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
搜索文档
药明康德战略瘦身:拟28亿出售临床业务聚焦CRDMO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10-27 16:49
业绩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 [2]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95.2亿元,同比增长42.5% [2]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15.3%,扣非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8% [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24.5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达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 [4] 业务板块分析 - 化学业务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 [3][4] - 化学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小分子药物发现(R)业务为下游引流、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和M)业务强劲增长以及TIDES业务高速增长 [4] - 公司业务收入贡献度排序为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以及其他业务 [3] 区域市场表现 - 公司收入高度全球化,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21.5亿元,同比增长31.9% [4] - 来自欧洲客户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13.5% [4] - 来自中国客户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0.5% [4] - 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9.2% [4]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利润总额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聚焦CRDMO业务模式、营业收入增长、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产能利用率提升 [5][6] - 出售持有的联营企业WuXi XDC Cayman Inc部分股票的收益也提升了公司利润 [5] 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战略瘦身计划,出售其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子公司康德弘翼及津石医药的全部股份,基准股权转让价款为28亿元 [7][10] - 被出售的临床业务在2025年前三季度产生收入11.6亿元,约占公司总收入的3.5%,产生净利润0.9亿元,约占公司净利润的0.7% [12] - 此次交易旨在使公司更专注于核心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即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工艺开发及生产服务 [12]
WuXi AppTec(02359)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7 1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286亿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25%至人民币3245亿元 [7] - 调整后非IFRS净利润增长434%至人民币1054亿元,非IFRS净利润率进一步提升至321% [7] - 持续经营业务的在手订单达到人民币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 [8] - 调整后非IFRS毛利润达到人民币1546亿元,毛利率从2024年的416%提升至47% [27] - 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452亿元,同比增长425% [27]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08亿元,同比增长848%,其中包括一笔人民币32亿元的联营公司股份出售投资收益 [28] - 摊薄后每股收益为人民币421元,同比增长879% [29]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人民币1087亿元,同比增长35%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化学业务CRDMO收入增长293%至人民币2598亿元,调整后非IFRS毛利率提升58个百分点至513% [11] - 过去十二个月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3万种新化合物,前三季度有250个分子从R阶段转化为D阶段 [12] - 小分子D&M业务收入增长141%至人民币1424亿元 [13] - 新业务模式WuXi Tides收入达到人民币784亿元,同比增长1211%,订单增长171%,D&M客户数增长12%,D&M分子数增长34% [14] - 测试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17亿元,同比持平,但第三季度实验室测试服务收入增长72% [18] - 药物安全性评价服务收入第三季度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132% [19] - 临床CRO和SMO业务收入下降64%至人民币121亿元 [21] - 生物学业务收入增长66%至人民币195亿元,新业务模式药物发现服务贡献超过30%的收入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地区收入增长319%,欧洲地区收入增长135%,中国地区收入相对持平,日本、韩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收入增长92% [10] - 订单增长的地域分布与收入地域分布基本一致,美国增长强劲,欧洲亦有增长 [7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更新了企业标识,以反映其现代化全球公司的定位 [2] - 专注于强化核心CRDMO能力并扩大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 [7] - 遵循"跟随分子"和"赢得分子"战略,高效转化和捕获高质量分子 [15] - 加速全球产能扩张,包括在中国泰兴完成多肽产能建设,总反应釜体积超过10万升,并在新加坡建设API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在美国建设制剂工厂(预计2026年底投产)及在瑞士扩产 [14][70] - 