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

搜索文档
【渭南】大荔冬枣园里来了AI采摘机器人
陕西日报· 2025-07-13 08:10
"用机器人采摘冬枣,能不能行?"2024年8月,这个想法便在渭南市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 书记马红丽心中萌生。 转机出现在2024年11月。马红丽前往深圳,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王勃然探讨冬枣产业 发展难题。"用机器人采摘冬枣,能不能行?"想法一出,立刻得到回应。 一场科技助农"接力赛"就此展开。 今年全国两会上,马红丽提交建议,希望通过AI采摘机器人等推动农业"火花技术"赋能果业可持续 发展。 冬枣产业是大荔县的主导产业。目前,该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红丽经 常听到群众反映:每到采摘季,大家就犯愁。 为啥犯愁?大荔县两宜镇果农申红钢说:"天不亮我们就得进大棚,赶在太阳升起前多摘些冬枣。 到了中午,大棚里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根本待不住人。雇人采摘冬枣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熟果得抢 收,晚了就落果。" 像这样的话,马红丽听了无数遍。她想:"周边家家户户都种冬枣,要是有更高效的采摘办法,果 农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7月4日,在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冬枣大棚里,马红丽激动地说:"从全国两会建议到AI采摘机 器人进大棚,我兑现了对乡亲们的承诺。" 冬枣大棚里,一台白色机身、配有精密视 ...
【省气象局】黄河流域气象工作会议在陕西召开
陕西日报· 2025-07-02 06:31
会议概况 - 2025年黄河流域气象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总结2024年气象保障服务进展及《"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落实情况 [1] - 黄河流域9省(区)气象部门围绕党建与业务融合、文化铸魂等主题交流经验 [1] - 会议部署2025年黄河流域气象保障和汛期服务工作 [1] 气象保障措施 - 陕西气象部门构建"13161"递进式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风险预警联动机制,强化防灾减灾防线 [1] - 建立国家级苹果、猕猴桃气象服务中心及"农业气象科技小院",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1] - 开展苹果花期防霜减灾试验和冰雹防御体系建设,雹灾冻害损失从20多亿元降至不足1亿元 [1] 未来规划 - 陕西省气象局将提升流域监测预报技术能力,深化与其他沿黄省份的业务融合 [2] - 会议发布《关于加强黄河流域气象部门党建交流协作的倡议》 [3] 参会机构 - 沿黄9省(区)委直属机关工委、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研究团队等受邀参会 [3] - 中国气象局、黄河流域9省(区)气象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陕西省相关厅局负责人出席 [3]
滨州|滨州市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滨”字号品牌故事向世界展现魅力
大众日报· 2025-05-30 09:07
品牌建设成果 - 滨州市18家企业上榜"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品牌强度合计达14997,品牌总价值达1121.33亿元,上榜企业数量、品牌强度均居全省第2位,品牌价值列全省第3位 [2] - 博兴县厨具产业2800余家企业占据全国40%市场份额,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培育出金佰特、美厨、鲁宝等知名品牌 [2] - 21个品牌主体入选"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3] 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 - 滨州市印发《品牌故事挖掘行动方案》《"好品滨州"质量公共品牌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2] - 打造"滨智享"质量驿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质量基础设施服务 [3] - 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 [3] 产业升级与标准建设 - 构建"研发—标准—产业"协同发展生态,让标准成为产业升级、品牌发展的指南 [3] - 从厨具制造智能化标准到冬枣种植绿色标准,滨州企业将生产经验转化为行业规范 [3] - "滨州标准"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3] 企业品牌案例 - 魏桥连续20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 [3] - 中裕食品建立以"中裕"为主打的品牌矩阵,形成小麦循环产业链 [4] - 博兴厨具实现从"贴牌代工"到"品牌出海"的蜕变 [2] 品牌传播与影响力 - "食域滨州""粮油金三角""好品滨州"等品牌故事突破区域界限 [4] - 博兴厨具、惠民绳网、沾化冬枣、北海对虾等成为滨州产业文化符号 [4] - "滨"字号品牌向世界展现"品质滨州"的独特魅力 [4]
“好品山东”入湾区,2025港澳山东周诚邀您共品齐鲁风味
南方农村报· 2025-05-20 18:00
山东农业品牌建设 - 山东打造"好品山东"品牌矩阵,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8个,其中21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7][8] - 2023年24个农业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总数累计达到171个,构建"好品山东+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体系 [9][10] - 市级层面打造"泉水人家""青岛农品""产自临沂"等区域品牌,县级层面突出"一县一品",全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351个 [11][12][16][17] 特色农产品与产值 - 章丘大葱年产值超10亿元,莱芜黑猪品牌价值突破50亿 [23] - 崂山绿茶、大泽山葡萄通过"农旅融合"模式带动10万农民增收 [30][31] - 沂源苹果出口30余国,高青黑牛品牌价值超百亿 [39][40] - 枣庄石榴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开发120余种深加工产品 [46][48] - 栖霞苹果年产值超百亿,莱阳梨古树梨膏成养生佳品 [56][57] - 寿光智慧大棚年产蔬菜450万吨,制定全国蔬菜价格指数 [59][60] - 金乡大蒜出口量占全国70%,济宁"一粒米一头蒜"经济年创汇超10亿美元 [71][72] - 乳山牡蛎年产量50万吨,文登西洋参占全国七成份额 [82][83] - 蒙阴蜜桃电商年销破10亿单,乐陵金丝小枣、德州扒鸡传承百年工艺 [88][90][91] - 冠县鸭梨年产量30万吨,沾化冬枣品牌价值超50亿 [93][102] 产业模式与创新 - 青岛构建"市级统筹、区市发力、企业创牌"三级联动体系,成立农产品品牌联盟整合头部品牌资源 [32][33] - 淄博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成立"淄博农品"产业联盟整合7大区域品牌 [40][41] - 潍坊打造"潍坊农品"全球IP矩阵,2023年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67亿元,同比增长45% [65][68][69] - 济宁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出海体系,金乡大蒜在TikTok东南亚直播间创下5分钟售罄200吨纪录 [73][74][75] - 临沂依托"物流之都"优势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网络,助力革命老区农产品外销 [89] - 菏泽以"一朵花一根药"推动产业升级,牡丹籽油被誉为"液体黄金" [104][105][106]
【渭南】金融业助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陕西日报· 2025-05-12 06:46
盐碱地治理成效 - 渭南市盐碱地总面积从2011年80.1万亩降至2024年46.2万亩[1] - 通过排碱工程改善排水面积62.7万亩 恢复卤阳湖生态湿地[4] - 盐碱地改造形成"米粮仓""蔬果园""鱼虾池"等新型农业形态[4] 金融机构支持措施 - 农发行渭南市分行建立三级联动机制 审批19.4亿元贷款 实际投放11.15亿元[2] - 邮储银行推出13.95亿元特色产业贷款 包含"果品贷""冬枣贷"等产品[3] - 陕西农信大荔联社创新"富柿贷"产品 实现一天内完成贷款发放[4] 产业转型成果 - 大荔县发展红枣产业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1] - 形成"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格局 覆盖粮食 大棚水果等涉农领域[3] - 冬枣产业链获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4] 项目融资创新 - 农发行采用"整体治理+合理利用"现金流模式 挖掘苗木销售 光伏用地出租等收益[2] - 整合水利建设 高标准农田 生态保护等多领域资金投入[2] - 针对公益项目特点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