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脑血管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蓝帆医疗9月17日获融资买入684.02万元,融资余额3.5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9:27
股价及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下跌0.67% 成交额4812.94万元[1] - 当日融资买入684.02万元 融资偿还501.89万元 融资净买入182.13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57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3.57亿元占流通市值6%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17日融券偿还4300股 融券卖出1200股 卖出金额7092元[1] - 融券余量7.59万股 融券余额44.86万元 超过近一年70%分位处于较高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8月20日股东户数7.89万户 较上期增加2.82%[2] - 人均流通股12669股 较上期减少2.74%[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1683.48万股较上期增加112.96万股[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7.81亿元 同比减少7.49%[2] - 归母净利润-1.35亿元 同比增长15.88%[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鲁化学工业区清田路21号 成立于2002年12月2日[1] - 2010年4月2日上市 主营心脑血管业务、健康防护业务及急救护理业务[1] - 收入构成:健康防护产品70.08% 心脑血管产品24.88% 应急救护产品3.72% 其他1.32%[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48亿元[2] - 近三年累计派现4.03亿元[2]
微创医疗(00853.HK):股东变动落地 高耗龙头拐点已至
格隆汇· 2025-07-31 11:41
公司股东结构变动 - 大冢制药原持有公司20.7%股份 此次出售7.3%给上实资本 7.3%给We'Tron Capital Limited 1.1%给管理层投资平台 保留5%持股 [1] - 上实资本为上海国资委旗下基金平台 入股体现国有资本对微创资产的认可 [1] - We'Tron Capital Limited及管理层增持股份 显示核心股东与管理层利益深度绑定 [1] 核心业务发展 - 2020年以来冠脉 骨科 神经介入等产品陆续纳入集采 截至2025年7月主要产品已出清集采影响 [2] - 反内卷趋势下国内业务价格体系企稳 新品贡献增量收入 受益于微创介入术式渗透率及国产化率提升 [2] - 心脑血管和手术机器人产品管线丰富 具备全球竞争力 2024年底产品进入40个国家 拥有20个海外子公司及670名销售人员 [2] 国际化进展与财务预测 - 2024年出海业务收入达0.96亿美元 预计2025年同比增速超80% 未来3-5年维持较快增长 [2] - 维持2025/26年盈利预测不变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54.5%至17港元(WACC 8.9% 永续增长率1.9%) [2]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迈入盈利周期,全球竞争力加速凸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5 10:02
业绩表现 - 心脑血管事业部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9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 [1] - 经营层面实现扭亏并贡献显著利润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1] - 心脑血管业务逐步迈入盈利周期 成为公司业务新支柱 [1] 研发与创新 - 2018年以来约20亿元高强度投入研发 2023年起进入密集收获期 [1] - 在研产品近两年加速获批上市兑现 推动业务迈入盈利周期 [1] - 公司走向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 [1] 行业特性 - 创新医疗器械体现稳健但具确定性的增长 不同于创新药的爆发式增长 [2] - 医疗器械依赖跨学科技术整合 医生需要逐步适应新产品操作 [2] - 较高转换成本增强客户黏性 避免创新药领域的专利悬崖冲击 [2] 国际化战略 - 国家药监局2025年6月通过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出海发展 [3] - 公司自2018年起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 [3] - 在中国、新加坡、德国设立研发与生产基地 形成三角支撑体系 [3] 风险应对 - 欧盟6月20日动用《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 [4] - 公司依托德国研发生产基地可避开条例负面影响 [4] - 中国7月初发布政府采购措施予以回应 长期看国产替代政策带来更大机遇 [4]
蓝帆医疗收盘下跌1.29%,最新市净率0.67,总市值53.8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6 16:54
公司基本面 - 5月26日收盘价5 35元 下跌1 29% 市净率0 67 总市值53 88亿元 [1] - 股东户数80811户 较上期减少95户 户均持股市值35 28万元 户均持股2 76万股 [1] - 主营业务涵盖心脑血管业务 健康防护业务及护理业务 核心产品包括BA9专利药物 BioFreedom支架 BA9药球等创新医疗器械 [1] - 自主研发BA9药物累计获得超3亿美元专利许可收入 拥有多款全球/国内首创产品线 [1]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14 78亿元 同比微增1 59% 净利润7702 23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77 86% [1] - 销售毛利率17 17% 显示成本控制能力改善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19 98倍 静态PE-12 09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48 92倍和47 33倍 [2] - 市净率0 67倍 仅为行业平均4 59倍的15% 行业中值2 40倍的28% [2] - 总市值53 88亿元 低于行业平均105 60亿元 但高于行业中值48 12亿元 [2] - 可比公司中 华大智造PE-57 49倍 市净率3 96倍 中红医疗PE-70 71倍 市净率0 89倍 [2]
蓝帆医疗: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孵化资产价值展现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09: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78亿元,同比增长1.59% [1] - 归母净利润7702.23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98亿元,同比由负转正且环比大幅提升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51.02% [1] - 参股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贡献1.28亿元 [1][4] 业务板块分析 心脑血管事业部 - 一季度销售收入超3.6亿元,同比增长26%,显著高于行业增速(中国/南亚/拉美10%-15%,欧美5%) [2] - 2024年十余款新产品获批上市,产品线丰富带动业务规模提升 [2] - 全球化渠道布局加速新产品市场渗透 [2] 健康防护业务 - 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丁腈手套对美出口占比降至30%以内,战略转型降低风险 [3] - 手套板块因价格下跌及订单减少承压 [3] 应急救护事业部 - 团风县医疗急救产业园区建成,急救包产能达2000万套/年 [3] - 一季度收入4750万元,净利润550万元,同比增长12% [3] 投资孵化进展 - 参股的海纳睿信投资的外周介入、神经介入及微创外科公司成功融资,激活资产价值 [4][5] - 截至2024年末,神经介入7款产品、外周介入4款产品获批 [4] - 心脑血管业务平台蓝帆柏盛2024年获10亿元战略投资,子公司山东蓝帆健康科技引入HKG 2亿美元投资 [5] 战略布局 - "A+X"战略构建高值与低值耗材互补模式,强化抗风险能力 [6] - 投资布局心室辅助装置(VAD)、血管内断层造影(OCT)等高成长赛道 [4][6] - 医疗器械生态版图持续完善,资本运作反哺主营业务 [6]
同仁堂:经营稳健 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4-10 19:44
文章核心观点 - 同仁堂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公司通过加强治理、营销、研发等多方面举措发展良好,注重股东权益,未来将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实各项工作 [2][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 [2] - 2024年心脑血管产品营收51.46亿元,同比增长17.26%;补益类产品营收21.27亿元,同比增长22.98% [2] - 2024年同仁堂国药在香港市场收入达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16.9% [4]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个业务板块 [2] - 自营药店数量净增250家,达到1251家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国药在中国香港的门店数量较上年净增加2家 [4] 公司治理与营销 - 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降本增效,工业端考核生产相关指标,销售端考核销售相关指标,针对子公司制定针对性考核指标 [3] - 公司将ESG理念深植于公司治理与运营全链条,构建绿色生产运营体系 [3] - 营销上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结合战略统一规划,孙公司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开展活动增强推广和宣传 [3] 公司研发创新 - 随着政策推动中药行业转型升级,公司加码研发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新产品 [6] -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药等开发和研究,完成多项药效和临床研究 [6] -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现代化变革,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上线,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搭建完成 [6] 股东权益与未来规划 - 2024年公司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含税),占净利润的89.86% [7] - 2025年公司将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国企改革,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和“提质增效年”工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