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搜索文档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11 22:01
金融政策支持要素市场化改革 - 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2] - 持续完善标准制定 金融统计 信息披露等基础建设促进要素合理流动[2] - 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并新增绿色消费 绿色贸易等内容[2] - 牵头制定11个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完善"五篇大文章"相关金融统计[2] 金融工具与信贷支持成效 - 设立支农再贷款 支小再贷款 碳减排支持工具 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专项工具支持重点领域[3] -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38万亿元[3] - 支持银行与企业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2.2万亿元[3] - 累计支持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3] - 新增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相关领域融资[3] 绿色金融与专项贷款增长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全球领先[3] - 普惠小微贷款与科技贷款均同比增长12%以上[3] - 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43% 高于整体贷款增速[3] 区域金融改革试点 - 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中多个开展人民银行牵头的区域金融改革[3] - 北京 杭州 合肥进行科创金融改革 重庆 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宁波 成都深化普惠金融改革[3]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3] 金融风险防控与下一步方向 - 统筹稳增长和防风险关系 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4] - 下一步将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推动金融开放合作 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5] - 加大对试点地区金融支持力度 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做出贡献[5]
人民银行: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1 20:45
王信强调,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 展等方面,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积极 贡献。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这两个指标在全世 界位于前列;普惠小微贷款、科技贷款都比去年同期增长12%以上,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43%,均高 于整体贷款增速。"王信补充道。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 局局长王信出席会议。王信指出,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王信表示,人民银行围绕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设立了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 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 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通过绿色再贴现、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等手段,强化对 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激励,支持银行与企业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 ...
刚刚,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发声!
金融时报· 2025-09-11 20:08
金融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举措 - 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3] - 2025年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并新增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等内容[3] - 牵头制定11个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完善金融统计和信息披露指南[3] 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累计超1.38万亿元[4] - 绿色再贴现和评估机制激励金融机构 支持科技创新贷款金额达2.2万亿元[4] - 累计支持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 新增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4] 绿色金融与专项贷款增长数据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2.2万亿元[4] - 普惠小微贷款和科技贷款同比增12%以上 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43%[4] - 各项专项贷款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4] 区域金融改革试点进展 - 10个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地区中多个开展区域金融改革[4] - 北京杭州合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 重庆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4] - 宁波成都深化普惠金融改革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4] 金融改革与风险统筹 - 优化要素配置支持统一大市场形成 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关系[5] - 强调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5] - 下一步将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推动金融开放和数字赋能发展[5]
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强化金融支持“创新湾区”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6:42
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配合总行起草并联合多部门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横琴、前海、南沙四份"金融30条"国家级政策文件 为金融支持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政策指引 [1] - 建立健全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以发挥金融政策引导作用 优化金融资源要素配置 [1]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发挥科技信贷导向评估作用 [1] - 创新"益企共赢计划"等金融服务模式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1] - 畅通科技型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 满足企业跨境贷款、跨境上市和发债、跨境资金池、跨境股权投资等多元化金融需求 [1] 未来金融工作重点 - 以"四聚焦四强化"为着力点推动构建具有湾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聚焦新质生产力技术突破强化金融支持"创新湾区"建设 [2] - 聚焦新质生产力载体建设强化金融支持"产业湾区"建设 [2] - 聚焦新质生产力布局优化强化金融支持"互联湾区"建设 [2] -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创新强化金融支持"美丽湾区"建设 [2]
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增强
金融时报· 2025-08-21 10:28
科技金融政策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 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方面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1] 信贷支持成效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达8000亿元(2024年5000亿元+2025年新增3000亿元) [2] - 截至2024年6月末相关贷款累计签约金额超2.2万亿元 实际发放超8500亿元 [2] - 科技贷款余额44.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增速高于整体贷款5.8个百分点 [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持20%以上增速 [2] 贷款定价与覆盖面 - 新发放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90% 较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低0.36个百分点 [3] - 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率较年初和同期分别下降0.31和0.67个百分点 [3] - 科技型企业获贷率达51.9% 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 [3] - 国家级创新企业获贷率超80% [3] 债券市场创新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支持288家主体发行约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4] - 银行间市场94家科技企业发行1663.7亿元债券 最长期限达20年 [4] - 民营科技企业发行443.5亿元债券 覆盖21个省份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 [4] 股权投资机构支持 - 风险分担工具推动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153.5亿元债券 [5] - 发债票面利率处于1.85%-2.69%低位区间 [5] - 金融机构发行2206亿元专项债券 资金用于科技企业贷款及股权投资 [5] 未来工作方向 -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6] -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 完善金融市场生态建设 [7]
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
金融时报· 2025-08-21 09:30
