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嗨火锅
icon
搜索文档
突然杀入高端的海底捞想干嘛?
36氪· 2025-08-17 09:35
海底捞进军高端餐饮市场 核心观点 - 海底捞在北京开设首家"臻选店",试水高端餐饮市场,客单价超500元,采用预约制并提供10%-15%服务费 [1][2] - 高端店与普通门店差异显著:装修风格简约、无自助小料台、主打粤式锅底(如金汤花胶鸡锅、波士顿龙虾汤锅)及高端海鲜(澳洲龙虾、帝王蟹等) [1][2] - 公司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既布局高端市场,又拓展平价领域(如9.9元"小嗨火锅"),以覆盖多元化消费需求 [4][5] 战略动机 - 高端化可提升品牌竞争力与盈利能力,高净值客群的高客单价和强粘性有助于缓解大众市场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利润率压力 [7] - 通过高端试点反哺主品牌形象,强化"服务天花板"认知,增强中高端市场议价能力 [7] - 多元化业态是应对消费需求分化的必然选择,但标准化运营仍是核心竞争力,高端业务预计以"试验田"形式存在 [7][8][9] 运营模式挑战 - 高端餐饮强调个性化服务与稀缺食材,与海底捞标准化、可复制的工业化模式存在冲突,大规模复制难度较高 [8][9] - 若过度标准化可能削弱高端体验,而完全定制化则背离公司核心优势,需平衡两者关系 [9] 市场定位 - 臻选店目标客群为追求品质生活的高净值人群,通过独立包间、茶室、调酒区等差异化设计提升体验 [1][2] - 公司明确主流市场仍以性价比为导向,高端布局更多是品牌探索而非主力扩张方向 [9]
降价的高端火锅:海底捞拓圈,巴奴慢慢来丨餐饮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21:01
餐饮市场现状 - 2024年用户人均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15.4%,但堂食平均单价同比下滑10.2% [1] - 47.8%的持续经营餐饮商户降低人均价位,其中百元以上餐厅降价比例超80% [1] - 2024年闭店数攀升至409万家,闭店率61.2%,均超2023年 [5] - 2025年1至5月全国餐饮总收入同比增长5%至2.28万亿元,但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仅4.5% [6] 上市公司表现 - 海底捞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1%至427.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至47.08亿元 [8] - 2024年海底捞整体店均客单价97.5元,同比下滑1.6% [1] - 2025年一季度九毛九旗下太二/怂火锅/九毛九客单价同比下滑1.37%/13.79%/1.75% [1] - 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必胜客客单价同比下滑4%/14% [1] - 呷哺呷哺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9.7%至47.55亿元,净亏损扩大至4亿元 [7] - 全聚德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09%至14.0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3.15%至3413.09万元 [7] 海底捞战略 - 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11个新品牌共74家门店,2024年新品牌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9.6% [8] - 对旗舰项目"焰请烤肉铺子"提供贷款额度上限提升至5亿元 [9] - 新品牌战略旨在整合供应链资源并拓展员工晋升空间 [8][11] - 截至2024年底海底捞共经营1368家餐厅,其中中国大陆自营餐厅1332家 [16] 巴奴战略 - 定位客单价120元以上品质火锅市场,与海底捞形成差异化 [1] - 坚持稳健拓展节奏,优先在一线城市建立品牌认知再向周边扩展 [12] - 2024年底在河南省拥有56家门店,实现郑州主要商圈全覆盖 [13] - 2025年一季度一线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20.7%,二线及以下城市达24.5% [14] - 河南省门店经营利润率最高达26.2% [15] - 截至2024年底餐厅数144家,营收23.07亿元,归母净利润1.23亿元 [16]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火锅市场分化,巴奴暗示与海底捞不在同一细分赛道 [1] - 海底捞客单价跌破百元,巴奴坚守120元以上价位 [1] - 巴奴现金及等价物从2023年2.69亿元收缩至2024年2.23亿元 [17] - 北京实地调研显示巴奴与海底捞上座率优于其他火锅品牌 [18]
海底捞上线22元工作日自助午餐​​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26
