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托凭证(CDR)

搜索文档
深圳综改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资本市场迎新变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28
政策突破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这一举措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协同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红筹股二次上市试点即将在深圳破冰 [1] 政策落地进程 - 深圳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上市规则,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已明确红筹企业回归路径 [3] - 主板要求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或市值200亿元以上且具备国际领先技术 [3] - 创业板侧重未盈利高成长科技企业,需满足营收增速和技术领先性等指标 [3] 市场反应 - 红筹架构企业回归A股将打破原有融资壁垒,腾讯控股、比亚迪电子等港股科技龙头回归可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国内市场估值 [3] - 截至2025年6月中旬,粤港澳大湾区注册的港股上市公司达224家,其中满足主板二次上市条件的红筹企业有17家,涵盖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优质科技资产的注入将丰富A股投资标的,吸引更多境内外资金入场 [3] 制度创新 - 试点通过发行存托凭证(CDR)等方式为境外注册企业提供回归路径,解决股权架构复杂、两地监管规则差异等障碍 [5] - 建议建立深港交易所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衔接,并设立"港股回归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5] - 可参考"A股到H股"绿色通道模式,对满足特定条件的企业缩短审核周期 [5] 政策红利 - 试点将强化深圳作为产业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产业金融中心"协同发展 [5] - 红筹股回归将提升A股科技含量,优化市场结构 [5]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与A股合计占比达33%,大湾区已成为全球资本聚集高地 [5]
上海和深圳,喜提两个政策大礼包
吴晓波频道· 2025-06-19 02:21
上海金融政策 - 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8项重磅金融政策,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等 [2][12][17] - 自贸离岸债面向海外投资者,为外贸企业提供新的融资窗口 [14][15]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允许人民币和外币自由兑换、自由进出,提升企业跨境资金调配效率 [19][20]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吸引跨国公司在上海处理全球贸易资金 [22][24] - 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帮助外贸企业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27][30] 深圳金融政策 - 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5][35] - 注册地位于中国内地的企业可直接在深交所上市,注册地位于港澳台或外国的企业可通过存托凭证(CDR)间接上市 [37][38] - 腾讯、阿里等企业可能通过CDR方式在深交所或上交所上市 [50] - 政策旨在将香港的国际化资本接口与深圳的产业金融纵深结合,形成"港股流动性+A股估值"双支撑模式 [63] - 首批回归内地的香港上市公司可能包括腾讯、小鹏、华虹半导体等优质企业 [74] 政策影响 - 上海政策强化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外贸企业争取喘息机会 [32] - 深圳政策打通港股回A渠道,短期可能带来溢价回补,长期增强资本市场信心 [42][69] - 中概股、红筹股回归A股可激活市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遏制外汇流失 [52][55] - 政策有助于争夺全球科技公司定价权,提升中国金融话语权 [64][66] - 港股与A股价差结构可能松动,局部套利机会增加 [65]
IPO与存凭证并行,“H+A”路径明确
第一财经· 2025-06-12 19:21
政策覆盖范围 - 注册地在粤港澳且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可直接在深交所上市 注册地不在粤港澳的港股上市公司若符合条件可通过发行存托凭证实现A股上市 [1] - 政策覆盖范围拓宽至250家注册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股上市企业 其中220家尚未在A股上市 包括友邦保险(7408.68亿港元) 香港交易所(5258.99亿港元) 中银香港(3679.33亿港元)等市值前三企业 [4] - 政策还涵盖796家办公地在内地但注册地位于境外的港股上市企业 包括腾讯控股(4.76万亿港元) 阿里巴巴-W(2.26万亿港元) 小米集团-W(1.40万亿港元)等互联网巨头 [5] 上市路径 - 明确两种上市方式:符合条件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直接赴深交所上市 符合条件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存托凭证在深交所上市 [8][9] - 红筹企业二次上市需满足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或市值200亿元以上且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等条件 目前有14家红筹企业符合要求 包括腾讯 阿里 小米 美团等 [10] - 存托凭证(CDR)发行流程包括试点企业遴选 确保满足股票发行基本要求 严格遵循现行股票发行程序等环节 [11] 市场影响 - 政策释放开放信号 为两地资本市场深度融合按下"加速键"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进入新阶段 [1] - 2021至2025年A股IPO数量逐年下降 2025年至今仅有46家 首发融资金额从2022年5868.86亿元降至2024年673.53亿元 [13] - 政策可能提升港股企业回A预期 但具体放行速度和家数与A股二级市场韧性相关 短期内难大规模放行IPO融资需求 [14] 实施挑战 - 跨境制度差异推高合规成本 跨境资金流动受限 大型红筹企业回归可能对A股存量资金形成虹吸效应 [14] - 需构建透明规范的制度体系 建立高效的跨境监管机制 完善投资者保护措施 [15] - 短期内深交所设立新板块承接"回A"企业可能性较低 重点在于现有框架下的制度创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