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券

搜索文档
最高1000万元扶持!广州黄埔“人工智能 + 机器人”产业闭门研讨会邀请您参加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03 12:19
政策发布背景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湾区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中心将于9月18日举办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优质项目供需与政策交流座谈会 推动机器人产业链需求侧与供给侧深度协同 [1] - 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于7月3日推出"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政策 包含4大政策近40条措施 最高给予1000万元扶持 以政策创新激活产业动能 [2] - 黄埔区积极抢抓人工智能机遇 充分发挥产业链完备 算力资源充沛 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着力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6]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细节 - 发放"算力券""模型券""场景券""数据券" 对符合条件企业每年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成长支持 1000万元算力券 1000万元场景券 100万元模型券 [11] - 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最高100万元 数据资源入表按服务费用30%每家企业年最高10万元 数据交易所交易按金额3%最高20万元 [8] - 支持工业软件集聚区企业根据营收情况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 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最高500万元 产业级开源矩阵最高100万元 [8] - 对研究开发费用200万元及以上科技型企业按研发费用最高1%分档扶持 每个企业最高1500万元 [20] 具身智能产业政策细节 - 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重大项目最高给予5000万元 新引进核心零部件与整机制造项目按投资额5%最高500万元 [8] - 提供最高1000平方米办公研发生产场所补贴 年度服务收入超500万元平台按收入10%最高100万元 [8][13] - 对连续两年整机产品销售额超1000万元企业按销售额5%最高100万元扶持 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最高300万元 [9] - 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 遴选不超过10个案例按投入50%最高200万元 行业交流活动按费用20%最高50万元 [9] 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细节 - 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 按流片费用40%分档最高500万元 核心设计工具国产化替代按采购金额30%最高100万元 [10] - 推进材料 设备和零部件强链补链 对新引进产业化项目按设备投资额15%分档最高1000万元 [10] - 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构建自主可控生态 对符合条件企业最高1000万元扶持 [14] 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政策细节 - 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按技术服务收入10%最高100万元 高增长配套企业每个最高200万元 [11] - 应用场景创新项目按终端设备和软件购置费用10%最高100万元 自主品牌建设最高100万元 [11] - 支持特色产业园发展 对示范特色产业园区每年最高300万元扶持 [11] 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新型显示产业2024年产值超1500亿元 面板产能占全市超76% 集聚华星光电 视源 创维等龙头企业 [16] -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近300亿元 集聚粤芯 新锐光 广芯封装等优势企业 上下游企业超150家 [16] - 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集聚高新兴 凌度智能 华工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等企业 依托每年超2000亿元固投体量提供场景动力 [17] - 大力聚集风投创投机构 为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等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 [22] 企业反馈与支持措施 - 政府发放算力券直接降低心理大模型训练成本 场景券加速AI技术在医疗健康 教育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13] - 政策在研发支持上提供真金白银帮助 覆盖算力 生态 场景 数据等多方面补助 帮助企业渡过初创期资金问题 [20] - 做好政策画像与企业画像精准匹配服务 让好政策持续滴灌好企业 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 [17] - 结合细分产业领域特色优化营商环境 把政策发布开在一线 政务服务送到一线 企业咨询答在一线 [22]
今年新设外资企业5412家 广州人工智能外资沙龙绘AI产业新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8-28 22:27
广州外资企业投资概况 - 广州现有外资企业5万家 占全市企业总数2% 但创造近20%规上服务业营收 30%进出口总值和40%规上工业增加值 [2] - 2025年1-7月新设外资企业5412家 同比增长9.3% 占全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七分之一 全省近三分之一 [2] - 实际使用外资166亿元 其中高技术产业占比40.2% 制造业外资增长11.0% [2]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支持 - 构建省市区三级政策支持体系 省级对创新中心建设等四类项目单项最高支持5000万元 [5] - 市级设立2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首创算力券等"四券支撑"机制 重点研发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 [5] - 区级实施精准扶持 海珠区对单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年奖励最高1000万元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最高5000万元 [5]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全市人工智能企业约1800家 