海底捞产品策略调整 - 部分门店推出单价22元的工作日自助午餐 包含3款热菜 3款凉菜 1款水果 2款饮料和2款主食 [1] - 此前已推出"小份菜"等适合一人食产品 价格区间4-25元 [3] - 2023年末部分门店推出20元价位的工作日自助餐 包含水果 主食 饮料和炒菜 [4] - 部分城市门店员工在街头售卖早餐 盒饭和冒菜 茶叶蛋1 5元/个 盒饭约15元/份 [7] 外卖业务拓展 - 2023年12月与饿了么合作推出"下饭火锅菜"活动 套餐价格30-40元 [10] - 美团外卖设有专门火锅外卖店铺 套餐售价118-399元 [10] 财务表现与战略转型 - 2024年总营收427 55亿元 净利润47 08亿元 翻台率4 1次/天 接待顾客4 15亿人次 [13] - 2023年收入414 53亿元(同比+33 6%) 净利润44 95亿元(同比+174 6%) 创30年最佳业绩 [13] - 2024年启动"红石榴计划" 孵化11个子品牌 覆盖正餐 简餐 快餐场景 新开74家门店 [14] - 其他餐厅经营收入2024年达4 83亿元(同比+39 6%) [14] - 2025年申请注册"小嗨火锅""小嗨拌饭"等商标 涉及方便食品 啤酒饮料等类别 [14]
海底捞再跨界:全国首家面包店开业
36氪· 2025-05-14 17:39
海底捞跨界烘焙战略 - 海底捞旗下新烘焙品牌"拾㧚耍·SCHWASUA"以高性价比为卖点,60%以上产品定价低于10元,最贵单品不超过30元,显著低于同类网红品牌[6] - 依托海底捞供应链优势,烘焙产品成本较传统烘焙店低25%以上,通过集中采购原料、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实现成本压缩[6] - 烘焙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5614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8500亿元,年均增速超9%,具有高频消费与高毛利(50%-75%)特点[7] 红石榴计划多品牌布局 - 海底捞已孵化13个子品牌,覆盖烤肉、炸鸡、麻辣烫等品类,累计开设门店74家,累计贡献收入4.83亿元[4][11] - 通过"管多店"模式培养超100位多管店店长,管理200余家跨品牌门店,采用"师徒制"分润机制实现人才激励[11] - 子品牌如焰请烤肉铺子单店年营收约1000万元,净利润率12%-14%,延续海底捞"体验基因"特色[11] 多品牌战略优劣势分析 - 优势:供应链强整合能力确保低价不低质,服务创新基因可增强用户粘性[8] - 挑战:子品牌间协同性薄弱,烘焙品牌与火锅主业协同有限,部分子品牌盈利水平低于主品牌[14] - 行业背景:餐饮集团多品牌战略成为突破增长瓶颈核心路径,但面临资源分散、品类协同等挑战[16] 餐饮行业多品牌案例 - 王品集团旗下29个品牌覆盖西餐、日料等品类,子品牌存活率超80%[16] - 百胜中国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成本,用会员体系赋能咖啡品牌Lavazza、火锅品牌小肥羊[16] - 九毛九部分子品牌因定位模糊被出售,呷哺集团子品牌湊湊翻台率跌至1.5次/天[17]
顾客拿蘸料时触电受伤?海底捞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7:11
海底捞触电事件处理 - 3月30日陈女士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料时疑似触电受伤,公司立即陪同就医检查并安排返回用餐[1] - 门店安全员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小料台未发现漏电异常,3月1日、4月1日检查记录显示漏电保护装置正常[1] - 公司已启动全国范围小料台、冰柜等设备用电安全专项排查,结果显示均正常运行[2] - 双方就3000多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存在分歧,公司认为不排除顾客衣物静电导致[3] 海底捞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7%[5] - 下半年营收212.64亿元同比下滑5.8%,但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3%[8] - 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较2023年52.46亿元增长18.7%[8]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1368家(自营1355家+加盟3家),较2023年1374家略有减少[8] 海底捞经营策略调整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同时关闭低效门店70家,2025年将延续质量优先的开店策略[9] - 加盟模式新增13家门店,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司保持审慎扩张态度[11] - 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在营创业项目11个包括烤肉、炸鸡等品类[11] - 2025年初推出重庆砂锅菜品牌并探索烘焙领域,SHUA Bakery首店亮相杭州[11] 市场表现 - 截至4月17日港股股价17.4港元/股,总市值970亿港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