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金融投早投小要攥指成拳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1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突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 [1] -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投早投小",需解决股权投资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和银行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难题 [1] - 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提出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工具,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 [1] 股权投资机构的作用与优化 - 股权投资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需提升服务能力与意愿 [2] - 债券市场将建立"科技板",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发行机会 [2]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其长期投资耐心,同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畅通退出渠道 [2] 银行信贷的创新模式 - 银行信贷探索"贷早、贷小"路径,采用"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根据链主或投资机构的孵化情况提供跟贷 [3] -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虽具不确定性,但银行可通过供应链切入缓解风险,实现早期信贷支持 [3] - 需解决风险分担问题,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及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金融机构积极性 [3] 科技保险与风险分担 - 科技保险需创新产品与服务,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3] - 探索共保体方式为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任务提供风险分担方案,增强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3]
★发挥资本市场关键枢纽作用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1][2] - 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 [2] - 进一步发挥北交所改革试验田作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1][2] - 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1][2] 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至18个省份 [1] - 支持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1] - 鼓励社保基金会开展股权基金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1] - 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 [1] 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 - 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 - 扩大再贷款额度规模,优化支持范围和流程机制 [2] - 鼓励银行探索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绩效考核方案 [2] - 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科技发展 [2] 科技保险支持创新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 - 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2] -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试点 [2] - 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2] 财政政策引导支持 - 用好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2] - 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2] - 落实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 [2] 区域与跨境金融创新 - 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开展政策先行先试 [3]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提高股权投资便利性 [3] - 用好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3] - 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3]
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金融时报· 2025-06-30 11:18
科技金融的重要性 - 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AI技术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约7万亿美元价值[2] - 大国竞争的焦点是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各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争夺科技制高点[3] -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4] - 科技金融通过资本配置为技术资本提供孵化温室,加速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程[5] 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 创业投资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2024年早期投资占比达67.43%[7]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86家,A股市值合计6.80万亿元,债券市场"科技板"首批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8]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9] - 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全国科技保险保费收入388亿元,风险保障规模超7万亿元[10] 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 - 早期科创项目识别能力薄弱,技术专业性强且缺乏跨领域人才和有效识别机制[11] - 耐心资本体系培育不足,科技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特性与民间资本逐利性相悖[12] - 政府资本投资面临追责机制与退出机制双重困境,影响投资可持续性[13] - 政府投资撬动民间资本困难,资本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国有资本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14] 科技金融政策建议 - 构建跨领域评估人才网络和数智化评估工具,完善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闭环[15] - 培育耐心资本需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市场化运作与生态协同[16] - 构建"投退闭环"机制,国有资本"后端托底"并强化风险管理与激励机制[17][18] - 优化投资环境需增强政策引导、优化竞争格局、完善服务体系[19] - 体制机制创新需差异化布局科技金融资源,构建全周期动态监测框架[20]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陈茂波表态,香港金管局将尽快处理稳定币牌照申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07:03
香港稳定币监管 - 香港金管局将在《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尽快处理牌照申请 以支持合资格申请人开展业务 [1] - 稳定币凭借可编程特性可推动金融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 市场需求预计进一步增长 [1] 创新药审批优化 - 国家药监局拟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 重点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和全球同步临床试验 [2] 外资看好中国民企 - 高盛列出中国"十巨头"民企组合 包括腾讯、阿里等10家公司 总市值1.6万亿美元 占MSCI中国指数42%权重 [3] - 该组合日均交易额达110亿美元 涵盖人工智能、新消费等经济主题 [3] 外贸形势分析 - 5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7% 出口增长6.3%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4] - 外贸综合优势明显 高水平开放将继续支撑稳健发展 [4] 企业创新支持 - 工信部正在制定培育独角兽企业政策 同时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5] 量子计算突破 - 首款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交付 可提供超5000比特测控服务 为可纠错量子计算机研发奠定基础 [6] 科技保险新政 - 上海推出科技保险政策 重点覆盖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打造保险与科技产业"伙伴关系" [7][8] 种业资源开发 - 农业农村部加快引进高油大豆、耐密玉米等种质资源 强化育种创新攻关 [9] 3D打印版权风险 - 未经授权3D打印Labubu模型可能涉及著作权侵权 已有案例通过该方式获利超十万元 [10] 支付清算保障 - 支付清算协会要求做好"618"期间业务连续性管理 防范极端天气导致的系统故障风险 [11]
推动更多金融活水涌向科技创新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1
政策支持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统筹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1] - 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至1.5%,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更大力度的贷款支持 [2] - 金融监管总局实施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保障机制试点,在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共保体机制,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风险分担方案 [2] 资本市场支持 - 证监会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的案例落地 [2] - 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18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具有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能够为科技创新领域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资金 [2] - 债券市场"科技板"以科技创新债券为引领,建立"股债联动"的综合支撑体系,有效匹配科技型企业各阶段融资需求 [2] 科技创新债券 - 科技创新债券可以缓解股权投资行业筹资困境,带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有望推动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股票发行交易市场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3] - 通过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将债市资金引入股权投资行业,支持培育优质科创企业,有利于形成资本市场投资主线,增强市场信心 [3] - 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将带动更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3] 协同发展 - 发展科技金融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强化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协同、中央和地方联动 [3] - 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
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科技日报· 2025-05-23 09:28
