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剂

搜索文档
中自科技获新能源汽车 尾气净化催化剂定点
证券时报· 2025-08-16 01:36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收到某国企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定点开发通知书,成为其供应商,体现客户对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及产品质量的认可 [1] - 定点通知书不构成实质性订单,具体供货时间、价格、数量以后续正式供货协议或销售订单为准 [1]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工业催化剂和VOCs催化剂等 [1] - 公司依托现有技术优势,积极向储能与储能+业务、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业务拓展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营收14.53亿元,占总营收约93% [1] - 工业催化剂业务2024年营收1387.86万元,同比增长65.73% [1] - 储能及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8016.88万元,同比增长309.47% [1] - 氢能业务2024年营收732.06万元,同比增幅达12.73倍 [1] 业务进展 - 2024年汽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套 [2] - 新增获得国内大客户多款平台项目定点并首次进入某合资品牌供应商体系 [2] - 工业催化剂成功中标兰州石化8万吨/年丙烯酸及10万吨/年丙烯酸酯装置尾气处理项目并顺利投运 [2] - 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获得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并实现批量销售 [2] - 储能与储能+领域获得多个海外项目订单,全球化战略初见成效 [2] 技术发展 - 公司推出覆盖环境催化剂、工业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储能与储能+等七大核心技术 [2] - 新产品包括天然气车、柴油车、乘用车的国七后处理催化剂,摩托车欧五及欧五+后处理催化剂等 [2] 行业影响 - 公司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可用于商用车及乘用车,其中一半左右乘用车催化剂为配套增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 [2] - 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
中自科技获新能源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定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9:59
业务发展 - 公司收到某国企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定点开发通知书,成为其供应商,体现客户对公司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及产品质量的认可,对业务拓展和未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1] - 公司汽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套,新增获得国内大客户多款平台项目定点并首次进入某合资品牌供应商体系 [2] - 工业催化剂成功中标兰州石化8万吨/年丙烯酸及10万吨/年丙烯酸酯装置尾气处理用金属蜂窝贵金属催化剂采购项目并顺利投运 [2] - 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获得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并实现批量销售 [2] - 在储能与储能+领域,公司获得多个海外项目订单,全球化战略初见成效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营收14.53亿元,占总营收约93% [1] - 工业催化剂业务2024年营收1387.86万元,同比增长65.73% [1] - 储能及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8016.88万元,同比增长309.47% [1] - 氢能业务2024年营收732.06万元,同比增幅达12.73倍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要产品包含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工业催化剂和VOCs催化剂等 [1] - 公司推出覆盖环境催化剂、工业催化剂、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储能与储能+、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的七大核心技术 [2] - 公司推出面向下一阶段排放标准的新产品,包括天然气车、柴油车、乘用车的国七后处理催化剂,摩托车欧五及欧五+后处理催化剂,工业废气净化催化剂,以及智能微电网、氢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等 [2] 行业趋势 - 国七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提升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复杂度,对催化剂性能要求更高,推动国内催化剂行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 头部企业有望凭借技术储备抢占市场,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整合或淘汰 [3] - 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将催生新的如氢能催化剂的需求 [3]
中自科技(688737):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催化剂市场开拓成绩斐然,复材业务重点布局碳纤维PEEK方向
光大证券· 2025-05-05 22: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自科技催化剂业务市场拓展成绩斐然,储能业务高速成长,高端复材业务有望成新增长点,2025年下半年复材结构件产能投产,未来有望开启新增长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全年营收15.65亿元,同比增1.35%;归母净利润-0.26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4.03亿元,同比增7.52%;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降46.91%;2024年研发投入1.10亿元,同比增26.44% [1] - 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7亿、2.38亿、3.02亿元 [3] 业务情况 - 催化剂业务:2024年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收入14.53亿元,同比下滑3.90%,毛利率9.30%,同比减1.33个百分点;汽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2024年销量首破百万套,新增获国内大客户多款平台项目定点并首次进入某合资品牌供应商体系;工业催化剂收入1387.86万元,同比增65.73%;2024年成功中标兰州石化项目并顺利投运,产品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氢能产品收入732.06万元,2024年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获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并实现批量销售,2025年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2] - 储能业务:2024年收入0.80亿元,同比增309.47%,为正在打造的第二业绩增长曲线 [2] - 高端复材业务:2023年初启动复材结构件项目建设,地点成都双流区,总产能规划为年产预浸料100万平米、航空复合材料80吨和航空复材零部件装配1万件;下游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有望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截至2025年1月,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底达可使用状态;研发布局碳纤维PEEK预浸料技术,有望业内领先 [3]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544|1,565|2,270|2,906|3,544| |营业收入增长率|245.07%|1.35%|45.07%|27.98%|21.9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2|-26|57|238|30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61.94%|/|315.21%|26.99%| |EPS(元)|0.35|-0.22|0.48|1.99|2.53|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25%|-1.44%|3.04%|11.22%|12.47%| |P/E|57|/|42|10|8| |P/B|1.3|1.3|1.3|1.1|1.0|[4]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呈现了2023 - 2027E各项目数据变化 [10][11]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11.9%|9.5%|12.5%|16.2%|16.7%| |EBITDA率|4.8%|3.4%|6.4%|13.3%|13.7%| |EBIT率|2.6%|-0.3%|4.0%|11.0%|11.4%| |税前净利润率|2.5%|-2.5%|3.5%|10.6%|11.0%| |归母净利润率|2.7%|-1.7%|2.5%|8.2%|8.5%| |ROA|1.7%|-0.8%|2.1%|7.0%|7.9%| |ROE(摊薄)|2.2%|-1.4%|3.0%|11.2%|12.5%| |经营性ROIC|3.0%|-0.2%|3.6%|10.6%|12.2%| |资产负债率|28%|36%|37%|39%|37%| |流动比率|2.74|1.85|1.51|1.46|1.60| |速动比率|2.22|1.48|1.04|0.99|1.06| |归母权益/有息债务|8.03|4.15|3.13|2.93|3.57|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10.67|6.10|4.67|4.48|5.29|[12] 费用率、每股指标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2.99%|2.29%|2.29%|1.50%|1.50%| |管理费用率|2.63%|3.34%|2.50%|1.50%|1.50%| |财务费用率|0.10%|0.75%|1.64%|1.03%|1.02%| |研发费用率|5.26%|6.65%|5.00%|4.00%|4.00%| |所得税率|-15%|39%|20%|20%|20%| |每股红利|0.00|0.00|0.00|0.00|0.00| |每股经营现金流|-3.00|-1.31|1.91|1.53|2.15| |每股净资产|15.68|15.27|15.75|17.74|20.27| |每股销售收入|12.84|13.09|18.99|24.30|29.64| |PE|57|/|42|10|8| |PB|1.3|1.3|1.3|1.1|1.0| |EV/EBITDA|28.3|46.8|17.6|7.0|5.5| |股息率|0.0%|0.0%|0.0%|0.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