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
搜索文档
动力电池的“中间道路”:固液混合技术成业界“新宠”
经济观察报· 2025-11-20 18:20
半固态电池成为务实选择 - 半固态电池以安全可控、成本可接受的姿态成为车企与电池厂的务实选择[1] - 产业界认为全固态电池资本炒作过热,距离大规模车载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半固态电池技术会长期存在并在三元领域成为主流[2] 技术优势与产业化进展 - 蜂巢能源为某车企开发的半固态电池已于11月在量产线上批量生产,计划明年在中高端车型上大规模应用[2] - 赣锋锂业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约300Wh/kg,拥有4GWh的产线[2] - 改造现有生产线生产固液混合电池的成本仅为新建全固态电池产线的30%~40%[4] - 搭载固液混合电池的电动汽车可实现800公里~1000公里续航,快充性能可在10分钟内补充400公里续航[5] 市场预测与产能布局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26年固液混合电池搭载量将达到十万辆级别[7] - 国内头部企业已建成约5GWh固液混合电池专用产线,明年产能规划预计提升至20GWh以上[8] - 固液混合电池将首先在售价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上规模化搭载,随后向中端市场渗透[8] 行业共识与未来应用 - 行业专家指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固液混合电池是实现安全性显著提升的最经济有效途径[11] - 低空经济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要求严苛,与固液混合电池技术优势相契合[12] - 固液混合电池正在勾勒出未来三到五年动力电池技术的演进蓝图[12]
动力电池的“中间道路”:固液混合技术成业界“新宠”
经济观察网· 2025-11-20 10:29
行业技术路线转向 - 产业界认为全固态电池资本炒作过热,距离大规模车载应用还需至少7-8年时间,半固态电池(固液混合电池)被视为更务实和接地气的选择 [2] - 固液混合电池通过引入固态电解质提升安全性,同时保留液态电解质保证离子电导率,在安全与性能间取得平衡,并能较好兼容现有生产工艺 [3] - 改造现有生产线生产固液混合电池的成本仅为新建全固态电池产线的30%-40% [3] 产业化进展与产能规划 - 蜂巢能源为某车企开发的半固态电池已于11月在量产线上批量生产,计划明年在中高端车型上大规模应用 [2] - 赣锋锂业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约300Wh/kg,拥有4GWh产线 [2] - 国内头部企业已建成约5GWh固液混合电池专用产线,明年产能规划预计提升至20GWh以上 [6]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搭载固液混合电池的电动汽车可实现800公里-1000公里续航,快充性能可在10分钟内补充400公里续航 [4] - 固液混合电池将首先在售价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上规模化搭载,随后向中端市场渗透 [6]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26年固液混合电池搭载量将达到十万辆级别,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5] 产业链配套与材料突破 - 中国已实现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吨级出货,为固液混合电池规模化应用奠定材料基础 [4] - 国内材料企业在氧化物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等多元技术路线上同步突破 [4] - 上游固态电解质材料产能建设加速,多家企业已实现吨级以上月供货能力 [6] 行业共识与风险警示 - 资本市场显现过热迹象,近30家企业宣布固态电池产线建设计划,但技术路线不清晰且成本是当前技术的3-5倍 [6] - 行业专家预测固态电池产业化临界点远未到来,未来市场占有率不会超过20% [7] - 行业应回归理性,关注解决安全、降本、增效的微创新,而非盲目追逐技术概念 [7][8] 安全优势与应用拓展 - 固液混合电池因减少液态电解质用量,降低了漏液、热失控风险,在本质安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8] -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要求严苛,与固液混合电池技术优势契合 [9] - 固液混合电池被视为当前产业条件下实现安全性显著提升的最经济有效途径 [8]
天价奶皮子糖葫芦,“塌房”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11-12 17:01
核心观点 - 一款名为“奶皮子糖葫芦”的传统小吃创新产品,通过微创新和精准的情绪价值营销,在线上线下引发消费热潮,成为现象级网红单品 [5][6][13] 产品引爆市场表现 - 产品在线下引发抢购潮,上海门店出现排队超过2小时、队伍长达20米的盛况,工作日排队时长也达70分钟 [6][8] - 产品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飙升,有店铺将线上售价调至98元/串,线下售价49元/串,黄牛代购价普遍加价20-50元,部分城市黄牛报价高达100元/串 [9] - 产品在线上获得巨大流量,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6亿次,小红书同一话题累计浏览达1.2亿次 [9] 产品走红原因分析 - 奶皮子作为原料已具备市场基础,此前已在茶饮和乳品赛道完成市场教育,例如紫光园奶皮子酸奶单日销量最高达40万杯,瑞幸推出奶皮子拿铁 [11] - 产品升级精准击中消费者情绪价值,从街头小吃变为承载社交资本和情感体验的精致甜品,购买和分享过程本身成为卖点 [13] - 产品微创新尺度得当,在保留糖葫芦国民记忆点基础上,通过加入奶皮子增加绵密口感层次,部分产品还搭配脆香米和酸奶馅,创造了新鲜感 [13] 行业启示与挑战 - 网红单品普遍面临热度可持续性挑战,部分消费者尝鲜后反馈“太腻”、“难吃”、“不值得排队”等负面评价 [13] - 行业关键启示在于需将短暂流量转化为扎实复购,读懂年轻消费者为情绪价值买单的逻辑,才能使“网红”长红 [14]
日本银发经济,涌现出哪些一骑绝尘的大品牌?
