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

搜索文档
思客对话|洞察消费新趋势 激活消费增长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56
消费市场新趋势 - 首发经济成为消费新趋势的重要体现 强调设计研发、流程工艺、运营管理等多环节协同作用下的"首次爆发" 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潮流 [3] - 国货崛起趋势显著 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显著增强 国货品牌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升级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3] - 消费市场分层趋势日益明显 高端会员店、中线折扣店、大卖场和线上渠道等多样化零售模式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4] - "悦己"消费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 强调文化性和体验感 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是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方式 [4] 激活消费增长新引擎 - 健康保障型消费将成为未来新的消费引擎 投资健康能提升个人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5] - 绿色物流对消费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与高端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推动消费增长并加速绿色技术应用 [5] - 商业模式"微创新"是激活内需重要一环 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通过设计、创意和IP等手段吸引消费者 [5] - 把握消费升级浪潮 以创新供给激发消费需求 持续培育壮大消费新引擎 [5]
不想换工作,如何提升工作收入呢?|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6-21 18:20
大家好,我是银行螺丝钉,欢迎来到这期的螺丝钉带你读书。 「螺丝钉带你读书」也陪伴大家度过了三百多期,为大家讲解了很多有趣、经典的书籍和故事,比如《三十几岁,财务自由》、《如何读一本 书》、《战胜拖延症》等等。 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位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他的好搭档查理芒格和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投资生涯和投资的理 念。 大家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部分螺丝钉带你读书合集: 《 世界读书日,螺丝钉送你121本私藏经典好书 》 往期回顾 第一篇:《 为什么高收入可能不会持续:从行业红利到时代红利 》 努力的定义是渐进式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咱们之前也介绍过,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想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做的更好。 如果持续在一个方向上做微创新,久而久之,自然会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第二篇:《 没有明显机会时,我们要躺平还是卷起来? 》 第三篇:《 想要提升收入,该选什么样的行业呢? 》 不用换工作,也能提升自己的收入 这几期螺丝钉带你读书,介绍的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觉醒吧,薪人类》。 上一篇,我们提到为了提高收入,如何选从事的行业。 总结三个关键词:长坡(有较长寿命,行业天花板高)、厚雪(离钱近 ...
美妆原料成分赛道开启“微创新”突围战
消费日报网· 2025-06-13 10:41
化妆品备案数据 - 2025年4月化妆品备案总量达38261件,环比3月激增52.87% [1] - 国产非特化妆品占比94.97%,特证产品仅占0.96% [1] - 祛斑美白功效跌出前20榜单,祛痘功效同比下滑27.88% [1] 行业趋势变化 - 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102亿元增长至2022年370亿元,预计2026年达623亿元 [2] - 精华类产品以5569件备案数量居品类榜首,面膜占比7.21%位列面部护理第二 [2] - 保湿类产品备案同比下滑38.23%,传统基础功效需求萎缩 [2] 新兴品类表现 - 唇部护理备案占比从3月0.6%跃升至1.6%,排名飙升11位进入前20 [3] - 唇部护理新品增加修护、抗皱、敏感肌适用等功效宣称 [3] 原料市场动态 - 透明质酸钠以16400件备案数领先,技术升级推动不同分子量应用 [4] - 尿囊素、苦参根提取物等传统成分需求锐减,角鲨烷、霍霍巴籽油跌幅较小 [4] - 非活性成分备案数同比下滑53.17%至15.82%,温和替代方案占据主导 [4] - 贻贝蛋白等新兴原料开始分流传统修护成分市场份额 [4] 政策与创新 - 青岛自贸片区将备案周期从1-3个月压缩至15个工作日,单个产品节省费用30000元/6000元 [6] - 安徽发布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资料指南,细化配方填报、标签管理等要求 [6] - 《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允许新原料与关联产品同步申报,设置优先审评通道 [6]
一年测试超30款游戏,这家SLG大厂却变得保守了
36氪· 2025-05-22 19:27
IGG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似乎变得保守了。 去年IGG摆脱了自身的经营困境。公司营收超过57亿港元(约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同时利润也增长697%达到5.8亿港元,相较于前年的亏损改善 了不少。不过IGG的优势依然在逐渐衰减。在Sensor Tower的发行商全球收入榜单上,此前IGG保持在15名上下,近两个月则掉至20多名的位置。IGG会感 到焦虑也在所难免。 现在IGG保持着每年30款左右的新品测试节奏。从产品类型来看,IGG对「创新」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发现,相较于之前女性向的《时光公 主》、狩猎共斗的《Yeager》等类型,近两年IGG的测试产品重新聚焦到SLG品类,收敛了想要突破小众赛道的想法。 新品研发依然坚持要有所创新,不过现在IGG也不希望离舒适圈太远了。 盯着市场爆款测试新品,过半都是SLG 前两年我们介绍过IGG在半年内测试了至少16款游戏,其中过半都是SLG产品。近一年来IGG依然维持着相近的节奏,并且仍然把筹码压在SLG品类上。 今年IGG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提到,接下来公司会有3款重磅产品,依照看好程度来排序的话,依次是SLG《Project PSS》、休闲社交《Tycoo ...
微信上线公众号发文功能,既是微创新,更是为了提高黏性!
