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妮牛肉麻辣烫

搜索文档
跨界烘焙首店落地杭州 海底捞的野心
每日商报· 2025-05-08 06:54
公司业务拓展 - 海底捞旗下首个烘焙品牌拾耍·SCHWASU全国首店于5月1日在杭州西湖银泰开业,主打"安心吃、放开耍"理念 [1] - 店内提供近20种面包类型,包括可颂、麻薯、海盐卷等常规款,价格多在20元以下,部分低于10元,如6.8元豆沙面包和5.8元黑麦蔓越莓 [2] - 推出特色mini系列,18元可任选5个迷你可颂或麻薯等,吸引顾客驻足选购 [2] - 主推莱茵核桃、德式海盐卷和咖啡包三款产品,部分热门款上午即售罄 [2] 门店运营情况 - 门店位于杭州西湖银泰1楼黄金区域,采用黑金设计,设有圆形选购区和室外休息区 [1] - 工作日中午客流约5-6人,店员除收银外还提供选购服务 [1] - 开展会员活动,包括立减3元券、充值赠额和会员价优惠 [2] 多品牌战略 - 公司通过"红石榴计划"加速孵化副牌,已创立11个餐饮品牌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场景 [3] - 副牌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和嗨妮牛肉麻辣烫等,去年其他餐厅经营收入达4.83亿元,同比增长39.6% [3] - 新品牌嗨妮牛肉麻辣烫依托蜀海供应链,提供5种汤底包括海底捞招牌番茄锅底,计划今年开设25家门店 [4] 行业竞争环境 - 烘焙行业在杭州竞争激烈,存在红跑车等促销品牌,拾耍目前产品竞争力一般 [3] - 公司通过副牌补充早餐、下午茶等非正餐场景,挖掘火锅店之外的消费潜力 [3] - 2023年公司总收入427.55亿元,同比增长3.1%,显示多品牌战略初见成效 [3]
顾客拿蘸料时触电受伤?海底捞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7:11
海底捞触电事件处理 - 3月30日陈女士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料时疑似触电受伤,公司立即陪同就医检查并安排返回用餐[1] - 门店安全员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小料台未发现漏电异常,3月1日、4月1日检查记录显示漏电保护装置正常[1] - 公司已启动全国范围小料台、冰柜等设备用电安全专项排查,结果显示均正常运行[2] - 双方就3000多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存在分歧,公司认为不排除顾客衣物静电导致[3] 海底捞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7%[5] - 下半年营收212.64亿元同比下滑5.8%,但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3%[8] - 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较2023年52.46亿元增长18.7%[8]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1368家(自营1355家+加盟3家),较2023年1374家略有减少[8] 海底捞经营策略调整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同时关闭低效门店70家,2025年将延续质量优先的开店策略[9] - 加盟模式新增13家门店,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司保持审慎扩张态度[11] - 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在营创业项目11个包括烤肉、炸鸡等品类[11] - 2025年初推出重庆砂锅菜品牌并探索烘焙领域,SHUA Bakery首店亮相杭州[11] 市场表现 - 截至4月17日港股股价17.4港元/股,总市值970亿港元[12]
副牌退潮,“孤勇者”只剩海底捞
创业邦· 2025-03-03 17:55
海底捞副牌扩张策略 - 海底捞以"月更"速度推出新副牌,近期推出"嗨妮牛肉麻辣烫"(杭州首店20㎡,人均30元,计划2024年开出25家)和"从前印象砂锅菜"(重庆首店600㎡,人均50元)[1][2] - 副牌布局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瞄准年轻人和下沉市场,品类覆盖麻辣烫、砂锅菜、小火锅、烧烤等,客单价30-100元不等[2][3] - "焰请烤肉铺子"扩张最快,自2023年9月落地杭州后已开30家门店,人均100-110元,提供免费增值服务(洗头、编发等)[4] 餐饮行业副牌失败案例 - 库迪旗下奶茶品牌"茶猫"运营5个月闭店率22.32%,关闭至少25家门店[7] - 海底捞高端副牌"囿吉山"(人均300元)存活9个月后关闭,小众品类难规模化[7] - 西贝"贾国龙中国堡"一年内50家门店全关,经历三次品牌更迭(空气馍→小锅牛肉→焖饭拌面)后彻底退出[9] - 九毛九旗下"怂火锅"武汉3家门店一年内歇业,单店月营业额曾破200万;高端粤菜品牌"那未大叔"2024年4月被剥离[10][11] 行业趋势变化 - 头部餐饮从"狂开副牌"转向"微创新",如瑞幸新增轻乳茶系列、西贝在现有门店上线烤鸭(158元/套)[13] - 海底捞副牌策略从"广撒网"(面馆、米线等)转为聚焦供应链协同,如"嗨妮麻辣烫"利用现有牛肉资源[16] - 乡村基与"大米先生"案例显示,副牌成功关键在于共享供应链、定位互补及低试错成本[17] 战略反思与回归主业 - 行业共识从"创新=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贾国龙承认快餐试错为"沉没成本",但强调能力建设价值[19] - 九毛九2024年Q4同店业绩大幅下滑:太二酸菜鱼月销售额从80万/店降至60万/店(-24.6%),怂火锅从130万/店降至不足100万(-26.9%)[11]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守住主品牌护城河,而非盲目扩张副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