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配置

搜索文档
多只基金收益率一周狂飙近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1:29
A股市场表现及基金动态 - 上证指数近期接连突破3500点、3600点、3700点整数关口,市场呈现强势上攻态势 [1]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最近一个月上涨9.89%,超三成偏股混合型基金回报率超过10%,28只基金回报率超25% [3] - 次新主动权益基金加快建仓节奏,信澳优势行业A、招商科技智选A、工银科技先锋A等成立不足1个月的基金周回报率达7%-9.84% [1][4] 次新基金建仓策略分析 - 基金经理采取快速建仓策略,重仓算力、芯片、半导体等热门科技板块,实现与市场行情共振 [1][4] - 快速建仓优势在于抢占市场先机,如工银科技先锋A等基金成立1个月即斩获10%收益率 [3][4] - 该策略存在市场转向时净值快速回撤风险,且建仓成本较高导致抗波动能力较弱,目前采用该策略的基金仍属少数 [5]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调整 - 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股票测算仓位达85.84%(周升0.39%),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分别为89.6%、85.56%、84.03% [7] - 行业配置上增持科技(TMT)、新能源、金融板块,减持军工、制造和消费板块,通信板块因AI算力投入高增获重点加仓 [7][8] - 风格上向高股息、低估值方向调仓,银行等板块获增持以获取稳定分红与估值修复收益 [7] 机构看好的投资方向 - 科技赛道中AI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边缘计算等方向受青睐,当前板块估值分位数不高具备配置性价比 [8] - 大金融板块(券商、保险、银行)因估值低位修复潜力被关注,金融IT或迎估值业绩双击 [8][9] - "反内卷"政策推动下,光伏、玻璃、钢铁等周期品及有色、家电等出口链品种存在配置机会 [9] 市场结构性机会提示 - AI海外链和创新药等景气行业交易拥挤度上升,资金开始转向AI应用、半导体先进制程等赔率合适的方向 [9]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外需驱动的出口链品种可能受益于海外货币财政双宽环境 [9] - 建议采用均衡配置应对市场波动,关注科技主线中估值合理的细分领域及政策催化行业 [8][9]
沪指连捷 谁在入场?次新基金布局路径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3:01
最近一个多月,A股持续上攻,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500点、3600点、3700点三个整数关口。 多只次新基金火速建仓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处于建仓期的基金净值快速上涨,说明基金经理大概率采取了快 速建仓策略,并重仓了算力、芯片、半导体等热门板块。 除了次新基金"跑步入场",近期,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小幅上升,且加仓了科技板块,显示出机构对 科技赛道的乐观情绪。不过,有基金公司提醒,AI海外链和创新药等景气行业在经历市场资金集中抱 团后已变得交易拥挤,增量资金恐高或寻找低位品种。 在此背景下,一些成立时间较短的次新主动权益基金明显加快了建仓节奏,短期内净值呈现大幅异动。 例如,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信澳优势行业A、招商科技智选A、工银科技先 锋A最近一周(8月11日—8月15日)的回报率均达到9%以上;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华商致远回报A的 周度回报率也都超过7%。 随着A股大盘指数加速攀登,主动权益基金的净值快速修复。 截至8月15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最近一个月上涨了9.89%。 同期,超三成偏股混合型基金跑赢同类平均水平,回报率超过10%。 其中,国投瑞银新能源、信澳 ...
