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O业务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诺思格接受中金医药等50余家机构调研 透露业务发展精彩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2 17:41
近日,诺思格(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待了众多机构的调研,展现出公司在行业内的受关注 度。以下为本次调研的详细情况。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调研精彩要点订单情况:今年8月份订单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且已开始回升,与港股生物制药的回暖相 关。SMO业务规划:诺思格SMO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人员规模约1500人。发展战略锁定长期外企 客户,在确保利润前提下有节奏扩张。毛利率回升:毛利率回升因行业价格下降趋势得到控制且公司推 动人员效率提高。若价格回升,毛利率还有上升空间。客户增长领域:上半年创新药势头强劲,得益于 香港股市回暖及海外市场繁荣,市场已转向理性投资,热度预计持续。新签订单情况:今年上半年新签 订单体量与去年差距不大,价格回暖,合同额和服务费略增,药物特征及治疗方向变化不大。数统业务 价格:海外数统订单价格和量基本稳定,国内数统业务价格下降趋势有望逐步刹车并回升。数统业务比 例:目前数统业务国内与国外比例相当,国内为整个临床业务,海外有FTE模式。市场传导作用:二级 市场恢复及BD交易火热对一级市场投融资有正向传导,对CRO业务有积极影响。热门疾病领域:临床 试验热点方向包括ADC ...
诺思格(301333) - 301333诺思格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2025-09-12 16:59
行业回暖与订单趋势 - 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CRO行业订单量增加且价格停止下降 [1] - 2025年8月订单量与去年持平并开始回升 与港股生物制药回暖相关 [2] - 上半年新签订单体量同比稳定 合同额和服务费略有增长 [2] - 高端客户因科学性优势出现价格回升趋势 [2] 业务战略与运营表现 - SMO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 人员规模约1500人 [2] - SMO战略聚焦长期外企客户 其订单占比高且利润率合理 [2] - 毛利率回升因价格触底及AI技术提升人员效率 [2] - 数统业务毛利率下降主因国内价格下调 海外价格量体稳定 [3] 客户结构与市场动态 - 上半年创新药势头强劲 传统药企发展循序渐进 [2] - 创新药市场转向商业理性投资 预计热度持续更久 [2] - 热门治疗领域包括ADC/CAR-T/PD-1/细胞治疗/GLP-1 [3] - 国内与海外数统业务比例相当 海外采用FTE模式 [3] 资本与投资环境 - 二级市场回暖及BD交易火热正向传导至一级市场 [3] - 客户信心回升/管线重启/融资频率增加 [3] - 产业资本加大对优质产品和项目的投资 [3] - 中国创新药BD后 MNC认可中国数据并倾向与中国CRO继续合作 [3]
诺思格20250828
2025-08-28 23:15
诺思格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经营情况 **公司** 诺思格 **行业** CRO(合同研究组织)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1.61万元,同比增长4.45%[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090.84万元,同比增长9.52%[3] -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60.70万元,同比下降约17%[3] - 期末资产总额为23.10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1.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8.8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02%[3] 业务模块表现 - 临床试验运营服务(大临床业务)实现收入1.49亿元,同比减少7.6%,占总收入比例从42.56%下降至39.25%[3] - SMO业务实现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31.23%,占比从26.03%提升至34.10%[3] -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实现收入5,049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3] - 生物样本检测服务实现收入3,209万元,同比下降27.3%,占比从11.65%降至8.45%[3] - 临床药理业务实现收入1,419万元,同比增长7.31%,占比从3.49%增至3.74%[3] - 其他咨询业务收入440万元,占比1.16%[5] 行业与市场动态 - CRO行业自2025年开始显现回暖迹象,订单量增加,价格趋稳,高端项目价格甚至有所回升[2][6] - 7-8月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升,与港股生物制药市场回暖密切相关[2][6] - 创新药二级市场火热对一级市场投融资具有正向传导作用,带动CRO业务发展[4][26] - 中国临床数据质量高,受到国际认可,越来越多的外资客户倾向于购买中国创新药企的权益[4][19][29] - 行业出清仍在持续,小公司面临更大挑战,价格回暖后竞争力下降[12][13] 业务策略与发展 - SMO板块价格呈现积极趋势,公司加强在该领域的布局,锁定高质量外企客户,通过有节奏的扩张策略逐步扩展[2][7][8][9] - 海外市场扩展已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启动项目,并计划进一步扩展到日本和欧洲市场[2][10] - 毛利率提升主要归因于价格下降得到控制、内部人员结构优化、效率控制以及AI技术应用[2][11] - 公司加速推进并购计划,目标企业需具备稳定的利润、较低的风险、强烈的互补性及相近的企业文化[4][14] - 中金诺斯格产业基金一期资金已基本投入完毕,并准备启动二期[4][14] 客户与需求趋势 - 上半年创新药领域表现强劲,传统药企循序渐进发展[16] - 外资客户来华开临床试验方面没有显著变化,但更倾向于购买中国创新药企的权益[20] - 新签订单中的药物特征及治疗方向与前两年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资金投向更加集中于优质项目[22] - 热门疾病领域包括GLP-1等靶点,以及细胞治疗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28] 技术与效率提升 -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对数统行业的影响不显著,海外订单有所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23] - 公司通过强化管理和进一步提升AI功能来继续提高毛利率[11] - 预计未来几年盈利能力会有很大改善,但毛利率和净利率恢复到高峰状态可能需要较长时间[15] 订单与增长展望 - 二季度新签合同额和服务费与去年基本持平,略有增长,增幅在10%以内[25] - 数统业务国内外比例大约为五五开,未来预计保持稳定[26] - 行业竞争仍然激烈,但总体呈扩张态势[27] 风险与挑战 - 海外扩张存在风险,公司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进行[10] - 行业景气度和订单价格波动较大,毛利率和净利率恢复到之前高峰状态可能需要较长时间[15]
