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高高自助小火锅
搜索文档
“举高高”引爆30城,海底捞“红石榴计划”跑出真正第二增长曲线!
江南时报· 2025-10-29 16:05
公司新品牌表现 - 海底捞旗下新品牌“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在推出不到半年时间内已覆盖9个省份并落地50余家门店,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2] - 该品牌在区域市场取得现象级成功,武汉首店创下最高11轮翻台率,西安西北首店开业掀起4000余桌的排队盛况 [2] - 品牌通过收购前海底捞员工的二次创业项目而成,定位人均约60元自助小火锅,标志着公司在多元化布局与内部创业转化上迈出重要一步 [5] 新品牌的商业模式创新 - 品牌通过价值重构打破品类桎梏,采用正大食品、绝味食品等大品牌供应商保证品质,并结合明档厨房现烤披萨、DIY甜汤等创造差异化记忆点 [9] - 以59.9元的价格实现精妙卡位,避开低端价格战,同时通过及时收走空盘、提供皮筋等细节关怀提升服务体验,形成降维打击 [10] - 核心壁垒在于嵌入式迭代能力,如在门店模型上采用木质色调、S形餐台设计,产品上联合绝味推出甜辣系列及应季产品,持续进化 [11][12] 市场定位与战略意义 - 新品牌成功开辟了公司未能有效触达的增量市场,其59.9元的亲民客单价与传统海底捞高客单模式形成互补,切入更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 [16] - 全国小火锅门店数已超5.6万家,约占火锅总门店数12%,市场规模近千亿,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0%,举高高在此背景下增速迅猛 [16] - 该品牌的跨地域快速复制能力(一年覆盖9省份)验证了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被视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14][15][13] 品牌历史与地域背景 - 西安被视为海底捞的“福地”,公司于1999年在此开出走出四川的第一家省外门店,并由此发展为全球超1300家门店的餐饮巨头 [3][4] - 西安饮食于1997年完成IPO,是行业内最早上市的企业之一,手握11个中华老字号,彰显该地区巨大的餐饮消费潜力 [2]
轻装上阵的“举高高”,为海底捞探出一条新路
中国食品网· 2025-10-28 14:54
公司核心战略与收购事件 - 海底捞近期收购了新品牌“举高高自助小火锅”,该品牌定位人均约60元自助小火锅,由前海底捞员工二次创业孵化而成 [4] - 此次收购标志着海底捞在多元化布局与内部创业转化上迈出重要一步,是对前员工创业项目的认可,亦是对高性价比小火锅细分市场的战略卡位 [4][5] - “举高高”实为知名餐饮品牌“大斌家串串火锅”创始人金斌团队的创业成果,其与“一围肥牛肉小火锅”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 [4] 新品牌“举高高”的市场表现与扩张 - “举高高”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已覆盖9个省份,落地50余家门店,展现出快速复制能力 [4][33] - 品牌在多地创下现象级排队盛况,武汉首店最高翻台率达11轮,西安西北首店排队突破4000余桌 [4][10] - 线下的火爆迅速蔓延至线上社交平台,形成自发的跨平台传播浪潮,话题获得数十万阅读量 [12] “举高高”的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 - 品牌以59.9元的客单价实现精妙卡位,避开低端价格战,通过极高的质价比形成相对稀缺的价格生态位 [23][38] - 通过使用正大食品、绝味食品等大品牌夯实品质基础,并引入现烤披萨、DIY甜汤等跨品类组合打破传统小火锅“品类多但品质平庸”的魔咒 [19][21] - 品牌具备嵌入组织肌理的迭代能力,在产品上更新迅速,并持续优化门店设计,构建了深层次的护城河 [24][26][28]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小火锅已成为火锅行业不可忽视的增长力量,全国小火锅门店数超5.6万家,约占火锅总门店数的12%,市场规模近千亿,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0% [36] - “举高高”的成功为海底捞开辟了未能有效触达的增量市场,其亲民客单价与传统海底捞高客单模式形成互补,切入更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 [37][38][39] - 该品牌的强势崛起被视为海底捞实实在在的第二增长曲线,验证了可规模化复制的商业模式 [30][34]
15家首店、卡皮巴拉首展!赣州大型商业综合体升级远洋未来广场
新浪证券· 2025-09-25 15:44
项目焕新升级概述 - 江西赣州南康区首座大型商业综合体于9月20日正式升级为远洋未来广场,以全新形象、多元业态与智慧服务焕新启幕 [1] - 焕新升级涵盖外立面更新、停车场优化、场内环境提升,并围绕四大主题场景打造城市欢聚生活新中心 [3] - 项目旨在推动区域消费升级、助力城市经济发展,是远洋商业运营管理经验的实践 [1] 业态与品牌组合 - 项目商业体量约12万平方米,共七层,围绕儿童欢乐场、有品引力场、美食聚集地三大维度引入优质品牌 [5] - 2025年已引进14个区域首店及1个市级首店,国庆期间海底捞旗下"举高高"自助小火锅、波司登、孩子王等品牌新店将陆续开业 [5] - 通过首店经济、节庆经济、夜间经济等多重举措激发消费活力,国庆期间推出卡皮巴拉皮皮豚江西首展等主题活动 [10] 智慧运营与会员体系 - 项目对数字化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优化会员权益体系,打造更智能便捷的社交消费场景 [7] - 原有会员权益将延续并升级,服务标准持续提升,旨在提供更贴心高效的购物体验 [7][8] 公司商业运营实力 - 远洋商业作为远洋集团旗下专业品牌,累计运营管理商业面积超560万平方米,覆盖超27座城市 [12] - 公司拥有多条成熟产品线,未来广场及未来汇品牌已成功落地10余个项目 [12] - 赣州项目是将一线城市先进商业运营理念与优质资源导入区域市场的重要实践 [12]
海底捞低调收购人均60的平价小火锅“举高高”,优化“红石榴计划”,要顺应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
36氪· 2025-09-16 09:13
公司战略调整 - 海底捞近期收购平价自助小火锅品牌"举高高" 以扩大品牌矩阵并适应餐饮消费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趋势 [1][4] - 公司对内部创业孵化项目"红石榴计划"进行优化 新增通过收购引入外部优秀创业品牌的机制 [1][4] - 收购"举高高"是公司时隔数年再次尝试以并购布局多元化 此前曾收购U鼎冒菜等品牌 [9] 新品牌业务表现 - "举高高"品牌人均消费59.9元 显著低于海底捞人均近100元的定价水平 [4] - 品牌主打6种锅底和上百种产品 采用单人座设置和传送带自助取菜模式 [4] - 目前已在长沙 南京 宁波 武汉 宜春多地开设门店 [4] - 公司其他品牌餐厅上半年收入5.97亿元 占总收入2.9% 其中体量最大的"焰请烤肉铺子"营收接近2亿元 门店达70家 [10] 行业趋势分析 - 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 同比下降6.6% [12] - 火锅品类人均消费持续下滑 从2022年86.7元下降至2024年77.4元 [12] -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极致性价比 差异化和情绪价值 [12] 收购标的背景 - "举高高"由致敬海(四川)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全资持有 [5] - 品牌与前海底捞员工二次创业孵化有关 与竞品"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存在关联 [1][4][8] - 一围肥牛被称为"火锅界瑞幸" 2023年8月开业至今已有超100家直营店 [8]
呷哺呷哺“失速”之后,谁在围猎百亿小火锅市场?