基金公司营销“画风”生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09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多只绩优基金开启限购模式,包括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A/C类份额(单日单账户限购1000万元)、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A/C类(单日限购100万元)、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单日限购1000万元)等 [1][2] - 限购基金多为今年高回报产品,如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回报率56.37%、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回报率135.09%、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回报率49.74%、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回报率83.82% [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8月15日起单日限购2万元(7月24日曾限购20万元),该基金年内回报率29.55% [2] 限购原因分析 - 避免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导致现有持有人收益被摊薄,高位新资金难以快速建仓会造成资金闲置降低效率 [2] - 控制产品规模防止超过基金经理能力圈,化解"船大难掉头"问题,限制套利行为保护原持有人利益 [3] - 反映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型的趋势,本轮行情中基金公司对规模扩张表现克制 [3] 产品布局调整 - 限购基金集中于创新药、科技、军工等交易拥挤的热门赛道 [1][3] - 基金公司同步挖掘其他细分赛道产品,如有色/化工主题基金、"固收+"、FOF等均衡配置选择 [3][4] - 超90%的FOF产品年内取得正收益,成为资产配置新方向 [4]
今天的两条主线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8-04 21:34
市场情绪与韧性 - 普通投资者对A股在逆风环境下展现的韧性表示认可 认为逆风翻盘比顺风上涨更能提振信心 [1] - 港股恒生指数与南下资金出现明显背离 南下资金单日净卖出超180亿港元 为去年9月以来第三大净卖出 但恒指仍持续走高 [3] - A股情绪日内显著修复 三大指数早盘翻红 中国神华港股日内振幅超8%(低开-3%至飙涨+5%) [13] 降息交易主线 - 全球股市(除日经225外)普遍反弹 美股标普500涨0.7% 纳指100涨1% 主因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90%的预期强化 [5][7] - 美元指数高位跳水1% 推动外资回补非美资产 人民币中间价单日上调超100基点 创半年最大升幅 [8][9] - 黄金受益于降息预期 COMEX金价突破3420美元/盎司 单日涨幅超2% 黄金股ETF(159562)大涨4.49% [25][26][27][28] 资金行为与市场动态 - 南下资金上周狂买600亿港元 部分承接外资卖盘 本周逻辑反转后外资快速回补 [9] - 融资余额呈现"九深一浅"模式 连续三轮出现9日净买入后第10日净卖出 显示场外资金充裕且保持理性 [15][17] - 债券市场出现新变化 30年期国债利率下午13:30率先上行 10分钟后沪深300跟随 机构行为显示公募加速卖出债券 [18][20] 资产配置建议 - 强调"地区分散、均衡配置、多元资产"的核心策略 建议普通投资者以不变应万变 [21] - 黄金ETF(518850)与黄金股ETF(159562)管理费均为0.15% 为全市场最低费率同类产品 [28] 政策与债市观察 - 央行7月未买卖国债 MLF净投放1000亿 逆回购净投放2000亿 债市交易逻辑围绕"新老划断"展开 [30][31] - 央行可能根据新发债券利率情况决定是否重启买债 以控制地方债付息成本 [32]
A股大逆转!重磅信号来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8-04 19:17
A股市场逆转分析 - A股三大指数午后逆转翻红,超3800只个股上涨,军工、贵金属、机器人板块领涨,保险、传媒板块小幅回调 [1][2][4] - 两市成交额缩量至1.49万亿元,分析认为连续上涨后需阶段休整,但支撑上涨的根本逻辑未变 [4] - 逆转原因包括人民币汇率上涨、国债利息征税新政推动高股息资产抢筹、军工板块事件驱动 [7] 机构动向与市场信号 - 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环比大涨超5个百分点,62%百亿私募维持重仓或满仓,公募权益型基金仓位处于历史中等偏高水平 [8] - 机构认为8月中上旬受业绩披露及关税落地扰动震荡,下旬随政策发力和增量资金入场,指数有望再创新高 [16] 历史牛市规律与行业轮动 - 过往四轮牛市时间节点与五年规划交替有关,2025-2026年可能成为牛市主升浪 [10] - 历史牛市领涨行业集中在军工、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 [13] 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 - 建议提前布局避免边涨边追,科创综指、中证2000等小盘成长指数年内已涨20%,热门主题涨幅达30%-40% [19] - 保持理性及时止盈,回顾07年、15年牛市,上证指数均以尖顶形态结束 [23] - 均衡配置兼顾防御和进攻,看好科技成长、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补涨、高股息防御板块 [29]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军工板块因陆军无人化作战模式披露及无侦-10起飞画面曝光领涨 [7] - 科技成长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半导体、军工长期潜力大,高股息防御板块如公用事业、国有大行、煤炭抗风险能力强 [29]
今天为何大跌?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31 21:28
