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药明康德(02359)绩后高开逾4% 中期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增近四成 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持续引流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09:33
股价表现 - 药明康德绩后高开逾4% 截至发稿涨4 18%报104 6港元 成交额5304 52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07 99亿元 同比增加20 6% [1] - 毛利91 12亿元 同比增加36% [1] - 母公司持有者应占净溢利82 87亿元 同比增加95 5% [1] - 每股基本盈利2 92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10股3 5元 [1] 业务运营 - 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66 9亿元 同比增长37 2% [1] - 持续经营收入204 1亿元 其中美国客户收入140 3亿元(同比+38 4%) 欧洲客户收入23 3亿元(同比+9 2%) 中国客户收入31 5亿元(同比-5 2%) 其他地区客户收入9 0亿元(同比+7 6%) [1] - 化学业务收入163 0亿元 同比增长33 5% [2] - 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4万个新化合物 [2] - 2025年上半年R到D转化分子158个 [2] 发展战略 - 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 与全球客户建立可信赖的合作关系 [2] - CRDMO业务持续增长基础坚实 [2]
药明康德(603259):2024年年报点评:收入逐季环比提升,新分子业务高速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4-21 0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收入、经调整Non - IFRS归母净利润逐季稳步提升,2024年全年营收392.41亿元(-2.7%),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94.50亿元(-1.6%),扣非归母净利润99.89亿元(+2.5%),经调整Non - IFRS净利润105.8亿元(-2.5%);四季度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经调整Non - IFRS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1][6] - 2024年销售毛利率41.48%(+0.3pp),销售净利率24.38%(+0.3pp),除销售费率外其余费用率均降低,运营效率提升,费用控制良好 [11] - CRDMO商业模式驱动业务增长,化学、测试、生物学业务营收分别为290.52亿元(-0.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1.2%)、56.71亿元(-13.3%)、25.44亿元(-0.3%) [1][16] - 小分子CRO/CDMO业务强劲增长,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交付新化合物数量增加,小分子D&M业务收入增长且新增分子增多,TIDES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且在手订单和反应釜体积增加 [2][23] - 测试和生物学业务稳步增长,测试业务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下降但仍领先亚太,SMO业务同比增长且领先中国;生物学业务中非肿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代谢类、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引领增长 [2][24] - 考虑新签订单高增长,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11.62/127.32/145.06亿元,同比增速18.11%/14.07%/13.93%,当前股价对应PE = 13.7/12.0/10.5x [3][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03.41亿、392.41亿、425.20亿、478.33亿、540.24亿元,增速分别为2.5%、-2.7%、8.4%、12.5%、12.9% [4]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96.07亿、94.50亿、111.62亿、127.32亿、145.06亿元,增速分别为9.0%、-1.6%、18.1%、14.1%、13.9% [4]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2.82、3.27、3.86、4.41、5.02元 [4] - 2023 - 2027E EBIT Margin分别为28.0%、28.3%、30.4%、31.0%、31.4% [4] - 2023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7.4%、16.1%、16.7%、16.8%、16.8% [4] - 2023 - 2027E市盈率(PE)分别为18.7、16.2、13.7、12.0、10.5 [4] - 2023 - 2027E EV/EBITDA分别为13.1、12.7、11.2、9.7、8.4 [4] - 2023 - 2027E市净率(PB)分别为2.85、2.60、2.29、2.01、1.77 [4] 业务情况 - 化学业务:2024年营收290.52亿元(-0.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1.2%),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交付超46万个新化合物(+10%),小分子D&M业务收入178.7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6.4%,累计新增1187个分子,TIDES业务收入58.0亿元(+70.1%),年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增加至4.1万升,预计2025年末超10.0万升 [1][2][23] - 测试业务:2024年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下降13.0%,仍保持亚太行业领先地位;SMO业务同比增长15.4%,保持中国行业领先地位 [2][24] - 生物学业务:2024年营收25.44亿元(-0.3%),非肿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9%,代谢类、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引领增长 [1][24] 可比公司估值 |代码|公司简称|2025/04/18股价(元)|总市值(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 | | |PE| | | |ROE|PEG|投资评级| |----|----|----|----|----|----|----|----|----|----|----|----|----|----|----| | | | | |24A|25E|26E|27E|24A|25E|26E|27E|24A|25E| | |603259.SH|药明康德|52.85|1526.30|94.50|111.62|127.32|145.06|16.2|13.7|12.0|10.5|16.1%|0.82|优于大市| |000739.SZ|普洛药业|13.57|158.68|10.31|11.23|12.51|14.03|15.39|14.14|12.68|11.31|15.91|1.31|优于大市| |002821.SZ|凯莱英|65.50|236.19|9.49|11.12|13.12|15.31|24.89|21.23|18.00|15.43|5.53|1.23|无|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