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暂停新客申购!私募巨头,最新宣布
证券时报· 2025-10-29 20:47
暂停。 10月29日,知名私募宁泉资产官微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投资管理运作需要,决定自2025年10月30日起,暂停接受旗下所有 基金的新投资者(首次)申购申请,存量投资者(追加)申购不受影响。即公告日之前已持有原基金的存量投资者可追加申 购,暂停接受新投资者的申购申请(不含已预约或在途资金)。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宁泉资产由资管大佬杨东在2018年1月创立,公司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公开信息显示,杨东在1992年至2003年6月历任兴业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交易部总经理等职务;2003年6月至2017年1月担任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东曾在2007年A股突破6000点高位时,以公开信的形式"苦劝"基金持有人赎回股票基金,也曾在2015年上证指数到达5000点 时公开提示风险,因此被称为"良心基金经理"。经过多年发展,宁泉资产已跻身国内股票私募第一梯队,最新管理规模超过 400亿元。 近日,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宁泉此时突然"封盘",释放出了相对谨慎的信号。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宁泉对于管理规 模增长一直都较为克制,公司这次限购举措和市场 ...
暂停新客申购!私募巨头,最新宣布
券商中国· 2025-10-29 19:29
公司核心公告 - 宁泉资产宣布自2025年10月30日起暂停接受旗下所有基金的新投资者首次申购申请 [1] - 公告日前已持有基金的存量投资者追加申购不受影响 [1]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宁泉资产由资管大佬杨东于2018年1月创立,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000万元 [3] - 杨东曾担任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因其在2007年A股6000点和2015年5000点时公开提示风险而被称为"良心基金经理" [3] - 公司已跻身国内股票私募第一梯队,最新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 [3] 市场环境与公司表现 - 近期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公司此时"封盘"被市场解读为释放相对谨慎的信号 [3] - 根据9月月报,三季度市场处于上升过程,但行情结构化,AI相关的半导体、光模块等热门板块涨幅惊人,而诸多传统行业原地踏步 [4] - 由于公司不追逐热点并持有大量传统行业股票,其三季度净值表现有所落后 [4] - 公司认为市场升温速度超预期,在诸多热门板块及个股中泡沫已清晰可见,但指出泡沫是结构化的,依然有相当多标的值得持有和等待 [4] 其他相关事件 - 今年7月,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业务6个月,限制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12月19日 [4]
宁泉资产旗下产品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6个月
犀牛财经· 2025-08-05 16:57
监管处罚 - 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列入配售对象不得参与业务名单 受限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12月19日 [2][3] - 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修订后明确禁止二十一类行为 包括报送虚假信息、使用多个账户报价、与发行人或承销商串通报价等 [3] 公司背景 - 宁泉资产由资管行业资深人士杨东于2018年1月创立 目前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 [4] - 公司旗下多只产品积极参与新股网下申购 宁泉致远55号最近出现在5月28日优优绿能网下配售名单中 [3]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证券业协会3月修订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 进一步规范网下打新业务 [3] - 网下打新业务已成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领域 [3]
百亿私募旗下产品被禁打新,原因是填错净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2:52
宁泉资产被限制打新事件 - 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中证协列入配售对象限制名单,限制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12月19日,为期6个月 [1][2] - 公司回应称限制原因为手动输入净值时数据出错 [2] - 私募行业人士指出,净值更新不及时导致填报错误是常见问题,连续出错可能引发长期限制 [4] 宁泉资产背景与业务 - 公司由从业33年的杨东创立于2018年1月,管理规模达450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团队26人中投研占18人 [4] - 投资风格延续兴全系传统,覆盖新能源、TMT、半导体、医药生物、大消费、大金融等行业 [4] - 旗下多只产品(如宁泉致远55号)曾参与优优绿能等新股网下配售,但近期未出现在新股发行公告中 [5] 行业打新合规问题 - 2024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修订发布,明确21类禁止行为,包括信息虚假报送、多账户报价、泄露报价信息等 [9][10] - 近期广发证券(限制1年)、中海基金、温州启元资产、盈峰资本等机构也被列入限制名单,原因包括制度未更新、复核机制缺失、通讯管控漏洞等 [7][10][11] - 历史案例显示,2021-2024年多家百亿私募(如卓识私募、衍复投资、珠海致诚卓远)因研究报告错误、报价偏离、未缴款等问题被限制 [12] 违规典型案例 - 广发证券:内部制度未随注册制更新,报价复核日期不一致,通讯设备管控仅覆盖询价日上午9点半前 [11] - 中海基金:研究报告形式审查未发现计算错误,定价讨论无留痕记录 [11] - 盈峰资本:研究报告关键数据引用错误导致报价偏差,制度审批流程未完成,操作节点未存档 [11]
