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GL8 PHEV

搜索文档
MPV祖师爷再进化?!这就是别克GL8?
电动车公社· 2025-09-11 00:00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一台火了20多年、最新一周依然能夺得MPV销量榜单第一名的车坛常青树,别克GL8。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那个段子,"上了高速,你永远追不上一辆别克GL8",可见口碑这一块是真的深入人心 。 那么在国产MPV的冲击下,别克GL8究竟还能否有一战之力? 今天,郝人就借着试驾这台车的机会,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文字版给大家附在下面了) 关注电动车公社 视频号 更多精彩视频不错过 戳开看视频 先介绍一下背景,别克GL8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细分系列,入门级的路上公务舱/陆尚,更舒适的陆尊,以及在此基础上更加豪华的艾维亚。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区分的小方法,入门级的GL8车头是常规大灯,陆尊用的是贯穿式灯带, 艾维亚则会在翼子板上增加 Avenir标识。 只不过在PHEV车型这里,官方指导价33.99-39.99万元的陆尊全系都带 Avenir,所以它会比燃油版的陆尊配置更丰富一些。 从去年开始,别克GL8也在用户强烈的呼声下,推出了PHEV插混车型。 在换装1.5T+2挡变速箱的动力总成、增加一系列舒适性配置之后,弥补了燃油版在舒适性、经济性上的短板,产品力更加全面 ...
合资车企杀回C位,合资车怎么突然又好卖了?
36氪· 2025-07-22 11:59
合资车市场表现 - 合资新能源车近期销量显著攀升,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等车企5月和6月销量创历史新高,有车企从年初百辆出头升至6月近万辆 [3] - 东风日产N7上市后表现亮眼,5月销量超3000辆,6月环比翻倍,6月中旬累计大定突破2万辆 [3] - 上汽通用6月新能源销量0.92万辆,别克GL8 PHEV占比超三分之二 [3] - 长安马自达EZ-60未上市但盲订突破3万辆 [3] - 广汽丰田铂智3X工厂排产已安排至8月底 [4] 合资车市场变化原因 - 合资车早年依赖海外主品牌技术和产品策略,缺乏本土创新能力,车型更新缓慢,配置保守,难以满足消费者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 [6] - 合资模式存在制约,中外双方在决策机制、技术引进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面对快速变化市场时反应迟缓 [7] - 合资品牌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系统、OTA升级等新兴领域普遍滞后于国产新势力品牌 [7] 合资车转型策略 - 合资品牌开始全面改革,积极学习本土品牌成功经验,注重智能化配置和舒适性娱乐配置 [9] - 合资品牌推出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智能座舱成为标配,大屏幕、语音控制、车联网等功能提升科技感和便捷性 [9] - 合资品牌在舒适性和娱乐配置上下功夫,如大沙发、大彩电等,提升乘坐舒适度和娱乐功能 [9] - 合资车企与华为、小米、地平线等科技企业合作,实现技术快速升级和产品竞争力提升 [1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实际体验和价值回报,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 [13] - 合资品牌通过引入智能化配置、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价格门槛等方式重塑产品形象,满足消费者"品牌+性价比"需求 [13] - 合资车企主动求变、顺势而为,从依赖海外技术到融合本土创新,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取暖,重新获得市场机会 [13]
【价格指数】2025年2月M.A.D.E产业研究·价格/优惠指数走势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4-18 16:34
整体市场价格变化指数 - 2月整体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9.75,市场成交均价14.93万,较上月下降11,853元,环比下降7.36% [4] - 细分市场终端成交价格均下降:轿车(10.82%↓)、SUV(3.55%↓)、MPV(3.96%↓) [4] - 2月整体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0.48,优惠幅度2.71万,较上月下降3,126元,环比下降10.4% [4] - 优惠幅度变化:轿车(20.1%↓)、MPV(5.1%↑)、SUV基本持平(0.1%↑) [4] 轿车市场 - 2月轿车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8.6,成交均价12.73万,较上月下降15,450元,环比下降10.82% [8] - 细分级别价格变化:A00级(21.41%↑)、A0级(3.50%↑)、A级(0.93%↑)、B级(5.98%↑)、C级(4.78%↓) [8] - 2月轿车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3.77,优惠幅度2.51万,较上月下降6,287元,环比下降20.1% [8] - 细分级别优惠波动:A00级(7.7%↓)、A0级(23.7%↑)、A级(17.5%↓)、B级(1.10%↓)、C级(1.40%↑) [8] SUV市场 - 2月SUV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10.06,成交均价16.27万,较上月下降5,981元,环比下降3.55% [8] - 细分级别价格变化:A0级(4.1%↑)、A级(0.77%↑)、B级(5.95%↑)、C级(6.20%↓) [8] - 2月SUV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1.74,优惠幅度2.96万,较上月增加15元,环比提升0.1% [8] - 细分级别优惠变化:A0级(10.9%↓)、A级(4.0%↓)、B级(21.1%↑)、C级(3.3%↑) [8] MPV市场 - 2月MPV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1.77,成交均价26.84万,较上月下降111,073元,环比下降3.96% [8] - 20万以下市场占比提升,比亚迪 夏权重增加 [8] - 2月MPV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2.13,优惠幅度2.30万,较上月下降1,227元,环比下降5.1% [8] - 无优惠比例明显提升 [8] 新能源市场价格变化指数 - 2月整体新能源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15.96,成交均价14.96万,较上月下降16,985元,环比下降10.2% [7][11] - 细分市场成交均价下降:轿车(8.0%↓)、SUV(4.7%↓)、MPV(1.8%↓) [11] - 2月整体新能源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1.98,优惠幅度1.13万,较上月增加297元,环比提升2.7% [11] - 细分市场优惠提升:轿车(6.0%↑)、SUV(33.5%↑)、MPV(98.0%↑) [11] 新能源轿车市场 - 2月新能源轿车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6.77,成交均价11.67万,较上月下降10,108元,环比下降8.0% [11] - A00级市场扩大拉低均价,细分级别变化:A00级(21.4%↑)、A0级(3.7%↑)、A级(1.1%↑)、B级(23.4%↑)、C级(7.1%↑) [11] - 2月新能源轿车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5.09,优惠幅度0.90万,较上月下降582元,环比下降6.19% [11] - 细分级别优惠波动:A00级(7.6%↓)、A0级(23.3%↑)、A级(13.7%↓)、B级(10.8%↑)、C级(15.9%↑) [11] 新能源SUV市场 - 2月新能源SUV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16.68,成交均价17.99万,较上月下降8,967元,环比下降4.7% [11] - A级抢占B级份额,细分级别变化:A0级(1.78%↑)、A级(0.4%↑)、B级(1.7%↑)、C级(1.2%↓) [11] - 2月新能源SUV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0.51,优惠幅度1.38万,较上月增加1,948元,环比提升16.4% [11][12] - 细分级别优惠提升:A0级(15.7%↑)、B级(19.7%↑)、A级(23.2%↑)、C级(21.1%↑) [12] 新能源MPV市场 - 2月新能源MPV市场价格变化指数为-4.90,成交均价33.58万,较上月下降6,147元,环比下降1.8% [14] - 市场容量小,波动受单车型影响大,腾势D9 DM-i销量占比扩大 [14] - 2月新能源MPV市场优惠变化指数为4.12,优惠幅度2.16万,较上月增加3,593元,环比上升20.0% [14] - TOP10车型如岚图 梦想家 PHEV、别克 GL8 PHEV增加线下优惠力度 [14]
正力新能:做AI时代陆海空动力与算力创新先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7 23:51
中国新能源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渗透率超47% [3] - 零跑汽车全年交付近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超额完成目标 [3]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80万辆,占比超50%,同比增长63% [3] - 上汽通用别克GL8 PHEV月销稳定3000-4000辆,推动车型重回销量榜首 [3] - 广汽传祺E8 PHEV切入家庭MPV市场,四季度月均销量超6000台 [3] 动力电池行业格局 - 正力新能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9,装车量9.85GWh,市占率1.8%,连续三年增长 [5] - 行业呈现增程/插混纯电化趋势:2024年两类车型销量超630万辆,增幅75%,电池电量从10-20度升级至50度以上,未来纯电续航将超400km [18] 车企2025年规划 - 零跑汽车目标销量超50万辆 [7]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目标销量超80万辆,将推出宝骏享境等新车型 [7] - 广汽传祺将推出向往S7等战略产品 [7] - 上汽通用计划年内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增程/插混 [9] - 一汽红旗将推出多款PHEV车型,3-6月陆续上市 [10] - 丰田在华推出全球首款自动驾驶纯电SUV铂智3X,正力新能为首发电池供应商 [10] 正力新能业务发展 - 营收从2021年14.99亿元增至2024年51.3亿元,CAGR达66.6%,2024年同比增长23.3% [21] - 利润首次转正:2024年盈利0.91亿元(2021-2023年累计亏损27.12亿元) [22]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21亿/3.29亿/4.24亿/5.56亿元 [25] - 智能化制造:25GWh软件定义电芯工厂投产,自动化率超95%,电芯产品切换时间仅需3-50天 [27] - 模块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同一产线可灵活生产不同体系电芯 [27] - 布局航空电池领域,获AS9100D认证,推出"三高一快"超高镍体系电池 [30] 市场前景与战略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从2024年900.2GWh增至2029年3564.5GWh,CAGR 31.7% [30] - 中国装机量预计从2024年549.9GWh增至2029年1961.4GWh,CAGR 29% [30] - 公司采用"5-3-1"研发策略(5年材料研究/3年技术平台/1年量产开发) [25] - 客户集中度争议缓解:进入丰田供应链,获广汽/上汽通用/零跑等多款车型独家订单 [12][20][21] - 2025年4月启动港股公开发售,估值182亿元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