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包装箱
icon
搜索文档
不同颜色快递“冷媒”代表什么?冰袋能否重复使用?科普↓
央视网· 2025-07-10 11:39
冷链运输中的冷媒技术 - 夏季生鲜、药品等快递运输面临高温挑战,冷媒成为快递包装关键部分 [1] - 冷媒包括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冷藏冰袋和冷冻冰袋,分别适用于不同温度需求的食品运输 [4] - 干冰制冷温度极低达-78.5℃,适用于牛羊肉、海鲜等低温食品运输 [4] 冷媒性能与研发进展 - 实验室通过24小时高温试验,对比不同泡沫箱材质对干冰剩余量的影响,筛选性价比更高的改性料 [6] - 冰袋和冰盒是冷链运输主流冷媒,颜色差异代表不同温度区间 [8] - 研发新型包装箱通过特殊化设计减少冰袋用量,提升环保性 [10] 冷媒成分与使用注意事项 - 白色冰袋主要成分为水,适用于0℃温区,其他颜色冰袋需添加特殊化学物质以实现目标温度 [10] - 干冰不可放入家用冰箱,因其-78.5℃升华特性会导致密封空间压力骤增 [11] - 普通冰袋在密封无破损条件下可重复使用,但需清洗消毒,污染后禁止复用 [13]
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循环快递箱亿元级市场崛起
36氪· 2025-07-09 16:04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连续11年全球第一 [1] - 快递包装消耗森林资源并产生显著碳排放,绿色包装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 [1] - 循环快递箱成为行业变革核心,试图破解"高成本、低回收"困局 [1] 灰度环保案例 - 2017年创立,首款产品采用可再生材料,可100%回收再利用 [2][4] - 累计完成2亿次循环,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投放超1000万只循环箱 [4] - 采用"金字塔式回收模型",以大B端客户为支撑,损耗率控制在行业低位 [4] - 安踏案例:10万个循环箱用于短距运输,单箱月循环5次,3年后仍完好 [6] 顺丰体系构建 - 2017年试点63.8万个循环箱,2021年追加140万个 [8] - 2024年冷运循环箱投入18.43万个,循环142万次,减少1182吨CO₂ [9] - 行业渗透率不足1%,瓶颈在于系统性能力缺失 [9] - 快递员回收意愿不足,通过补贴和积分制激励 [9] 京东路径探索 - "青流计划"年循环超7000万次,"青流箱"单箱循环可达50次以上 [10] - 采用RFID技术实现"一箱一码"全流程监控 [10] - 逆向物流成本高,仓库间分布不均导致浪费 [12] EMS创新实践 - 利用网点优势推出数智化循环封套袋和箱 [13] - 在北京、上海法院、车牌照等5大场景试点 [14] - 冷链运输标准化程度高,成为循环箱落地顺畅场景 [14] 政策推动 - 2020年《意见》提出2025年循环包装达1000万个目标 [16] - 2023年《行动方案》要求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16] - 2025年《快递暂行条例》修订版将循环包装列为合规要求 [16] - 建议统一循环箱规格,建立过渡标准和监控机制 [16]
贵州磷化集团:一场传统工业与生态保护的深度对话
中国化工报· 2025-06-09 10:50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 公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链条,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 [1] - 公司构建"技术攻关—产业转化—标准引领"全链条绿色发展创新体系,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2] - 2024年公司明确12项环保重点任务,涵盖源头治理到末端循环利用,全面攻坚环境问题 [2] 环保投入与技术革新 - 2024年公司投入环保资金超7亿元,通过工艺革新和设备升级实现清洁化转型 [3] - 公司开展"无废集团、无废企业"建设,推动工业副产废物资源化利用,参与行业标准编制 [3] - 公司完成工业副产废物统计分析,逐类进行价值化研究,启动多项废物利用技术研究 [3] 磷石膏综合利用突破 - 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2018年53%提升至2024年78.62%,远超国内平均水平 [4] - 开发新型互锁式精度模块建材并成功应用,建成全球首套年产2.5万吨无水石膏母粒生产线 [4] - "1468"循环经济项目成功投运,年处理磷石膏140万吨并联产硫酸和水泥,形成产业闭环 [4] 碳减排成效 - 2024年公司工业产值万元碳排强度同比下降11.30%,提前完成国家碳达峰要求 [5] - 碳排履约余量超7万吨,预计交易盈余收益超700万元,取得9个产品碳足迹证书 [5] - 参与制定磷酸盐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完成厂区绿化16万平米 [5] 行业示范效应 - 公司成为全球磷化工行业资源化利用典范,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提供实践样本 [4][6] - 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生产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引领绿色变革,智造未来农业!新宜科科技石塑包装与保鲜技术获突破
