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保险

搜索文档
科技金融投早投小要攥指成拳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1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突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 [1] -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投早投小",需解决股权投资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和银行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难题 [1] - 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提出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工具,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 [1] 股权投资机构的作用与优化 - 股权投资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需提升服务能力与意愿 [2] - 债券市场将建立"科技板",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发行机会 [2]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其长期投资耐心,同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畅通退出渠道 [2] 银行信贷的创新模式 - 银行信贷探索"贷早、贷小"路径,采用"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根据链主或投资机构的孵化情况提供跟贷 [3] -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虽具不确定性,但银行可通过供应链切入缓解风险,实现早期信贷支持 [3] - 需解决风险分担问题,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及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金融机构积极性 [3] 科技保险与风险分担 - 科技保险需创新产品与服务,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3] - 探索共保体方式为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任务提供风险分担方案,增强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3]
★发挥资本市场关键枢纽作用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根据《政策举措》,要发挥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 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额度规模,优化支持范围和流程机制。鼓励银行探索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 绩效考核方案。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科技发展。 5月14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 7个方面,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根据《政策举措》,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 新的关键枢纽作用,将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发挥北交所改革 试验田作用,完善契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要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 务能力的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根据《政策举措》,央地要联动推进全国科技金融工作,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开展科技金融政 策先行先试、推广创新积分制、区域科技金融实施成效评价。 《政策举措》明确,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 ...
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金融时报· 2025-06-30 11:18
科技金融的重要性 - 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AI技术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约7万亿美元价值[2] - 大国竞争的焦点是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各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争夺科技制高点[3] -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4] - 科技金融通过资本配置为技术资本提供孵化温室,加速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程[5] 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 创业投资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2024年早期投资占比达67.43%[7]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86家,A股市值合计6.80万亿元,债券市场"科技板"首批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8]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9] - 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全国科技保险保费收入388亿元,风险保障规模超7万亿元[10] 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 - 早期科创项目识别能力薄弱,技术专业性强且缺乏跨领域人才和有效识别机制[11] - 耐心资本体系培育不足,科技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特性与民间资本逐利性相悖[12] - 政府资本投资面临追责机制与退出机制双重困境,影响投资可持续性[13] - 政府投资撬动民间资本困难,资本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国有资本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14] 科技金融政策建议 - 构建跨领域评估人才网络和数智化评估工具,完善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闭环[15] - 培育耐心资本需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市场化运作与生态协同[16] - 构建"投退闭环"机制,国有资本"后端托底"并强化风险管理与激励机制[17][18] - 优化投资环境需增强政策引导、优化竞争格局、完善服务体系[19] - 体制机制创新需差异化布局科技金融资源,构建全周期动态监测框架[20]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陈茂波表态,香港金管局将尽快处理稳定币牌照申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07:03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NO.1 陈茂波:香港金管局将尽快处理稳定币牌照申请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撰文表示,随着数字资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对稳定 币的需求料将进一步增加。稳定币既可不受传统支付时间和地域限制作为交易媒介,还可凭其可编程的 特性,开拓多元化的创新方案,使金融服务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注意到不少市场参与者均对此很感兴 趣,在《稳定币条例》生效后,香港金管局将尽快处理收到的牌照申请,以便合资格的申请人开展其业 务。 NO.2 国家药监局:拟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 6月16日,国家药监局在总结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 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进一步支 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提高临床研发质效,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 日内完成审评审批。通道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鼓励全球早期同步研发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服务 临床急需和国家医药产业发展。 NO.3 高盛再次唱多:全球资金回归中国 ...
推动更多金融活水涌向科技创新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1
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此次文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强 化政策组合的衔接互补、落实落细和整体效能,这不但有利于充分释放既有的政策红利,还有助于强化 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协同、中央和地方联动。随着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见 效,在金融活水精心浇灌下,"科技之花"将结出更多更优"产业硕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 的活力。 当前,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但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供给还 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18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具有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 期限长的特点,投资者众多、市场成熟度高,能够为科技创新领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 资金。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科技板"应运而生,以科技创新债券为引领,建立"股债联动"的综合支撑 体系,有效匹配科技型企业各阶段融资需求。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发展,首先,可以缓解股权投资行业筹资困境,带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 科技。有研究估计,此次有望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推动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股票发行 交易市场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其次,通过创设科 ...
