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驱动
搜索文档
政策与创新是关键支撑 券商2026年度A股策略会集体锚定“新”机遇
证券日报· 2025-11-22 09:41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券商密集举办2026年度策略会,认为“新”是贯穿始终的高频关键词,A股具备结构性机会、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成为行业共识 [1] 宏观经济走势 - 券商对2026年宏观经济整体表达“稳中向好、结构优化”的判断,出口韧性与产业升级被视为重要支撑 [2] - 经济增速预测普遍在4.9%至5.0%区间,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特征,中信证券预计2026年增长保持在4.9%左右,中信建投预期在5%左右 [3] - 政策层面预计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呈现“增减”并行态势,旨在结构优化,2026年经济增长大致趋稳,通胀温和改善 [3] - 中长期关注经济增长潜力与内需修复,内需偏弱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物价指标是核心关注点 [4] A股市场投资主线 - 市场驱动逻辑将从“情绪、资金、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验证驱动”,在内外资增配共振下,A股具备冲击新高的潜力 [5] - 预计A股震荡上行行情有望延续,但基本面重要性上升,需防范波动,AI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及创新产业业绩兑现将支持中国资产表现 [5][6] - 资产重估与盈利改善逻辑强化乐观预期,AI产业链景气度扩散、产能周期筑底及PPI同比回暖有望带动盈利周期转暖 [6] 行业配置与产业机遇 - 投资主线清晰,科技、出海、周期成三大核心线索,具体关注复苏交易(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等)、科技产业趋势(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等)及制造业影响力提升(化工、工程机械等) [6] - 另外三大线索包括资源与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企业“出海”与全球化、AI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并放大企业竞争优势 [7]
券商2026年度A股策略会集体锚定“新”机遇
证券日报· 2025-11-22 00:52
核心观点 - 多家券商对2026年宏观经济和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新”成为年度策略高频关键词,市场共识为A股具备结构性机会且宏观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 [1] 券商策略会主题 - 年度策略会主题普遍围绕“新”与“乘势”展开,例如中信证券的“奋进新征程”、中金公司的“乘势·谋新”、华泰证券的“策马启新章”等,显示出对市场新趋势和新机遇的洞察 [2] 宏观经济走势 - 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整体判断2026年宏观经济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出口韧性与产业升级被视为重要支撑 [3] - 经济增速预测普遍在4.9%至5.0%区间,增长节奏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 [3] - 2026年是“十五五”起步之年,在政策支持、内需企稳和产业升级的支持下,GDP预期增长在5%左右 [3] 政策方向 - 供给端政策预计将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并继续“反内卷”,需求端政策将适度加码且结构上“增减”结合以提升支出效率 [4] - 中长期关注经济增长潜力与内需修复,物价指标是内需变化的核心指标,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价格 [4] A股市场驱动逻辑 - 市场驱动逻辑预计将从2025年的情绪、资金和估值驱动转向2026年的“业绩验证驱动” [5] - 2026年A股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行情,但基本面重要性上升,需防范波动 [5] - 中长期存款大量到期后的再配置行为可能利好股市 [5] 市场预期与投资主线 - 内外资增配共振下,A股具备冲击新高的潜力,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仍有广阔提升空间 [6] - AI产业链景气度扩散、产能周期筑底及PPI同比回暖有望带动盈利周期延续转暖 [6] - 2026年三大核心投资线索包括:复苏交易(如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科技产业趋势(如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以及制造业影响力提升 [6] - 另一观点强调三大线索:资源与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企业“出海”与全球化、以及AI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 [6]
