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洛西利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轩竹生物-B(02575)再涨超5% 公司在ESMO年会展示吡洛西利治疗乳腺癌临床III期研究数据
智通财经· 2025-10-27 11:21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再涨超5% 截至发稿涨5.12%报62.65港元 成交额2355.73万港元[1]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以壁报形式展示了吡洛西利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III期(BRIGHT-3)期中分析结果[1] - 基于BRIGHT-3研究中期数据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25年5月14日正式受理吡洛西利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新药上市申请[1] 核心产品特性与适应症 - 吡洛西利是一种新型CDK2/4/6抑制剂 具有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 可强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并显著降低传统CDK4/6抑制剂常见的血液学毒性[1] - 吡洛西利已于今年5月在国内获批 适用于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 以及单药用于既往转移性阶段接受过两种及以上内分泌治疗和一种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1]
四环医药走出阵痛
经济观察报· 2025-10-26 12:5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03亿元,为连续三年亏损后首次盈利 [1][4] - 医美业务是最大利润来源,2025年上半年贡献利润超3亿元 [1][4] - 公司医美业务营收从2020年的2686.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44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医美营收为5.85亿元,首次超过仿制药营收,预计全年医美营收可达10亿至12亿元 [6] 医美业务发展 - 公司医美业务始于2014年,通过与韩国Hugel公司合作代理肉毒素产品进入市场 [6] - 公司已覆盖全国超370个城市、超7000家医美机构,销售网络与头部企业相当 [7] - 通过并购、代理与自研,公司已获批30多款医美产品,覆盖填充、塑形等轻医美基础类别 [7] - 肉毒素产品目前贡献约80%的医美业务营收,在整个肉毒素市场占据约20%的份额 [8] - 随着自研水光针、童颜针、少女针等新产品上市,预计肉毒素收入占比将降至60%(2025年底)及50%(2026年) [8] - 2025年10月公司入股瑞士Suisselle公司,旨在获取其产品管线及全球销售网络,布局欧洲市场 [9] 创新药业务进展 - 创新药业务尚难支撑大局,2025年上半年占公司营收比重不足5% [11] - 子公司轩竹生物是创新药业务主体,目前有3款商业化创新药,但仅安奈拉唑贡献营收 [11] - 安奈拉唑2024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轩竹生物收入从2023年的2.9万元增长至3009万元 [12] - 2025年上半年轩竹生物营收为1789.3万元,同比仅增加11.62% [12] - 2025年5月乳腺癌药物吡洛西利获批,为国内唯一可单药治疗的CDK4/6抑制剂 [13] - 2025年8月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地罗阿克获批,是同靶点第9款药物 [13] - 轩竹生物有超10条在研管线,但主要管线所处赛道均较为拥挤 [14] 公司战略转型与资本运作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以仿制药起家,曾占据心脑血管药物市场最大份额,2007-201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40%,净利率保持在30%以上 [3] - 2020年公司正式宣布从仿制药为主转型至以医美和创新药为主 [3] - 2025年10月公司分拆子公司轩竹生物(02575.HK)在港股上市,其股价在8个交易日内上涨超400%,市值超300亿港元 [2] - 未来随着主攻糖尿病的子公司惠升生物分拆上市,母公司可能成为一家更纯粹的医美公司 [9]
四环医药走出阵痛
经济观察网· 2025-10-26 12:11
公司近期动态与战略转型 - 2025年10月公司完成两项关键动作:收购瑞士医美公司Suisselle股权[2]及分拆子公司轩竹生物在港上市,后者股价在8个交易日内上涨超400%,市值超300亿港元[2] - 公司业务从以仿制药为主转型至以医美和创新药为主,2025年上半年在连续三年亏损后首次扭亏,盈利1.03亿元,医美业务贡献超3亿元利润,成为最大利润来源[5] - 公司执行董事预计随着主攻糖尿病的子公司惠升生物分拆上市,母公司可能成为一家更纯粹的医美公司[13] 医美业务发展 - 医美业务被定位为“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5.85亿元,首次超过仿制药营收,预计全年营收达10亿至12亿元[7] - 医美营收从2020年的2686.