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科技日报· 2025-05-23 09:28
政策框架体系 - 科技部联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1] - 文件起草过程中推动科技创新需求侧和金融供给侧同向发力,建立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体系 [1] 政策举措内容 - 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2]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2]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3] - 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 [3] 资本市场进展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9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上市公司集群,一批"硬科技"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5] - 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5] 债券市场创新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超25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4] - 人民银行将重点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完善配套支持机制 [6] 金融服务体系 -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3类体系、4项试点、5类金融机构 [6] - 人民银行将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优化13个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6]
让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七部门推出15项重磅举措
第一财经· 2025-05-22 23:25
作为实现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的基础性、引领性制度安排,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 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 策举措》(下称《政策举措》)。 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 量政策的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 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对科技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金融监管总局开展多项试点工作,为科技企业引入长期 资本。 比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18个城市及所在省份,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 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前两批试点金额分别为500亿元、1120亿元,第三批600亿元 近期将批复,累计试点金额达2220亿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在18个城市开展,并购贷款期限从7年 延长至10年,资金占比从60%提升至80%,已全面落地;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联合相关部门解决 知识产权登记、评估、处置难题。 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中发挥关键枢纽作用。《政策举措》提出,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 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
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金融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00:39
近日,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 措》(简称《举措》),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支持科技创新,加强财政 政策引导,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以及完善科技金融生态等七个方面内容,提出了15项科技金融政 策举措。 再次,做好金融科技的关键不仅在于金融供给侧,更需着眼于科技企业的需求侧。《举措》提出"在全 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拓展创新积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也是抓住缓解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 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痛点。科技部自2020年起在国家高新区试点"创新积分制",目前进一步扩展到全 国,主要涵盖技术创新指标、成长经营指标、辅助指标等,可用于对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我们看到,虽然有诸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都在试图评估科技企业信用状况,但还缺乏成熟而标准的方 法,也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共识基础。对此,创新积分制有助于深入发掘企业需求侧特征,更好地让金融 机构了解和研判科技企业状况,从而依托创新积分进行增信授信和投融资支持。 杨涛(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众所周知,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努力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 ...
社论丨提高创新效率,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2:01
我国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创业投资。但是,我国目前创投规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创 新资本供给较为短缺,资金结构亟待优化。而且随着市场周期的变化,目前风投体系呈现一定的"去风 险化"特征,出现一些明股实债或对赌回购等现象,使得风险投资市场中市场化资金有所下降。《政策 举措》从国家战略层面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且从拓宽资金来源、强化投资方向、完善投后 管理、健全退出通道等方面提供全周期、全面的政策指引,其高度、广度、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资本市场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金融枢纽,但此前对拟上市科技企业的评价方法与传统企业相同,导致 科技企业难以上市融资,在债券市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政策举措》提出将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 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等,同时,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健全了资本市场科技 金融服务体系。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纵观历史,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 融创新、兴于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牵引新技术持续投入产业体系,促使产业发生跨越式变革。"科 ...
科技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7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
证监会发布· 2025-05-15 16:11
总体要求 - 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4] - 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 [4] - 加强对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服务,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4] 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 [5] - 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试点 [5]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5] - 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优化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6] 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 - 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额度规模,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7]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在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科技支行 [8] - 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8]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 [9] - 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 [9]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 [9] 科技保险支持创新 - 制定推动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10] - 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分散试点 [10] 财政政策引导和支持 -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用好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12] - 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 [12] 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 重点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先行先试科技金融创新政策 [13] - 高水平建设北京市中关村、济南市和"长三角"地区五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13] 科技金融开放合作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便利性 [14] - 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