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茶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 “卖茶叶” 到 “卖体验” 一片绿叶的增值之道
央广网· 2025-09-07 19:13
茶产业社会化服务改革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通过支部领办、能人领办、茶企领办及配套服务联动组建72支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 队员从155人增至3294人 成为茶园专业管家 [2] - 青岗岭服务队231人承担全村2300亩茶园管护 鲜叶产量同比增长30% 优质品率提升50% 服务队2024年总产值超百万元 队员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 [4] - 服务主体升级为31家茶园医院 覆盖75个产茶村 提供农资集采、农残检测等综合服务 2024年全县茶叶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8] 茶树品种与种植管理 - 国家级茶树良种五峰212氨基酸含量达6.5% 茶多酚含量34% 分别比普通品种高出30%和5% 已推广种植4万亩 [9] - 全县现存百年以上古茶树近30万株 其中7000多株实现线上认养 采花毛尖古树茶获湖北省绿茶茶王奖 品牌价值达10.71亿元 [10] - 对22万亩茶园实行分区管理 2024年全县茶叶产量突破3万吨 产值达14亿元 [10] 茶旅融合与文化产业 - 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推出沉浸式大秀《一叶芳华》 2024年接待参观团体120批次超1.2万人次 [14] - 茶旅示范园提供土家罐罐茶制作体验 新建文化长廊和手工制茶坊 引进全县首条全智能化茶叶生产线 [15]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35.7万人次 旅游收入39.99亿元 茶文旅综合产值超50亿元 [17]
老茶园新玩法
人民网· 2025-09-02 21:29
八月末,驾车沿着蜿蜒山路行驶至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海拔800米的青岗岭生态茶园,目之所及皆是层层叠 叠的绿——成片的茶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远处的游客穿梭其间,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成一片。这片曾被称 作"穷山坳"的土地,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茶旅胜地。 五峰,作为宜红茶的核心产区、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全县8个乡镇75个村遍布茶园,总面积达22.2万亩。 10多年间,这一古老的产业,从过去家家户户的传统手工作坊,到如今规模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从 单一的茶叶种植,到"茶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一片小小的茶叶,成了村民眼中的"黄金叶",不仅绿了山坡,美 了乡村,也富了百姓。 "茶园变景区、茶厂变展厅、茶农变导游",这是五峰为茶园打造的"新玩法"。围绕茶旅融合,当地建起了青 岗岭生态茶园、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单说青岗岭,今年以来就迎来了32个研学团队,近 万名来自武汉、荆州、宜昌的师生在这里采茶、制茶、学茶史,沉浸式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通过推动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的深度融合,我们让茶叶这片'金叶子'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成为赋能发展的新动能。"五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栋的话,道出了 ...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五峰:多元融合“沏”好茶乡“一杯茶”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13:25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五峰:多元融合"沏"好茶乡"一杯茶" 中新网宜昌8月31日电 题:湖北五峰:多元融合"沏"好茶乡"一杯茶" 转机出现在2023年9月。彼时,五峰开始探索茶产业社会化服务,整合乡镇、村集体、茶农、茶企和合 作社等资源,组建专业服务组织,以市场化方式缓解用工短缺。 "不同海拔茶园采摘存在时间差,劳动力可错峰互助,服务队还能跨区域调度,激活了新生产力。"五峰 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邹寿天说。 五峰青岗岭生态茶园绿意盎然(无人机图片)。吴淘淘 摄 62岁的茶农徐昌权是渔洋关镇曹家坪社区服务队成员,家中有12亩茶园,"以前采茶忙不过来就改用机 械,效率虽高,但浪费了很多优质芽茶。"今年,在服务队协助下,他的茶叶收入已从两年前的2万多元 增至近4万元。 在五峰汲明茶叶专业合作社,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温控与流程的精准可视化。"日加工鲜叶能力从3000 公斤提高到6000公斤,茶叶品质也更好了。"合作社负责人梅元红表示,今年该合作社已生产干茶30余 万斤,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数据显示,目前,五峰茶园总面积达22.2万亩,茶农人均鲜叶收入5950元。2024年,全县收购鲜叶超13 万吨,生产干茶3.01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