百亿私募旗下产品被禁打新,原因是填错净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2:43
宁泉资产打新违规事件 - 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因手动输入净值数据出错被中证协列入限制名单 限制打新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12月19日(共6个月)[1][2][3] - 公司管理规模达450亿元(截至一季度末) 总人数26人且投研团队18人 行业覆盖新能源产业链/TMT/半导体/医药生物/大消费/大金融[4] - 该产品曾参与优优绿能5月28日网下配售 但后续从新股发行公告中消失[4] 行业打新合规问题现状 - 广发证券因制度未更新/复核机制缺失/通讯管控漏洞被限制打新1年(2024年9月14日至2025年9月13日)[11][6] - 中海基金因研究报告形式审查疏漏(富特科技估值计算错误)及缺乏定价留痕记录被限制6个月[12][9] - 盈峰资本存在7项违规 包括研究报告数据错误(中仑新材总股本及营收引用错误)及制度审批流程未完成[12] - 2024年违规机构包括百亿量化私募北京卓识/上海衍复 以及嘉实资本/天安人寿等 涉及研究报告复制粘贴/报价偏离/手机管控失效等问题[12] 监管规则与行业影响 - 2025年3月28日修订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明确禁止21类行为 包括虚假报送/多账户报价/泄露报价信息等[8] - 行业普遍存在基础合规意识缺位 表现为复核机制形同虚设/通讯管控漏洞/研究报告形式化等问题[8][6] - 该事件对私募行业敲响合规警钟 机构需强化全流程合规审查意识[6]
魔鬼在细节!净值填错,宁泉资产产品被禁打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1:50
宁泉资产打新受限事件 - 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中证协列入配售对象限制名单 限制打新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12月19日 时长6个月[1][2] - 公司回应称限制原因为手动输入净值时数据出错[3] 公司背景与业务特点 - 宁泉资产由从业33年的杨东创立于2018年1月 截至今年一季末管理规模约450亿元 总人数26人 其中投研团队18人[4] - 投资覆盖新能源产业链 TMT 半导体 医药生物 大消费 大金融等行业 延续兴全系重视内部培养的传统风格[4] - 旗下多只产品积极参与打新 宁泉致远55号曾出现在5月28日优优绿能网下配售公告中[4] 行业合规监管态势 - 2025年3月28日《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修订发布 明确禁止二十一类行为包括报送虚假信息 多账户报价 泄露报价信息 网上网下同时申购 未足额缴款等[7] - 中证协最新限制名单还包括广发证券(限制1年) 中海基金 温州启元资产和盈峰资本等机构[6][8] - 2024年受罚机构包括百亿量化私募北京卓识私募 上海衍复投资 上海珠池资产 广东天创私募基金 嘉实资本及天安人寿 前海人寿等险资机构[11] - 2023年珠海致诚卓远 2022年衍复投资 翼虎投资 大禾投资 2021年涵德投资 私享投资 金戈量锐 华智汇金资产等私募均曾因违规被限制打新[12] 典型违规案例深度分析 - 广发证券因内部制度未及时更新(2018年制度未适配注册制新规) 重要环节复核机制缺失(报价与复核日期不一致) 通讯设备管控漏洞(询价日上午9:30后设备失控管 出差人员手机远程报价)被限制1年[10] - 中海基金存在六项违规: 新股研究报告仅形式审查未发现富特科技估值计算错误 估值中枢讨论无留痕记录等[11] - 盈峰资本存在七项违规: 研究报告事实性错误(中仑新材总股本及营业收入数据引用错误导致报价偏差) 制度审批流程未完成 询价申购节点未存档记录等[11] - 其他案例: 卓识私募研究报告复制摘抄承销商投价报告 衍复投资报价偏离度较大 嘉实资本管控手机被取出未说明原因 金戈量锐因未缴款被限制[11][12]
宁泉资产禁止信息填报错误 旗下产品被限制打新6个月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16:27
事件概述 - 百亿私募宁泉资产旗下产品“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列入配售对象不得参与业务名单 [1] - 该产品被限制参与新股申购6个月,限制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12月19日 [1] - 被限制的具体原因为产品统一申报时“禁止信息填报错误” [2] 违规原因 - “禁止信息填报错误”通常指关键信息错误,如身份信息填写错误 [2] - 也可能包括申购数量或金额异常,如申购数量非整数倍 [2] - 或资金不足,如申购时账户可用资金低于规定 [2] 公司背景 - 宁泉资产成立于2018年,目前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 [2] - 公司创始人杨东拥有超过30年证券从业经验 [2] - 杨东于2002年筹备组建兴全基金(现“兴证全球基金”),并于2003年9月起担任兴证全球基金总经理,2017年离任后创立宁泉资产 [2]
知名私募旗下产品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什么情况?
