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体系

搜索文档
光伏行业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研讨会在苏州举行,共话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能源网· 2025-07-30 18:44
光伏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的重要性 - 光伏行业成为全球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抓手和绿色产业竞争核心领域 [1] - 行业竞争已从单纯技术竞争升级为涵盖绿色供应链、碳足迹管理、ESG体系的全方位竞争 [1] - 构建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光伏供应链体系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 2025光伏绿色供应链研讨会概况 - 研讨会于7月28日在苏州召开,聚焦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由绿色江南、IPE、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和苏州市光伏产业协会协办 [1] - 吸引了政府、科研、企业、金融、NGO等多方参与 [1] 行业专家观点与倡议 - 沈辉博士呼吁构建政府引导、产业协同的创新生态,以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力 [3] - 企业需把握"双碳"战略机遇,在高效电池技术、智能运维、绿电替代等领域持续突破 [3] - 方应君主任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成果,但碳排放强度高、组件回收体系滞后等问题仍需解决 [7] - 马军主任提到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突破十亿千瓦,倡议企业迈向零碳供应链 [7] 光伏企业绿色低碳评价 - 发布《2025光伏企业绿色低碳评价报告》,基于CITI和CATI指数开展评价 [3] - CITI指数从管理机制、合规与改善、资源消耗与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五个维度量化评价 [3] - CATI指数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等五个维度评价 [3] - 对2025光伏企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及气候行动TOP10企业进行了表彰 [3][5][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需聚焦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升级 [7] - 绿色江南与IPE将继续推动光伏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8] - 将联合发布《2025光伏建设进展报告》,推动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 [7]
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芮萌:以“商业向善”建设新商业文明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0:31
商业向善的核心内涵 - 商业向善是用商业逻辑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应对社会痛点,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6] - 商业向善不是慈善或公益捐赠,而是将社会价值嵌入商业模式,创造长期利益 [6] - 商业向善打破商业与公益的二元对立,企业在实现利润的同时创造社会影响力 [6] 全球与中国企业的实践差异 - 西方企业的商业向善发展更系统成熟,经历了从CSR到ESG再到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百年演变 [7] - 中国企业的商业向善起步较晚,主要由企业创始人或高层推动,缺乏广泛社会共识和制度支持 [7] - 中国企业可借鉴西方经验,构建符合国情的本土化实践路径 [7] 商业向善的战略机遇 - 商业向善是中国企业从"制造能力"向"价值引领"转型的关键桥梁,有助于提升国际认同感和长期信任关系 [8] - 未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需完成从投机导向到长期主义、从个人意志到全球治理观的系统转型 [10] - 商业向善有助于企业在社会责任、环境治理和全球共识中取得平衡,成为新商业文明的引领者 [8]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 主要挑战是认知差距和战略视野局限,许多企业将社会责任视为额外成本而非长期投资 [9] - 资本市场对短期业绩的高压态势阻碍商业向善的落地 [9] - 组织机制缺位,CSR部门缺乏决策权和资源配置能力 [9] 新商业文明的构建路径 - 企业需从市场投机走向生态共建,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圈实现多方共赢 [10] - 从短期主义转向长期主义,全面考量社会、环境和企业长期利益 [10] - 从个人中心转向全球视角,关注全球市场、责任和资源以实现国际化发展 [11] 未来发展的关键启示 - 企业家需具备真诚的意识觉醒,思考如何通过企业能力解决社会问题 [12] - 商业向善需要长期心态,短期是成本但中长期是护城河和复利 [12] - 商业向善应融入品牌设计、产品创新和组织文化,形成内生动力 [12] 相关活动与案例征集 - 南都·湾财社联合悦尔公益等机构启动《寻访"商业向善的力量"》系列行动,聚焦企业商业模式和社会影响力 [2][13] - 后续将举办高端私享会、闭门研讨会、慈善社交沙龙等活动,并发布《商业向善白皮书》 [16]