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整生态 [6] - 形成"一核引领 多点支撑"产业布局 白云区每年投入4亿元支持机器人产业应用场景开发 [7] - 成立市委书记市长双牵头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组建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统筹推进 [7] 外资企业服务体系 - 建立重点外资企业"白名单"和跨国公司直通车等常态化联系机制 [7] - 符合条件外资企业最高可获年度5000万元奖励 累计最高1.5亿元 跨国公司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分别最高奖励1300万元和600万元 [2] - 2025年已累计拨付外资奖励资金2.4亿元 [2] 产业协同发展举措 - 举办人工智能外资沙龙活动 设置民企与外资企业对接环节 IBM及上下游企业代表分享投资经验 [6] - 外资沙龙依托"益企行"企业服务机制 以季度常态化模式举办 2025年已举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时尚消费等专题沙龙 [1] -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熟制造业产业链 在技术储备和场景储备方面有较好基础 [3]
多地发放算力券“红包” 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证券日报· 2025-07-30 07:11
算力券政策 - 上海市计划发放6亿元算力券以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大模型 [1] - 芜湖、天津、武汉、杭州、昆明等多地已发放或计划发放算力券,旨在缓解企业算力使用成本高的痛点 [1] - 算力券政策短期内可降低初创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长期有助于引导算力供需匹配 [1] 算力券特征 - 各地算力券适用范围扩大,涵盖智能算力与超算算力 [2] - 多地推出算力券的同时也发布数据券、模型券、语料券等配套措施 [2] - 芜湖市明确数据券和算力券的申报与兑付程序,上海市提出最高100万元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补贴 [2] 政策效果 - 算力券与数据券等组合措施是"人工智能+"行动的具体表现,将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拓展 [3] - 这些措施有助于形成"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生态闭环,带动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提升 [3] 人工智能+行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4] - 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产品成为消费新热点 [4] - 人工智能产品已覆盖办公协同、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 [4] - 截至2024年3月,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4] 发展建议 - 需同步攻克芯片自主、数据合规、绿色算力、标准治理、人才资本五大瓶颈 [5] - 算力券等政策实施需守住公平准入、链上核销等六道关口,防止套利和重复补贴 [6]
多地发放算力券“红包”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证券日报· 2025-07-30 00:14
核心观点 - 多地政府通过发放算力券等组合式奖补措施降低企业智能算力使用成本 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和生态构建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1][2][3][4] 算力券政策特征与作用 - 上海市发放6亿元算力券支持企业研发应用大模型 提供最高100万元算力券补贴[1][2] - 芜湖 天津 武汉 杭州 昆明等多地同步发放或计划发放算力券[1] - 算力券适用范围从智能算力扩展至智能算力与超算算力 满足混合精度训练和科研攻关需求[2] - 政策通过降低算力使用成本缓解企业"买不起 用不起"痛点 短期降低技术准入门槛 长期引导算力供需匹配[1] 奖补措施组合实施 - 多地采取算力券 数据券 模型券 语料券组合拳方式 芜湖市已发布数据券和算力券实施细则[2] - 奖补措施相互配合加速"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生态闭环形成 推动人工智能综合实力系统性跃升[3] - 政策设计需守住公平准入 链上核销 结果挂钩等六道关口 防止套利和重复补贴[5][6] 人工智能+行动成效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国家数据局印发行动方案进行工作部署[4] - 已产生346款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AI终端设备成为消费新热点 广泛应用于办公协同 工业设计等场景[4] - 需同步攻克芯片自主 数据合规 绿色算力 标准治理 人才资本五大瓶颈 强化区域协同与场景驱动机制[4][5]
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证券日报网· 2025-07-25 21:26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展 政策部署与组织架构 - 国家数据局2025年印发通知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推进35项试验任务 [1] - 10个试验区均将建设纳入地方重点工作 北京统一全市数据工作框架 浙江写入省党代会报告 湖北列为重大改革事项 [1] - 各地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如山东在数字强省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机制 实施"揭榜挂帅"行动凝聚社会力量 [3] 区域特色化探索 - 北京聚焦制度与实践协同 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科学性 [2] - 浙江依托体制机制优势推动数据技术与产业创新 [2] - 山东在工业制造等23个行业领域开展专项试点 济南平阴县玫瑰产业通过数据整合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翻倍至60亿元 [3] - 安徽首创"数据券""算力券"政策 对算力使用方给予最高20%补助 累计兑现4亿元服务200余家企业 [4][5] 创新实践成果 - 安徽培育省级数据企业和产业园 涌现行业领先企业 [2] - 北京金融数据专区服务60余家金融机构及70万市场主体超4亿次 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破百亿覆盖26省市 [4] - 山东通过整合15项公共数据提升玫瑰产业效率 鲜花收购效率提升80% 深加工原料比例从2%增至32% [3] 战略定位与未来方向 - 试验区承担探索数据产权界定、流通交易等基础制度的使命 目标形成可复制的全国性规范 [5] - 北京正拓展气象、"三医"等新数据专区 安徽持续优化"算力券"政策撬动产业投入 [4][5]