创业家· 2025-11-08 17:58
日本银发经济与消费趋势 - 日本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所有企业均需面对银发经济或老年人市场[2] - 即使儿童服装企业,在产品研发时也重点调研老年人需求,因给孩子买衣服的往往是祖辈[3][4] - 食品行业集中精力解决老年人需求,如养乐多Y1000因助眠效用热销,反映老年人对优质睡眠的共性需求[5][6][9][10] - 酒类企业三得利在银发经济背景下,除酒类产品外重点研发健康食品与营养品[11][13] - 味之素推出大量面向老年人的商品[14] - 没有所谓的“银发赛道”,在人口结构变化时所有商家都需做好储备和创新[15][16] 日本国民品牌低增长期经营逻辑 - 2025年市场饱和、增量稀缺环境下,消费企业需避免“脑补式决策”,而应像农民种地一样亲手触摸土壤、观察作物、感受气候[21] - 日本国民品牌在低增长期破局核心在于全场景中让消费者“超预期”,通过“稳根基+小创新”持续积累增长势能,而非追求“颠覆性冒险”[21] - 基于门店场景,7-11的OFC区域督导深入加盟门店现场,基于实际销售数据提供选品、陈列、库存建议,实现总部与加盟商共生[22] - 神户物产业务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近一半,买手通过去菜市场观察老太太挑菜确定沙拉蔬菜配比,工厂在近郊实现早上生产饭团中午上架[23] - 基于消费场景,WORKMAN从B端转型C端的关键是不追都市潮流,而是扎进工地、郊区看蓝领对耐穿不贵裤子的真实需求,补上市场空白[24] - 龟甲万每年收集10万份消费者反馈,根据不同场景研发不同盐度、发酵时长的酱油,从场景需求出发打磨工艺而非依赖添加剂提鲜[24] - 花王长期维持高研发投入占比,通过技术矩阵运营将研发与海外市场差异化需求直接挂钩,让技术转化为产品收入[24] - 基于产品场景,三得利威士忌调和师奥水精一每天品尝200种原酒,通过酒体本身判断陈酿效果而非依赖实验室数据,创造“响30年”独特风味[25] - FANCL聚焦无添加、功能性健康食品,针对中国顾客觉得胶囊太大改为小颗粒,日本顾客更在意无添加则在包装上标注更细,实现需求跨地域适配[25][26] 日本企业参访与案例详情 - 7-11前CIO碓井诚分享《价值共创社会的应对与7-11的创新进程》,其曾受邀赴京东总部分享,阿里、京东、美团高层均曾请教其零售破局之道[27] - 神户物产业务超市创立于1981年,全日本拥有1000多家店铺,销售规模200亿人民币,拥有340支自有品牌商品,在日本国内自有25家食品加工工厂,全球合作工厂超过350家[27] - 7-11日本1号店于1974年5月15日在东京丰洲开业,由铃木敏文亲自操刀,标志美国便利店品牌正式登陆日本[28] - WORKMAN为日本最火平价工装户外品牌,关注度超过优衣库,店铺1000余家比优衣库多300家左右,近年来店铺数和利润率增速均超过优衣库,市值已超过高岛屋和三越伊势丹两家百货巨头之和[29] - 龟甲万从17世纪早期东京野田家庭作坊起步,凭借祖传秘方和制造工艺生存380余年,从酱油到调料、葡萄酒、番茄制品等领域拥有2000多种相关产品[29] - 三得利创立于1921年,以生产销售酒精饮料和软饮为主,威士忌产品如山崎和响最为著名,啤酒品牌包括三得利万志啤酒[33] - 三得利首席威士忌调和师奥水精一1973年加入公司,1999年晋升首席调和师,每天品尝200多种原酒,主导开发“响30年”、“山崎50年”和“山崎35年”等世界知名威士忌[34]
天价奶皮子糖葫芦,“塌房”了?