于2025年10月24日签署协议,出售其中国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包括临床CRO和SMO业务单元)的全部股权,该业务在2025年前三季度贡献总收入和净利润的约35%-37% [32][33] - 致力于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和注销回报股东,2025年已实施总额人民币688亿元的股东回报,占2024年净利润的70%以上 [38] - 已完成收购价值25亿港元的H股用于2025年H股激励计划,以吸引和保留顶尖人才 [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客户对赋能服务的强劲需求、CRDMO业务模式和管理执行力充满信心,因此上调了2025年全年指引 [37] - 预计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恢复两位数增长,增长率上调至17%-18%,总收入预期调整为人民币4350亿元至4400亿元 [37] - 预计2025年调整后非IFRS净利润率将进一步改善 [37] - 由于某些项目的结算周期长于预期,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调整为人民币55亿元至60亿元 [37] - 预计2025年自由现金流将增加至人民币80亿元至85亿元 [37] - 公司注意到美国提出的与生物技术安全相关的立法修正案,但强调其中未提及公司名称,立法过程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正密切关注并与相关方保持沟通 [54][56] - 客户对公司服务的需求保持强劲,尚未看到因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请求模式变化 [58] - 在早期阶段需求方面,观察到全球客户(包括美国客户)的需求有所上升,特别是在需要复杂技术的高增长领域和新模式领域 [6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提供调整后的IFRS财务数据以更好地反映核心业务表现 [3] - 苏州设施在2025年前三季度第四次通过FDA现场检查 [20] - 测试业务自2022年以来支持了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约40%的成功对外许可交易 [19] - 生物学业务通过跨区域协作和平台整合,为公司贡献了超过20%的新客户 [2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订单增长驱动力和新业务模式产能利用率的提问 [42][43] - 订单增长主要受小分子D&M(尤其是后期临床和商业化项目)以及Tides业务的贡献驱动,测试业务订单也恢复至两位数增长 [44] - 第三季度持续经营业务新签订单(剔除外汇影响)同比增长约18% [45] - Tides业务的产能将用于交付现有订单,紧张的产能状况预计将持续并带来更多业务机会 [46][47] 问题: 关于利润率驱动因素和未来展望的提问 [48][49] - 利润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制造工艺的持续优化以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带来的产能效率提升 [50] - 未来公司将与客户和员工分享更多利润,暗示当前高利润率水平可能已接近峰值 [51] 问题: 关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修订版的影响和客户反应的提问 [53] - 公司正密切关注立法进程,相关修正案未提及公司名称,立法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持续与利益相关者沟通 [54][56] - 客户对公司服务的需求保持强劲,尚未观察到客户要求更多服务从美国设施提供的模式变化 [58] 问题: 关于出售临床业务对全年指引的影响和交易时间表的提问 [59] - 由于SPA在10月24日(第四季度)签署,当前给出的持续经营收入指引已包含该临床业务,但在年度报告中会将其重分类为终止经营业务 [61][62] - 交易完成时间取决于政府审批流程,具体日期无法预测,但双方正积极准备文件以加快审批 [60] 问题: 关于早期阶段需求趋势的提问 [65] - 观察到全球早期阶段需求上升,特别是在新模式、化学、生物学和临床前测试等需要复杂技术的领域,公司有选择性地承接订单以保持健康利润率 [66] - 此趋势是否能成为普遍现象尚需观察,但已有积极迹象 [67] 问题: 关于小分子业务产能扩张计划的提问 [68] - 小分子业务增长强劲,正在中国泰兴扩产(年底总反应釜体积超4000立方米),并在新加坡、美国、瑞士建设或扩大产能,同时考虑在中国以外建设更多设施 [69][70] 问题: 关于订单增长的地域贡献和可持续性的提问 [74] - 订单增长地域分布与收入分布一致,美国增长强劲,欧洲亦有增长 [78] - 订单通常在18个月内转化为收入 [76] 问题: 关于2026年资本支出指引和地域分布的提问 [79] - 准确的2026年资本支出指引将在明年第一季度财报时给出,预计将高于2025年,且中国以外地区的支出比例将增加 [80][81] 问题: 关于小分子CDMO业务增长驱动因素的提问 [88] - 小分子管线包含多个潜力巨大的项目(如GLP-1、PCSK9等),CRDMO业务模式有助于持续捕获后期和商业化机会 [89][90] 问题: 关于美国关税影响和应对策略的提问 [91][92] - 策略是加速全球布局,在中国以外建立产能和能力 [92] - 目前业绩未受关税影响,优先任务是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关税是系统性挑战,公司正密切监控 [94] 问题: 关于国内安全性评价业务定价趋势的提问 [99] - 安全性评价业务势头恢复,收入反映数月前签订的订单定价,公司有选择性地承接高利润订单以建立长期关系,近期新订单定价有所改善,预计将带来收入和利润率的提升 [100][101] 问题: 关于订单增长的客户类型驱动的提问 [103][105] - 总体订单与多元化客户需求一致,由于订单基数大且主要由后期临床和商业化项目驱动,大型药企贡献大部分价值,生物技术公司也因持续创新而有所贡献 [105][106] - 早期阶段业务大部分来自生物技术公司,其需求与生物技术融资环境相关,公司已看到复苏势头,若行业持续复苏,公司有信心凭借差异化能力获得市场份额 [107] 问题: 关于出售临床业务对测试业务利润率的影响和现金用途的提问 [110][111] - 出售临床业务后,测试业务的业务组合将改变,利润率预计将改善 [112] - 出售所得现金以及因资本支出降低而增加的现金将用于支持全球增长和产能能力建设 [113]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2:41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是全球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的一体化、端到端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提供商,采用独特的CRDMO业务模式 [1] - 业务运营覆盖亚洲、欧洲、北美等地,致力于通过“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降低研发门槛,提升客户研发效率 [1][6] - 公司计划聚焦CRDMO核心业务,持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并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 [11][29]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 [5]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人民币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 [5] - 按客户所在地划分,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人民币221.5亿元,同比增长31.9%;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人民币38.4亿元,同比增长13.5%;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人民币50.4亿元,同比增长0.5% [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化学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是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5] - 小分子药物发现(R)业务在过去十二个月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3万个新化合物,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R到D转化分子250个 [6] - 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M)业务收入人民币142.4亿元,同比增长14.1%,管线总数达3,430个,包括80个商业化项目和87个临床III期项目 [6] - 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收入达到人民币78.4亿元,同比增长121.1%,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34% [7] - 测试业务收入人民币41.7亿元,其中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业务收入人民币29.6亿元,同比增长2.7% [8] - 生物学业务收入人民币19.5亿元,同比增长6.6%,新分子类型药物发现服务贡献收入占该业务总收入超30% [10][11] 产能与运营进展 - 小分子原料药产能持续建设,预计2025年底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常州及泰兴基地以零缺陷通过FDA检查 [6] - 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提升至超100,000L,TIDES业务产能逐季度爬坡 [7] - 测试业务持续推进自动化,药性评价业务自主开发软件使解谱效率提升83%,苏州设施连续4次通过FDA检查 [8] 2025年业绩展望 - 公司将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预期从13-17%上调至17-18% [11] - 预计全年整体收入从人民币425-435亿元上调至人民币435-440亿元 [11] 资产出售交易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药明康德拟以人民币28亿元的基准对价,向高瓴旗下基金出售上海康德弘翼和上海药明津石医药100%股权 [26][29][33] - 此次出售旨在使公司更专注于CRDMO核心业务,交易完成后集团将不再持有目标公司股权 [29][36] - 交易已获董事会批准,最终股权转让价款将根据目标公司运营资本及2026年至2028年业绩完成情况进行调整 [28][30]
药明康德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
智通财经· 2025-10-26 16:03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5.22亿元,同比增长42.51% [1] 化学业务 - 化学业务实现收入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 [1] - 小分子药物发现(R)业务为下游持续引流,过去十二个月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3万个新化合物 [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从R到D转化分子250个 [1] 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M) - 小分子D&M业务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14.1% [2] - 小分子D&M管线持续扩张,前三季度累计新增621个分子 [2] - 截至2025年9月末,小分子D&M管线总数达3,430个,包括80个商业化项目和87个临床III期项目 [2] - 商业化及临床III期项目在前三季度合计增加15个 [2] - 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 [2] 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 - 前三季度TIDES业务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121.1% [3] - 截至2025年9月末,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7.1% [3] - TIDES D&M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2%,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34% [3] - 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提升至超100,000L [3]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与全球客户建立可信赖的合作关系 [1] - 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于2025年3月以零缺陷成功通过FDA现场检查 [2] - 泰兴多肽产能建设已提前完成 [3]
港股异动 | 药明康德(02359)绩后高开逾4% 中期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增近四成 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持续引流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09:33