数据流通利用“不敢、不愿、不会” 各地如何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0:40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展 - 自2022年底"数据二十条"发布以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已探索3年多地出台政策支持从数据资产流通交易等维度开展探索 [1] - 2023年6月北京浙江安徽等地开展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1] - 数据领域是一项全新事业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 [1] 高质量数据供给举措 - 湖北建立全省一体化管理平台完成信息系统摸底调查形成高使用价值数据清单 [1] - 指导行业龙头企业采集建设应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公共服务平台 [1] - 湖北支持武汉宜昌等地重点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武汉市发布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 医疗数据应用案例 - 湖北发布执行《数智病理数据采集规范》与《数字病理切片格式标准》实现多品牌数字病理扫描仪数据兼容互通 [3] - 全省170家医院部署病理AI系统和数字化病理扫描设备 [3] - 构建省级病理切片数据库和病理数据资源中心已连通50家医院积累超230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 [3] - 建立宫颈癌筛查样本数据库积累约1200万例宫颈细胞样本数据量超1400TB标记宫颈细胞超10亿个 [3] - 技术部署使病理医生阅片速度提升40%以上AI辅助诊断覆盖率达95.88%疑难病例诊断符合率达87.59% [3] 数据流通创新实践 - 山东出台系列文件制定数据交易规范指引明确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3] - 打造典型场景如玫瑰产业整合15项公共数据资源采集4大项种植数据25项加工数据 [4] - 数据赋能使平阴玫瑰鲜花收购效率提升80%生产管控效率提升18%深加工原材料比例由2%提升至32%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由30亿提升至60亿元 [4]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北京涌现新材料消费药品空天空汽车教育等一批可信数据空间 [5] - 新材料应用产业链可信数据空间汇聚23万余牌号材料产品数据 [5] - 空天可信数据空间整合太空高精度卫星遥感等多源空天数据 [5] - 安徽上架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4类行业数据空间40多个数据产品 [6] - 推出文化旅游中医药矿产资源等特色可信数据空间 [6] - 编制多个行业数据合规指引推进国家高质量数据集检验检测基地建设 [6]
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新华网· 2025-07-25 20:37
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展 - 国家数据局正在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北京、安徽、山东、湖北、贵州等地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 - 试验区建设呈现3方面特点:高位推动、广泛动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改革攻坚,涌现了不少新探索新做法 [1] 北京试验区建设成果 - 北京成立北京市数标委,形成标准创制计划,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数据标准化行动,研制数据交易服务、数据流通安全评估、数据匿名化处理等急需标准 [1] - 北京持续深化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金融专区累计为60余家金融机构及70多万家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超过4亿次 [1]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服务范围拓展至全国26个省市 [1] 安徽试验区建设成果 - 安徽省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数据要素型企业,有力促进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发展 [2] - 安徽在全国开展"数据券""算力券"试点探索,并积极探索国企数据产品作价入股、民企数据产品增资扩股,创建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 [2] 下一步工作方向 - 国家数据局将加大力度支持试验区建设,及时跟踪评估,加强经验总结,促进互学互鉴,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2]
国家数据局:加大力度支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7:23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展 - 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 [1] - 试验区建设呈现3方面特点:高位推动广泛动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改革攻坚 [1] - 下一步将加大支持力度,及时跟踪评估,加强经验总结,促进互学互鉴,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1] 山东省数据要素应用成果 - 山东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促进数据流通利用、赋能实体经济为重点推进试验区建设 [2] - 打造"破解难题、效益明显、推广易行"的典型场景,如平阴玫瑰产业数据赋能案例 [2] - 通过整合15项公共数据资源,采集4大项种植数据、25项加工数据,推动玫瑰产业全链条升级 [2] - 数据赋能使平阴玫瑰鲜花收购效率提升80%,生产管控效率提升18%,深加工原材料比例由2%提升至32%,全产业链产值由30亿提升至60亿元 [2] 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 北京通过制度引领、流通赋能、产业支撑、共建共享引导市场主体共建试验区 [3] - 深化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金融专区服务60余家金融机构及70多万家市场主体超4亿次 [3] - 启动气象、时空、"三医"专区建设,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突破百亿,服务范围拓展至26个省市 [3] 贵州省数据产业发展举措 - 贵州提出"四数一优化"政策措施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4] - 优先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发,建立全省公共数据目录"一本账" [4] - 推进数据主题库、基础库市场化开发,为行业大模型提供公共数据语料 [4] - 在医疗、电力、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高质量数据集 [4] 湖北省医疗数据应用成效 - 湖北以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医疗数据开发利用,在病理数据领域取得突破 [5] - 170家医院部署病理AI系统,医生阅片速度提升40%,AI辅助诊断覆盖率达95.88% [5] - 疑难病例诊断符合率87.59%,县级医院病理服务可及性从58%提升至92% [5] - 年节约医保基金超5800万元,减轻患者负担约16亿元 [5] 安徽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 安徽在全国率先培育认定省级数据企业和数据产业园 [5] - 开展"数据券""算力券"试点探索,包括市场侧和政府侧数据券 [6][7] - 对新增算力规模400P以上项目给予补助,算力使用方给予不超过20%补助 [7] - 政策累计兑现近4亿元,服务200余家企业 [7]