播客内容要点 - 播客讨论了2022年以来保险规模快速增长的底层逻辑 [6] - 分析了2024年监管主导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的原因 [6] - 探讨了财政部对国有保险公司考核机制改革对股市的利好影响 [6] - 讨论了1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后的投资方向选择 [6] - 分析了4月7日市场大跌时基金经理的应对策略 [6] - 强调了筛选固收+产品时资管公司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6] - 提出了100万资金的配置建议 [6] - 探讨了基金投顾在资管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6] 市场行情分析 - 当日权益市场跌幅较大,超过80%个股下跌,全市场中位数跌幅1.45% [10] - 990只偏股ETF中仅有不到60只实现盈利 [10] - 外部因素主要与中美贸易谈判相关,美国与韩国达成15%关税协议 [12] - 美元指数在连续6个月下跌后7月反弹超3% [12] - 内部因素主要是反内卷交易降温,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板块领跌 [14] - 7月PMI数据显示除原材料价格外几乎所有分项环比下跌 [16] - 三大钢企联合声明反对投机炒作,暂停钼铁采购 [16] - 钼铁价格上涨35%可能导致特种钢成本倒挂 [17] 投资建议 - 建议保持地区分散配置以熨平周期波动 [20] - 建议保持均衡配置而非追逐热点,举例老铺黄金和布鲁克近期高位下跌35% [20] - 港股药X康德因配售消息下跌5.6%,配售价104-106块 [21] - 建议关注苹果等公司财报后再决定是否增加全球配置 [23] - 表韭全球产品单日限购额度已提升至3万/每日 [24] 产品信息 - 招行App首页推荐了相关播客内容 [1] - 7天闲钱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2.74%,赎回T+1到账 [2] - 纯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6.27%,近1年涨跌幅2.99%-3.59% [2]
风险月报 | 权益估值中枢整体上移,不同参与者情绪分化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25 13:47
沪深300指数风险评分 - 中泰资管风险系统评分49 80 较上月45 39明显上升 权益评分从中等偏低风险区间向中等区间靠近 [2] - 沪深300估值55 08 较上月46 58上升 估值中枢上移 前次超过55分出现在去年9月30日 [2] - 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钢铁 电子 房地产等8个行业估值高于历史60%分位数 电子 汽车 机械为新增高估值行业 [2] - 仅农林牧渔 食品饮料两个行业估值低于历史10%分位数 [2] 市场预期与情绪 - 市场预期分数56 00 较上月48 00上升 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5 3%高于全年目标 [3] - 市场情绪分数41 41与上月42 89基本持平 仍处谨慎区间 呈现机构资金积极与个人资金观望的分化特征 [3] - 两融分数处历史高位 公募基金发行分数回落至历史中低位 波动率与涨跌停分数保持平稳 [3] 宏观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GDP 66万亿元 同比增长5 3% 其中二季度环比增长1 1% [9] - 二季度最终消费贡献2 7个百分点 净出口贡献1 2个百分点 处于2022年以来较高水平 [10] - 6月工业生产增速6 4%由外需拉动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 1%为2022年以来首次单月负增长 [11]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2 9%跌幅加深 制造业与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下行3 4和5 0个百分点 [11] 债市评分与特征 - 债市风险系统评分73 3分 资金面保持宽松 机构对降准降息预期乐观 [9] - 1-3年期国债利差空间优于中长端 长端箱体运行格局有望延续 [12] 大宗商品黑色板块 - 黑色板块风险评分63 6 较上月大幅上升 政策驱动煤炭价格反弹 [15] - 1 2万亿水利大基建刺激黑色系品种 但现货价格能否持续上涨取决于供需平衡 [15]
帮主郑重:指数喧哗中的估值洼地,你搭上主线机会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7-12 13:34
市场表现分析 - 指数已上涨至3550点附近 较前期低点显著回升 3674点并非年度高点[3] - 近期市场上涨主要由大金融板块驱动 银行股对指数贡献突出[3] - 多数投资者持仓未配置银行股 导致账户表现与指数涨幅脱节[3] 行业配置问题 - 当前市场呈现"主线明确 力道集中"特征 银行板块成为唯一领涨主力[3] - 投资者持仓结构失衡 未紧扣主线板块 错过本轮银行股行情[3] - 均衡配置策略缺失 导致无法跟上市场节奏[3] 潜在投资机会 - 银行板块估值提升后 基本面良好的其他板块将显现价值洼地[4] - 市场反弹逻辑基于政策发力和经济修复预期 该主线将持续演绎[4] - 资金可能从银行板块流向其他政策受益领域 需关注轮动机会[4] 投资策略建议 - 坚持政策引导 产业趋势和真实价值的主线思维[5] - 保持均衡配置 避免因短期波动调整持仓结构[5] - 对基本面扎实的标的保持耐心 等待板块轮动机会[4][5]
兴证全球基金杨世进:秉持缓进之道 做投资长跑者
上海证券报· 2025-07-06 22:57
投资理念与框架 - 投资风格以估值为锚,以成长为底色,以创新为动力,注重适应社会发展规律[1] - 投资框架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包括历史规律、产业演进规律、技术演化规律和公司发展规律[2] - 战术上采用均衡配置和分散投资策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2] - 对股市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客观实际、股票市场规律和股价,通过理解社会变化和股票投资规律进行决策[3] 行业与选股策略 - 重点关注医药、新能源和科技行业,同时基于对周期的研究重仓电力和红利属性个股[2] - 选股关注三个方面:公司对社会和客户的价值、成长股的发展空间(渗透率指标)、竞争壁垒和市值空间[3] - 医药行业的特点包括成长性、周期制造属性和科技股属性(如创新药)[1] 业绩表现 - 兴全多维价值A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23.58%,超越业绩比较基准8.79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3月31日)[2] 职业背景与成长路径 - 从医药研究起步,能力圈逐步拓展至周期和科技领域[1] - 公司提供长期培养路径,允许基金经理自由尝试和拓展能力圈[4][5] - 研究团队沟通顺畅,环境支持自由成长,不限制投资风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