股价表现 - 药明康德绩后高开逾4% 截至发稿涨4 18%报104 6港元 成交额5304 52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07 99亿元 同比增加20 6% [1] - 毛利91 12亿元 同比增加36% [1] - 母公司持有者应占净溢利82 87亿元 同比增加95 5% [1] - 每股基本盈利2 92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10股3 5元 [1] 业务运营 - 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66 9亿元 同比增长37 2% [1] - 持续经营收入204 1亿元 其中美国客户收入140 3亿元(同比+38 4%) 欧洲客户收入23 3亿元(同比+9 2%) 中国客户收入31 5亿元(同比-5 2%) 其他地区客户收入9 0亿元(同比+7 6%) [1] - 化学业务收入163 0亿元 同比增长33 5% [2] - 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4万个新化合物 [2] - 2025年上半年R到D转化分子158个 [2] 发展战略 - 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 与全球客户建立可信赖的合作关系 [2] - CRDMO业务持续增长基础坚实 [2]
药明康德(603259):2024年年报点评:收入逐季环比提升,新分子业务高速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4-21 0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收入、经调整Non - IFRS归母净利润逐季稳步提升,2024年全年营收392.41亿元(-2.7%),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94.50亿元(-1.6%),扣非归母净利润99.89亿元(+2.5%),经调整Non - IFRS净利润105.8亿元(-2.5%);四季度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经调整Non - IFRS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1][6] - 2024年销售毛利率41.48%(+0.3pp),销售净利率24.38%(+0.3pp),除销售费率外其余费用率均降低,运营效率提升,费用控制良好 [11] - CRDMO商业模式驱动业务增长,化学、测试、生物学业务营收分别为290.52亿元(-0.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1.2%)、56.71亿元(-13.3%)、25.44亿元(-0.3%) [1][16] - 小分子CRO/CDMO业务强劲增长,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交付新化合物数量增加,小分子D&M业务收入增长且新增分子增多,TIDES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且在手订单和反应釜体积增加 [2][23] - 测试和生物学业务稳步增长,测试业务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下降但仍领先亚太,SMO业务同比增长且领先中国;生物学业务中非肿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代谢类、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引领增长 [2][24] - 考虑新签订单高增长,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11.62/127.32/145.06亿元,同比增速18.11%/14.07%/13.93%,当前股价对应PE = 13.7/12.0/10.5x [3][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03.41亿、392.41亿、425.20亿、478.33亿、540.24亿元,增速分别为2.5%、-2.7%、8.4%、12.5%、12.9% [4]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96.07亿、94.50亿、111.62亿、127.32亿、145.06亿元,增速分别为9.0%、-1.6%、18.1%、14.1%、13.9% [4]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2.82、3.27、3.86、4.41、5.02元 [4] - 2023 - 2027E EBIT Margin分别为28.0%、28.3%、30.4%、31.0%、31.4% [4] - 2023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7.4%、16.1%、16.7%、16.8%、16.8% [4] - 2023 - 2027E市盈率(PE)分别为18.7、16.2、13.7、12.0、10.5 [4] - 2023 - 2027E EV/EBITDA分别为13.1、12.7、11.2、9.7、8.4 [4] - 2023 - 2027E市净率(PB)分别为2.85、2.60、2.29、2.01、1.77 [4] 业务情况 - 化学业务:2024年营收290.52亿元(-0.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1.2%),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交付超46万个新化合物(+10%),小分子D&M业务收入178.7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6.4%,累计新增1187个分子,TIDES业务收入58.0亿元(+70.1%),年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增加至4.1万升,预计2025年末超10.0万升 [1][2][23] - 测试业务:2024年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下降13.0%,仍保持亚太行业领先地位;SMO业务同比增长15.4%,保持中国行业领先地位 [2][24] - 生物学业务:2024年营收25.44亿元(-0.3%),非肿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9%,代谢类、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引领增长 [1][24] 可比公司估值 |代码|公司简称|2025/04/18股价(元)|总市值(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 | | |PE| | | |ROE|PEG|投资评级| |----|----|----|----|----|----|----|----|----|----|----|----|----|----|----| | | | | |24A|25E|26E|27E|24A|25E|26E|27E|24A|25E| | |603259.SH|药明康德|52.85|1526.30|94.50|111.62|127.32|145.06|16.2|13.7|12.0|10.5|16.1%|0.82|优于大市| |000739.SZ|普洛药业|13.57|158.68|10.31|11.23|12.51|14.03|15.39|14.14|12.68|11.31|15.91|1.31|优于大市| |002821.SZ|凯莱英|65.50|236.19|9.49|11.12|13.12|15.31|24.89|21.23|18.00|15.43|5.53|1.23|无|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