搜狐财经· 2025-05-22 05:29
微信新功能上线 - 微信新版本上线可直接发布公众号图文或文章的入口 用户可通过微信聊天对话中的"公众号"找到该功能入口 [1] - 已开通公众号的用户可直接发布图文或文章 未开通的用户会引导创建新公众号 [4][8] - 该功能是对现有公众号网页版和公众号助手发布渠道的补充 提供了更便捷的发布方式 [11] 用户数据与黏性提升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达13.85亿 同比增长3% [12] - QQ移动终端月活账户数5.24亿 同比下滑5% [12] - 2024年视频号日活用户接近6亿 2025年一季度已达8.2亿左右 增长超30% [12] - 图文内容创作仍是数字内容重要领域 该功能可将更多内容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 提升平台黏性 [12] 产品运营策略 - 成熟平台产品运营主要依靠微创新 此次功能更新是感知较明显的创新 [13] - 功能虽简单但便于作者快速发布动态性内容 体现了运营团队的持续创新能力 [13] - 互联网产品运营需专注核心功能 持续关注用户需求反馈 区分合理与伪需求 [13][14] - 平台型业务需保持专注力 微创新和技术能力的一体化 需要耐心和耐力 [14]
月销700万杯!今夏第一个爆品,古茗、益禾堂都在卖
36氪· 2025-05-18 12:1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咖门"(ID:KamenClub),作者:子淇,36氪经授权发布。 随处可见的柠檬水,突然火了! 益禾堂5元薄荷柠檬水上新一个月,销量超700万杯。网友评价"很少用震撼形容一杯柠檬水"。 此外,古茗、沪上阿姨等头部也都在重做柠檬水,掀起一波消费热潮。 月销超700万杯,今夏第一个爆款是柠檬水? 每年一到夏季,柠檬水毫无疑问成为饮品界的销量主力军。社交平台上"柠檬水"相关笔记突破80万篇。 今年我发现,好几个头部品牌都在重做柠檬水。 先是4月份,益禾堂上新一款薄荷柠檬水,定价5元。 精选当季柠檬和新鲜薄荷,果肉纤维清晰可见,酸甜适中,口感轻盈爽口。网友直呼:"一口入喉,从头顶凉到天花板""简直就是行走的空调"。 益禾堂方面称,上架20天(4月10日-4月29日),销量突破400万杯。截至5月13日,销量已超700万杯,成为门店热销榜TOP1。 进入5月,古茗也推出新品话梅柠檬水,定价7.9元起,掀起一波消费热潮。 广东地区的网友评价"口感像小时候喝的盐汽水""后劲很足,爱的人超爱"。还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当起"自来水"发种草笔记。 图片源自小红书博主@爱喝多肉葡萄 虽然也有网友表示不太习 ...
自己掉的自己扫,基层治理可以多些“微创新”
中国环境报· 2025-05-16 16:09
基层环境治理的"微创新" - 宁夏银川对渣土车撒漏问题采取人性化执法方式 要求企业清扫路面并进行批评教育 而非简单罚款 体现执法方式的创新[1] - 北京市通过"奖优罚劣"引导施工单位强化扬尘管控 采用防尘天幕、喷淋等措施的工地数量增加[2] - 上海市崇明区新海镇实施"文明居住积分管理" 有效整治"飞线充电"、乱倒垃圾等社区不文明行为[2] -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评选 调动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2] "微创新"的治理效果 - 宁夏的执法方式使企业直面作业流程问题 倒逼加强内部管理 同时借助媒体告诫其他企业遵守法规[1] - 各地"微创新"从细节入手 优化政策实施流程 "四两拨千斤"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2] - "微创新"破难点、通堵点 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入手 提升治理精准度[2] - 柔性执法和激励措施让治理措施带着温度落地 体现城市治理水平和能力[2]
副牌退潮,“孤勇者”只剩海底捞
创业邦· 2025-03-03 17:55
海底捞副牌扩张策略 - 海底捞以"月更"速度推出新副牌,近期推出"嗨妮牛肉麻辣烫"(杭州首店20㎡,人均30元,计划2024年开出25家)和"从前印象砂锅菜"(重庆首店600㎡,人均50元)[1][2] - 副牌布局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瞄准年轻人和下沉市场,品类覆盖麻辣烫、砂锅菜、小火锅、烧烤等,客单价30-100元不等[2][3] - "焰请烤肉铺子"扩张最快,自2023年9月落地杭州后已开30家门店,人均100-110元,提供免费增值服务(洗头、编发等)[4] 餐饮行业副牌失败案例 - 库迪旗下奶茶品牌"茶猫"运营5个月闭店率22.32%,关闭至少25家门店[7] - 海底捞高端副牌"囿吉山"(人均300元)存活9个月后关闭,小众品类难规模化[7] - 西贝"贾国龙中国堡"一年内50家门店全关,经历三次品牌更迭(空气馍→小锅牛肉→焖饭拌面)后彻底退出[9] - 九毛九旗下"怂火锅"武汉3家门店一年内歇业,单店月营业额曾破200万;高端粤菜品牌"那未大叔"2024年4月被剥离[10][11] 行业趋势变化 - 头部餐饮从"狂开副牌"转向"微创新",如瑞幸新增轻乳茶系列、西贝在现有门店上线烤鸭(158元/套)[13] - 海底捞副牌策略从"广撒网"(面馆、米线等)转为聚焦供应链协同,如"嗨妮麻辣烫"利用现有牛肉资源[16] - 乡村基与"大米先生"案例显示,副牌成功关键在于共享供应链、定位互补及低试错成本[17] 战略反思与回归主业 - 行业共识从"创新=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贾国龙承认快餐试错为"沉没成本",但强调能力建设价值[19] - 九毛九2024年Q4同店业绩大幅下滑:太二酸菜鱼月销售额从80万/店降至60万/店(-24.6%),怂火锅从130万/店降至不足100万(-26.9%)[11]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守住主品牌护城河,而非盲目扩张副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