证券时报· 2025-07-31 06:56
宁泉资产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 - 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业务6个月(2025年6月20日—2025年12月19日)[1] - 该产品被列入"配售对象不得参与业务名单",但具体原因未公布[1] - 宁泉资产由资管大佬杨东创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最新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2] 网下打新监管趋严 - 2024年3月修订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明确禁止21类行为,包括虚假信息报送、串通报价等[3] - 新规出台后网下打新监管趋严,私募人士表示合规要求提高[3] - 今年以来已有3家机构(广发证券、温州启元资产、中海基金)和2名自然人被列入限制名单[3][4] 违规案例统计 - 广发证券被限制1年(2024年9月14日—2025年9月13日)[4] - 温州启元资产被限制6个月(2025年1月16日—2025年7月15日)[4] - 盈峰资本被限制6个月(2025年4月7日—2025年10月6日)[4] - 上交所对上海辰翔私募基金予以监管警示,涉及内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4] 宁泉资产背景 - 创始人杨东曾任兴业证券交易部总经理、兴全基金总经理,以6000点公开警示市场风险闻名[2] - 公司已跻身国内股票私募第一梯队,旗下多只产品积极参与打新[2][3] - 宁泉致远55号最近一次出现在优优绿能5月28日的网下配售名单中[3]
知名私募旗下产品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什么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7-30 23:37
宁泉资产旗下产品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 - 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中证协限制参与网下打新业务6个月 限制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12月19日 [1] - 该产品被列入"配售对象不得参与业务名单" 但具体违规原因未公布 [2] - 宁泉致远55号最近一次出现在5月28日优优绿能网下发行配售名单中 此后未再参与其他新股配售 [5] 宁泉资产背景及行业地位 - 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 注册资本2000万元 由原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创立 [3] - 杨东曾在A股6000点时公开建议基民赎回 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400亿元 位列国内股票私募第一梯队 [3] - 公司旗下多只产品积极参与网下打新业务 [5] 网下打新监管政策变化 - 2024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修订发布 明确禁止21类行为 包括虚假申报/串通报价等 [3] - 新规实施后监管趋严 私募机构若合规管理不到位易受处罚 [4] - 2024年以来已有3家机构和2名自然人被中证协列入限制名单 主要涉及报价审慎性/流程完备性等问题 [6] - 上交所也对上海辰翔私募等机构出具监管警示 涉及内控制度不健全/决策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7]
宁泉资产旗下产品 被限制参与打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22:18
核心事件 - 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列入配售对象不得参与业务名单 受限时间为2025年6月至12月[1] - 中证协未披露具体受限原因 但业内人士指出可能与报价不合理或操作不规范有关[1][3] 监管背景 - 网下投资者需避免二十余项违规行为 包括虚假信息报送、多账户报价、利用内幕信息报价、故意压低或抬高报价、未审慎确定申购数量等[4] - 今年监管重点针对未审慎报价、操作流程不完备、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复核机制不到位等问题[8] 公司情况 - 宁泉资产成立于2018年 管理规模超300亿元 创始人杨东拥有30年证券从业经验 曾担任兴证全球基金总经理[5] - 宁泉致远55号最近出现在5月28日优优绿能网下发行配售名单 此后从海阳科技、华电新能等公司配售名单中消失[2] 业务数据 - 宁泉致远55号在配售名单中显示申购数量300万股 获配数量652股 配售金额58,419.20元[3] - 公司旗下多只产品(包括致远1号、6号、11号、18号、39号、58号、59号等)均以相同申购数量(300万股)和获配数量(652股)参与打新[3] 行业影响 - 事件对私募行业起到合规警示作用 促使管理人强化全链条合规意识[1][8] - 监管细化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要求机构在募集端、投研端、交易端及售后环节加强管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