36氪· 2025-11-06 09:18
产品热度与市场表现 - 奶皮子糖葫芦在传统糖葫芦基础上裹上奶皮,部分产品还添加脆香米以增强口感层次,这一微创新使其在线上线下引爆 [3] - 产品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多地引发排队热潮,上海门店外连续多天排起20多米长队,周末高峰期排队时长超过2小时,工作日中午也需排队70分钟 [3][5] - 线上讨论度极高,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6亿次,小红书同一话题累计浏览达1.2亿次 [10] - 由于原料告急,部分门店提前收摊或暂停营业,部分门店采取线上取号、每人限购一串等措施以缓解排队压力 [6] 价格动态与二级市场 - 因生意火爆、供不应求,上海有店铺将奶皮子糖葫芦线上售价调至98元/串,线下售价为49元/串 [7] - 黄牛代购推高产品价格,上海网红店原价20元/串的糖葫芦经黄牛转手平均加价20-50元,在南京黄牛报价高达100元/串 [8][9] 产品走红原因分析 - 奶皮子作为风味元素已在茶饮和乳品赛道完成市场教育,例如紫光园奶皮子酸奶单日销量最高达40万杯,瑞幸咖啡推出奶皮子拿铁,为奶皮子糖葫芦的接受度奠定基础 [11] - 产品升级为精致甜品,精准击中消费者对情绪价值和社交资本的需求,购买和分享过程本身成为一种情感体验和身份认同 [13] - 产品创新保留了糖葫芦的国民记忆点,通过增加奶皮子的绵密口感和夹带酸奶馅等小改动创造新鲜感,易于被消费者接受 [14] 行业影响与商家动态 - 产品爆火导致上游原料供应紧张,有专营奶皮子的线上店铺因爆单需安排工人加班,导致奶皮子价格上涨 [10] - 越来越多的店家持续入局该品类,试图抓住市场热点 [10]
2025金融街论坛|对话黄勃:金融科技的本质是服务需求,要避免过度包装
北京商报· 2025-10-30 21:38
绿色发展 - 绿色发展的核心痛点在于外部性问题长期存在,企业投入成本后难以获得市场正向反馈,陷入只有成本没有回报的困境 [3] - 破解僵局需反对大规模口号式创新,转而通过小场景、小切口推进微创新,例如围绕某类企业需求痛点优化绿色金融工具政策后再逐步推广经验 [3] - 科技与绿色金融结合显著,例如利用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微网格化监测,监测精度可细化到10米,能精准测算单栋建筑的节能效果和碳排放量 [3] - 基于微网格化监测数据,正探索将达标后的老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贷款支持范围,以激发市场对旧改的积极性,让绿色金融落地民生场景 [4] - 绿色金融是支撑绿色发展的工具,需先把绿色发展的实事做扎实,让各方主动参与,绿色金融工具才有使用场景并发挥赋能作用 [4] 金融监管 - 由于绿色发展的外部性问题导致市场易失灵,需要监管介入调节,通过政策刺激、引导和调配手段将资源精准导向为绿色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 [4][5] - 监管与创新可协同推进,鉴于中国绿色发展是探索之路,监管政策可伴随实践进行微调整,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为创新留足空间 [5] 消费金融与金融科技 - 金融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工具,金融科技是核心支撑,能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提升金融资源与消费需求的匹配效率,实现更准更优的配置,例如精准筛选客群和优化风控 [6] - 金融科技通过海量个人数据推动金融产品从一般定价转向个体风险定价,实现定制化服务 [7] - 金融科技创新需守住数据安全底线,保障个体数据不外泄不滥用,当前部分企业存在过度包装问题,模式创新未脱离传统借贷还款逻辑甚至可能规避监管 [7] - 金融科技本质是服务消费需求,技术需沉入实际场景让老百姓清晰理解产品,避免过度复杂化,未来金融对消费需求的把握将更精准,产品切分更细化 [1][7]
如何升维思考?丨善友教授周六新课
混沌学园· 2025-08-22 19:58