市场有望重回业绩驱动,同类规模最大的自由现金流ETF(159201)连续9天合计“吸金”3.83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4:00
市场表现 - 10月27日A股主要指数震荡走强,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盘中涨约1.2% [1] - 指数成分股中常宝股份涨停,东方铁塔、中信特钢、模塑科技等跟涨 [1] -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近9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金额达3.83亿元 [1] 市场趋势判断 - 活跃趋势性资金的减仓已基本完成,市场成交和换手回归理性水平 [1] - 投资者讨论的风格切换已基本结束而非开始 [1] - 市场大概率重新回到业绩驱动的结构市特征 [1] 产品特征 -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成分股聚焦自由现金流充裕的行业龙头 [1] - 行业覆盖有色金属、汽车、石油石化、电力设备等高壁垒领域 [1] - 产品行业分散性显著,可有效规避单一行业波动风险,适合作为底仓配置 [1] - 基金管理年费率0.15%,托管年费率0.05%,均为市场最低费率水平 [1]
港股牛市上涨,跟A股有啥区别?|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10-04 21:42
A股小盘股行情特征 - A股小盘股经常出现牛市行情,例如2025年中证2000指数涨幅较高 [2] - 行情主要由量化私募带来的增量资金流入所推动,导致小盘股上涨较多 [2] 港股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较少出现类似A股小盘股的行情 [3] - 港股指数的涨跌主要由业绩驱动,遵循估值不高且有业绩则上涨、估值高且无业绩则可能大幅下跌的逻辑 [4] - 以港股科技指数为例,2021年至2022年期间下跌近70%,原因是遭遇了估值降低和盈利下降的双重打击 [4] - 2023年港股科技股业绩企稳,未继续大幅下降,但市场仍不景气,在底部震荡超过一年 [4]
蓝帆医疗:2025年上半年健康防护手套产品营业收入近20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7:41
营收结构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健康防护手套产品营业收入近20亿元 [1] - 同期心脑血管产品营业收入近7亿元 [1] - 健康防护手套营收体量明显高于心脑血管产品 [1] 产品发展策略 - 健康防护手套基于既定产能规模发展 通过周期性供需修复和行业出清实现价格回暖及盈利能力恢复 [1] - 未来业绩增长主要依靠心脑血管产品驱动 [1] - 心脑血管产品通过多维度产品 海外市场拓展和销售平台化策略实现增长 [1]
权益市场再度走高,核心板块仍需着重关注
大同证券· 2025-09-15 19:18
核心观点 - 权益市场在经历调整后再度走高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再创年内新高 市场量能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 短期情绪依然火热[2] - 美联储降息50bp概率加大 为市场上行提供助力 国内PPI数据回暖 核心CPI持续走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品零售额稳中有进[2] - 债市应声回落 与权益市场形成鲜明反差 商品市场维持震荡态势 原油回落态势趋缓[2] - 市场更多走向结构性行情 主线核心板块成为带动市场上行的主要抓手[3][5] 大类资产总体表现 - A股前半周震荡 周四大幅拉升反弹 深指和创指再创阶段新高 表现强势[2][3] - 市场量能虽有所减弱 但仍保持在2万亿元之上 日均成交额达23264亿元[2][8] - 债市再度回落 因权益市场吸引更多投资者和资金流 债市关注度走低[2] - 商品市场维持震荡 黄金"一枝独秀" 贵金属对商品市场形成拉升[2][7] 权益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本周上涨2.10% 深证成指上涨2.65% 科创50指数上涨5.48%[8] - 日均成交量达1435亿股 日均成交额23264亿元 上涨个股3463家 下跌1893家[8] - 通信 芯片 电池 机器人等热门板块前半周表现平稳震荡 主线回归后市场拉升幅度加剧[3][13] - 本轮行情由业绩驱动对科创板块一致性预期引发 多板块形成一致上行趋势带动指数上行[3][13] 行业板块分析 - 双创板块领衔市场行情 强者恒强逻辑被反复验证 需重点关注通信 芯片 机器人 固态电池等板块[13] - 电子板块领涨 电力设备板块资金流入提升 主力资金净流出额度大幅回落[23][25][27] - 除双创板块外 需关注黄金 稀土等前期热点板块的低位布局机会[14] - 融资净买入拉升 两融余额持续上升 市场流动性处于高位[31] 配置建议 - 建议采用哑铃型策略 进攻端继续持有双创板块中相对强势概念如芯片 机器人 需控制仓位[5][14] - 防守端可逢低布局有色金属 黄金等前期较热但经历阶段性调整的板块[5][14] - 债市配置建议逢低布局更为灵活的短债市场以对冲风险[6] - 商品市场黄金短期建议维持仓位 中长期仍需持续观望[7][38]
就市论市丨市场早盘震荡反弹 节奏能否延续?