设立50亿母基金,广州开发区强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7-03 20:0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广州开发区整合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科技企业 [1] - 发放"算力券"强化算力基础设施供给,发放"模型券"打造"百模千品"产业生态,发放"场景券"推动场景应用示范,发放"数据券"完善数据要素支撑体系 [4] - 鼓励企业构建可信数据空间,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与应用创新,支持数据资产确权、交易 [4]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现状 - 广州开发区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219家,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智能算力供给近10000P [5] - 孵化了30余个行业垂直模型,开放了133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5] - 杰创智能科技围绕公共安全领域打造机器人产品,已在黄埔区试验田进行场景摸索,相关产品去年年底正式商用并在国企、学校、医院等单位有交付案例 [5] 电力领域人工智能应用 - 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在电力领域专业数据建设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数据量达PB级,高质量数据达数百TB量级 [4] - 面向电力行业核心领域建成300多个AI+应用场景,研发1000多种算法 [4] - 成立国内首个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生态伙伴已接近100家 [4]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 广州开发区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超150家,产业规模近300亿元 [10] - 集聚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等大院强所及粤芯、新锐光等优势企业 [10] - 政策引导集成电路全链条发展,鼓励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10] 新型显示产业现状 - 新型显示产业是广州开发区支柱产业,2024年产值超1500亿元,面板产能占广州市超76% [10] - 集聚华星光电、视源、创维等龙头企业,获批2个显示领域"国字号"创新中心 [10] - 政策支持打造印刷显示产业发展生态圈,强化重大平台技术支撑和产业配套能力 [11] 金融与科研支持 - 广州开发区风投创投机构累计超900家,资金管理规模超2700亿元 [11] - 落地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超120亿元,为集成电路重点企业提供5亿元股权融资支持 [11] - 聚集各类科研机构1429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上市高企58家,研发投入强度达6.81% [11]
围绕AI等重点领域,广州将强化政策引领和资本支持
第一财经· 2025-06-17 14:35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 广州将推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创新算力券 数据券 场景券 模型券"四券联动"降低研发运营成本 [1] - 设立广州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重点投向算法研发 算力基建 行业应用等环节 提供全周期融资支持 [1] - 海珠区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17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涵盖教育交通语言领域 数量全省第一 [4] 低空经济产业政策 - 广州将构建低空产业基金矩阵 联动社会资本投向研发制造和运营服务 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培育全链条金融支持 [2] - 加快实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 加强研发制造和适航审定政策保障 [2] - 加快建设"1+5+100"低空起降场地和低空智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 [2] 工业投资与项目建设 - 广州1-4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 TCL华星t9 增芯 融捷锂电 高景太阳能 迈胜医疗等先进制造业项目陆续建设投产 [3] - 1-4月新增工业项目300余个 计划总投资额超过760亿元 [3] - 广州开发区1-5月新签约优质项目170个 协议投资额933亿元增长13% 包括百亿级藏粤直流和6个十亿级项目 [6] 招商引资成效 - 1-4月新引进产业招商项目625个 预计投资总额1615亿元 其中70个项目投资/产值超十亿元 [4] - 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占比超50% 内资项目投资总量全省第一 [4] - 新设外资企业2664家增长14.9% 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元 [4] 产业集群发展 - 广州着力打造"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包括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 [1] - 2024年新增对接汽车产业链项目64个 已签约40个预计总投资超180亿元 引进采埃孚电子 北醒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企业 [3] - 海珠区培育65个亿元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腰部企业 形成龙头引领腰部支撑小微兴旺的产业生态 [4] 金融支持体系 - 广州开发区设立50亿元科创母基金 完善国企投资+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融资体系 [5] - 建立场景机会清单 依托每年2000多亿固投建设体量打造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 [5] - 实际利用外资8.69亿美元占全市47% 新登记经营主体超3.57万户大幅增长73.9% 实有主体首次突破30万户 [6]