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44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超过昊海生科,与华熙生物、爱美客的销售网络覆盖力度相当,覆盖全国超370个城市、超7000家医美机构[8][9] - 通过并购、代理与自研,公司已覆盖轻医美基础类别,获批医美产品超30款,但肉毒素产品贡献约80%的医美业务营收,公司预计通过自研新品上市,该占比有望在年底降至60%左右,明年降至50%[10] - 公司通过海外并购拓展国际市场,2025年10月入股瑞士Suisselle公司,看中其产品潜力及全球销售网络,2021年全资收购美国Genesis Biosystems并借此进入美国市场[11][12] 创新药业务进展 - 创新药业务2025年上半年占营收比重不足5%,首款创新药安奈拉唑截至2025年6月底实现4800万元收入,但整体已获批及在研药物所处赛道均较拥挤[5][15] - 子公司轩竹生物是创新药营收来源,拥有3款商业化创新药,2024年收入因安奈拉唑上市从2.9万元增长至3009万元,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仅增11.62%至1789.3万元[16] - 轩竹生物2025年新获批的乳腺癌药物吡洛西利是国内唯一可单药治疗的CDK4/6抑制剂,同年8月获批的ALK抑制剂地罗阿克是同靶点第9款药物,在研管线超10条,但进展较快管线所在领域如NASH竞争激烈,超8家企业已进入临床II期[17][18][19] 公司历史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以仿制药起家,2007年至201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40%,净利率保持30%以上,2014年市值超500亿港元[3] - 2015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状况不理想,市值十年间跌去近9成[4]
轩竹生物上市7个交易日股价涨超400% 一款乳腺癌药物的临床数据威力何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2:19
公司股价表现 - 登陆港股第7个交易日市值超过308.180亿港元 [2] - 10月22日股价一度站上61.500港元/股高位 较上市首日开盘价翻倍 [2] - 10月22日收盘股价涨幅超31% 报收60.000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约417% 单日成交额2.78亿港元 [2] - 10月23日收盘股价下跌0.83% [2] - 上市首日开盘价报29.460港元/股 高开153.97% [4] 核心产品吡洛西利临床数据 - 吡洛西利是一种新型CDK2/4/6抑制剂 具有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 [5] - 2025年5月吡洛西利在国内获批 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单药适应证的CDK4/6抑制剂 [5] - BRIGHT-3研究为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 纳入397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 55.7%患者有内脏转移 41.3%为新发晚期 [5] - 中位随访时间20.7个月 吡洛西利组mPFS均暂未达到 对照组分别为18.43个月和19.55个月 [5] - mPFS尚未达到意味着更多患者未发生疾病进展 吡洛西利方案可降低4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肝转移患者风险降低64% [6] - 吡洛西利组ORR达63.5%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5% [6] - 常见不良事件多为1至2级 整体安全性可控 [6] - 基于BRIGHT-3研究中期数据 NMPA已于5月14日正式受理吡洛西利联合AI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新药上市申请 [6] 港股创新药行业环境 - 10月以来港股创新药指数连跌3周 10月23日收盘为1377.57 较9月中旬的1660.66已跌去不少 [7] - 资本市场对利好消息呈现"脱敏"现象 例如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合作但股价不涨反跌 [7] - 港股创新药正在经历调整期 被业内人士视为健康过程 [7] - 港股IPO机制易导致股权集中 流通股份占比低 为流动性不足和潜在操纵埋下伏笔 [8] - "指数纳入"可能成为股价波动原因 存在资金预判纳入指数后炒高股价 为ETF被动配置提供高位出货机会的路径 [8] 公司财务状况与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789.3万元 亏损总额约为1.11亿元 [9] - 公司三个进度较快在研产品中 除KBP-3571安纳拉唑钠外 XZP-3287吡罗西尼和XZP-3621面临同类已上市、在研竞品众多和仿制药冲击的局面 竞争格局尤为激烈 [9]
轩竹生物大涨超417%!四环医药再斩获一个IPO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00:01
股价表现 - 10月23日公司股价收于59.5港元/股,跌幅0.83%,市值308亿港元 [1] - 上市后6个交易日内股价一度超过61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约417%,市值逼近320亿港元 [1][4]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153.97%,报收29.46港元/股 [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创新药公司,聚焦于消化、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领域 [4] - 公司具备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研发体系,产品管线涵盖小分子化药、大分子生物药、抗体偶联药物(ADC) [4] - 公司现有三款商业化产品,并拥有超过10个在研项目 [4] 核心产品管线 - 