政策框架体系 - 科技部联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1] - 文件起草过程中推动科技创新需求侧和金融供给侧同向发力,建立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体系 [1] 政策举措内容 - 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2]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2]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3] - 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 [3] 资本市场进展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9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上市公司集群,一批"硬科技"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5] - 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5] 债券市场创新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超25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4] - 人民银行将重点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完善配套支持机制 [6] 金融服务体系 -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3类体系、4项试点、5类金融机构 [6] - 人民银行将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优化13个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6]
让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七部门推出15项重磅举措
第一财经· 2025-05-22 23:25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科技部联合七部门推出《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包含存量政策升级和增量政策创新 [1] 货币信贷支持 - 央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由1.75%降至1.5%,旨在为科技型企业打造融资贷款专属渠道 [2] - 央行推动银行深化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从内部管理、人才建设等方面构建专项机制,提升对中小科技企业的服务覆盖面 [2] 债券市场创新 - 央行会同多部门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规模超过2500亿元 [3] - "科技板"推出差异化安排包括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减免手续费等,并创设风险分担工具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科创债券 [3] 长期资本引导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18个城市及所在省份,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4]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累计金额达2220亿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期限从7年延长至10年,资金占比从60%提升至80% [4] 资本市场支持 - 交易所债券市场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规模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4%,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4]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4] 科技保险发展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协调机制和产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国家重大技术攻关科技保险共保体 [5] - 优化科技保险服务体系,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资金杠杆等功能作用 [6] 政策协同推进 - 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强调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 [7]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机构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央行将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7] 政策目标 - 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长效投入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引导资源支持国家科技重大项目 [8] - 着力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融资获得感、适配度和便捷性 [8]
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金融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00:39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七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1] - 政策旨在通过金融助力科技创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1] 创业投资优化 - 创业投资需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但目前行业在规模、质量、功能上仍存在不足 [2] - 政策重点包括拓宽保险资金等创投资金来源、改革国有投资机构管理与考评机制、优化创业投资项目退出机制 [2] - 强调落实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以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2] 科技金融风险管理 - 科技创新风险突出,需通过保险、担保等外部机制分散风险,如德国eVTOL企业Lilium和Volocopte破产导致投资机构损失 [3] - 政策提出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以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 [3] 金融科技需求侧改革 - 政策推广"创新积分制",涵盖技术创新、成长经营等指标,用于量化评价科技企业创新能力 [4] - 创新积分制有助于缓解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支持增信授信和投融资决策 [4] 科技金融开放生态 - 政策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推动科技金融"引进来"和"走出去" [5] - 2024年6月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境外收入突破4300亿元,发起14单跨境收购交易 [5] - 2024年一季度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外资机构大举布局中国科技股 [5]
社论丨提高创新效率,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2:0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1] - 科技金融的主要目标是引导资金配置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领域,通过技术变革形成生产网络和溢出效应 [1] 科技金融体系现状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深度融合才能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政府引导基金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 - 金融供给尚不能满足科技创新需求,银行体系缺乏针对科技企业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定价手段 [2] 政策举措亮点 - 从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财政政策、央地联合和生态建设等7个方面强化部署 [2]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从资金来源、投资方向、投后管理、退出通道等方面提供全周期政策指引 [3] - 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 [3]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3] 创业投资领域 - 我国科技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创业投资,但创投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创新资本供给短缺 [3] - 当前风投体系呈现"去风险化"特征,市场化资金有所下降,存在明股实债或对赌回购等现象 [3] 资本市场支持 - 此前对拟上市科技企业的评价方法与传统企业相同,导致科技企业难以上市融资 [3] - 债券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也存在类似问题 [3] 市场化金融支持 - 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将通过市场化金融手段支持并甄别科技创新活动 [4] - 不同主体、类型和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风险特征不同,需要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供给 [4]
科技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7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
证监会发布· 2025-05-15 16:11
总体要求 - 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4] - 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 [4] - 加强对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服务,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4] 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 [5] - 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试点 [5]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5] - 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优化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6] 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 - 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额度规模,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7]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在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科技支行 [8] - 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8]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 [9] - 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 [9]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 [9] 科技保险支持创新 - 制定推动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10] - 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分散试点 [10] 财政政策引导和支持 -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用好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12] - 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 [12] 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 重点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先行先试科技金融创新政策 [13] - 高水平建设北京市中关村、济南市和"长三角"地区五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13] 科技金融开放合作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便利性 [14] - 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