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积分制
搜索文档
未来经济发展有了新方向!“要素化市场”试验开展,让人拭目以待
搜狐财经· 2025-09-20 19:48
试点地区选择与基础 - 国务院挑选的10个试点地区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分布在东中西部主要经济板块,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成渝等区域增长极 [3] - 试点地区基础雄厚且各具特色,如北京的科创资源、苏南的制造业基础、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为改革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3] - 部分试点地区如北京在科创金融、宁波在普惠金融方面已有探索基础,能降低改革试错成本并增强方案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5] 要素配置变革的具体实践 - 土地要素市场化探索取得成效,沈阳通过农村产权信息化交易平台出租永丰村1699亩水田,溢价率达23%,既增加农户收入又促进规模经营 [7] - 数据要素市场化实现新突破,深圳数据交易所创新流通模式使商业健康保险门诊理赔时间从2至3天缩短至平均28分钟 [7] - 劳动力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多地探索社保年限互认和居住证互通,资本要素配置更关注企业技术价值而非仅抵押物,技术要素收益分享机制得到改善 [9] 改革催生的行业机遇 - 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拓宽,潍坊天信散热器有限公司凭借30余项专利通过“创新积分制”获得900万元贷款,利率低至3.41% [11] - 轻资产运营的科技企业受益于融资机制创新,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获得500万元纯信用贷款 [12] - 数据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沈阳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2024年数据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为数据企业创造新机遇 [14] 改革面临的体制机制挑战 - 地方保护主义惯性可能形成隐性阻力,影响统一市场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因人均GDP、公共服务差距及产业结构断层面临对接难题 [16] - 不同地区在土地指标、税收分成、环保标准等领域存在政策壁垒,数据产权界定、算法专利审查等新型要素规则尚缺全国统一标准 [17] 改革落地推进的保障机制 - 国家层面强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分类施策原则,山东通过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运用“联合会诊”和“二次推荐”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 [19] - 试点地区加强跨区域合作,深圳数据交易所与北京、贵阳同行建立战略合作,实现产品互认上架,加速数据要素跨区域流动 [21] -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基础,需建立健全要素产权界定、交易规则和监管标准,为自由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21]
重磅!七部门印发,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20:00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1][12] - 目标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实现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衔接,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融资水平 [13] 重点支持行业及措施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 -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提供中长期融资 [5][14]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开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5][14] - 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及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14]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6][20] - 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拓宽资金来源 [6][20] 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7][18] - 推动长线资金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方向布局未来产业 [7][18]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8][16] - 支持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 [8][16] 绿色低碳转型 - 加快建设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应用 [19] - 支持环保、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推动绿色工厂转型升级 [19] 金融工具与政策支持 - 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9][26] - 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校院所等合作,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 [10][15] - 推进贸易结算跨境便利化,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10][23] 金融机构配套机制 - 银行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24] - 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服务 [15][25] - 鼓励金融机构派驻金融专员至重点产业链企业及产业集群 [25] 区域与跨境布局 - 支持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转移,加强转出地与承接地金融服务衔接 [22] - 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优化QFLP试点业务 [23]
国家七部门15项举措构筑科技金融体制 政策组合拳激活科技企业发展新活力
长江商报· 2025-05-27 07:04
政策框架与核心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15项政策举措,覆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个领域,旨在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 - 政策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需求,强化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持,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1][3] - 构建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体系,建立"四梁八柱"发展结构,既有存量政策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创新供给 [2] 创业投资与信贷支持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至全国18个城市及省份,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4] - 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 [2] - 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结构,扩大规模并降低利率,打造科技型企业专属融资渠道 [2] 资本市场与债券创新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3] - 创新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资金 [3]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三批规模合计达2220亿元,近期将批复第三批600亿元 [4] 创新积分制与数据赋能 - "创新积分制"通过3大类18个指标评价体系,将企业创新数据转化为金融机构可识别的财务数据 [6] - 截至2023年底,52万家科技型企业纳入积分制,7万家企业获银行推荐,7000家企业签约金额超880亿元 [6] - 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地1.22万笔业务,担保规模超380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 [6] 贷款支持与增长数据 - 2024年四季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获贷率46.9% [7]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63万亿元,同比增长7.5%,获贷率55.7% [7] - 2024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7]
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金融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00:39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七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1] - 政策旨在通过金融助力科技创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1] 创业投资优化 - 创业投资需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但目前行业在规模、质量、功能上仍存在不足 [2] - 政策重点包括拓宽保险资金等创投资金来源、改革国有投资机构管理与考评机制、优化创业投资项目退出机制 [2] - 强调落实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以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2] 科技金融风险管理 - 科技创新风险突出,需通过保险、担保等外部机制分散风险,如德国eVTOL企业Lilium和Volocopte破产导致投资机构损失 [3] - 政策提出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以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 [3] 金融科技需求侧改革 - 政策推广"创新积分制",涵盖技术创新、成长经营等指标,用于量化评价科技企业创新能力 [4] - 创新积分制有助于缓解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支持增信授信和投融资决策 [4] 科技金融开放生态 - 政策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推动科技金融"引进来"和"走出去" [5] - 2024年6月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境外收入突破4300亿元,发起14单跨境收购交易 [5] - 2024年一季度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外资机构大举布局中国科技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