吡洛西利(XZP-3287)是一种新型CDK2/4/6抑制剂,于今年5月在国内获批用于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5][6] - 安奈拉唑钠肠溶片(KBP-3571)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于2024年获批准 [6] - 地罗阿克(XZP-3621)是一款ALK靶向治疗药物,于今年8月获批用于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7] - 安奈拉唑钠肠溶片适应症正扩大至反流性食管炎,预计2026年底前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6] - 公司港股上市募资额的45%将用于支持KBP-3571的研发 [7] 财务状况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中报收入分别为4091.9万元、3774.2万元、2197.4万元 [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1亿元、5.56亿元、-1.11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亏主要归因于收入减少及研发开支增加 [8] 行业竞争格局 - 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在市场上有7款同类竞品,其中5款仿制药已纳入集采 [8] - 吡洛西利在国内有至少4款已获批上市竞品,其中3款已纳入医保,另有4款在研竞品处于新药上市审批阶段 [9] - 地罗阿克在国内面临激烈竞争,已有8款ALK抑制剂纳入医保 [9] - 地罗阿克预计今年四季度进入三期临床,距离商业化尚远 [9]
吡洛西利亮相ESMO,轩竹生物-B(2575.HK)国产创新药的突围样本
格隆汇· 2025-10-23 10:24
ESMO年会与市场影响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是全球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肿瘤学盛会之一,是创新药企披露核心品种重磅临床数据的关键平台 [1] - 在ESMO披露重磅临床数据往往对企业股价产生积极催化,是创新药投资领域的关键事件 [1] - 轩竹生物在ESMO披露吡洛西利一线治疗临床III期研究数据后,股价收涨31.87%,创下新高,反映出市场对数据的认可 [1] 吡洛西利一线治疗临床III期(BRIGHT-3)研究数据 - 研究覆盖中国58家中心、397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 [2] - 截至2025年1月10日,中位随访20.7个月时,研究者与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均未达到,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8.43个月和19.55个月 [2] - 客观缓解率(ORR)达63.5%,较对照组提升21个百分点,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7%,肝转移患者风险降幅高达64% [2] - 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事件如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多为1-2级,可通过支持治疗或剂量调整有效管理 [2] - 国家药监局已于今年5月受理该药物一线治疗的新药上市申请(NDA) [2] 吡洛西利的全周期治疗策略与适应症布局 - 吡洛西利已获批联合氟维司群用于二线治疗,以及单药用于后线治疗,是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单药适应症的CDK4/6抑制剂 [3] - 一线NDA进入审评阶段,意味着吡洛西利即将完成从后线、二线到一线治疗的全链条覆盖,实现“单药+联用”的双模式布局 [3] - 该立体化策略精准匹配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需求,有望显著扩大患者覆盖基数 [3] 吡洛西利与竞品的差异化优势 - 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63.5%,优于辉瑞哌柏西利的37.3%、礼来阿贝西利的58.9%和诺华瑞波西利的57.10% [5][6] - 吡洛西利是国内首个实现单药适应症突破的CDK4/6抑制剂,其单药治疗mPFS达11个月,非头对头数据对比优于阿贝西利 [6] - 独特的作用机制为CDK2/4/6多靶点抑制,能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不良事件多为1-2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7] 商业化潜力与支撑因素 - 吡洛西利已建立权威循证体系,其二线治疗数据发表于Nature子刊,单药治疗数据登载于《Cancer Communication》,BRIGHT-2研究数据被《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4版)》采纳 [9] - 该药已通过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资格初审,结合其临床价值与政策倾斜,纳入医保目录确定性较高 [10] - 参考辉瑞哌柏西利进入医保后当年销售总额达约2.06亿元,同比增幅534.3%,吡洛西利凭借更全面的适应症覆盖与更优疗效,销售增长曲线有望复制甚至超越此路径 [10] - 母公司四环医药的全国成熟销售网络为商业化提供渠道保障,一线适应症获批及医保落地后将推动其从“二线用药”升级为“全周期用药” [10]
港股公告掘金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及根据一般授权发行股份
智通财经· 2025-10-22 23:18