36氪· 2025-09-15 10:16
小火锅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预计2025年中国小火锅市场规模将接近650亿元[1] - 截至2024年9月8日国内现存小火锅相关企业达2.22万家 同比增长3.26%[1] - 市场呈现剧烈分化态势 新兴品牌加速布局而部分传统品牌收缩[2][4] 头部品牌战略布局 - 海底捞子品牌"举高高"采用59.9元/位自助模式 日排千桌并筹备30余家新店[1] - 杨国福通过海鲜品类实现差异化 同样采用59.9元/位定价策略[2] - 围辣小火锅门店数破千 龙歌和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加速扩张[2][4] 门店扩张与运营策略 - 一围肥牛肉小火锅维持每周一家新店扩张节奏 优先确保单店盈利模型[4] - 呷哺呷哺门店从2024年6月826家收缩至2025年6月763家[4] - 品牌选址要求日均接待超300桌顾客 进行精细化流量转化测算[7] 渠道竞争格局演变 - 社区街边店模式以低租金高密度为特征 主要覆盖三线及以下城市[7] - 商场店模式聚焦高线城市 呷哺呷哺近6成门店位于高线城市[7] - 龙歌重点渗透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这两个市场门店占比超6成[7] 价格与品质平衡挑战 - 行业面临品质与价格平衡难题 存在劣币驱逐良币风险[9] - 自助小火锅领域出现严重同质化竞争 模式与菜品易被模仿[9] - 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低成本持续提供高品质食材的供应链能力[10] 消费趋势与行业本质 - 小火锅兴起与性价比消费环境及单人双人就餐习惯普及密切相关[4] - 本质是消费需求回归 需在有限客单价内提供超预期价值体验[10] - 供应链能力成为关键壁垒 海底捞通过规模化采购建立成本优势[1][10]
2025年中国小火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36氪· 2025-08-25 19:45
行业发展现状 - 小火锅是一种一人一锅的特色火锅形式,具有快餐属性,符合年轻群体"轻社交"需求,自2024年起传统火锅及餐饮品牌纷纷布局该市场 [2] - 2019年全国小火锅企业成立数量近7000家,2024年新成立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较2019年大幅缩水 [2] -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小火锅门店数达2.3万家,占火锅总门店数的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650亿元 [5] - 小火锅企业数量分布高度集中,山东省以2563家位居全国第一,四川、陕西分别以2296家和2137家位列第二、三位,前十省份企业数量占比达73.4% [7][9] - 华东地区小火锅热度最高,门店数占比超25%,华北地区门店数占比超20% [9] 品类经营模式 - 行业经营模式呈现三大趋势:品类融合(与其他餐饮品类结合)、快餐化转型(强化快餐属性)及场景多元化(拓展至非传统堂食场景) [9] - 典型品牌中,呷哺呷哺门店规模700+家且客单价超60元,口碑评级A-;国辣小火锅门店900+家但客单价仅20-40元,评级为B [11] - 呷哺呷哺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19亿元,同比下降18.9%,净亏损0.8亿至1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收窄63.2%至70.5%,主要依赖关店及成本控制措施 [12] - 呷哺呷哺连续五年累计净亏损12.46亿元,股价从2021年高位跌至0.77港元,市值缩水超90%,2025年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以绑定门店收益与员工积极性 [12] - 海底捞、杨国福等知名餐饮企业于2024-2025年布局小火锅市场,但多数品牌发展并不顺利 [12][13] 消费者洞察 - 小火锅消费者女性占比51.4%,男性占比48.6% [14] - 20-40岁年轻用户占比超70%,该群体注重个性化、便捷化体验且价格敏感度高 [17] - 消费场景中一人食占比44.2%,工作餐占比近20% [20] - 价格敏感度较高,36.4%消费者接受20-40元客单价,25%接受20元以下客单价,仅12.3%接受60元以上客单价 [22] - 口味偏好多元化,麻辣、番茄、菌汤为主流,健康清淡锅底需求上升,食材选择注重新鲜度,牛羊肉、虾滑、毛肚和丸子为常选品类 [25] - 消费者选择时首要关注口味(占比70.6%),其次为环境(65.5%)和价格(63.8%) [26] 行业挑战 - 差评集中在服务、食材、菜量、环境及价格等方面,食材问题尤为普遍 [29] - 同质化严重,品牌难以在产品上体现差异化 [32] - 服务差因快餐属性与正餐火锅对比所致 [32] - 自助小火锅存在食材少、不新鲜等问题,部分商家因自助模式降低食材标准 [32] 发展展望 -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海底捞等大品牌加入推动小火锅在火锅市场中占比提升 [34] - 品牌化与连锁化加速,具备供应链优势、品牌影响力及运营能力的头部品牌将脱颖而出,区域品牌向全国扩张 [34] - 产品与模式创新推动业态融合,智能化、数字化成为重要方向 [34] - 供应链整合与优化成为核心竞争力,头部品牌将加强整合以支撑扩张 [34] - 品质与健康化趋势显著,品牌将研发健康锅底及高品质食材 [34]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提升成为行业增长主要驱动力 [34] - 行业加速洗牌,参与者需把握市场趋势、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供应链及推动产品创新 [35]
巨头下场,围猎自助小火锅
36氪· 2025-08-25 08:11
行业格局与市场动态 - 全国小火锅门店数量约5.1万家,其中个体经营者占比较高[4] - 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10] - 火锅人均消费降至70多元,小火锅价格区间完美匹配市场需求[10] - 2020-2021年小火锅行业爆发性增长,新增企业4700多家和4800多家[15] - 20-60元价格区间的小火锅门店数量上涨,其中20-40元区间占比最高达30.8%[21] 巨头入局与战略布局 - 海底捞旗下品牌"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定价59.9元,在长沙、宁波等地开业[8] - 杨国福麻辣烫在青岛开设首家自助小火锅,同样定价59.9元[8] - 呷哺呷哺部分店面改为39.9元自助畅吃模式[8] - 巨头通过品质和品牌背书切入市场,而非参与低价竞争[9] - 海底捞副牌全面开花,涵盖烤肉、炸鸡、麻辣烫等多个品类[10]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小火锅入局门槛低,不需要专业厨师,仅需菜品和旋转设备即可开业[10] - 主要收费模式包括自助和自取(数签/菜碟计价),后者价格通常比自助高10多元[17] - 成功门店多位于商业街入口,靠近小区和劳务市场,依靠走量盈利[18] - 供应链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成年人每顿食用约1斤食材,成本竞争激烈[18] - 保鲜依赖人流消耗,肉类易变质,需通过冰块和空调降温[25] 价格竞争与市场分化 - 行业均价原为人均二三十元,新入局品牌定价59.9元显著高于原有水平[9] - 个体经营者价格竞争激烈,常见9.9元、19.9元优惠活动[10] - 低价策略被证明不可持续,26元定价扣除房租后无利润[17] - 自取模式最先被顾客抛弃,许多门店改为自助作为最后一搏[17] - 60-100元和20元以下门店数量显著降低,20-60元区间成为主流[21] 区域品牌成功案例 - 青岛品牌"龍歌"以59.9元主打海鲜涮品,4年间门店从11家扩张至100家[19] - 郑州"农小锅"通过SKU数量制胜,三四十元均价提供超百种菜品,已布局156家门店[19] - 盛香亭推出转转热卤,主做卤味小火锅,均价50元,获得绝味、腾讯注资[19] - 成功品牌依赖鲜明特色而非单纯低价,如龍歌设置现炸工位强化炸鸡记忆点[30] 挑战与行业痛点 - 菜品质量参差不齐,科技肉、冻品问题普遍,牛羊肉卷等高品质涮品稀缺[24][29] - 外卖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快餐化趋势冲击没有社交属性的餐饮品类[32] - 门店人流要求高,人流量少会导致菜品保鲜困难并影响顾客体验[25] - 品牌扩张谨慎,海底捞举高高仅5家店,杨国福仅1家店[29] - 围辣小火锅虽突破千家门店,但陷入"有规模无声量"困境,总部食材把控能力有限[29] 消费者行为洞察 - 小火锅满足一人食需求,提供钱包和社交自由感,与传统大火锅形成差异化定位[9] -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升,劣质门店正被淘汰,市场处于做大阶段[24] - 品牌光环带来初始流量,但需通过独特体验留住顾客[30] - 顾客对59.9元价格抱有更高期待,不仅关注涮品数量也重视小吃多样性[26][28]
巨头下场,围猎自助小火锅
