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夜城

搜索文档
因地制宜破解文旅同质化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12
文旅产业同质化问题 - 当前文旅市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渗透到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各个环节,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1] - 部分地方过度依赖成功模式,快速复制网红项目如玻璃栈道、仿古街区、灯光秀等,导致"有形无神"的困境 [1] 差异化发展策略 - 各地应摒弃简单模仿,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设计和科技手段打造独特文旅IP,如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和大唐不夜城等成功案例 [1] - 相邻地区应加强区域协同合作,避免资源重复和恶性竞争,长三角地区已推动旅游与科技、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2] - 行业需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明确差异化定位,构建互补性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开发创新型产品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 [2] 产业创新方向 - 游客需求从传统观光转向深度体验,文旅产业需与其他行业融合开发新业态,如沉浸式体验项目等 [2]
地方国资文旅集团为何总是一地鸡毛?
36氪· 2025-05-20 16:37
行业现状 - 桂林旅游、曲江文旅、ST张家界等地方文旅上市公司2024年出现巨额亏损:桂林旅游净亏2亿元(累计近10亿元)[2]、曲江文旅亏损1.31亿元(三年累计6亿元)[2]、张家界净亏5.82亿元(五年累计超13亿元)[2][10] - 县级文旅公司盲目跟风投资现象普遍,形成"上市公司大坑+县级小坑"的行业困境[12] - 行业普遍存在"游客人数多但不赚钱"的运营悖论,如曲江文旅旗下大唐不夜城等项目[7] 公司案例 - 桂林旅游:虽拥有漓江等顶级景区资源,但因财务披露违规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需追溯调整三年财报,高管被记入诚信档案[3] - 曲江文旅:大股东22%股份遭司法冻结/拍卖,核心项目大明宫等持续亏损[4][7] - ST张家界:资产负债率达86.12%,大庸古城项目三年累计减值损失4.78亿元,流动负债是流动资产7倍,进入预重整流程[7][10][11] 问题根源 - 管理机制缺陷:管理层多来自体制内,缺乏市场化运营能力,存在"政企模糊地带"[15] - 投资逻辑错位:"先有债再有项目"的成立思路导致融资需求远大于运营能力[15] - 缺乏问责闭环:鲜少因亏损被追责,关键考核指标为"立项能力"而非运营效益[23][24] - 项目同质化严重:仿古街+演艺+酒店模式重复建设,忽视游客体验与复购率[17][24] 典型运营问题 - 滨湖旅游项目年游客不足2.5万人却亏损2400万元[16] - 停工8年项目持续拨款亏损[16] - 城市综合体项目年亏损超2000万元且空置率高[16] - 古风文旅街区开业三年即计提资产减值[17] 潜在转型路径 - 收缩战略:剥离非核心资产(如曲江文旅、张家界已开始实施)[29] - 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团队,建立权责对等的决策体系[28] - 现金流导向:放弃流量泡沫,聚焦真实运营能力[28] - 专项债门槛提高:需通过项目收益、资产质量、政府财力三重审核[26] 行业趋势 - 2025年或将出现中小地方文旅集团集中淘汰现象[26] - 政策收紧导致"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26] - 10万亿化债额度优先支持城投而非文旅企业[28] - 成功案例稀缺:需同时具备IP打造、二次消费转化等综合能力[28]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商业洞察· 2025-05-10 11:51
核心观点 -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表现强劲 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 - A股景区类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16家公司中仅半数在一季度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6] - 景区类上市公司承担着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和业态升级的重任 盈利并非唯一考核指标 [10][11] 顶流景区表现 - 大唐不夜城"五一"期间游客接待量达225万人次 占西安市客流量的15% [2][3] - 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9.93% 峨眉山接待20.9万人次 黄山接待14.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0% [2] - 宋城演艺旗下12个景区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 演出379场同比增长24% [3] - 祥源文旅接待游客62.36万人次同比增长51.79% 营业收入4040.41万元同比增长50.47% [3] 上市公司业绩 - 曲江文旅一季度营收3.06亿元同比下降23.67% 净亏损0.46亿元 连续多年亏损 [6] - 桂林旅游一季度营收0.83亿元同比下降6.63% 净亏损0.14亿元 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6] - 祥源文旅一季度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186.68% 通过并购实现业务转型 [7] - 黄山旅游等9家公司实现盈利 大连圣亚等7家公司陷入亏损 [7] 行业转型趋势 - 传统景区面临购票人次下降等三大问题 正向文旅综合示范区转型 [7] - 宋城演艺和祥源文旅代表杭州模式 通过演艺IP和并购实现业务创新 [7][8] - 景区需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针对细分消费需求开发新业态 [8] - 部分公司毛利率超60% 主要集中在索道、演艺等高附加值业务 [11] 公司发展策略 - 曲江文旅通过城市运营塑造目的地品牌 虽自身收益有限但外溢效应显著 [10][11] - 桂林旅游重点布局康养休闲、教育研学等新业态 推动产品升级 [11] - 景区需平衡稀缺资源开发与投资管理 避免无效投资拖累业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