重大事项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并将根据一般授权发行股份 [1] - 中国联通计划分拆子公司智网科技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1] - 老铺黄金拟以折让约4.50%的价格配售371.18万股新H股,净筹资约27.07亿港元 [1] - 信利国际计划通过公开投标方式收购信利仁寿共计约11.43%的股权 [1] - 轩竹生物宣布其产品吡洛西利一线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III期研究数据将于2025年ESMO公布 [1] - 劲方医药宣布其KRAS G12D抑制剂GFH375联合西妥昔单抗或化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 - 威华达控股拟以5.03亿港元的价格出售盛京H股 [1] - 华检医疗拟将公司英文名称更改为"ETHK Labs Inc." [1] - 诺辉健康、上坤地产、建中建设的上市地位将自10月27日起取消 [1] 股份回购 - 美的集团于10月22日斥资9999.6万元回购135.84万股A股 [1] - 瑞声科技于10月22日耗资约1190.98万港元回购30万股 [1] - 联易融科技-W于10月22日耗资747.075万港元回购243万股 [1] - 蒙牛乳业于10月22日斥资717.14万港元回购50万股 [1] 股东减持 - 赣锋锂业副总裁傅利华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万股 [1] 经营业绩 - 中国联通发布前三季度业绩,股东应占盈利为200亿元,同比提升5.1% [2] - 中国中铁前9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为15849.2亿元,同比增加3.7% [2] - 中国交通建设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为13399.70亿元,同比增长4.65% [2] - 国泰航空9月载客量同比增加21% [2] - 滔搏公布中期业绩,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7.89亿元,同比减少9.69% [2]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亏损为4.32亿元 [2]
轩竹生物上市6个交易日股价较发行价上涨417% 一款乳腺癌药物的临床数据威力何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2:34
公司股价表现 - 登陆港股第6个交易日,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港元 [2] - 10月22日股价开盘大涨,一度站上61.50港元/股高位,较上市首日开盘价翻倍,收盘报60港元/股,单日涨幅超31%,较发行价上涨约417% [2] - 单日成交额为2.78亿港元 [2] 股价异动核心驱动因素 - 公司于10月22日早间公告,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以壁报形式展示了吡洛西利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临床III期(BRIGHT-3)期中分析结果 [2] - 吡洛西利是一种新型CDK2/4/6抑制剂,已于今年5月在国内获批,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单药适应症的CDK4/6抑制剂 [3] - BRIGHT-3研究是一项在中国58家中心开展的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397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 [3] 关键临床试验数据 - 截至今年1月1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0.7个月,吡洛西利组由研究者和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mPFS(无进展生存期)均暂未达到,对照组分别为18.43个月和19.55个月 [3] - 吡洛西利方案可降低4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在肝转移患者中疾病风险大幅降低64% [4] - 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吡洛西利组的ORR(客观缓解率)达6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5% [4] - 吡洛西利联合方案常见不良事件多为1至2级,整体安全性可控 [4] - 基于BRIGHT-3研究中期数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5月14日正式受理吡洛西利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新药上市申请 [5] 港股创新药行业背景 - 10月以来,港股创新药指数(HKD)已经连跌三周,截至10月22日收盘为1404.39,较9月中旬的1660.66已下跌 [5] - 资本市场对利好消息呈现"脱敏"现象,例如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的合作,但公司股价不涨反跌 [5] -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2025年年会上多家国内企业发布临床试验数据,但对股价的拉动效应有限 [5] 行业潜在风险因素 - 港股IPO的公开发售、国际配售机制可能导致股权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实际流通股份占比极低,埋下流动性不足和潜在操纵的伏笔 [6] - "指数纳入"可能成为股价波动原因,存在资金预判指数纳入规则炒高股价,为ETF基金被动配置提供高位出货机会的路径 [6] - 许多港股上市的Biotech公司尚不具备盈利能力,短期内股价缺乏业绩支撑 [7] -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为1789.3万元,亏损总额约为1.11亿元 [7] - 公司核心在研产品面临同类已上市、在研竞品众多和仿制药冲击的激烈竞争局面 [7]