药明康德(603259):2024年年报点评:收入逐季环比提升,新分子业务高速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4-21 0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收入、经调整Non - IFRS归母净利润逐季稳步提升,2024年全年营收392.41亿元(-2.7%),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94.50亿元(-1.6%),扣非归母净利润99.89亿元(+2.5%),经调整Non - IFRS净利润105.8亿元(-2.5%);四季度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经调整Non - IFRS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1][6] - 2024年销售毛利率41.48%(+0.3pp),销售净利率24.38%(+0.3pp),除销售费率外其余费用率均降低,运营效率提升,费用控制良好 [11] - CRDMO商业模式驱动业务增长,化学、测试、生物学业务营收分别为290.52亿元(-0.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1.2%)、56.71亿元(-13.3%)、25.44亿元(-0.3%) [1][16] - 小分子CRO/CDMO业务强劲增长,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交付新化合物数量增加,小分子D&M业务收入增长且新增分子增多,TIDES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且在手订单和反应釜体积增加 [2][23] - 测试和生物学业务稳步增长,测试业务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下降但仍领先亚太,SMO业务同比增长且领先中国;生物学业务中非肿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代谢类、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引领增长 [2][24] - 考虑新签订单高增长,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11.62/127.32/145.06亿元,同比增速18.11%/14.07%/13.93%,当前股价对应PE = 13.7/12.0/10.5x [3][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03.41亿、392.41亿、425.20亿、478.33亿、540.24亿元,增速分别为2.5%、-2.7%、8.4%、12.5%、12.9% [4]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96.07亿、94.50亿、111.62亿、127.32亿、145.06亿元,增速分别为9.0%、-1.6%、18.1%、14.1%、13.9% [4]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2.82、3.27、3.86、4.41、5.02元 [4] - 2023 - 2027E EBIT Margin分别为28.0%、28.3%、30.4%、31.0%、31.4% [4] - 2023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7.4%、16.1%、16.7%、16.8%、16.8% [4] - 2023 - 2027E市盈率(PE)分别为18.7、16.2、13.7、12.0、10.5 [4] - 2023 - 2027E EV/EBITDA分别为13.1、12.7、11.2、9.7、8.4 [4] - 2023 - 2027E市净率(PB)分别为2.85、2.60、2.29、2.01、1.77 [4] 业务情况 - 化学业务:2024年营收290.52亿元(-0.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1.2%),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交付超46万个新化合物(+10%),小分子D&M业务收入178.7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6.4%,累计新增1187个分子,TIDES业务收入58.0亿元(+70.1%),年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增加至4.1万升,预计2025年末超10.0万升 [1][2][23] - 测试业务:2024年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下降13.0%,仍保持亚太行业领先地位;SMO业务同比增长15.4%,保持中国行业领先地位 [2][24] - 生物学业务:2024年营收25.44亿元(-0.3%),非肿瘤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9%,代谢类、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引领增长 [1][24] 可比公司估值 |代码|公司简称|2025/04/18股价(元)|总市值(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 | | |PE| | | |ROE|PEG|投资评级| |----|----|----|----|----|----|----|----|----|----|----|----|----|----|----| | | | | |24A|25E|26E|27E|24A|25E|26E|27E|24A|25E| | |603259.SH|药明康德|52.85|1526.30|94.50|111.62|127.32|145.06|16.2|13.7|12.0|10.5|16.1%|0.82|优于大市| |000739.SZ|普洛药业|13.57|158.68|10.31|11.23|12.51|14.03|15.39|14.14|12.68|11.31|15.91|1.31|优于大市| |002821.SZ|凯莱英|65.50|236.19|9.49|11.12|13.12|15.31|24.89|21.23|18.00|15.43|5.53|1.23|无|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