信贷支持力度 - 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较全部贷款增速高5.8个百分点 [2]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 累计签约金额超2.2万亿元 发放贷款超8500亿元 [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新发放贷款利率较年初和同期分别低0.31和0.67个百分点 [2][3] 融资成本与覆盖面 - 新发放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90% 较企业贷款利率低0.36个百分点 [3] - 科技型企业获贷率达51.9% 较年初和同期分别提升1.3和2.3个百分点 [3] - 国家级创新企业获贷率超80% 服务企业数量达108.5万家 [3] 债券市场创新 -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行规模约6000亿元 涉及288家主体 [4] - 银行间市场94家科技企业发行1663.7亿元债券 最长期限20年 [4] - 民营科技企业发行443.5亿元债券 覆盖21个省份及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 [4] 股权投资支持 - 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153.5亿元债券 票面利率1.85%-2.69% [5] - 创设风险分担工具支持5年期、10年期债券发行 匹配股权投资周期 [5] - 23家金融机构发行2206亿元专项债券 用于科技企业贷款和股权投资 [5] 政策框架完善 -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 覆盖信贷/债券/股权等多渠道 [1][6] -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 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6] -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6]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8-21 07:09
信贷结构演变 - 过去10年新增贷款结构发生深刻演变 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从2016年超过60%转变为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约70%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430万亿元 广义货币M2余额突破330万亿元 [1] -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提升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从2018年末26.7%升至2025年6月末31.1% 上升4.4个百分点 [3] 政策导向与工具创新 - 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政策安排不断完善 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作用 [2] - 2025年5月推出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3]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3] - 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 [3] - 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和专项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3] 重点支持领域 - 信贷资源重点投向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领域 [1] - 金融体系聚焦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围绕科技创新和扩大消费两条主线 [4] - 专栏专题聚焦小微金融服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信贷结构优化金融支持高品质服务消费 [1] 实施机制 - 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协同效应 [2] - 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 [2] - 落实盘活低效占用金融资源要求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中证A500增强ETF(159226)涨超1.2%,政策引导产能优化或重塑企业信贷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4:40
行业结构调整 - 企业部门正进行行业结构优化 加快过剩产能出清 同时鼓励新兴科技领域发展 [1] - 汽车 光伏 锂电池 钢铁 水泥等多个行业存在产能和价格竞争 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 [1] - 国家推出"反内卷"关键举措 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减产限产 影响企业中长期资本开支和贷款需求 [1] 科技创新支持 - 央行等部门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1] - 截至6月末 科技贷款余额达44 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 5% 较同期全部贷款增速高5 8个百分点 [1]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今年以来保持20%以上的增速 [1] 贷款结构变化 - 新增贷款结构从2016年房地产 基建贷款占比超60% 转变为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 [1] - 新兴领域发展壮大 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有望在中短期过剩产能调整结束后恢复活力 [1] 中证A500指数 - 中证A500增强ETF(159226)跟踪中证A500指数(000510) 该指数筛选A股市值较大 流动性良好的500只股票 [2] - 指数覆盖电子 医药生物 有色金属等广泛行业 形成"科技+周期"哑铃型结构 [2] - 指数定期调整样本 集中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成长性与周期性并重领域的整体表现 [2]
前7个月国开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51.3%
新华社· 2025-08-19 11:27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 指导意见》要求,积极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强化对特色产业集群 和重点企业的金融服务,助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张千千)记者19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1至7月,国开行发放先 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850亿元,同比增长51.3%。 今年以来,国开行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不断丰富优化 金融产品,实施多个专项金融服务行动,针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能建设等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开行产业与科创业务部负责人介绍,国开行积极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支持政策,主 动对接有关部委推送的清单,加大企业走访对接力度,"一企一策"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着力为集成电 路、国产大飞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重点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同时,国开行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属地分行的差异化授权,着力打造特色 产业集群金融服务场景。 ...
2025年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结构性工具挑大梁,货币宽松延后
搜狐财经· 2025-08-18 17:57
经济形势 -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1][16] - 下半年保持稳定增长有坚实支撑,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1-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9%,持续高于5%的全年GDP增速目标 [2][3] - 新动能加快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对经济支撑力明显增强 [3] 通胀形势 - 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积极因素增多,核心CPI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创2024年3月以来新高 [4] - 宏观政策加力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治理加强,提振消费政策落地,对物价回升产生积极影响 [1][4] - 海外通胀仍有粘性,美欧服务通胀顽固,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压力 [4] 货币政策基调 - 货币政策重心转向"精准调控",进入"前期政策巩固期",强调落实落细存量政策 [5] - 保持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16]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维护长期金融环境稳定 [5] 货币政策工具 - 结构性工具挑大梁,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1][10] - 总量型工具使用谨慎,降准降息或延后至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的历史新低,低于不良贷款率1.49% [6] - 推动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加快投放 [10]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16%,同比增长12.5%,新发放利率2.9% [13] - 科技创新债券快速扩容,全市场288家主体发行约6000亿元,科技型企业发行1663.7亿元 [13] - 服务消费是促进消费重要引擎,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服务消费供给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 [14] 流动性管理 - 防范资金空转,6-7月社融、M2增速走高但实体消费投资数据下降,传导链梗阻加重 [8][9] - 8月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收回超1.6万亿元,DR007稳中有降,流动性充裕取向不变 [9] - 买断式逆回购余额约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万亿元,操作透明度提升 [11] 信贷结构优化 - 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60%转变为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约70% [12][13] - 科技型企业获贷率达到51.9%,股权投资机构票面利率处于1.85%-2.69%低位 [13] - 信贷投向持续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升级换挡,支持科技创新和扩大消费主线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