港股收盘 | 恒指收跌0.94% 泡泡玛特逆市升超2% 老铺黄金折价配股跌8%
智通财经· 2025-10-22 16:54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94%至25781.77点,恒生国企指数下跌0.85%至9223.78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41%至5923.09点,全日成交额2275.36亿港元 [1] - 市场面临的最大外部不确定性是中美博弈,消息面影响投资者情绪带来短期波动 [1] - 预期短线调整后港股或将很快修复,待外部环境扰动降低后市场会迎来更良好的入场时机 [1] 蓝筹股表现 - 泡泡玛特逆市上涨2.4%至256.4港元,贡献恒指6.98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 [2] - 国药控股上涨4.27%至19.52港元,申洲国际上涨1.72%至68.05港元,分别贡献恒指1.67点和1.48点 [2] - 周大福下跌5.65%至15.69港元,石药集团下跌5.16%至8.46港元,分别拖累恒指2.94点和5.77点 [2] 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走势低迷,阿里巴巴下跌近2%,腾讯下跌超1% [3] - 黄金股集体下挫,中国白银集团跌8.33%,集海资源跌7.93%,灵宝黄金跌4.75% [3] - 内银股逆市活跃,重庆银行和农业银行均上涨1.56%,中信银行上涨1.23% [4] - 油气股多数走高,中石化油服涨4.76%,山东墨龙涨4.65%,百勤油服涨3.23%,中海油服涨3.05% [5] 商品市场动态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一度下跌超6%跌破每盎司4100美元,创1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4] - 国际现货白银价格一度下跌超8%跌破每盎司48美元,创2021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4] - 花旗银行短期内看跌黄金,设定0-3个月目标价为4000美元/盎司 [4] - 布伦特原油期货涨幅一度扩大逾2%,WTI原油期货站上58美元 [5] 行业观点与前景 - 光大证券指出银行板块再配置时间窗口打开,银行经营业绩韧性较强,板块"高股息、低估值"属性凸显 [5] - 平安证券指出短期内中东地缘冲突缓和导致油价回吐风险溢价,但俄乌及美委风险仍在发酵,油价或呈现震荡走势 [6] - 自然资源部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加快抢占深海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 [5] 异动个股 - 轩竹生物-B股价创上市新高,大涨31.87%至60港元,公司在ESMO上展示了其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积极临床III期期中分析结果 [7] - 中铝国际午后拉升,收盘涨30.52%至3.25港元,市场报道力拓集团正探索与中铝集团进行资产换股权的可能性 [8] - 广和通首日挂牌破发,收盘跌11.72%至18.98港元,公司发行1.35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28.11亿港元 [9] - 老铺黄金股价重挫8.21%至704港元,公司拟折价约4.5%配售新股,筹得净额约27.07亿港元主要用于存货储备 [10] - 信达生物高开低走收盘跌1.96%至85.2港元,公司与武田制药达成合作,可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可达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11]
港股异动丨轩竹生物逆势大涨35%创新高 上市六日股价较发行价已累涨超4倍 市值超300亿
格隆汇· 2025-10-22 16:07
公司股价表现 - 港股大盘指数全线下跌背景下,轩竹生物-B股价逆势大涨,盘中一度涨幅达35.16%至61.5港元,创上市新高,市值逼近320亿港元 [1] - 该股自10月15日登陆港交所以来连续上涨6个交易日,当前股价较IPO发行价11.6港元累计涨幅已达430.17% [1]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 - 公司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以壁报形式公布了其核心产品吡洛西利联合疗法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III期期中分析结果 [1] - 基于该项BRIGHT-3研究的中期数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25年5月14日正式受理吡洛西利的新药上市申请 [1] 临床试验数据详情 - 期中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相比,吡洛西利方案可降低4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2] - 在预后较差的肝转移患者亚组中,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大幅降低64% [2] - 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吡洛西利组的客观缓解率高达6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5% [2] - 吡洛西利联合方案常见不良事件多为1-2级,整体安全性可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