核心观点 - 企业必须通过逻辑模型变革和维度创新来定义独特价值并实现长期增长 而非依赖短期红利或行业经验 [2][3][4] - 跨行业交流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维度 打破行业固有思维模式 推动价值创造的根本性变革 [4] - 价值升维和破界创新是企业摆脱低层次竞争、穿越周期的核心方法 需在旧价值基础上加入新维度重构业务基因 [4][8] 二维建模与价值定义 - 企业需明确其创造的独一无二价值 这是长期运营的根本基础 无法定义独特价值的企业即使短期盈利也难以持续 [2] - 思维层次需从经验层提升至逻辑层 看见维度而非仅关注要素 维度决定要素的呈现方式 [2][3] - 业务独特基因的提炼依赖于对价值创造本质的洞察 这是定义业务差异化的起点 [8] 逻辑模型变革与创新 - 人类进步依赖于逻辑模型的层层打破 认知深化会导致模型出现漏洞 需通过破界实现创新而非管理优化 [3] - 科学革命通过范式打破而非继承实现 只有打破旧范式才能看见新世界 这适用于企业创新逻辑 [3] - 认知革命唯一途径是逻辑模型变革 而逻辑模型变革依赖于逻辑奇点的下移 这是根本性创新的机制 [3] 价值升维与维度突破 - 价值升维是在前人价值基础上加入新维度 实现旧价值新组合 从而改变企业基因和增长空间 [4] - 企业需从解决具体问题转向构建新维度模型 使原有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层次 [3] - 通过增加新维度让业务从一维内卷走向二维破局 不断进入更大市场空间实现降维打击 [8] 跨行业交流与破界创新 - 跨行业交流重要性在于打破行业视野局限 其他行业的平常实践可能为本行业带来非比寻常的新维度 [4] - 破界创新需要打破困住企业价值成长的隐性天花板 在困局中找到增长和创新新可能 [8] - 跳出行业与业务惯性有助于聚焦难而正确的战略选择 避免被短期利益和风口带偏方向 [8]
老品做大、新品做精,康师傅依然强劲
搜狐网· 2025-08-21 15:13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Q1方便面类目体量最大且上新活跃度最高 Q2虽回落但仍处高位 [1] - 2024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达438亿包 同比2023年422亿包增长16亿包 年涨幅3.8% [3] - 相较日韩人均消费水平 中国泡面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3] 产品创新策略 - 康师傅上半年推出超10款新品 价格带覆盖3-22元 包括3-4元小饱杯/鲜熟面 15-22元速达面馆等 [4][5] - 采用"0油炸"专利技术开发鲜Q面 通过单篓水煮工艺实现非油炸面饼口感突破 [6] - 针对户外场景推出mini桶和小饱杯 韩式火鸡面结合食辣趋势使用7种辣椒配方 [8] - 会员店渠道推出限定产品 如Costco"红烧牛肉premium杯"采用免撒调料包技术 [10] 盈利结构与运营效率 - 毛利率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至27.8% 净利润增长11.9%至9.51亿元 [15] - 通过三级产品矩阵(基础款+场景款+溢价款)实现红烧牛肉口味占60%市场份额 [11][13] - 采用航天级RP锁鲜技术精准锁住肉汁 高端产品御品盛宴实现高利润 [13] - 数字化变革覆盖产业链上下游 建立环境友好蔬菜基地提升采购效率 [13] 品牌与文化建设 - 连续12年位列Kantar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前三 消费者触及数804.9万 [20][21] - 在杭州开设国内首家方便面文化科普体验馆"味来馆" 展示800多款方便面及36款中国面条 [19] - 挖掘地域饮食文化 推出西南麻辣牛肉面/西北油泼辣子酸汤面/东北小鸡炖蘑菇面等产品 [18] - 2024年获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雇主 最受员工欢迎雇主和最佳ESG实践雇主三项大奖 [21]
多赚一个亿,康师傅做对了什么?