新浪财经· 2025-08-21 10:3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 同比增长5.6% 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 [5] - 全国小火锅门店数量约5.1万家 其中2020-2021年新增企业超9500家 [5][7] - 小火锅市场最终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目前20-60元价格带门店数量持续上涨 [10][16] 市场竞争格局 - 海底捞旗下"举高高"、杨国福均以59.9元定价进入市场 高于行业原有二三十元均价 [1][3][4] - 区域连锁品牌快速扩张:龍歌4年门店从11家增至100家 农小锅已布局156家门店 [10] - 低价竞争激烈 部分门店推出9.9元、19.9元优惠活动 但26元以下定价难以维持利润 [5][7][8] 商业模式特征 - 自助小火锅净利润率约20% 需依赖高客流走量盈利 [7][9] - 供应链成本控制关键 单颗撒尿牛丸有6种价格档次 批发价差达300% [6] - 保鲜成本高 肉类易变质 依赖人流量快速消耗食材 [1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2024年末火锅人均消费降至70多元 小火锅完美覆盖该价格区间 [5] - 消费者更注重品质 对"科技肉"和劣质食材容忍度降低 [12] - 外卖补贴冲击堂食 5元外卖麻辣烫成为小火锅替代品 [17] 品牌发展战略 - 海底捞、杨国福采用独立门店模式 进驻核心商圈 [12] - 区域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龍歌主打海鲜涮品 农小锅提供超百种SKU [10] - 供应链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规模化采购可降低30%以上成本 [12][16] 行业挑战与趋势 - 20-40元价格带门店占比最高达30.8% 显示性价比平衡是关键成功因素 [10][11] - 门店闭店率较高 麻辣烫品类闭店率居餐饮前五 [5] - 外卖趋势冲击明显 无社交属性餐饮面临替代风险 [16][17]
海底捞又推新品牌“捞宝街”,此前众多子品牌尚未打响
观察者网· 2025-08-12 18:22
新品牌发布 - 海底捞旗下新品牌"捞宝街"全国首店在长春摩天活力城围挡 主打"老北京|潮火锅"定位 [1] - 品牌概念最早于2023年通过广州永庆坊快闪活动呈现 [3] 战略布局分析 - 选址长春体现市场战略布局 通过地域特色拓展子品牌 [6] - 2024年推出"红石榴计划"专门孵化餐饮新品牌 下半年通过该计划创立11个子品牌 [6] 产品线扩展 - 品类扩充包括烘焙品牌"SHUA BAKERY"和砂锅菜"从前印象" [6] - 火锅品类创新包括推出自助小火锅"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和超高端"海底捞·甄选店" [6] 市场定位推测 - "捞宝街"可能定位为融合传统铜锅涮肉与现代潮流元素的北方火锅 [6] - 很可能延续子品牌高性价比策略 [6] 运营现状 - 消费者反馈长春门店位置不佳 不接电梯不挨扶梯 [6] - 尽管持续创新 但推出子品牌能见度普遍不高 [6]
50块钱扶墙出的呷哺倒下去,59块9的海底捞能支棱起来吗?
凤凰网财经· 2025-08-07 21:16
海底捞新品牌"举高高"小火锅 - 核心定位为59 9元一人食自助模式 通过旋转餐台提供上百种食材 主打高性价比与便捷性 [2][3][13] - 目前已在长沙、宁波、宜春开设3家直营店 武汉、张家港门店筹备中 长沙店开业即登本地自助餐热门榜第5 宜春店位列榜首 [10][13][21] - 差异化策略包括取消海底捞主品牌增值服务(如美甲、生日歌) 采用轻资产模式(100-200平米小店 标准化冻品食材)降低租金与人力成本 [12][49] 海底捞多品牌孵化战略 - 2024年8月启动"红石榴计划" 内部孵化11个餐饮品牌(含焰请烤肉舖子、小嗨火锅等) 截至2024年末共开设74家门店 平均每月新增1个品牌 [6] - 采用"广撒网"策略筛选优质子品牌 历史副牌如囿吉山、U鼎冒菜已退出市场 [7][9] 市场反馈与挑战 - 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正面标签包括"火锅界蜜雪冰城"、"菜品多如美食超市" 负面评价集中在卫生问题(菜品发现苍蝇)、冻品未解冻、肉品腥味等 [15][16][17][18] - 行业数据显示小火锅净利润率可达38%(某品牌招商资料) 但低价竞争激烈(2元锅底、9 9元牛肉)挤压利润空间 [52] 呷哺呷哺经营危机 - 2025年上半年预亏0 8-1亿元 2014-2020年累计净利润19 44亿元 但2021-2025H1五年亏损达13 26亿元 近乎吞噬历史盈利 [32][34][35] - 2024年新增78家门店(含湊凑13家)但关闭219家(呷哺138家、湊凑73家) 闭店数为新开店的2 8倍 [39][40] - 市值从峰值294亿港元暴跌97%至8 69亿港元 沦为仙股 [37] 小火锅行业趋势 - 火锅消费呈现两极分化:高端与低价市场扩张 中端市场萎缩 59 9元定价精准覆盖价格敏感型年轻客群 [42][47] - 海底捞主品牌扩张放缓(2024年全球门店1368家 较2023年减少6家) 通过子品牌探索新增长曲线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