以ESG之名 汽车业“反内卷”要反什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9 09:1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5年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反内卷"行动元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内容 [2] - 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4.3%,同比下滑8%,低于整体工业企业5.4%的利润率水平 [2] - 2025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至3.9%,无序价格战是主要诱因 [2] - 行业投诉占比从2020年0.37%上升至2024年0.55%,反映产品质量下滑趋势 [10] - 样本企业安全碰撞获五星车型占比逐渐下降,显示安全标准有所放松 [11] 政策与行业行动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30日发起倡议,呼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3] - 工信部明确支持协会倡议,将加大整治力度 [3] - 商务部表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 [3] - 6月起近20家主流车企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3][4] - 整车企业对供应商平均回款天数较2020年增加22天 [10] ESG治理框架 - 采用ESG体系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方面综合评价内卷风险 [6] - 核心判定维度包括:产品服务质量、产品安全、社会贡献、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员工关怀、气候变化应对 [7][8][9] - 安全维度被列为底线议题,揭示"以价换量"模式触及生存红线 [7] - 质量维度显示投诉率涨幅超过营收增速时反映品牌价值受损 [8] - 责任维度指标包括所得税额(样本企业下降11.82%)和应付账款周转率 [8][11] - 气候维度成为区分竞争水平的分界线,推动绿色转型 [9] 企业表现数据 - 2020-2024年样本企业营收规模增长约55%,但人均薪酬仅上涨5.02% [10] - 企业所得税总额下降11.82%,反映社会贡献度降低 [11] - 主要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增长22天,显示供应链风险 [11] 实施路径 - 需建立统一ESG评价指南解决信息披露格式不统一问题 [12] - 通过供应链协同纠偏内卷式竞争 [12] - ESG治理虽短期可能增加成本,但长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2] - 多家企业已认可ESG治理思路,体系完善后将提供更科学判定标准 [13]
中国太保亮相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人民网· 2025-05-26 09:12
公司参展与保险服务 - 公司以"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保险为民"为主题亮相西博会国际馆 [1] - 公司旗下产险为西博会提供一揽子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公众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和团体人身意外险,覆盖近200名志愿者 [1] - 公司在四川分公司成立西博会风勘服务团队,聘请第三方专家共同开展风险服务,覆盖布展、开展、撤展全周期 [1] 科技与绿色保险布局 - 公司科技保险金额超过110万亿元,科技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 [2] - 公司首创多款绿色保险产品,参与绿色公益打造"三江源公益林" [2] - 公司构建ESG体系,践行"双碳"战略 [2] 民生保障与养老布局 - 公司为三大主粮提供风险保障,大病保险覆盖超2亿人 [2] - 公司"惠民保"提供健康保障,"太保家园"养老项目已落地13城15园 [2] - 公司在四川省推出阿尔茨海默病专属保险"蜀智保" [2] 数字化转型与西部发展 - 公司构建大模型,加快数字劳动力应用,成为通过DCMM5级认证的保险集团 [2] - 公司险资入川累计超800亿元,首席承保多个省级重大项目 [2] 互动体验与论坛活动 - 展区设置"太好保"智慧出行体验和VR安全事故模拟等互动项目 [2] - 公司举办"气候保险的实践与探索研讨会",探索巨灾保险创新与实践 [3]
打造大湾区生态环保新标杆!广州南沙两大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0:22
项目概况 - 南沙污水处理厂和鱼窝头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约75亿元,采用国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新机制推进实施 [1] - 两大项目引入香港建筑师负责制,是粤港澳三地环保领域首次以污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为载体开展全链条协同创新 [1] - 活动由广州市水务局指导,广州市南沙区水务局主办 [1] 南沙污水处理厂项目 - 采用分期建设模式,现状已建规模为每日10万立方米,二期扩建项目计划将日处理规模再提升10万立方米,远期规划总规模为每日40万立方米 [4] - 项目总服务面积达100.35平方公里,覆盖黄阁镇、南沙街及港湾街道,服务人口约38万人 [4] - 新建/改造污水收集管网,提升污水收集率及进水水质浓度,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严格环境管理标准 [4] - 融入"田园风格,岭南韵味"设计理念,结合现代绿色建筑技术 [4] - 拓展水质净化、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设立环保科技创新平台 [5] - 试行香港建筑师负责制,举办环保行业国际交流论坛,打造环保人才培训基地 [5] 鱼窝头污水处理厂项目 -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万洲村,服务面积43.61平方公里,规划服务人口3.76万人 [6] - 总体处理规模为每日5万立方米,第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每日3万立方米,第二期将提升至每日5万立方米 [6] - 构建污水处理项目级ESG体系,探索跨境管理机制衔接,引入香港建筑师负责制 [6] - 拓展环保科创研发、上下游产业链带动、环保人才培养、国际论坛行业交流、公众环保科普教育五大衍生领域 [6] - 通过污泥能源回收、再生水回用、污水源热泵及光伏发电等技术实现资源与能源循环利用 [7] - 采用"去工业化"设计理念,设置科普教育廊道、休闲运动设施,向公众开放 [7] 粤港澳合作与行业影响 - 南沙区水务局与两个项目联合体签署特许经营协议,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协会合作签约仪式同步举行 [8] - 打造全国领先的标杆示范厂和粤港澳深度交流合作的示范项目,开创"技术+标准+产业+金融+人才"五位一体的跨境合作新模式 [8] - 探索构建跨境环保标准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事业树立新标杆 [8] - 逐步形成"厂网一体、智慧高效"的污水处理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区提供有力支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