中国食品网· 2025-08-21 13:33
行业整体表现 - 方便面类目体量最大且上新活跃度最高 Q1新品数量激增至高峰 Q2虽回落但仍处高位[1] - 2024年中国人消费438亿包方便面 同比2023年422亿包增长16亿包 年涨幅3.8%[3] - 相较日韩人均泡面指数 中国泡面消费空间仍然很大[3] 产品创新策略 - 康师傅上半年至少上新10+款产品 覆盖3元至22元价格带[4] - 推出小饱杯(3-4元) 鲜熟面(3-4元) 韩式火鸡面(3-5元) 汤大师(4-5元) 黑白胡椒(4-7元) premium优选(6.7元) 鲜Q面(6-8元) 东方食集(7.4元) 特别特(10元) 速达面馆(15-22元)[5] - 采用"0油炸"专利技术开发鲜Q面 通过单篓预煮-冷水激活-强风干燥工艺平衡健康与口感[6] - 特别特产品获沙利文认证"中国单篓水煮工艺鲜泡面开创者"称号[6] 消费场景洞察 - mini桶精准迎合周末经济和户外出行场景 上半年加推小饱杯针对女性尝鲜需求[8] - 韩式火鸡面切入国人食辣趋势 采用7种辣椒精研配方吸引年轻消费者[9] - 针对会员商店渠道推出山姆"潮卤牛三宝牛肉面" Costco"红烧牛肉premium杯"及"黑松露厚切叉烧豚骨拉面"等限定产品[11] - premium杯实现免撒调料包技术 一开即泡三分钟即食[11] 利润模型构建 - 红烧牛肉口味占据60%市场份额 通过基础款+场景款+溢价款三级产品矩阵实现单口味领跑[13][15] - 采用航天级RP锁鲜技术精准锁住肉汁 御品盛宴红牛口味占据高端市场[15] - 毛利率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至27.8% 净利润同比增长11.9%至9.51亿元[19] - 数字化变革渗透产业链上下游 数据参与管理决策调节产能[16] - 在河北康保县 陕西神木 新疆喀什等地建立环境友好蔬菜基地 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提升采购效率[16] 品牌文化建设 - 深入挖掘地域美食文化 推出西南麻辣牛肉面 西北油泼辣子酸汤面 东北小鸡炖蘑菇面等产品[22] - 杭州味来馆展示36款中国特色面条 800多款方便面组成环形墙传播中华面食文化[22] - 连续12年位列Kantar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前三 2025年排名第三位净透率80.9%[24][25] - 2024年获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雇主 最受员工欢迎雇主和最佳ESG实践雇主三大奖项[25]
焦点访谈|“小而美”商品火爆全球 中国制造以“微创新”撬动大市场
央视网· 2025-08-05 21:38
中国制造创新产品全球热销 - 太阳能风扇帽在美国社交平台爆火 视频播放量超数百万 收获56万点赞 成为户外工作者解暑神器 [1] - 义乌工厂完成30万顶生产任务 另有20万顶订单正在生产 计划升级增加穿孔设计 喷雾防蚊及冬季热风功能 [3] - 义乌小商品市场超50%经营户每月推出新款 迭代速度快 便携式风扇种类丰富包括挂脖式 头戴式 喷雾式等 [3] 伞具创新与国际市场拓展 - 防晒伞在中东地区受欢迎 客户偏好大尺寸及喷水雾款式以提升降温体验 [5] - 企业开发超3000种自主设计产品 在100多个国家注册20多大类商标 风扇伞出口3000把后客户追订3000把 [5][7] - 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融合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品牌国际化 [5] 取暖器产品技术创新与出口增长 - 宁波慈溪取暖器出口占全国三成 今年出口量同比增30%-40% 订单运往法英德等欧洲国家 [10] - 研发冬夏两用产品 夏天当循环扇冬天当取暖器 销量年增40%-50% 通过程序设定解决性能差异 [10] - 智能取暖器实现手机控制开关定时 售价较普通产品高10%-20% 符合欧盟节能减排法规达90分标准 [12] - 在法国市场占有率达80%-90% 南半球冬季新西兰广泛使用出口产品 [12] 小型机械设备海外需求增长 - 微型挖掘机填补精细化作业需求 适配欧洲庭院改造绿植移栽场景 [14] - 山东企业1-6月出口额达281万美元 精准锚定欧洲花园经济需求 [14]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趋势 - 从贴牌生产转向自主品牌 通过细分市场细化场景满足消费者细微需求 [17] - 产品凭借精准需求洞察 灵活创新设计和可靠品质赢得全球消费者青睐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