江南时报· 2025-06-09 10:21
公司创新成果 - 公司研发全球领先的"环保石塑果蔬保鲜包装箱",实现包装材料100%可循环使用,并通过智能保鲜技术将果蔬采后损耗率降低至传统包装的1/5 [1] - 公司为国内少数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五年研发成果填补行业空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减碳行动提供"中国方案" [1] - 公司技术将草莓、蓝莓等易腐品类保鲜周期延长2至3倍,运输损耗率从行业平均15%-20%降至5%以下 [2]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采用石塑复合材料(SPC),通过"矿物基高分子改性技术"将天然无机粉体含量提升至72%以上,产品较传统塑料箱减碳50%且可完全回收 [2] - 公司拥有17项国家专利,"动态湿度调节系统"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可智能调节箱内微环境,72小时运输后果蔬鲜活度仍达85% [3] - 技术通过箱体微孔气调结构与天然抗菌涂层实现保鲜突破,在云南蓝莓、烟台樱桃、茂名荔枝等测试中表现优异 [3]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公司技术为农产品冷链物流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推动农业产业链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1] - 创新成果从环保包装延伸至智慧农业,为农产品区域品牌拓展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3] - 技术突破印证环保是创新机遇,农业现代化需技术、产业与生态协同进化 [3]
塑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12
国家级新区定位与战略优势 - 大连金普新区是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定位为"一地一极三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战略高地、东北全面振兴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 [1] - 2017年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全部位于金普新区境内,面积占全省自贸区50% [1] - 拥有106条集装箱航线和50个开放泊位,承担东北地区70%外贸货物运输量及98%外贸集装箱运输量 [3] 对外开放与物流网络建设 - 2024年大连港外向型铁水联运业务量同比增长18%,2025年一季度兴隆山线路业务量增长52% [2] - 构建"航线+港口+班列+内陆场站"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沈阳东站、白城北站等内陆铁路枢纽互联的物流网络 [2] - 2024年新区进出口总额2274.18亿元(占大连市51%),拥有2423户外资企业(日资896户、韩资382户) [4] 制度创新成果 - 金普海关创新"单量单裁+智能化监管CRM"模式,使定制服装交货时间从10天缩短至3天,2024年监管出口230万件(金额9.8亿元,+4.9%) [6] - 大连自贸区累计推出700余项制度创新,包括锂电池循环包装监管、汽车数字化监管等新模式 [7] - 建立跨境投资税收服务体系,专项团队服务外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 [8] 产业升级与制造业发展 - 2024年新区规上工业企业1042家,总产值3855.1亿元(占大连市45.3%),工业增加值增速7.3% [10] - 形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五大产业集群,拥有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和3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 - 企业转型案例:斯大精密从纯出口转向内销+出口并重,聚焦数控机床整机生产 [3] 金融支持与区域协同 - 多家银行推出跨境金融服务,如农行数字化服务、工行"一窗受理"、交行"航运管家"产品 [11] - 建议构建"金普新区—老工业城市"联动机制,设立产业合作飞地园区,复制开放功能至老工业腹地 [12] - 需加强中日韩在汽车装备、海工装备等领域的智能工厂合作,拓展欧洲及俄罗斯市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