] 基金公司发行策略 - 10月共有31家基金公司参与新基金发行,市场参与热情显著回升 [3] - 头部公募如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展现出强劲推出节奏,单月均有4到5只新产品 [3] - 华安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采取主被动双线策略,同步布局主动管理和被动指数产品 [3] 市场驱动因素 - 新基金发行回暖受益于三季度末以来A股估值修复效应明显提振投资者信心 [3] - 公募基金行业积极把握情绪回暖与市场窗口期,加快产品申报与发行节奏 [3] - 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审批效率提升,推动更多创新型产品落地 [3]
知名基金经理出手!10月超70只新基发行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11:13
10月新发基金概况 - 10月新发基金总数达73只,其中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10月9日)即有23只基金开启发售 [1][2] - 权益类基金占据主导地位,股票型基金共38只,占比超过一半 [2] - 除权益类产品外,10月还将发行8只债券型基金、8只FOF、2只REITs和1只QDII基金 [2] 权益类基金产品结构 - 新发股票型基金中,仅3只为普通股票型基金,其余均为被动指数型或增强指数型基金 [2] - 指数型基金涵盖宽基指数(如易方达上证380ETF联接A、永赢沪深300指数增强A)以及行业和策略主题指数(如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大成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 [2] - 混合型基金共16只首发,包括1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1只灵活配置型基金 [2] 知名基金经理动态 - 鹏华基金闫思倩管理的鹏华制造升级A于10月9日发行,此为该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的第6只基金 [3] - 财通基金金梓才管理的财通品质甄选A将于10月16日发行,此为该基金经理时隔2年再度管理的新基金,也是其同时管理的第7只基金 [3] - 国金基金姚加红、中欧基金蓝小康、汇添富基金马翔等其他知名基金经理在10月均有新基金发行 [4] 机构后市观点 - 华宝基金对市场中长期表现保持乐观,认为大盘上涨或仍未结束,建议关注科技方向以及机器人、游戏、电力设备等板块的轮动机会 [5] - 华夏基金认为,伴随三季报披露、重要经济数据发布及“十五五”规划等宏观事件,市场后续不具备大级别调整风险,有望逐步积攒向上动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