新浪财经· 2025-08-28 13:17
市场走势 - 指数高位运行 昨日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今日核心个股基本修复 当前市场处于高位震荡阶段 [1] - 需密切留意科技方向高位个股表现 [1] - 市场上涨核心来自产业政策驱动与业绩驱动 驱动力未发生边际变化 市场大概率保持向上态势 [1]
【大行报告】中泰国际:港股流动性改善 市场仍具上行支撑
搜狐财经· 2025-08-26 10:28
市场逻辑框架 - 市场围绕降息预期催化、政策托举及业绩驱动三重逻辑展开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偏鸽信号显著强化9月降息预期 [1] - 全球资金加速回流新兴市场推动港股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 [1] 政策动态 - 上海出台调减外环外限购与优化信贷等房地产新政 [1] - 结构性政策持续发力为市场注入新催化动能 [1] - 内部反内卷及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加码 [1] 估值与市场环境 - 恒生指数预测PE修复至过去七年接近80%分位数 [1] - 外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形成市场支撑 [1] - 港股估值虽大幅修复但仍具备上行条件 [1] 投资方向 - 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科技龙头 [1] - 政策受益的周期板块及金融股值得重点关注 [1] - 大宗商品板块受惠全球流动性转向 [1]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826
中泰国际· 2025-08-26 09:4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9%至25,829点,单日上涨近500点[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1%至5,825点[1] - 大市成交额达到3,696亿港元,但港股通净流出13.8亿元[1] - 权重科技股领涨,百度与网易涨幅均超6%,阿里巴巴与快手均涨超5%[1] - 内房股、博彩股、餐饮及半导体等板块表现活跃[1] 市场驱动因素 - 美联储释放偏鸽信号强化9月降息预期,推动资金回流新兴市场[2] - 上海出台房地产新政包括调减外环外限购和优化信贷[2] - 恒生指数预测PE修复至过去七年接近80%分位数[2] 房地产行业 - 上周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155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2.9%[3] - 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变化率分别为-20.0%、+3.6%、-40.0%[3] 公司动态 - 东风集团分拆岚图上市并私有化,理论价格10.85港元较停牌前溢价81%,复牌后股价上涨54%[4] - 石药集团股东净利润同比减少15.6%至25.5亿元但略好于预期[5] - 荣昌生物销售收入同比增加48.3%,净亏损同比减少42.3%[5] - 金风科技股价上涨11.7%,上半年盈利同比上升7.3%,风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1%[6] - 药明生物上半年收入同比增加16.1%至99.5亿元,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56.0%至23.4亿元[7] - 兖煤澳大利亚上半年股东净利润同比下跌61.2%至1.6亿澳元,主因煤炭平均售价同比下跌15.3%[10] 行业与板块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板块普遍上升,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涨幅1.7%-4.8%[6] - 药明生物北美业务收入占比60.5%,同比增加20.1%;日本与韩国业务引领其他地区收入同比大增136.1%[8] - 兖煤澳大利亚预计下半年煤炭价格环比反弹,动力煤及冶金煤市场价近期分别上涨1.2%和11.5%-25.5%[11]
中信建投:后续市场走势或将延续中期慢牛格局
天天基金网· 2025-08-25 19:06
核心观点 - 市场或延续中期慢牛格局 内外部基本面和流动性无显著利空 情绪和资金面未达全面过热 [2][3] - 行情由产业趋势和业绩驱动 非散户主导 需关注新旧资金接力及新配置线索 [4][5] - 市场处于"健康牛"状态 科技成长主线引领指数创新高 行业拥挤度整体可控 [6][7] - 流动性充裕支撑行情 市场顶部判断意义有限 配置需顺势择线并内部高低切换 [8][9] 市场走势与格局 - 后续市场走势或延续中期慢牛格局 但需警惕慢牛演化为加速赶顶的阶段性脆弱风险 [2][3] - 市场情绪和资金面尚未达到显著全面过热 目前达不到看空条件 [3] - 市场进入上行趋势共识增强 国内基本面 国内流动性 海外流动性三者改善是关键支柱 [9] 资金特征与驱动因素 - 此轮行情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 核心线索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 [4][5] - 2020—2021年发行产品步入盈亏平衡区域 市场将经历新旧资金接力过程 [5] - 充裕流动性仍是行情主要基底 未来行情延续需新配置线索而非仅依赖流动性 [5][9] 行业配置与机会方向 - 赛道轮动是显著特征 建议在景气赛道领域寻找低位新方向 行业重点关注通信 计算机 半导体 传媒 新消费 新能源 非银 有色等 [3] - 配置建议聚焦资源 创新药 游戏 军工 开始关注化工 逐步增配"反内卷+出海"品种 9月关注消费电子板块 [5] - 围绕科技成长主线内部低位方向及低位顺周期板块布局 关注港股互联网 半导体设备材料 软件应用 券商保险 新消费五大方向 [6][7] - AI链 创新药 军工 大金融仍是战略配置重点 内部需适度高低切换 [8][9] 行情结构与持续性 - 市场处于"健康牛"状态 科技成长主线引领指数创新高 多数行业拥挤度中等 部分板块拥挤度较低 [6][7] - 行情"多点开花" 主线引领下行业及主题机会交替轮动 整体拥挤度压力不高 行情更具持续性 [6][7] - 后续即便出现调整 幅度不会太深 蓄势充分后期行情有望走得更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